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典型金属结构振动疲劳损伤信息获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纯 王建强 周苏枫 《工程与试验》 2022年第3期22-23,78,共3页
飞机结构在飞行过程中承受振动载荷的影响,极易受到疲劳损伤乃至破坏。为获得有效的损伤时间与破坏时刻,有必要利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去获取损伤信息。本文研究了材料损伤引起的结构参数变化,根据具体参数选用适合的测试手段,得出以下结论:... 飞机结构在飞行过程中承受振动载荷的影响,极易受到疲劳损伤乃至破坏。为获得有效的损伤时间与破坏时刻,有必要利用合理的测试手段去获取损伤信息。本文研究了材料损伤引起的结构参数变化,根据具体参数选用适合的测试手段,得出以下结论:(1)金属结构在损伤过程中存在能量耗散现象,可以通过采集材料表面温度与内部能量获取损伤信息;(2)通过真实试验确定了红外热成像法、声发射探伤法、共振驻留法等测试手段的损伤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载荷 损伤信息 红外热成像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轴压CT图像的分区损伤信息与临界破坏识别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树新 邢杰 +1 位作者 郑旭 陈世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岩石三轴压缩试验过程中虽然损伤不断积累,但宏观破坏前其CT图像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峰值前仅通过CT数难以准确分析其损伤破坏信息。为了识别岩石的损伤信息及临界破坏特征,将轴压过程中的砂岩CT图像进行分区,使用位置线上灰度的变... 岩石三轴压缩试验过程中虽然损伤不断积累,但宏观破坏前其CT图像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峰值前仅通过CT数难以准确分析其损伤破坏信息。为了识别岩石的损伤信息及临界破坏特征,将轴压过程中的砂岩CT图像进行分区,使用位置线上灰度的变化代表分区内灰度的变化。CT图像中某一位置线上灰度值的变化曲线是一种起伏、粗糙的曲线,利用描述粗糙曲线的分形Rd指标定量分析砂岩损伤规律,并基于CT图像上全部位置线的Rd值总和来定义损伤变量,用其表征砂岩的损伤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荷载水平在0.84左右时,Rd值波动大,损伤变量加速增大,表明损伤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岩石处于损坏破坏的临界状态。由此可以合理地预测岩石的损伤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CT图像 分形指标 临界损伤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受压损伤信息的RC柱地震损伤量化研究
3
作者 梁贵 刘旭宏 《福建建筑》 2022年第8期56-60,共5页
材料的微观损伤反映了结构损伤的内在本质,建立由材料损伤表达的构件地震损伤模型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为实现从材料损伤到构件整体损伤的过渡,建立了由剪跨比和轴压比表达的钢筋混凝土柱(RC柱)失效模式判别准则,以混凝土的... 材料的微观损伤反映了结构损伤的内在本质,建立由材料损伤表达的构件地震损伤模型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为实现从材料损伤到构件整体损伤的过渡,建立了由剪跨比和轴压比表达的钢筋混凝土柱(RC柱)失效模式判别准则,以混凝土的受压损伤信息表征RC柱的材料损伤,计算典型损伤区域的混凝土受压损伤因子最大平均值作为损伤指标。通过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骨架曲线,确定构件性能临界点和相应的混凝土材料受压损伤阶段,由此建立基于材料损伤的构件地震失效模型。以弯曲失效为例,经多组构件统计分析,由混凝土受压损伤信息建立RC柱性能阶段判别标准,从本质上反映了RC柱失效演化过程中内在损伤发展规律,实现了RC柱的地震损伤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柱 受压损伤信息 失效模式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信息支援战与信息损伤 被引量:8
4
作者 苗丹民 辛伟 +1 位作者 朱霞 刘旭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123-2128,共6页
德同著名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经说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战争,每场战争都有其特定的限制条件和范围”。因此,尽管经常有人想根据哲学的原理来规范战争理论,但每种战争理论都印着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 军事信息支援战 网络 信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战信息损伤的概念与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苗丹民 朱霞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2,共3页
信息是心理战进攻的主要武器,以造成心理杀伤为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研究心理战防御,需要首先对信息损伤的特点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非典”流行期间信息损伤的调查,界定了信息损伤的概念,总结了信息损伤的特点,分析了信息损伤的影响因素... 信息是心理战进攻的主要武器,以造成心理杀伤为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研究心理战防御,需要首先对信息损伤的特点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非典”流行期间信息损伤的调查,界定了信息损伤的概念,总结了信息损伤的特点,分析了信息损伤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信息损伤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损伤 大众传媒 心理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损伤的佐证—来自职业暴露领域的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皎皎 刘旭峰 +2 位作者 陈奕霏 杨业兵 陈波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通过职业暴露前后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探讨职业暴露信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信息损伤理论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及相应干预依据。方法对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生接触放射线前重点强调暴露源危害性,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 目的通过职业暴露前后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探讨职业暴露信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信息损伤理论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及相应干预依据。方法对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生接触放射线前重点强调暴露源危害性,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25名受试者暴露前和暴露后(暴露1周)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SCL-90各项得分均高于职业暴露后,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总分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但焦虑、敌对和恐怖等因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暴露前个体SDS抑郁指数得分和SAS得分均显著高于暴露后。结论暴露源危害性信息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信息损伤,对职业暴露个体在暴露前的专业教育和心理教育非常必要,同时暴露期间的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损伤 职业暴露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尺度下岩石损伤破坏前兆信息研究
7
作者 吴朝义 魏昶帆 吴勇 《价值工程》 2018年第28期205-207,共3页
