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光损害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萧 胡世兴 麦细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血栓通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000±50)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光损害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血栓通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手术显微镜光源(LUX为30,000±50)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血栓通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VitE组采用VitE滴丸进行灌胃治疗,疗程7天,其余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观察指标为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NO含量变化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改变。结果:经过治疗,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率,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Caspase-3蛋白酶的活力,还可一定程度减缓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改变,对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作用的NO也有较强的降低作用。与抗氧化剂VitE相比,复方血栓通胶囊的疗效要优于前者。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损害模型大鼠 疗效观察 视网膜 NO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袁宝莉 李瑞林 +3 位作者 周戬平 郭亚乐 张勇 黄立勇 《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7-19,3,F004,共5页
探讨应用Han等人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Damage,WMD)模型的远期可行性。方法选2日龄新生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在乙醚麻醉下行右颈总动脉结扎木,术后吸6%氮氧混合气4h,制作... 探讨应用Han等人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Damage,WMD)模型的远期可行性。方法选2日龄新生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在乙醚麻醉下行右颈总动脉结扎木,术后吸6%氮氧混合气4h,制作新生大鼠WMD模型。正常饲养至1月龄时检测感觉运动功能及情感行为能力。之后经灌注固定行常规HE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及情感行为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退。悬吊试验实验组得分1.6±0.7,假手术组得分3.1±0.7,正常对照组得分3.4±1.00;斜坡试验得分分别为7.1±2.4、3.3±1.1、3.2±1.4;旷场试验得分分别为4.6±2.7、12.3±2.8、12.0±3.8。HE染色可见实验组患侧白质区有不同程度纤维疏松。电镜可见实验组患侧海马CAI区胶质细胞受损及髓鞘形成延迟。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无此表现。结论该方法对于研究早产儿WMD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脑白质损害模型 评价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沙区人工植被健康损害度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凡 李自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2,共4页
 以沙坡头人工固沙植物油蒿和柠条为例,构建了基于水分因子的沙区人工植被系统健康损害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油蒿的营林密度为2500株/hm2,或油蒿、柠条混种情况下,其营林密度为6660株/hm2时,健康损害度最小,且...  以沙坡头人工固沙植物油蒿和柠条为例,构建了基于水分因子的沙区人工植被系统健康损害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油蒿的营林密度为2500株/hm2,或油蒿、柠条混种情况下,其营林密度为6660株/hm2时,健康损害度最小,且这两种种植模式下植被覆盖率大,防风固沙效果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人工植被 生态系统 健康损害模型 水分因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核提取物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2):对CCl_4肝损害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7
4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日本药学会第123次年会于2003年3月27~29日在日本长崎县召开。现对本次年会中有关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文献摘要予以介绍,供国内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 枇杷核提取物 肝纤维化 CCl4肝损害模型大鼠 药理
原文传递
化学反应Petri网的大气复合污染损害度评价模型
5
作者 苏佳 黄光球 陆秋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化学反应和Petri网原理,将两者优点有效结合起来,并将其应用于大气复合污染损害度评价系统。用库所表示参与大气复合污染损害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变迁表示光化学反应发生所...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化学反应和Petri网原理,将两者优点有效结合起来,并将其应用于大气复合污染损害度评价系统。用库所表示参与大气复合污染损害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变迁表示光化学反应发生所需的条件,用弧权表示化学计量数,用标记表示参与反应的单位分子的数量,从而直观地表示大气复合污染损害过程的逻辑因果化学反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Petri网的大气复合污染损害度评价模型(CRPNEM),给出CRPNEM算法,并以某煤炭矿区排风口废气排放为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该方法可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PETRI网 大气复合污染 损害度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H制度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赔偿保险模型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夏怡 朱岩冰 +3 位作者 方宇 侯鸿军 刘佐仁 常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构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损害赔偿保险模型,为减少我国因ADR损害导致的医疗纠纷问题、保障患者权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推荐法和"滚雪球"法邀请访谈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得定性数据,... 目的:构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损害赔偿保险模型,为减少我国因ADR损害导致的医疗纠纷问题、保障患者权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推荐法和"滚雪球"法邀请访谈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得定性数据,并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主题分析结果从保险类型设置、投保等级划分和强制保险保障对象等3方面设计ADR损害赔偿模型,并使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药品相关机构是否愿意建立ADR损害赔偿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邀请专家40位,其中有34位完成了访谈,回应率为85.0%。目前我国ADR损害赔偿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三方鉴定和ADR损害举证困难,ADR损害导致的医疗纠纷难以得到及时、公平的解决,ADR损害纠纷处理成本高、耗时长以及赔偿模式不确定等。半数以上的受访专家赞同保险这一赔偿模式。所建强制保险与商业保险联合的ADR损害赔偿模型的整体得分为89.50。