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临床院前急救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登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0-0043,共4页
研究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临床院前急救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盆骨折... 研究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临床院前急救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盆骨折患者在临床院前急救中实施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可提升急救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 院前急救 骨盆骨折 急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马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3-0076,共4页
探究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骨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80例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 探究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骨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80例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率、康复指标数据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ate let coun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7.50%较对照组高,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X2=3.913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低,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X2=4.1143;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为(10.02±3.06)h、乳酸清除时间为(20.14±4.87)h、骨折愈合时间为(100.28±15.87)d、住院时间为(16.87±3.22)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T=7.0989;T=10.3009;T=9.8393;T=4.2282;P<0.05)。观察组治疗后PLT水平为(130.26±10.22)*109/L、FIB水平为(322.27±25.17)mg/dL较对照组低,APTT为(40.02±3.88)s长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有意义(T=6.8776;T=4.5488;T=4.9604;P<0.05)。结论 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损伤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疗效
3
作者 马慕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84-087,共4页
探讨了采用创伤控制骨科策略处理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成效。方法 选取60例在我院被确诊为不稳定性盆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隐藏法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别。对照组30例接受标准急诊处理,实验组30例则依据“创伤控制”理论设计治... 探讨了采用创伤控制骨科策略处理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成效。方法 选取60例在我院被确诊为不稳定性盆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隐藏法随机分配至两个组别。对照组30例接受标准急诊处理,实验组30例则依据“创伤控制”理论设计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显示,实验组在创伤控制治疗下的成功率高达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创伤控制骨科理念处理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世成 高宗强 +4 位作者 樊立宏 时志斌 王坤正 陈君长 王小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CO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后骨科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疗效。自2009—01—2011—12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CO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后骨科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疗效。自2009—01—2011—12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下,骨科严重多发伤采用DCO理论进行救治,比较连续三年的疗效变化,包括来院至接受确定性手术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等。结果DCO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明显,缩短了ICU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人院至接受确定手术的时间,明显降低了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运用DCO理论指导骨科多发创伤的一体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多发伤 一体化急救模式 损伤控制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延斌 蒲志超 +2 位作者 谢伟勇 何灿杰 吴润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25分,平均34.5分。23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90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成功救治19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19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8.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整体疗效,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型 损伤控制骨科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复合伤中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高舜 叶招明 +1 位作者 陈永志 王凤双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从损伤控制骨科学观点出发治疗复合伤中复杂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其他复合伤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岁。先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端,6周... 目的:探讨从损伤控制骨科学观点出发治疗复合伤中复杂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其他复合伤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岁。先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端,6周后患者病情稳定、生理状况改善后再行外侧小切口LISS钢板插入闭合内固定,内侧重建钢板或支持钢板支撑。术后疗效按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R示:胫骨上段骨折均获功能复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11例患者Lysholm平均评分为(82.8±11.6)分;疗效结果: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依据损伤控制骨科学,先后使用外固定支架、LISS钢板微创固定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对于合并复合伤的患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多处创伤 胫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建 车立新 +1 位作者 张元豫 李坤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56-2858,共3页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治疗理念起初是应用于腹部严重创伤,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相对于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治疗理念而言,多数学者认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生理条件已达极限,如果早期进行确定性...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治疗理念起初是应用于腹部严重创伤,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相对于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治疗理念而言,多数学者认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生理条件已达极限,如果早期进行确定性手术可对患者造成第二次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脊髓损伤 瘫痪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慧 李忠海 +1 位作者 张春丽 双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2月将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3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5-54岁,平均(43.2±10.0)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2月将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3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5-54岁,平均(43.2±10.0)岁。急救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评估,早期准确判断骨盆骨折及合并损伤,尽早稳定骨盆及控制出血,积极有效抗休克,确保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成功救治。结果所有患者60 min内初步完成检查和治疗后安全送至专科治疗,仅1例患者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初期急救的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策略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宏伟 王一兵 +5 位作者 郑智君 李晓军 李建军 梁卫东 吴啸波 李力更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DCO)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循DCO治疗3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即早期积极控制危机生命伤情、临时固定骨折;并发FES后入ICU进行FES的综合治疗;FES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DCO)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循DCO治疗3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即早期积极控制危机生命伤情、临时固定骨折;并发FES后入ICU进行FES的综合治疗;FES临床表现消失后7 d,依据骨折特点及类型分别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除死亡1例,31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生FES后遗症。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严格遵循DCO的抢救流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策略 脂肪栓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长骨干骨折伴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的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雪 陈伟伟 李翠花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DCO)策略对下肢长骨干骨折伴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63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伴发FES患者临床资料,以2018...