为研究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损伤信息与岩石破坏之间存在的关系,开展了针对大理岩试件的室内力学试验,结合弹性模量法、Felicity比值、加卸载响应比(LURR)三种损伤信息来对岩石的损伤程度进行判定,并在时间尺度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损伤信息与岩石破坏之间存在的关系,开展了针对大理岩试件的室内力学试验,结合弹性模量法、Felicity比值、加卸载响应比(LURR)三种损伤信息来对岩石的损伤程度进行判定,并在时间尺度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损伤信息均对岩石破坏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良好的反馈;岩石处在稳定损伤阶段的时间大约为总时间的60%-80%,处在临近失稳的绝对损伤阶段的时间大约为总时间的20-40%;三种损伤计算方法各有优劣,综合利用可对工程施工进行良好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损伤信息 岩石破坏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对长期卧床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静雯 杨晓春 +1 位作者 谌贵美 黄雅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对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82例长期卧床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12月86例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 目的探讨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对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82例长期卧床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12月86例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基于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压疮发生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风险压力性损伤评估正确率、压力性损伤上报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长期卧床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准确率及上报率,从而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实现了压力性损伤高风险人群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 脑卒中 偏瘫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ique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涛 李爱群 +1 位作者 丁幼亮 费庆国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MSIF) is imported into structural damage diagnosi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damage detec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the function model, classification...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MSIF) is imported into structural damage diagnosi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damage detec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the function model, classification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MSIF, a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SIF is presented, which is to fuse two or more damage character vectors from different structural damage diagnosis methods on the character-level. In an experiment of concrete plates, modal information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SIF is taken to localize cracks of concrete plates and it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Results of damage detection by the method based on MSIF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modal strain energy method and the flexibility method. Damage, which can hardly be detected by using the single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can be diagnosed by the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level MSIF technique. Meanwhile multi-location damage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 based on MSIF. This method is sensitive to structural damage and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MSIF have different preconditions and applicabilities for diversified structures. How to choose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MSIF should b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of actual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ayes method D-S evidence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装甲装备损伤评估与抢修决策模型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洪平 陈素文 +1 位作者 徐隆洋 何瑞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针对集群装备抢修决策存在能力不足、决策支持手段落后等现状,剖析了解决集群装甲装备损伤评估与抢修决策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集群装甲装备损伤评估系统并构建了其整体架构,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思想建立了集群装甲装备损伤... 针对集群装备抢修决策存在能力不足、决策支持手段落后等现状,剖析了解决集群装甲装备损伤评估与抢修决策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集群装甲装备损伤评估系统并构建了其整体架构,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思想建立了集群装甲装备损伤评估与抢修决策模型,为后续开发该系统的应用平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装甲装备 损伤信息 评估 抢修决策 模型
原文传递
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的受众特征与心理影响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云涛 霍倩倩 +2 位作者 陈宏玉 胡恒德 朱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了解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中大众关注和信任渠道的特征,分析其对受众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影响规律,为有效防护突发安全事件信息的负性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天津爆炸态度调查量表》分别对普通大众和某部队... 目的了解天津8·12爆炸事故信息传播中大众关注和信任渠道的特征,分析其对受众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影响规律,为有效防护突发安全事件信息的负性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天津爆炸态度调查量表》分别对普通大众和某部队官兵进行线上、线下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037份。1年后采用简化版量表再次对大众的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共收集问卷534份。利用SPSS 19.0中文版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普通网民与部队官兵信任渠道2个群体在电视、报刊、网络及亲密人际关系这4个信息渠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网民的信任媒介不同,对谣言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爆炸事件关注阶段与事件影响消退后,大众认知改变明显,对此事件的危险程度判断由第4位降到第7位。(3)爆炸信息传播过程中,网民与部队官兵在爆炸会产生水源污染和内脏损伤的认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女性与男性在爆炸会产生空气和水源污染的认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爆炸相关信息的传播使大众产生负性情绪,网民与部队官兵2个群体在恐慌、焦虑、震惊、害怕、愤怒等情绪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行为倾向方面,爆炸事件传播过程中的次生消息导致了人们对矿泉水和口罩的购买行为增加。结论 (1)线上网民与线下部分官兵的关注特点和信任媒介明显不同。(2)突发安全事件信息的传播会对受众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负性影响。(3)线上网民与线下部分官兵在信息损伤认知、情绪方面存在差异,部队官兵对谣言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在突发安全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受到的负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安全事件 信息损伤 信息传播 天津爆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