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噪声对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中猎物灭绝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国威 付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8,共6页
把平均灭绝时间引入到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利用最快下降法,得到了该模型的平均首次通过时间的表达式,分析了噪声强度及其关联对被捕食者(猎物)的平均灭绝时间的影响.对计算结果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当猎物处于x-这个稳定态时,加性... 把平均灭绝时间引入到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利用最快下降法,得到了该模型的平均首次通过时间的表达式,分析了噪声强度及其关联对被捕食者(猎物)的平均灭绝时间的影响.对计算结果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当猎物处于x-这个稳定态时,加性噪声强度D增加弱化猎物群体的稳定性,D的增加导致猎物灭绝时间T+(x-→xu)减小.同时,乘性噪声强度Q增加强化猎物群体的稳定性,Q的增加导致猎物灭绝时间T+(x-→xu)增大.(2)当猎物处于x+这个稳定态时,加性噪声强度D增加强化猎物群体的稳定性,乘性噪声强度Q增加弱化猎物群体的稳定性,Q的增加导致猎物灭绝时间T-(x+→xu)减小.(3)T+(x-→xu)随λ变化以D为参量的曲线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共振峰的极大值,λ存在一个范围(0.4<λ<0.8),在这个范围内,猎物的平均灭绝时间较长,猎物不易灭绝,这对防止猎物灭绝具有积极意义.(4)T-(x+→xu)随D变化以Q为参量的曲线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共振峰的极大值,此时一定范围内的乘性噪声强度Q(Q>0.5)会造成极大值消失的情况,这会导致猎物群体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平均灭绝时间变短,对防止猎物灭绝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 噪声 平均灭绝时间 环境波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恐惧效应的密度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解
2
作者 薛圣 李善兵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恐惧效应的密度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解.利用线性化算子的谱理论,得到了平凡解和半平凡解的渐近稳定性;利用不动点指数理论,建立了共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恐惧效应和密度依赖都会对两物种共存产生明显... 研究了一类具有恐惧效应的密度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的共存解.利用线性化算子的谱理论,得到了平凡解和半平凡解的渐近稳定性;利用不动点指数理论,建立了共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恐惧效应和密度依赖都会对两物种共存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饵模型 恐惧效应 密度依赖 稳定性 共存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状态切换和跳跃的随机捕食–食饵模型的种群动态行为
3
作者 黄圆圆 《应用数学进展》 2025年第3期409-421,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一个具有Lévy跳跃噪声和马尔科夫切换的随机捕食者–食饵模型。与现有方法不同,本文引入了更精确的阈值用于分析捕食者与食饵种群的随机持久性和灭绝性,从而得出了有关物种存在性的充分且几乎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本... 本文研究了一个具有Lévy跳跃噪声和马尔科夫切换的随机捕食者–食饵模型。与现有方法不同,本文引入了更精确的阈值用于分析捕食者与食饵种群的随机持久性和灭绝性,从而得出了有关物种存在性的充分且几乎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提出的阈值在理论证明下只取决于系统中的已知参数。最后,本文进行数值模拟,论证相关理论结果。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stochastic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Lévy jump noise and Markov switching. Differently from the existing methods, more accurate thresholds are introduc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tochastic permanence and extinction of the population, which yields some sufficient and almost necessary condition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threshol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depend only on the known parameters in the system under the theoretical proof. Finally, the paper performs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食饵模型 机制转换 Lévy跳跃 阈值 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同时具有恐惧效应和Crowley-Martin功能反应的随机食饵-捕食模型
4
作者 陶柱君 韦煜明 黄燕萍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该文研究白噪声影响下具有恐惧效应和Crowley-Martin功能反应的随机食饵-捕食模型.考虑恐惧影响食饵出生率与死亡率,证明了模型具有全局唯一正解且有界;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在给定条件下模型存在唯一的平稳分布;给出了食饵和捕食者... 该文研究白噪声影响下具有恐惧效应和Crowley-Martin功能反应的随机食饵-捕食模型.考虑恐惧影响食饵出生率与死亡率,证明了模型具有全局唯一正解且有界;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在给定条件下模型存在唯一的平稳分布;给出了食饵和捕食者灭绝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恐惧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及验证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食饵 白噪声 恐惧效应 It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及捕食偏好性
5