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DCO)策略对下肢长骨干骨折伴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63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伴发FES患者临床资料,以2018年1月实施DCO策略为时间点分为两组,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92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71例为干预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髋关节Harri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63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18(16.91±1.22)个月。干预组院内死亡率为2.82%(2/71),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为16.30%(15/92),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6.455,P<0.05);两组干预后SaO2、PaO2和OI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两组干预后SaO2、PaO2和OI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b、PLT均较干预前升高(P<0.001),且两组干预后Hb、PLT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踝关节AOF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94,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低于对照组(χ^(2)=4.747,P<0.05)。结论:DCO策略有助于降低下肢长骨干骨折伴发FES患者院内死亡率,有利于消除FES症状和平稳生命体征,可为Ⅱ期确定性手术争取时间优势,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长骨干骨折 脂肪栓塞综合征 损伤控制骨科策略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童学华 裘曙文 +2 位作者 王臻 李顺达 徐鲁 《中医正骨》 2012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治疗2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30~67岁,中位数45岁。按Tile分型:B型13例,C型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压伤4例...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治疗2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30~67岁,中位数45岁。按Tile分型:B型13例,C型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压伤4例。合并伤:四肢骨折10例,脊柱骨折3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3例,肢体大面积剥脱伤1例,会阴撕裂伤4例,腹腔内脏损伤8例,泌尿系统损伤5例,颅脑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结果:本组8例行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3例、肝破裂1例、肠系膜破裂1例、尿道损伤2例、膀胱破裂3例、子宫颈裂伤1例。1例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5例以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行股骨髁上牵引。最终本组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因持续重度休克未获纠正且合并凝血障碍,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脂肪栓塞。其余17例患者经过早期简化手术、休克复苏、重症监护及延期骨折固定等简单措施后痊愈。其中1例术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呼吸机后治愈;1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经腹腔灌洗、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好转。术后采用Matta等的标准评定17例患者的骨盆复位情况,结果优12例,良3例,可2例。结论:按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抢救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整体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多处创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尹虎 何举仁 宁瑞霞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8期2777-2778,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意外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这些伤者中又以多发性和严重骨折居多,而其中的骨盆骨折由于移位情况复杂而显得治疗难度较大,使得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根据权威数据表明,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骨折 不稳定型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胡海波 禹宝庆 刘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0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救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资料。结果运用损伤控制方法成功救治30例,死...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救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资料。结果运用损伤控制方法成功救治30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5例。2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复位按照Mat-ta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6%。结论应用DCO的方法处理可以降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不稳定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架在损伤控制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卫东 彭晨 +3 位作者 孙艳杰 李力更 孙柏山 贾庆灵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915-915,共1页
随着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创伤外科中的普及,外固定架固定在早期有效控制出血、提高患者存活率为目的骨盆严重创伤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侠 潘玉涛 +6 位作者 陈涤 刘养洲 陆晴友 韩宁 刘立峰 韩庆辉 李增春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374-377,382,共5页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伤 腹部创伤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文华 王海霞 +2 位作者 余碧 邓少杰 段清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6期529-530,共2页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CO)治疗,分为治疗组。另选取37例一般多发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CO)治疗,分为治疗组。另选取37例一般多发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13.5%,死亡原因为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3例,其中共产生10例并发症,采用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正常。1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初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8例骨盆骨折,初期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2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34例,初期仅行简单外固定。11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全部患者在ICU中复苏治疗之后,等到迹象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严重多发伤 一般多发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玲芬 徐红芳 洪华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伤救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永刚 唐海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O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4例,早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O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4例,早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骨盆骨折6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架固定,1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22例,早期给予简单外固定,7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均在ICU中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给予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死亡组创伤严重度评分4350分;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共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严重多发伤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建忠 孙维瑞 李福良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DCO救治的34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抗休克,按DCO的要求临时固定骨折、控制出血、恢复肢体血供、控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DCO救治的34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抗休克,按DCO的要求临时固定骨折、控制出血、恢复肢体血供、控制污染及对其他系统的损伤行损伤控制性手术;随后ICU复苏;待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尽早实施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DCO控制了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和污染,纠正了休克,确定性手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死亡率11.8%(4/34);致残率20.6%(7/34)。结论DCO符合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在这类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案。DCO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康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伤 骨折 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雷 蒋电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61-564,共4页
近些年来,针对多发创伤,尤其是伴发严重骨折患者的治疗,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到“损伤控制骨科(dam age control orthopaed ics,DCO)”的转变,即“损伤控制”(dam agecontrol,DC)理论在骨科的应用和发... 近些年来,针对多发创伤,尤其是伴发严重骨折患者的治疗,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到“损伤控制骨科(dam age control orthopaed ics,DCO)”的转变,即“损伤控制”(dam agecontrol,DC)理论在骨科的应用和发展。临床实践证明,合理应用DCO可提高严重多发伤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