共发放调查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559份(药品生产企业204家、药品经营企业172家、医疗机构183家),问卷有效率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赞同我国在MAH制度施行后建立ADR损害赔偿体系成正相关的因素包括药品生产企业ADR专员对ADR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β=1.697,P<0.05)、药品经营企业经营品种(β=2.987,P<0.05)和医疗机构人员对ADR的认知水平(β=2.800,P<0.05);与赞同我国在MAH制度施行后建立ADR损害赔偿体系成负相关的因素是医疗机构人员工作年限(β=-2.544,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DR损害赔偿模型具有可行性,对于减轻ADR损害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时解决ADR损害引发的患者健康问题,促进我国药品保险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药品生产企业ADR专员对ADR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医疗机构人员对ADR的认知水平、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药品品种和医疗机构人员工作年限是MAH制度下构建ADR损害赔偿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品不良反应 损害赔偿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终点型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及基准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雪迎 白璐 +4 位作者 杨庆榜 乔琦 段华波 武琛昊 谢明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78-2786,共9页
为了开展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基于终点损害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损害因子、核算人均基准值、问卷调研权重,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终点损害类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模型选取了致癌作用、细颗粒物形成、气候... 为了开展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基于终点损害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损害因子、核算人均基准值、问卷调研权重,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终点损害类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模型选取了致癌作用、细颗粒物形成、气候变化、水资源消耗、光化学臭氧形成、生态毒性、酸化、富营养化、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化石燃料11个环境影响类别,对应的终点损害类别为人体健康、生态系统、资源.②通过文献查阅获得了上述11个环境影响类别下污染物(或资源、能源)的损害因子.③以2017年为基准年,以我国为基准区域,核算了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资源的人均基准值分别为0.019 DALY(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伤残调整寿命年)、6.08×10^(-5) species、2467.42 MJ.研究显示,构建的终点损害模型不仅可以通过归一化将不同污染物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核算成一个数值来表征环境影响,还可以实现产品内、产品间的相互比较,识别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节,推动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类别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损害因子 基准值 终点损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损害分析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萍萍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11期84-88,共5页
建立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健康经济损害模型,依据此模型运算得出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损害对工作人员与附近居民的健康经济损耗,并以化学抑尘剂控制方法对污染予以控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所研究方法得出实例项目土方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造成... 建立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健康经济损害模型,依据此模型运算得出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损害对工作人员与附近居民的健康经济损耗,并以化学抑尘剂控制方法对污染予以控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所研究方法得出实例项目土方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造成的工作人员与附近居民的健康经济损耗分别是0.26元/(m^2·月)和0.06元/(m^2·月),总健康经济损耗是13627元,且该方法控制后的扬尘污染浓度比洒水控制后更低,对PM2.5和PM10两种扬尘污染的控制效果均高于防尘网控制,说明该方法可行性较强,且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扬尘污染 损害分析 损害模型 健康经济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2126
9
作者 宋彬彬 刘旭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12期175-175,共1页
目的:通过改良法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将四氯化碳(ccL4)-大豆油溶液腹腔注射后对其进行部分肝叶切除术;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开腹后即关腹,检测大鼠血清谷ALT、AST及TBIL,观察肝脏改变... 目的:通过改良法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将四氯化碳(ccL4)-大豆油溶液腹腔注射后对其进行部分肝叶切除术;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开腹后即关腹,检测大鼠血清谷ALT、AST及TBIL,观察肝脏改变。结果:成功构建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且大鼠存活率高,生化指标变化明显。结论:改良法建立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为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模型 改良法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优劣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壮 马彦文 刘长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兴奋性毒素损害动物模型 三倍体16鼠模型 自然衰老动物模型 转基因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建筑物的损害分析方法及实例
11
作者 张社荣 郭怀志 《水利水电工程》 1993年第4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模糊数学 损害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法评价铁尾矿资源化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艳丽 邹桢 +2 位作者 曾庆东 和秀 刘雪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07,共7页