作者 陈俊华 闻鑫茹 +4 位作者 王晨旭 张俏俏 刘红敏 宁万光 郭世保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8,共12页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成虫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2~4龄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测定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2~4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探究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3~4龄茶银尺蠖的种内干扰效应,...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成虫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2~4龄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测定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2~4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探究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3~4龄茶银尺蠖的种内干扰效应,以及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与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偏好性。结果显示,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均能捕食2~4龄茶银尺蠖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雌成虫>雄成虫,以叉角厉蝽雌成虫对2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大,为37.044;在拟合的HollingⅢ模型中,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茶银尺蠖2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5.823头和12.547头,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每盒4.971头和6.836头。叉角厉蝽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搜寻效应结果表明,随猎物密度的降低,搜索的效率逐渐提升。此外,在灰茶尺蠖和茶银尺蠖幼虫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均偏好于取食茶银尺蠖幼虫;同时,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茶银尺蠖幼虫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且捕食3龄茶银尺蠖幼虫的干扰系数大于捕食4龄茶银尺蠖幼虫。研究结果为叉角厉蝽在茶园害虫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茶银尺蠖 功能反应 捕食偏好 种内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
6
作者 陈俊华 李非凡 +4 位作者 杜跃卿 谢佳鑫 张俏俏 王晨旭 郭世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为明确蠋蝽(Arma chinensi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室内测定3、4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2、3、4龄棉铃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探究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雄成虫捕食2龄棉铃虫的种内干扰效应和蠋蝽雌... 为明确蠋蝽(Arma chinensi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室内测定3、4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2、3、4龄棉铃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探究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雄成虫捕食2龄棉铃虫的种内干扰效应和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黄粉虫蛹的捕食偏好。结果显示,3、4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均能捕食2、3、4龄棉铃虫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遵循HollingⅡ模型。不同发育阶段蠋蝽对棉铃虫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蠋蝽雌成虫>4龄若虫>3龄若虫,同一龄期蠋蝽的捕食量随猎物(棉铃虫)龄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蠋蝽雌成虫、4龄与3龄若虫对2龄棉铃虫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36.778、28.351、26.938头,由此可见,雌成虫对棉铃虫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随猎物(棉铃虫)密度降低,蠋蝽对棉铃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逐渐提升。此外,蠋蝽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蠋蝽种内干扰作用表现为5龄若虫>雄成虫>雌成虫。捕食偏好结果显示,当黄粉虫蛹和3龄棉铃虫幼虫共存时,蠋蝽更倾向于捕食黄粉虫蛹,此结果为蠋蝽的室内扩繁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棉铃虫 捕食能力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 捕食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影响下一类具有阶段结构和比率依赖的随机捕食−食饵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萍 韩秋珂 谢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20,共12页
研究了一类疾病影响下具有阶段结构和比率依赖的随机捕食−食饵模型.首先,证明模型在任意初值条件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其次,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模型在一定的参数限制下存在遍历平稳分布;然后,运用伊藤公式和微分不等式放... 研究了一类疾病影响下具有阶段结构和比率依赖的随机捕食−食饵模型.首先,证明模型在任意初值条件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其次,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模型在一定的参数限制下存在遍历平稳分布;然后,运用伊藤公式和微分不等式放缩等,获得了种群灭绝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捕食−食饵模型 阶段结构 比率依赖 疾病 平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Allee效应和食饵避难的随机捕食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8
作者 陈超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研究一类具Allee效应和食饵避难的随机食饵捕食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证明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且给出模型存在唯一遍历的平稳分布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结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食饵捕食模型 随机 ALLEE效应 避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比率依赖的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染病捕食者-食饵随机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9
