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律及内时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芝晖 陈斌 范镜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在Gurson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并将其嵌入内时本构框架,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用其分析圆柱... 在Gurson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空洞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各向同性/运动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和弱化函数的表达式,并将其嵌入内时本构框架,得到了损伤弹塑性大变形内时本构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程序,用其分析圆柱拉伸试件的颈缩,得到与实验较为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演化 损伤本构方程 混合强化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轴拉伸试验的水稳碎石损伤本构方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雅珍 房辰泽 +1 位作者 李凯翔 洪媛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4-218,共5页
为了建立材料的损伤本构方程,针对不同龄期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根据不同龄期试验结果,研究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拉强度与龄期之间的关系。通过拟合材料本构关系,建立了本构方程。基于Mazars损伤模型,提出了材料单轴... 为了建立材料的损伤本构方程,针对不同龄期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根据不同龄期试验结果,研究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拉强度与龄期之间的关系。通过拟合材料本构关系,建立了本构方程。基于Mazars损伤模型,提出了材料单轴拉伸状态下的损伤模型和损伤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前28 d的抗拉强度快速增长,28d后抗拉强度的增长速率下降,对数函数可以很好地表征龄期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建立的本构方程可以从数学角度反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但不能揭示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单轴拉伸状态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非线性损伤演化过程由3阶段组成;损伤本构方程比本构方程可以更好地表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3阶段损伤演化过程和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本构方程 单轴拉伸试验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损伤模型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临界破坏特征及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2
3
作者 蔺鹏杰 秦拥军 +1 位作者 于江 皮滟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
制作了5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集棱柱体试件单轴受压全过程声发射(AE)参数,绘制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声发射能量参数,绘制压缩破坏过程中时间-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采用幂函数Po... 制作了5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集棱柱体试件单轴受压全过程声发射(AE)参数,绘制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声发射能量参数,绘制压缩破坏过程中时间-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采用幂函数Power公式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将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进行对比,结合能量加速释放理论对再生混凝土损伤过程声发射能量释放规律进行分析;将声发射累计能量突增的时刻视为临界破坏点,用受压全过程采集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定义损伤变量,考虑再生掺量带来的初始损伤,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百分数定义再生参数,借助Weibull统计方法与损伤理论建立声发射损伤演化模型,建立考虑再生粗骨料初始缺陷影响的声发射损伤本构方程,并将新建方程拟合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新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声发射 能量加速释放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理倾角煤岩损伤破裂机制及能量响应
4
作者 柏耀宗 李波波 +3 位作者 任崇鸿 李建华 叶平平 王恒宇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由于煤岩含有多种层理构造,在宏观上具有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特征,对煤岩的损伤破坏及能量演化等具有显著影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推导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应变、损伤变量及各能量表达式,并建立考虑不同层理倾角的能量... 由于煤岩含有多种层理构造,在宏观上具有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特征,对煤岩的损伤破坏及能量演化等具有显著影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推导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弹塑性应变、损伤变量及各能量表达式,并建立考虑不同层理倾角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模型,定量表征了层理倾角与损伤变量、各峰值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究了荷载作用下层理倾角对煤岩力学和能量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层理倾角煤岩的能量转换均呈现阶段性演化,分别对应不同破坏阶段;在恒轴压卸围压及不同围压三轴压缩条件下,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峰值弹性能及耗散能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趋势,与煤岩峰值强度随层理倾角的变化基本对应,两种条件下层理倾角分别为60°~90°、45°~90°时变化最为敏感,表现为能量角度的各向异性。(2)根据不同层理倾角煤岩能量耗散过程,进一步构建了考虑层理倾角的能量耗散-损伤本构模型,并引用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层理倾角煤岩在常规三轴压缩、恒轴压卸围压等荷载条件下的煤岩变形破坏特征,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3)不同层理倾角煤岩耗散能Ud与损伤变量D的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轴向应变的增大,二者均经历了由缓到急再趋于平缓的过程,总体呈“S”形变化趋势;随层理倾角的增加,损伤变量D与耗散能Ud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U”形趋势,当层理倾角为90°时,煤岩峰值耗散能Ud与损伤变量D均达最大值,煤岩极易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探寻矿压显现规律、煤巷帮部失稳诱发机理和防治冲击地压等矿井灾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倾角煤岩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方程 破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贯通裂隙介质单轴受力条件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蕴生 韩信 +3 位作者 李宁 马立新 蒲毅彬 廖全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926-5931,共6页
