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片自旋转磨削损伤深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银霞 李延民 +1 位作者 郜伟 康仁科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1,共5页
基于自旋转磨削原理的硅片超精密磨床,采用角度抛光法和分步蚀刻法检测了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的损伤深度,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砂轮粒度、工作台转速、砂轮进给率和砂轮转速等磨削参数对硅片损伤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磨... 基于自旋转磨削原理的硅片超精密磨床,采用角度抛光法和分步蚀刻法检测了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磨削硅片的损伤深度,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砂轮粒度、工作台转速、砂轮进给率和砂轮转速等磨削参数对硅片损伤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硅片损伤深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砂轮粒度、砂轮进给率、砂轮转速和工作台转速。当砂轮的磨粒尺寸从40μm减小到4μm时,硅片的损伤深度从16.4μm逐渐减小至0.8μm。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其它磨削参数不变时,硅片的损伤深度随着砂轮进给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作台转速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片 金刚石砂轮 磨削 损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的研磨亚表面损伤深度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楠楠 朱永伟 +2 位作者 李军 郑方志 沈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87-3394,共8页
针对光学材料研磨过程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层(SSD)深度对工件的抛光工序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探索了光学材料在研磨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规律。采用角度抛光的方法测量了软脆材料铌酸锂(LN)晶体的损伤层深度,分析了研磨方式、磨粒粒径... 针对光学材料研磨过程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层(SSD)深度对工件的抛光工序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探索了光学材料在研磨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规律。采用角度抛光的方法测量了软脆材料铌酸锂(LN)晶体的损伤层深度,分析了研磨方式、磨粒粒径和研磨压力对工件亚表面损伤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磨方式对损伤缺陷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同研磨条件下游离磨料研磨后的损伤层深度约为固结磨料研磨的3~4倍,游离磨料研磨后工件亚表面存在多处圆弧形裂纹,固结磨料研磨后主要显现细小裂纹和"人"字型裂纹;当磨粒粒径从W28下降到W14后,游离研磨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下降至原来的45%,而固结研磨的损伤层深度下降至30%;另外,研磨压力的降低有利于减小工件的亚表面损伤。该研究对LN晶体研磨方式及研磨工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脆晶体 铌酸锂晶体 固结磨料研磨 磨粒粒径 亚表面损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片研磨加工亚表面损伤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栋 张银霞 +2 位作者 郜伟 杨乐乐 苏建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0-1503,1508,共5页
SiC晶片研磨加工表面层损伤深度直接影响后续抛光加工的成本和效率,但SiC单晶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亚表面损伤检测极为困难。文中利用截面显微检测技术对SiC晶片研磨加工亚表面损伤深度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研究了研磨方式、工艺参数对损伤... SiC晶片研磨加工表面层损伤深度直接影响后续抛光加工的成本和效率,但SiC单晶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亚表面损伤检测极为困难。文中利用截面显微检测技术对SiC晶片研磨加工亚表面损伤深度进行了检测分析,并研究了研磨方式、工艺参数对损伤深度的影响及晶片上损伤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同样的研磨工艺参数条件下,固结磨料研磨SiC晶片损伤深度略小于游离磨料研磨晶片的损伤深度。固结磨料研磨时,随着磨料粒度从W7增大到W28,损伤深度由3.0μm增大到4.7μm。随着研磨压力从1 psi增大到3 psi,晶片损伤深度从4.1μm增大到4.9μm。在整个晶片上,损伤深度由中心向边缘沿径向逐渐增大,增大幅度约为0.6~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片 研磨加工 损伤深度 固结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尚 李天润 +2 位作者 郎鸿业 杨鑫 康仁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77-2087,共11页