作者 赵玉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研究了带有饱和发生率和比率依赖的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染病捕食者-食饵随机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利用Ito公式,通过反证法证明了在满足利普希茨条件下随机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然后,利用Ito公式、局... 研究了带有饱和发生率和比率依赖的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染病捕食者-食饵随机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利用Ito公式,通过反证法证明了在满足利普希茨条件下随机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然后,利用Ito公式、局部鞅的大数定律等随机微分方程的相关理论证明了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时食饵是持久的,易感捕食者和染病捕食者将逐渐灭绝;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并得到了主要参数对模型的解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病捕食者-食饵随机模型 饱和发生率 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函数 比率依赖 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斑块捕食扩散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0
作者 田巍 芦雪娟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0期8-12,共5页
研究了一类斑块环境下的捕食模型,其食饵种群及捕食者种群均可扩散,得到了模型的净再生数.讨论了两个斑块模型下净再生数与扩散率、捕食转化率、捕食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捕食模型 扩散 净再生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圆锥节丛孢菌的分离鉴定与捕食线虫活性分析
11
作者 张程志 聂宇航 +6 位作者 孙雪 魏立翔 孙焱森 孙殿明 才学鹏 乔军 孟庆玲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9-747,共9页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天山北坡牧场土壤中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筛选高捕食线虫活性的菌株,为草食动物线虫病生防制剂研发奠定基础。采用土壤散布法、线虫诱饵法分离纯化捕食线虫性真菌,根据菌丝、分生孢子、捕食结构的形态特征及分子生...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天山北坡牧场土壤中分离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筛选高捕食线虫活性的菌株,为草食动物线虫病生防制剂研发奠定基础。采用土壤散布法、线虫诱饵法分离纯化捕食线虫性真菌,根据菌丝、分生孢子、捕食结构的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及捕食线虫活性。结果分离得到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命名为NTF-SHZ6菌株),该菌捕食结构为粘性菌网,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少量的厚垣孢子。其中,分生孢子无色,呈倒圆锥,中有一隔,与节丛孢形态相符。分离株ITS1基因序列与圆锥节丛孢同源性为99%~100%,确定该菌株为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co-noides)。捕食线虫活性测定显示,该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捕食率高达9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真菌 圆锥节丛孢菌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捕食线虫活性 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蝽滞育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博文 李玉艳 +5 位作者 贺玮玮 薛传振 申忠健 毛建军 张礼生 吴惠惠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捕食蝽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防效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滞育是昆虫为躲避不利环境而延缓发育的一种生理适应机制,许多捕食蝽种类能以成虫或卵进行滞育,研究明确捕食蝽的滞育特征及滞育调控机理,不仅有助于解... 捕食蝽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防效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滞育是昆虫为躲避不利环境而延缓发育的一种生理适应机制,许多捕食蝽种类能以成虫或卵进行滞育,研究明确捕食蝽的滞育特征及滞育调控机理,不仅有助于解析昆虫发育的环境适应性机制,也可通过调控滞育进程延长天敌昆虫的贮存期、促进其周年扩繁和提升防控效果,对促进天敌昆虫的规模扩繁和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27种捕食蝽的滞育特征,分析了捕食蝽滞育期间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特征,概述了捕食蝽滞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滞育解除后生物学,讨论了滞育在捕食蝽扩繁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深入开展捕食蝽滞育调控技术及机理研究,促进其规模化扩繁、贮存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滞育 贮存 扩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雏期杂色山雀对不同类型巢捕食者的应对行为策略
13
作者 杨金玉 封德全 +2 位作者 万冬梅 刘亚男 张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6-1493,共8页
巢捕食是驱动鸟类行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鸟类进化出一系列的行为策略。为探究鸟类应对不同巢捕食者的行为策略,于2016年4-7月利用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和花鼠(Tamias sibiricus)模拟巢入侵实验,基于人工巢箱分别在育雏前期(子... 巢捕食是驱动鸟类行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鸟类进化出一系列的行为策略。为探究鸟类应对不同巢捕食者的行为策略,于2016年4-7月利用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和花鼠(Tamias sibiricus)模拟巢入侵实验,基于人工巢箱分别在育雏前期(子代6-8日龄)和育雏后期(子代15-17日龄)对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亲鸟和雏鸟的反捕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山雀亲鸟的巢防御行为和雏鸟的反捕食行为会根据繁殖进程和捕食者类型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亲鸟应对捕食者行为的强度随繁殖进程的推进而升高(OR=3.061,P=0.003),随捕食者的危险程度的增加而降低(OR=0.451,P=0.023)。亲鸟报警鸣声的激烈程度随捕食者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繁殖进程的推进而升高(P<0.001)。雏鸟在育雏前期对亲鸟的报警鸣声均无任何回应;但在育雏后期听到亲鸟对花鼠的报警鸣声时,均迅速停止一切活动并静默蹲踞在巢箱底部(n=31,P<0.001),当听到亲鸟对赤峰锦蛇的报警鸣声时,87.1%繁殖巢的雏鸟均会迅速尝试逃出巢箱,其余繁殖巢雏鸟则仍是静默蹲踞在巢底(n=31,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巢防御 杂色山雀 入侵实验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带犀猎蝽对小菜蛾的捕食作用
