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运中转径路的换乘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史峰 马钧培 +1 位作者 向联慧 张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4,共4页
铁路客运中转径路是铁路客运通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识了通票的途经径路。计算机发售通票业务过程中需要一些中转径路备选使用,这些备选中转径路是在一定合理性上计算出来的。本文结合中转旅客的必要需求,在“路网模型”和“变线模型... 铁路客运中转径路是铁路客运通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识了通票的途经径路。计算机发售通票业务过程中需要一些中转径路备选使用,这些备选中转径路是在一定合理性上计算出来的。本文结合中转旅客的必要需求,在“路网模型”和“变线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中转里程短和换乘次数少这两方面因素,建立了优化计算中转径路更为完善的“换乘模型”,并提出了有效的求解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转径路 最优化 铁路运输 旅客运输 换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口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凡松 张开冉 王若成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5年第3期76-80,120,共6页
道路交叉口位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最为常见的空间重叠区域,对换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出入口客流换乘方式比例分析和常规公交停靠站位置比选得到交叉口处的客流换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既有公... 道路交叉口位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最为常见的空间重叠区域,对换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出入口客流换乘方式比例分析和常规公交停靠站位置比选得到交叉口处的客流换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既有公交站优化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客流换乘规律建立了交叉口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最大排队长度的条件下,行人过街次数以及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和行人的交通换乘存在着线性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换乘模型,求解出走行距离最短的方案,有利于提高交叉口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乘模型 主成分分析 常规公交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客运枢纽步行换乘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林 焦伟赟 曹力 《交通标准化》 2014年第23期18-21,共4页
对国内部分交通枢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的步行换乘模型的基本要素与属性。对模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步行换乘模型既可应用于交通枢纽的内部管理和评价分析,也可以应用于旅客的交通信息与引导服务。步行换乘模型... 对国内部分交通枢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的步行换乘模型的基本要素与属性。对模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步行换乘模型既可应用于交通枢纽的内部管理和评价分析,也可以应用于旅客的交通信息与引导服务。步行换乘模型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枢纽 客运信息化 步行换乘模型 多模式交通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停车换乘设施选址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明 杨珍 刘则承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了引导更多的小汽车出行者在城市中心外围换乘公共交通出行,从P+R合理选址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停车换乘选址原则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换乘需求量最大化和尽量利用已有设施使建设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轨道交通线网的城市... 为了引导更多的小汽车出行者在城市中心外围换乘公共交通出行,从P+R合理选址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停车换乘选址原则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换乘需求量最大化和尽量利用已有设施使建设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轨道交通线网的城市停车换乘设施选址双目标规划模型。模型约束条件引入了出行费用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最后通过构造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 停车换乘设施选址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一体化运输体系交通方式换乘分担率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嘉宝 崔炳谋 秦佳佳 《中国铁路》 2015年第10期31-35,共5页
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对城市一体化运输体系内公交、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和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担率进行研究,选择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个衡量指标,构建各交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的分担率模型,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NR法求解模... 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对城市一体化运输体系内公交、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和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担率进行研究,选择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个衡量指标,构建各交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的分担率模型,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NR法求解模型,以西安北站为例分析模型的可用性。换乘分担率模型不但可以有效地计算出一种交通方式换乘另一种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还能计算出一体化运输体系内各交通方式的换乘分担率,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的一体化运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 一体化运输体系 随机效用理论 换乘分担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网络下轨道交通出行路径动态选择模型——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冠 钟鸣 +1 位作者 李建忠 孙贻璐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6,共9页