在对裂隙与孔隙、微裂隙两类不同层次损伤的演化特征与相互关系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了表征这两类损伤的奇异损伤变量和分布损伤变量,推导了单轴压缩条件下非贯通裂隙介质损伤本构方程,并运用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岩土力学 非贯通裂隙介质 CT识别 细观损伤 损伤变量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循环作用下砂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二平 贾小兵 +1 位作者 龚章龙 李建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三峡库区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岩体质量劣化易致边坡及地基失稳的问题,以三峡库区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全自动多功能三轴流变仪开展了不同水压循环作用次数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压循环次数越多对砂岩试样造成... 针对三峡库区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岩体质量劣化易致边坡及地基失稳的问题,以三峡库区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全自动多功能三轴流变仪开展了不同水压循环作用次数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压循环次数越多对砂岩试样造成的损伤越大;根据水压循环过程中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征,借助损伤理论及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考虑砂岩损伤效应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与试验曲线符合较好,能够较好的反映水压循环作用对砂岩的损伤效应;随着水压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Weibull分布参数F和m均逐渐减小; F与围压之间呈指数关系,而m与围压之间呈负指数关系,揭示了水压循环作用下岩样宏观强度逐渐降低的特性。研究成果对库区边坡及地基在水压循环作用下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压循环 损伤演化方程 损伤本构方程 岩石材料损伤 广义胡克定律 三轴压缩试验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损伤的岩石本构模型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忠喜 赵增辉 代春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05-311,共7页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压缩下,岩体的峰后强度几乎为零;且含结构的面岩体存在损伤阀值点,得出了岩体损伤劣化行为发生的原因.根据微元统计理论建立了损伤变量与岩体劣化破坏之间的概率密度关系,通过引入修正系数调整了岩体因含有结构面的初始损伤,并拟合出围压与峰前弹性模量的非线性关系,推导出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与已有损伤本构方程进行数据对比,发现本方程可更加准确描述结构面的损伤演化特征,通过FISH语言实现对FLAC3D的二次开发,将本构方程程序化,并以此研究分析了青岛某交叉隧道施工中的沉降问题,发现采用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反映出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风化花岗岩的损伤劣化效应.建立的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对实际施工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结面岩体 损伤本构方程 交叉隧道 数值分析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低速拉伸下的应变率效应及其统计损伤本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辛振 沈超明 +1 位作者 唐柏鉴 刘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0,共8页
基于轴向拉伸实验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束低速下(包含准静态)应变率效应对其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阐述了其弹-黏塑性特性和分子链断裂在纤维束变形过程中的贡献。在10^(-5)~3.3×10^(-2)s^(-1)应变率范围内,对UHM... 基于轴向拉伸实验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束低速下(包含准静态)应变率效应对其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阐述了其弹-黏塑性特性和分子链断裂在纤维束变形过程中的贡献。在10^(-5)~3.3×10^(-2)s^(-1)应变率范围内,对UHMWPE纤维束进行5种不同应变率工况的拉伸实验,得到了各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参数及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UHMWPE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和失效应变与应变率之间分别存在指数增长和指数衰减关系,随着应变率的提升,二者的应变率效应逐渐削弱。室温下,UHMWPE纤维束具有较为复杂的力学行为,呈现2种不同的损伤特性,分别为黏弹性主导的宏观整体性脆性断裂和黏塑性主导极具韧性且包含蠕变的塑性变形。基于实验结果并结合现有文献结论,推断UHMPWE纤维束发生脆-韧转变的临界应变率在10-5量级。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计及应变率且包含修正项的纤维束低速统计损伤本构方程,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该方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 应变率效应 弹-黏塑性 临界应变率 统计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粘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栋伟 汪仁和 胡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6-449,共4页
以冻土试验为基础,提出了冻粘土服从DP屈服准则的粘塑损伤变量,通过推导得到了相关联流动法则下的冻土粘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方程.为了研究粘弹塑性和损伤的耦合作用,将建立的冻土材料粘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ADIN... 以冻土试验为基础,提出了冻粘土服从DP屈服准则的粘塑损伤变量,通过推导得到了相关联流动法则下的冻土粘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方程.为了研究粘弹塑性和损伤的耦合作用,将建立的冻土材料粘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ADINA有限元中.结果表明:粘弹塑损伤耦合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冻粘土加速蠕变过程,与实测蠕变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D-P屈服准则 弹粘塑损伤耦合本构方程 ADINA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损伤分析 被引量:120
10
作者 刘泉声 许锡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8-411,共4页
从花岗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 ,提出了热损伤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TM(热与力 )耦合弹脆性损伤本构方程 ,并讨论了损伤能量释放率随温度的演化规律。