14
作者 姚冰珂 杜嘉宜 +4 位作者 高莉萍 曹飞 黎叶 王圣红 王香萍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10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虫态黄带犀猎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为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黄带犀猎蝽3、4、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3、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干扰反应。【结果】黄带犀猎蝽3、4... 【目的】探究不同虫态黄带犀猎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为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黄带犀猎蝽3、4、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3、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干扰反应。【结果】黄带犀猎蝽3、4、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3、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即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与捕食小菜蛾3龄幼虫相比,黄带犀猎蝽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小菜蛾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大,分别为93.63和58.34头;与若虫相比,黄带犀猎蝽雌成虫对小菜蛾3、4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更好,分别为60.98和103.65。黄带犀猎蝽对小菜蛾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而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且黄带犀猎蝽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最高。随着黄带犀猎蝽密度的增大,种内干扰作用增强,黄带犀猎蝽的捕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黄带犀猎蝽在防治小菜蛾方面有较好的潜力,可应用于小菜蛾的防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犀猎蝽 小菜蛾 捕食功能 搜寻反应 干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作用及偏好性
15
作者 唐艺婷 张学峰 +4 位作者 赵云霞 张凯 曹凯歌 王孟卿 陈澄宇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探讨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混发的捕食作用及其偏好性,通过试验评估了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 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为探讨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混发的捕食作用及其偏好性,通过试验评估了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 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29.87头和153.84头,对3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0.92头和24.94头。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和3龄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捕食作用,异色瓢虫对甜菜夜蛾的捕食偏好性明显强于草地贪夜蛾,表明异色瓢虫在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草地贪夜蛾 甜菜夜蛾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期益蝽对粘虫各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
16
作者 田旭 金杰 +4 位作者 王富洋 史彩华 李家前 孙智荣 李文红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0-298,共9页
为评估益蝽对粘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益蝽若虫对粘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将益蝽按龄期进行24 h饥饿处理,以1头/罐置于塑料罐中,分别投喂不同数量和不同龄期的粘虫,统计不同龄期益蝽捕食粘虫的数量,使用圆盘... 为评估益蝽对粘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益蝽若虫对粘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将益蝽按龄期进行24 h饥饿处理,以1头/罐置于塑料罐中,分别投喂不同数量和不同龄期的粘虫,统计不同龄期益蝽捕食粘虫的数量,使用圆盘方程拟合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曲线。结果显示,益蝽若虫对粘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其3龄、4龄、5龄若虫均能捕食粘虫3龄、4龄、5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益蝽3龄若虫对粘虫3龄、4龄、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50头、29.90头、4.5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06、0.200、1.042;处理时间分别为0.041 h、0.033 h、0.224 h。益蝽4龄若虫对粘虫3龄、4龄、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47头、15.60头、17.6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67、0.466、0.281;处理时间分别为0.030 h、0.064 h、0.057 h。益蝽5龄若虫对粘虫3龄、4龄、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80头、17.20头、8.5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557、0.327、0.286;处理时间分别为0.036 h、0.058 h、0.117 h。可知,益蝽对3~4龄粘虫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对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对5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粘虫 捕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具时滞捕食-食饵共生模型的Hopf分支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鹤 李秀玲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利用规范型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研究了一类二维具时滞的捕食-食饵共生模型的Hopf分支.通过对特征方程的分析,给出了其平衡点的稳定性、Hopf分支的存在性以及分支方向和分支周期解的稳定性等结果,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HOPF分支 时滞 捕食-食饵共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蟹共生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研究