工件旋转法磨削是大尺寸硅片正面平整化加工和背面减薄加工的主要方法,但磨削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在硅片表面/亚表面产生损伤。为了预测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产生的亚表面损伤深度,优化硅片磨削工艺,根据工件旋转法磨削过程中硅片磨削表面的... 工件旋转法磨削是大尺寸硅片正面平整化加工和背面减薄加工的主要方法,但磨削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在硅片表面/亚表面产生损伤。为了预测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产生的亚表面损伤深度,优化硅片磨削工艺,根据工件旋转法磨削过程中硅片磨削表面的几何轮廓参数、硅片磨削表面的材料去除机理和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磨粒切削深度、表面粗糙度Ra和亚表面损伤深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推导出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并通过硅片超精密磨削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随表面粗糙度Ra的增大而增大,通过预测模型计算的磨削硅片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值与硅片亚表面损伤深度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0%,建立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能够为超精密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控制和硅片高效低损伤磨削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单晶硅片 表面粗糙度 亚表面损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裂纹损伤深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光秀 林滨 +2 位作者 吴艳青 王太勇 王钟周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3,共4页
使用金刚石砂轮磨削是对陶瓷进行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磨削抗力大,使被磨陶瓷零件常常会产生裂纹等表面损伤。文章基于压痕断裂力学建立陶瓷磨削表面裂纹损伤深度模型,通过针对氮化硅材料进行单行程磨削实验和表面裂纹损伤深度观测实... 使用金刚石砂轮磨削是对陶瓷进行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磨削抗力大,使被磨陶瓷零件常常会产生裂纹等表面损伤。文章基于压痕断裂力学建立陶瓷磨削表面裂纹损伤深度模型,通过针对氮化硅材料进行单行程磨削实验和表面裂纹损伤深度观测实验,确定了损伤深度模型中的参数,并对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陶瓷磨削表面裂纹损伤深度模型的有效性。陶瓷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深度正比例于磨削深度和工件台速度,反比例于砂轮转速,其中磨削深度对陶瓷磨削表面裂纹损伤深度的影响最高。运用该模型,根据磨削输入参数可以预测和控制陶瓷的磨削损伤深度,从而可以优化陶瓷磨削过程,提高磨削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和降低加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 表面损伤深度 裂纹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的超声波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江滔 刘媛 陆洲导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9-463,共5页
CECS 21:2000规程的超声波平测算法在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评估应用中误差较大,为此进行了改进.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混凝土损伤沿混凝土深度方向的变化,采用抛物线模型模拟不同混凝土深度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导出了改进算法公式并使用Mat... CECS 21:2000规程的超声波平测算法在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评估应用中误差较大,为此进行了改进.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混凝土损伤沿混凝土深度方向的变化,采用抛物线模型模拟不同混凝土深度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导出了改进算法公式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编程和计算.将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与超声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改进算法可更合理、更精确地评估受火后混凝土的损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受火损伤 损伤深度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9玻璃磨削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飞虎 李琛 +1 位作者 赵航 冷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442-2446,共5页
基于压痕实验原理,建立了K9玻璃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为获得预测模型中的未知参量,开展了K9玻璃磨削实验。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工件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值,利用扫描电镜检测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和亚表面损伤层形貌,分... 基于压痕实验原理,建立了K9玻璃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为获得预测模型中的未知参量,开展了K9玻璃磨削实验。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工件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值,利用扫描电镜检测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和亚表面损伤层形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值和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影响规律。考查了工艺参数对法向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法得到法向磨削力的经验公式,进而确定了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的参数。