为研究铁尾矿资源化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基于终点损害模型对3种不同的铁尾矿资源化方案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9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了评价,对气候变化、初级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3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 为研究铁尾矿资源化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基于终点损害模型对3种不同的铁尾矿资源化方案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9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了评价,对气候变化、初级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3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3种铁尾矿资源化利用方案均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中,方案1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O_(2)的排放,方案2对初级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是电力消耗,方案3对水资源消耗影响最大的为去离子水消耗。评估3种铁尾矿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为铁尾矿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终点损害模型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类型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分析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博 石越峰 +1 位作者 李鹏飞 田佳磊 《市政技术》 201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对加入Sasobit、RH有机温拌剂的温拌沥青与不同集料(石灰岩和玄武岩)之间的黏附能力进行研究,建立不同体系的黏附模型及水损害模型并计算其黏附功和剥落功;利用能量参数评价不同体系的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 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对加入Sasobit、RH有机温拌剂的温拌沥青与不同集料(石灰岩和玄武岩)之间的黏附能力进行研究,建立不同体系的黏附模型及水损害模型并计算其黏附功和剥落功;利用能量参数评价不同体系的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无水条件下,温拌剂的加入会提高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但在有水条件下,温拌剂的加入却剧烈降低了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同时,集料的性质也会对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有影响,石灰岩较玄武岩更有利于提高沥青-集料界面之间的黏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沥青混合料 表面自由能 黏附模型 损害模型 能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养殖中兽药投入效率测度——基于损害控制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建华 邓远远 朱淀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7,共15页
本文基于中国4省份397个生猪养殖户调查数据,引入损害控制模型(damage control model),分析了生猪养殖户使用兽药的边际生产率。本文建立兽药使用的回归模型,将由此回归模型得到的兽药使用成本预测值代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损害控... 本文基于中国4省份397个生猪养殖户调查数据,引入损害控制模型(damage control model),分析了生猪养殖户使用兽药的边际生产率。本文建立兽药使用的回归模型,将由此回归模型得到的兽药使用成本预测值代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损害控制模型以处理内生性,所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害预期损失、兽药平均价格以及养殖规模对兽药使用成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不同类型兽药的使用成本而言,养殖监管水平、参与养殖技术培训情况以及养殖信息获取便捷程度对保健类兽药的使用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治疗类兽药的使用成本并无显著影响;对于治疗类兽药来说,损失厌恶是导致其使用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关因素影响较小。此外,根据损害控制模型的估计结果,本文发现,兽药的边际生产率接近于0,表明所调查地区生猪养殖户已经过量使用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兽药使用 边际生产率 损害控制模型
原文传递
Numerical Modeling of Response and Damage of Masonry Walls to Blast Loading 被引量:6
15
作者 DEEKS Andrew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6年第B09期132-137,共6页
To model the damage process of masonry walls under blast loading, a dynamic continuum damage material model is constructed for brick and mortar separately. The degradation of both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are govern... To model the damage process of masonry walls under blast loading, a dynamic continuum damage material model is constructed for brick and mortar separately. The degradation of both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are governed by a damage variable. By using the proposed material model, damage and fragmentation of a typical masonry wall under blast loading at different scaled distances is calculated. The hazard level of the masonry wall to blast loading is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ONRY blast loading FRAGMENTATION hazard level DAMAGE numerical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significantly reduces Helicobacter py/ori-Induced gastric mucosal damage in Mongolian gerbils 被引量:6
16
作者 Sheng-Hsuan Chen Gi-Shih Lien +4 位作者 Yuarn-Jang Lee Horng-Yuan Lou Ching-Ruey Hsieh Chia-Lang Fang Shiann P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7期982-985,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4 d'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on the H pylori-infected Mongolian gerbils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METHODS: We used 6-wk-old male gerbils or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4 d'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on the H pylori-infected Mongolian gerbils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METHODS: We used 6-wk-old male gerbils orally inoculated with H pylori (ATCC43504, 2×108 CFU/mL). Seven weeks after H pylori inoculation, the animals of study group received 4 d' anti-H pylori triple therapy (H pylori-eradicated group). Seven days later, all animals of the H pylori-eradicated and control groups (H pylori-infected & H pylori-uninfected groups) were sacrificed. We examined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macroscopically, studied gastritis microscopically and determined the stomach weight ratio,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and prostaglandin (PG) E2 leve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macr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gastric damage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H pylori-eradicated group than H pylori-infected group. Stomach weight ratio, MPO activity and PGE2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 pylori-infecte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CONCLUSION: Four days' anti-H pylori therapy was effective in the improvement of H pylori-induced gastric lesions in Mongolian gerb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H pylori therapy Mongolian gerbils GASTRI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neuroplasticit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varying animal models and humans 被引量:9