轨道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在轨道站台设计、线网规划、运营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为解决传统换乘路径分配方法在考虑乘客出行自主性方面及在应对供需动态演化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变网络载体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动态选择模型... 轨道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在轨道站台设计、线网规划、运营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为解决传统换乘路径分配方法在考虑乘客出行自主性方面及在应对供需动态演化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变网络载体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动态选择模型,可用于真实模拟不同时段的客运强度与设施服务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并结合全网乘客进出站信息、轨道运行时刻表、人工调查、静态线网结构等数据,分析个体出行与网络整体满载情况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将基于站点的轨道网络简化为基于换乘区间的拓扑结构,并结合客流指标获取算法,进行武汉市轨道乘客出行特征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强调网络环境的时效差异,能够更加精细、完备地模拟出行偏好,模型具有普适性,并具有与轨道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结合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路径选择 换乘模型 时变网络 概率空间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不同成本换乘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詹嘉 《交通与运输》 2013年第H07期51-54,共4页
主要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布局中换乘时间、距离、便捷性等各因素对出行者换乘的影响研究,并对比以往研究成果,在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中,部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综合交通枢纽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布局中换乘时间、距离、便捷性等各因素对出行者换乘的影响研究,并对比以往研究成果,在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中,部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综合交通枢纽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引入换乘成本概念,得出综合交通枢纽内换乘成本指标和剩余换乘成本指标。创建了基于Logit模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选择模型,对不同交通方式换乘选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分析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换乘模式 LOGIT模型 AHP层次分析法 剩余换乘成本 换乘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不同成本换乘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4期150-153,共4页
该文主要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布局中换乘时间、距离、便捷性等各因素对出行者换乘的影响研究,并对比以往研究成果,在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中,部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综合交通枢纽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研... 该文主要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布局中换乘时间、距离、便捷性等各因素对出行者换乘的影响研究,并对比以往研究成果,在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中,部分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综合交通枢纽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引入换乘成本概念,得出综合交通枢纽内换乘成本指标和剩余换乘成本指标。创建了基于Logit模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选择模型,对不同交通方式换乘选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预测,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分析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换乘模式 LOGIT模型 AHP层次分析法 剩余换乘成本 换乘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路一线”公交交叉口进口道设置停靠站分析
9
作者 刘先锋 陆玉雄 《交通与运输》 2021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减少“一路一线”骨干公交乘客交叉口换乘时间,综合考虑交叉口大小、交叉口信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换乘客流方向、换乘客流大小等因素,构建“一路一线”骨干公交交叉口换乘理论模型,即乘客换乘总的节约时间大于车上乘客的总... 为减少“一路一线”骨干公交乘客交叉口换乘时间,综合考虑交叉口大小、交叉口信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换乘客流方向、换乘客流大小等因素,构建“一路一线”骨干公交交叉口换乘理论模型,即乘客换乘总的节约时间大于车上乘客的总延误时间,为“一路一线”骨干公交交叉口停靠站设置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佛山市骨干公交G9、G12相交的兆祥路与普君北路交叉口为例,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为目标,分析设置8个站台的可行性,并提出在第2象限增设公交站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 换乘模型 时间节约 一路一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刷卡数据的公交-地铁换乘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敏祖 董冠鹏 卢宾宾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1362,共12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通勤中混合交通模式普遍出现,即需要借助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完成行程。精确提取和分析城市居民换乘行为,对城市交通模式及设施便捷性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换乘行为的提取多采用GPS(Global Posi...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通勤中混合交通模式普遍出现,即需要借助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完成行程。精确提取和分析城市居民换乘行为,对城市交通模式及设施便捷性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换乘行为的提取多采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TFS(General Transit Feed Specification)等数据,基于步行速度或经验选取距离阈值或时间阈值,进而实现换乘行为的识别。但这种方式忽略了城市空间内公交或地铁站点密度的差异性特征,识别精度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公交地铁IC卡数据,提出了一种时间-距离阈值双约束的换乘行为识别算法,即根据公共交通刷卡数据的统计特征,实现时间和距离阈值的自动选择,进而精准提取换乘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前后半程的旅行时间/距离长短将换乘行为分为九类换乘模式:长-长换乘、长-中换乘、长-短换乘、中-长换乘、中-中换乘、中-短换乘、短-长换乘、短中换乘、短-短换乘,并分别对其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换乘行为的早高峰均早于公交和地铁的出行早高峰,短-长换乘的早高峰时间甚至比一般出行的早高峰时间提前了30 min,充分说明了以换乘模式通勤的乘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相比之下,晚高峰出行时间则各有早晚,如长-长、长-短换乘模式晚高峰明显滞后于一般出行的晚高峰时间,更凸显了换乘群体的通勤成本负担之重。从出行距离上来说,九种换乘行为的通勤距离峰值远大于一般出行的峰值,甚至多分布于20~40 km之间。总之,本文所提出的换乘行为提取算法能够实现城市换乘行为的精确提取,结合对不同换乘行为模式的有效分析,为城市交通、城市活力、公共交通设施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模型算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 居民出行 IC刷卡数据 换乘识别模型 换乘出行模式 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 出行特征