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深度预测 K9玻璃 磨削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路充填采场爆破损伤深度计算及爆破参数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元民 由松江 +4 位作者 马章印 张亚鹏 詹宝山 吴蔚律 徐文彬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在充填采矿法矿石回采的过程中,爆破对临近充填体的损伤较大,造成采场帮部充填体的片帮和垮落,增加了矿石的贫化损失。通过采用爆破振动监测仪对嵩县山金矿山的下向采场进路回采爆破进行持续监测,并对爆破过程进行识别;根据起爆顺序,将... 在充填采矿法矿石回采的过程中,爆破对临近充填体的损伤较大,造成采场帮部充填体的片帮和垮落,增加了矿石的贫化损失。通过采用爆破振动监测仪对嵩县山金矿山的下向采场进路回采爆破进行持续监测,并对爆破过程进行识别;根据起爆顺序,将单次爆破循环划分为掏槽爆破、辅助爆破、边孔爆破3类。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获得了不同爆破方式的振动衰减参数;根据充填体振速阈值反算,得到不同爆破方式对充填体的损伤深度,其中,边孔爆破对充填体的损伤范围影响最大,为1.64 m。基于不同爆破方式对相邻充填采场的损伤深度划分,进行了爆破参数的优化,优化后减少单次装药量11.9 kg,矿石大块率和贫化损失率均降低,增加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采场 爆破振动 损伤深度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冰盐环境下混凝土冻融损伤深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晓明 孙国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文章对除冰盐环境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比混凝土外观变化规律、超声设备检测结果以及混凝土触水面渗透情况来获得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损伤深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经历2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冻融损伤开始... 文章对除冰盐环境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比混凝土外观变化规律、超声设备检测结果以及混凝土触水面渗透情况来获得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的损伤深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经历2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冻融损伤开始向混凝土内部扩展。当经历3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冻融损伤深度向下快速发展。当经历7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冻融损伤向下发展变慢。这是由于前期冻融循环造成混凝土试件顶部产生大量微裂缝足以排出由于结冰产生的开裂应力,从而减弱冻融损伤向下发展的趋势。而在实际混凝土桥梁表面由于磨损存在,冻融损伤会不断向内扩展,值得桥梁管理人员注意。另外,在90次冻融循环后,最大渗透深度达到25mm,即细观裂缝已经接近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容易引发钢筋锈蚀问题。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北方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的抗锈蚀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循环 损伤深度 超声检测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统计的BK7玻璃磨削亚表层损伤深度在线预测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东喜 陈明达 +2 位作者 姚友强 赵岳 祝颖丹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在线预测硬脆材料磨削加工引起的亚表面损伤深度,本文利用概率统计法对磨粒高度进行分析,建立了刀具切削力与亚表层裂纹扩展深度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首先,基于硬脆材料的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中位裂纹扩展长度与磨粒压痕深度之... 为了在线预测硬脆材料磨削加工引起的亚表面损伤深度,本文利用概率统计法对磨粒高度进行分析,建立了刀具切削力与亚表层裂纹扩展深度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首先,基于硬脆材料的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中位裂纹扩展长度与磨粒压痕深度之间的内在关联。随后,对刀具端面边缘的磨粒数目进行了数理统计,建立了刀具切削力与单个磨粒切削深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件亚表层损伤深度的在线预测模型SSDmax=1.284×SSDmax theo-36.23,并结合BK7玻璃的实际磨削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该方法可以在线、准确地预测磨削加工引起的工件亚表层损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层损伤深度 中位裂纹 在线预测 概率统计 BK7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混凝土梁累计损伤深度及剩余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迪 连海坤 +1 位作者 倪富陶 张筱雨 《公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117,共4页
基于材料强度在高温下的蜕变规律,分析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在遭受火灾后,混凝土累计损伤深度和抗弯剩余承载力随火灾时间的变化历程。提出了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 基于材料强度在高温下的蜕变规律,分析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在遭受火灾后,混凝土累计损伤深度和抗弯剩余承载力随火灾时间的变化历程。提出了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能够为火灾后迅速评估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桥梁 火灾 强度 累计损伤深度 剩余承载力
原文传递
充液复杂管道结构损伤程度识别有限元模拟
12
作者 王晓初 曲灵芝 李赢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58-363,368,共7页