17
作者 Mallory E.Filipp Benjamin J.Travis +5 位作者 Stefanie S.Henry Emma C.Idzikowski Sarah A.Magnuson Megan YF Loh Daniel J.Hellenbrand Amgad S.Hann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19,共13页
Rats have been the primary model to study the proces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wo weeks after a severe spinal cord contusion, rats can regain weight-bearing abilities without th... Rats have been the primary model to study the proces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wo weeks after a severe spinal cord contusion, rats can regain weight-bearing abilities without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s assessed by the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locomotor scale. However, many human patients suffer from permanent loss of motor fun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While rats are the most understood animal model, major differences in sensorimotor pathways between quadrupeds and bipeds need to be considered. Understanding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nsorimotor pathways of rats, non-human primates, and humans is a start to improving targets for treatments of human spinal cord injury.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neuroplasticity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non-human primates, and humans. A brief overview of emerging interventions to induce plasticity in huma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ill also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very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PLASTICITY AXONS animal studies locomotor training functional reco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intraneural revascularization 被引量:23
18
作者 Martial Caillaud Laurence Richard +2 位作者 Jean-Michel Vallat Alexis Desmoulière Fabrice Billet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4-33,共10页
Peripheral nerve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injuries and are involved in numerous pathologies for which specific treatments are lack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ost common t... Peripheral nerve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injuries and are involved in numerous pathologies for which specific treatments are lack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ost common traumatic nerve injury in humans and the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used in nerve regeneration studies. ~Ihe curr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nd nerve regrowth is then described. Finally, the involvement of intraneural vascularization in these processes is addressed. As intraneural vascularization has been poorly studied, histologic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rat sciatic nerves damaged by a glycerol injection. The results, taken together with the data from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revascular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must therefore be studied more care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on CRUSH TRANSECTION Sunderland's classification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NGIOGENESIS TRAUMATIC GLYCE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水负荷损害小鼠睾丸模型进行益精生药的研究(1):羊乳的促进精子生成作用 被引量:2
19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年第3期189-190,共2页
以益精作用为指标,制作了能够评价促进精子生成以及改善性行为障碍的热水负荷小鼠模型。
关键词 益精作用 热水负荷损害小鼠睾丸模型 益精生药 羊乳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rock damage and fragmentation by blasting
20
作者 邱贤德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a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comprising two dynamite sticks is established and handled with the transient dynamics finite element computer program PRONTO-3D to study rock damage and fragmentation during blasting. Simul... a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comprising two dynamite sticks is established and handled with the transient dynamics finite element computer program PRONTO-3D to study rock damage and fragmentation during blasting. Simulation tests find that tensile stress by detonation gives rise to tensile bulk strain and consequently damage in the material. Maximum bulk strain is observed in simultaneous detonations of the two dynamite stick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rock damage by blasting as well as its affect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rock blas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