18
作者 王玉全 范思宁 +5 位作者 于怡琳 梅杰 孙娜 梁晓晨 刘学深 李晓东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为探讨稻田养蟹中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情况,2020年6月10日—9月24日,在辽宁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模式试验,通过田间灰飞虱数量变化(田间灰飞虱数量调查采用盆拍法:将白色搪瓷盘用水润湿后轻轻贴于水稻基部,... 为探讨稻田养蟹中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情况,2020年6月10日—9月24日,在辽宁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模式试验,通过田间灰飞虱数量变化(田间灰飞虱数量调查采用盆拍法:将白色搪瓷盘用水润湿后轻轻贴于水稻基部,快速用手拍打稻株3次,立即观察盆中灰飞虱数量)、田间中华绒螯蟹胃肠内容物检测,室内模拟中华绒螯蟹对灰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了体质量12~24g中华绒螯蟹对田间灰飞虱的捕食作用机理,以及体质量规格、性别、短时饥饿对其捕食灰飞虱能力的影响。田间试验分为3组:单养水稻组、大眼幼体与水稻共养组和扣蟹与水稻共养组,每组4个平行。试验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对灰飞虱具有捕食效应,2种稻蟹养殖模式分别较无蟹田的田内害虫的数量降低53.05%和51.50%;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捕食能力极显著高于小规格(P<0.01);处于短时饥饿状态下的中华绒螯蟹捕食能力极显著高于饱食状态(P<0.01);雄蟹和雌蟹的捕食能力无明显差异。体质量增大、短时饥饿均能极显著增强中华绒螯蟹捕食灰飞虱的能力,3种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生 中华绒螯蟹 灰飞虱 捕食 饥饿 雌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竹舞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19
作者 袁进敏 朱绪立 +5 位作者 邹广 芶剑渝 黄纯杨 杨茂发 吴慧子 于晓飞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0,共7页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3龄幼虫对竹舞蚜Astegopteryx bambusifoliae 1~5龄若蚜的捕食功能、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以此评估食蚜瘿蚊对竹舞蚜的控害潜能。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3龄幼虫对竹舞蚜Astegopteryx bambusifoliae 1~5龄若蚜的捕食功能、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以此评估食蚜瘿蚊对竹舞蚜的控害潜能。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各龄期竹舞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其对1~2龄竹舞蚜的瞬时攻击率最大(0.527);对3龄竹舞蚜的处理时间最短(0.016 d),捕食能力(21.5)和日最大捕食量(61.3)最大。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不同龄期竹舞蚜的搜寻效应随着竹舞蚜密度的上升而下降。种内干扰反应试验结果显示,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日均捕食量增加,捕食作用率降低,捕食者自身干扰作用增强,种内干扰反应方程分别为:E=0.4128 P^(-1.3232)(1~2龄),E=0.2559 P^(-1.2050)(3龄),E=0.2381 P^(-1.4423)(4龄),E=0.1355 P^(-0.9666)(5龄)。同一空间密度条件下,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3龄、4龄竹舞蚜若蚜具有选择偏好性,选择系数(Q)分别为1.75和1.05,对其余龄期若蚜无选择偏好性。研究表明,食蚜瘿蚊幼虫对竹舞蚜具有较好控害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蚜瘿蚊 竹舞蚜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对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和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李婷婷 孔文亭 +4 位作者 解津刚 张连军 李源 刘宁 刘小宁 《中国棉花》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室内观察并比较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及其亲本新棉1号(非转基因棉)棉蚜的异色瓢虫幼虫的形态、发育历期,并通过Holling(霍林)Ⅱ模型拟合研究取食表达ds...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重要天敌之一。在室内观察并比较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及其亲本新棉1号(非转基因棉)棉蚜的异色瓢虫幼虫的形态、发育历期,并通过Holling(霍林)Ⅱ模型拟合研究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对3龄、4龄异色瓢虫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与取食非转基因棉棉蚜的异色瓢虫幼虫在发育历期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3龄、4龄异色瓢虫幼虫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的日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参数以及搜寻效应与取食非转基因棉棉蚜的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说明取食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棉蚜对异色瓢虫幼虫的发育历期、3龄、4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dsAgCYP6CY3转基因棉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棉蚜 表达dsAgCYP6CY3转基因棉 发育历期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Holling模型 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