基于小波包分解法研究充液复杂管道结构损伤程度与损伤指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针对于充液复杂管道结构的损伤程度识别方法。分别建立相同损伤深度、不同损伤圆心角和不同损伤深度、不同损伤圆心角的充液复杂管道结构模型,研究损伤程度... 基于小波包分解法研究充液复杂管道结构损伤程度与损伤指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针对于充液复杂管道结构的损伤程度识别方法。分别建立相同损伤深度、不同损伤圆心角和不同损伤深度、不同损伤圆心角的充液复杂管道结构模型,研究损伤程度与损伤指数之间的规律。研究发现,当损伤深度为定量时,以损伤面积为变量的损伤程度与损伤指数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损伤指数随损伤面积的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损伤圆心角为定量时,以损伤深度为变量的损伤程度的增加会使得损伤指数值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充液复杂管道结构损伤程度与损伤指数之间的关系,可快速实现损伤程度的识别并对损伤程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分解 充液复杂管道结构 损伤指数 损伤面积 损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外伤病人的脾损伤部位和深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淮芜 周继福 +5 位作者 银敦富 丁福地 刘敦永 蔡俊敏 吴尧 王俊义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脾外伤 损伤部位 损伤深度 保脾手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方式对单晶蓝宝石亚表面损伤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建彬 朱永伟 +2 位作者 王加顺 徐俊 左敦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9-1104,1120,共7页
研磨过程中产生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是影响单晶蓝宝石抛光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开展了游离磨料和固结磨料两种研磨方式研磨单晶蓝宝石的实验研究,采用三维形貌仪观察了加工前后的工件表面质量,运用差动腐蚀法比较了研磨方式对研磨后工件... 研磨过程中产生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是影响单晶蓝宝石抛光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开展了游离磨料和固结磨料两种研磨方式研磨单晶蓝宝石的实验研究,采用三维形貌仪观察了加工前后的工件表面质量,运用差动腐蚀法比较了研磨方式对研磨后工件亚表面损伤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磨料粒径分别为W 50和W 14的游离磨料研磨加工蓝宝石晶片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分别为48.85μm和7.02μm,而相同粒径固结磨料加工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分别为5.47μm和3.25μm。固结磨料研磨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也优于相同粒径的游离磨料加工的工件。固结磨料研磨方式对于蓝宝石单晶表面研磨质量的改善和亚表面损伤层深度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蓝宝石 固结磨料 游离磨料 亚表面损伤深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尺寸对FAP研抛工件亚表面损伤层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子华 朱永伟 +3 位作者 王加顺 肖仁杰 朱琳 李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70-2977,共8页
建模分析了固结磨料研抛过程中结构因素与工艺参数对磨粒切入工件深度的影响;采用BOE分步腐蚀法测量了不同磨料粒径FAP研抛后K9玻璃、熔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层深度;建立了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与磨粒粒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结磨料... 建模分析了固结磨料研抛过程中结构因素与工艺参数对磨粒切入工件深度的影响;采用BOE分步腐蚀法测量了不同磨料粒径FAP研抛后K9玻璃、熔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层深度;建立了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与磨粒粒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结磨料研抛条件下,工件亚表面裂纹层深度与工件特性、研抛垫特性及磨粒尺寸相关;基于平均切深的亚表面损伤层模型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为固结磨料研抛垫的设计与工艺参数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损伤深度 固结磨料研抛 磨粒粒径 切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肌皮瓣应用于腹股沟区深度损伤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鹏亮 郭振 +1 位作者 屠海霞 曹玉珏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4期240-241,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腹股沟区深度损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对15例不同原因所致腹股沟区深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腹直肌肌皮瓣封闭创面,15例患者创面面积平均13.0 cm×6.7 cm,于入院后1~3 d进行手术。结... 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腹股沟区深度损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对15例不同原因所致腹股沟区深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腹直肌肌皮瓣封闭创面,15例患者创面面积平均13.0 cm×6.7 cm,于入院后1~3 d进行手术。