关键词 损伤 弹脆性损伤本构方程 岩石损伤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其尖端力电损伤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新华 陈传尧 +1 位作者 胡元太 王乘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基于三维各向异性压电损伤本构理论,导出了广义平面应力问题的损伤本构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压电薄板板边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力电损伤,研究了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切口尖端力电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和张开角对切口尖端损伤的影响相比,深... 基于三维各向异性压电损伤本构理论,导出了广义平面应力问题的损伤本构方程,并据此分析了压电薄板板边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力电损伤,研究了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切口尖端力电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和张开角对切口尖端损伤的影响相比,深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张开角对切口尖端力损伤的影响规律方面,压电材料与一般弹塑性材料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在于压电切口尖端力电载荷比会随着深度的改变发生很大变化;不同深度下张开角与切口尖端力、电损伤关系曲线随着张开角的增大由发散逐渐会聚,不同张开角下深度与切口尖端力、电损伤关系曲线随着切口加深由会聚逐渐发散,并且电损伤曲线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V形切口 力电损伤 张开角 损伤 损伤本构方程 平面应力问题 影响规律 关系曲线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压作用下球形孔洞膨胀损伤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雪梅 唐立强 王堃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4-1038,共5页
为研究岩土材料爆炸损伤场的特点,采用受内压作用下的球形孔洞模型进行分析.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一个含损伤变量的自由能函数构造了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球形孔洞膨胀的控制方程并应用初始损伤概念给出问题的... 为研究岩土材料爆炸损伤场的特点,采用受内压作用下的球形孔洞模型进行分析.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一个含损伤变量的自由能函数构造了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球形孔洞膨胀的控制方程并应用初始损伤概念给出问题的边界条件,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材料的损伤场;讨论了初始损伤和材料损伤指数对损伤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变量以及损伤区应力-应变场只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超过此范围材料需要采用新的本构方程加以描述.因此,损伤场的大小与材料性质、初始损伤都有关系,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变形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孔洞膨胀 损伤本构方程 损伤 损伤变量 初始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俊 张晓德 王文珊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共11页
疲劳损伤理论因其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疲劳破坏现象的本质,有望明确路面使用性能与路面结构、使用年限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并围绕其在沥青路面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就疲劳损伤理论目前的... 疲劳损伤理论因其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疲劳破坏现象的本质,有望明确路面使用性能与路面结构、使用年限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并围绕其在沥青路面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就疲劳损伤理论目前的相关研究现状来看,仍有较多人对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不甚了解,且该理论在沥青路面领域取得的大量成果也未得系统梳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理论在沥青路面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从疲劳损伤力学基本理论和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该理论在研究与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等方面入手,对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理论进行了系统综述。简要介绍了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损伤变量、损伤演化方程、损伤本构方程和损伤场求解,并对其基本内容的相关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应在沥青混合料三维损伤-本构关系,能够体现混合料黏弹特性、温度敏感、加载速率敏感等特点的损伤演化方程,路面结构黏弹性分析,解析法求解损伤场及细观和大规模数值计算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以求促进该理论在沥青路面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疲劳损伤 文献综述 损伤变量 沥青路面 损伤演化方程 损伤本构方程
原文传递
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损伤变量描述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鞠琦 刘长海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5年第3期6-10,共5页
以损伤力学的观点,用损伤变量描述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的力学演变过程。在反应器承载分析时引入损伤变量和连续度的概念,结合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的特点,建立了反应器的损伤本构方程。利用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已有材料的自增... 以损伤力学的观点,用损伤变量描述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的力学演变过程。在反应器承载分析时引入损伤变量和连续度的概念,结合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的特点,建立了反应器的损伤本构方程。利用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已有材料的自增强试验数据,对损伤变量进行了描述,确定了损伤变量函数。计算结果表明,与其它理论模型相比,损伤本构方程和损伤变量描述的应用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说明从损伤变量的角度来研究超高压自增强管式反应器应力状态的思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器 超高压 自增强 损伤变量 损伤本构方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在冲击载荷下的过应力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谢理想 赵光明 孟祥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772-2781,共10页
采用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深井软岩材料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特性。基于修正的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根据01 E(t)/E的变化量与应变率和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量纲一化分析法对... 采用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深井软岩材料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特性。基于修正的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根据01 E(t)/E的变化量与应变率和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量纲一化分析法对修正的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进行简化,得到简化的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考虑动载作用下损伤对岩石动载强度的影响,将连续损伤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引入到简化的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建立简化的损伤型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使得本构模型方程适用于动态全程应力–应变曲线。采用简化的损伤型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对实测曲线进行曲线拟合,实测曲线和拟合曲线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SHPB) 连续损伤理论 统计强度理论 损伤型过应力模型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单轴压缩过程中损伤演化与声发射分析