原文传递
Joint application of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EMD-AR strategy and multi-class classifier based on LS-SVM in EMG motion classification 被引量:5
11
作者 YAN Zhi-guo WANG Zhi-zhong REN Xiao-me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8期1246-1255,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ulti-class classifier for motion classif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fic(sEMG) signals. In contrast to the existi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ulti-class classifier for motion classif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fic(sEMG) signals. In contrast to the existing methods,considering the non-stationary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EMG signals,to get the more separable feature set,we introduc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to decompose the original EMG signals into several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 and then compute the coefficients of autoregressive models of each IMF to form the feature set.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s) ,the multi-class classifier i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o classify various motions. The results of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accuracy of motion recognition is improved with the describ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Furthermore,compared with other classifiers using different features,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SVM techniques embedding the EMD-AR kernel in motion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yografic sig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uto-regression model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LS-SVM)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客运换乘枢纽的研究
12
作者 陆锡明 朱浩 《上海建设科技》 1998年第2期15-16,19,共3页
从客运换乘枢纽的角度提出了地铁车站、公交线路、地区开发的规划方案,根据预测换乘枢纽的客流量及换乘方式提出了枢纽站建设方案。
关键词 旅客运输 枢纽规模 换乘模型 客流量 客运站
原文传递
成都市通勤客流地铁-公交换乘系数分析
13
作者 王大江 鲍震天 《综合运输》 2023年第4期182-187,共6页
充分考虑通勤客流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分析对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优化线网设计、提升通勤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多日重复出现的OD刷卡数据识别地铁-公交换乘行为的算法。在选取了成都市典型性的7个地铁站... 充分考虑通勤客流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分析对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优化线网设计、提升通勤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多日重复出现的OD刷卡数据识别地铁-公交换乘行为的算法。在选取了成都市典型性的7个地铁站点和其周边的公交站点后,利用3天的全网刷卡数据,得到了站点的地铁-公交换乘系数、换乘客流比例等数据,发现小于近年的地铁换乘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站点,地铁-公交的换乘系数差异较大,且地铁首尾站点的换乘系数明显较高,随后分析了算法可能的缺陷。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三条针对成都市公共交通运营的建议,并给出了后续值得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换乘系数 换乘识别模型 公共交通网络 通勤客流 刷卡数据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Disaggregated Logit Modeling with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 in Park and Ride Behavior for Non-local Private Car Travelers in Big Events
14
作者 Ping Xiong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09年第1期89-96,共8页
During big events, non-local private car travel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which were returning in one day and in several day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ose two kinds of travelers have distinct behavior on par... During big events, non-local private car travel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which were returning in one day and in several day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ose two kinds of travelers have distinct behavior on park and ride (P&R), due to their different travel demand and behavior attributes.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travelers returning in several days, the travel attributes and requirements for P&R were analyzed with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A P&R choice behavior disaggregated log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calibrated based on random utility theory. The model concludes three variables, which were travel time, parking fee and comprehensive attractiveness index for suburban satellite towns comparing to urban distric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or travelers returning in several days the primary key point is increas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suburban satellite tow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vel behavior big events non-local private car travelers returning in several day park and ride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disaggregated logit model attractiveness index of suburban satellite tow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