结果:15例患者移植的肌皮瓣均成活良好,无腹壁疝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直肌肌皮瓣血运丰富,应用于腹股沟区深度损伤创面效果良好,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 腹股沟区 深度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晶片减薄工艺对表面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谢贵久 张文斌 +2 位作者 王岩 宋振 张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物理强度、散热性及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碳化硅晶片的减薄处理逐渐成为晶圆加工的重要课题。由于碳化硅材料断裂韧性较低,在减薄加工过程中易开裂,碳化硅晶片的高效率、高质量加... 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物理强度、散热性及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碳化硅晶片的减薄处理逐渐成为晶圆加工的重要课题。由于碳化硅材料断裂韧性较低,在减薄加工过程中易开裂,碳化硅晶片的高效率、高质量加工成为急需突破的瓶颈。本文基于碳化硅晶片的磨削减薄工艺技术,从加工过程及基础原理出发,通过研究磨削减薄工艺中四个主要参数(砂轮粒度、砂轮进给率、砂轮转速和工作台转速)对晶片表面的损伤,如崩边和磨痕的影响,提出前退火减薄工艺,以提高晶片加工质量,降低晶片表面损伤。本研究工作揭示了晶片减薄工艺技术调控表面质量的方法,并在实验加工过程中验证成功,相关研究结果对加工难度大的硬脆材料晶片减薄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圆 减薄工艺 退火处理 表面损伤 砂轮粒度 损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眼刺激性评价中角膜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
18
作者 谢珍 黄微 +3 位作者 张劲松 陈舒怀 瞿霖吉 匡荣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针对离体兔眼(IRE)试验只适用于筛选严重眼刺激性(UN GHS第1类)的缺陷,建立IRE试验结合基于细胞活性生物标记物的荧光染色方法用于评价化妆品眼刺激性。通过IRE试验条件的探索,包括测试浓度和后暴露时间,对市售化妆品进行眼刺激性检测,... 针对离体兔眼(IRE)试验只适用于筛选严重眼刺激性(UN GHS第1类)的缺陷,建立IRE试验结合基于细胞活性生物标记物的荧光染色方法用于评价化妆品眼刺激性。通过IRE试验条件的探索,包括测试浓度和后暴露时间,对市售化妆品进行眼刺激性检测,同时对角膜进行冰冻切片并染色,鬼笔环肽对丝状肌动蛋白进行染色,DAPI染色胞核后,测量损伤深度(depth of injury,DOI),并比较体外DOI、体内DOI及Draize试验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通过DOI检测,可对化妆品无刺激性至中刺激性进行检测,表明在离体兔眼中,基于细胞活力的DOI测量可作为角膜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适用于化妆品眼刺激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兔眼 化妆品 眼刺激性 鬼比环肽 损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小儿小面积深度损伤创面 被引量:4
19
作者 左娜 王杨 +1 位作者 刘刚 刘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30例深度损伤创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异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组(n=15)和常规换药组(n=15)。比较2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温哥华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PRF...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30例深度损伤创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异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组(n=15)和常规换药组(n=15)。比较2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温哥华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PRF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温哥华评分均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不良反应。异体PRF治疗深度损伤创面操作简便,副损伤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小儿 深度损伤创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流作用下金属损伤试验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亚坤 戴明秋 +3 位作者 肖瑶 刘全桢 刘宝全 傅正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5-1452,共8页
当前国内外缺乏雷电流金属损伤试验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雷电流金属损伤试验中电极形状、铜丝引线、试验距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首次短时间回击电流分量、回击间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 当前国内外缺乏雷电流金属损伤试验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雷电流金属损伤试验中电极形状、铜丝引线、试验距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首次短时间回击电流分量、回击间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和末次回击后的长持续时间雷电流分量下的金属损伤试验中,增大引燃铜丝直径可加大金属损伤深度;增加试验距离会增大模拟雷电流流注发展区域半径,减小电弧单位面积能量,从而使试品损伤面积增大,损伤深度减小;使用尖电极、半椭球电极和半球电极产生的流注初始区域半径和发展区域半径依次减小,使用尖电极造成的试品损伤深度和损伤面积最大,其次为半椭球电极和半球电极;相同电极形状下,减小试验电极直径,试品损伤深度增加,损伤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 金属材料 试验电极 试验距离 损伤深度 损伤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