16
作者 栗青 李潜涛 +1 位作者 高阳 李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693,共7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利用声发射设备采集试样破坏过程的声发射数据,基于声发射信号建立声发射能量表述的损伤本构方程,对损伤程度进行量化表述,提出了损伤因子在启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取值区间.基于连续介质损... 为了研究混凝土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利用声发射设备采集试样破坏过程的声发射数据,基于声发射信号建立声发射能量表述的损伤本构方程,对损伤程度进行量化表述,提出了损伤因子在启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取值区间.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对微裂纹的发育过程和声发射能量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混凝土单轴压缩过程各阶段吻合度较高,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单轴压缩 损伤演化 声发射 损伤本构方程 损伤因子 启裂强度 损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损伤材料Ⅲ型裂纹尖端的渐近场
17
作者 王秀红 刘波 唐立强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3,共7页
裂纹尖端应力、应变损伤场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给出描述材料的损伤本构方程和裂纹尖端中物理量奇异量级的判定。考虑到损伤过程是能量(应变)累积的过程,初始损伤门槛值存在,在Lemaitre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带有初... 裂纹尖端应力、应变损伤场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给出描述材料的损伤本构方程和裂纹尖端中物理量奇异量级的判定。考虑到损伤过程是能量(应变)累积的过程,初始损伤门槛值存在,在Lemaitre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带有初始损伤量并与应变成幂次关系的脆性材料损伤本构方程;在应力(应变)为有限值的假设条件下,研究了Ⅲ型裂纹尖端损伤场的构造,给出了裂纹尖端应力(应变)渐近场解,讨论了裂纹尖端初始损伤区和完全损伤破坏区的尺度与材料参数的关系。这些工作为材料的工程设计和评估结构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脆性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 Ⅲ型裂纹尖端场 损伤场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岩蠕变特性温度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18
作者 高小平 杨春和 +1 位作者 吴文 刘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54-2059,共6页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的盐岩蠕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应力水平和温度对盐岩蠕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的蠕变曲线和岩石参数,回归出了其稳态蠕变率本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偏应力和温度对盐岩稳态蠕变率影响较大;稳定蠕变应变率本...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的盐岩蠕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应力水平和温度对盐岩蠕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的蠕变曲线和岩石参数,回归出了其稳态蠕变率本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偏应力和温度对盐岩稳态蠕变率影响较大;稳定蠕变应变率本构方程是作用在盐岩上的应力偏量的幂次函数和能量与温度的指数函数。并从盐岩蠕变模量随蠕变时间的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以蠕变时间为自变量的损伤率演化方程和用损伤表示的蠕变模量演化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盐岩 高温 蠕变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效应对盐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小平 杨春和 +1 位作者 吴文 刘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75-1778,共4页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 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盐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盐岩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盐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明显,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降低,峰值应变增加;峰值应力可以表示成围压与温度的函数,并从盐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导出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TM耦合损伤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高温 损伤 损伤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桥墩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贾超 纪圣振 张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3,共7页
北方海域海水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冻融试验研究得出了青岛海湾大桥桥墩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其峰值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随不同冻融循环... 北方海域海水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冻融试验研究得出了青岛海湾大桥桥墩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其峰值应变、极限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衰退规律,并推导出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方程。根据室内外试验的对比关系,得出了桥墩混凝土结构各力学性能指标随结构服役时间的退化规律及不同服役期内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青岛海湾大桥沧口段航道桥过渡墩基础的3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线性理论对过渡墩基础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不同服役期内该混凝土过渡墩基础的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位移的产生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安全性规律,得出了若干结论,可为工程前期设计及后期维修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海湾大桥 混凝土 冻融作用 试验研究 损伤本构方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