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雪松 刘潇 李崖雪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患者椎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奇偶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照组采用风池穴常规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 h,15日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超声多普勒... 目的:探讨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患者椎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奇偶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风池穴快速捻转法,对照组采用风池穴常规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 h,15日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双侧椎动脉Vs、Vm、Vd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对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池穴快速捻转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供血,从而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快速捻转法 椎动脉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针刺捻转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晓 《光明中医》 2001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捻转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洪敏 李天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9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应用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深刺捻转治疗组、常规针刺法对照组和神经阻滞对照组,各30例。深刺捻转组给予人迎穴深刺直达交感... 目的研究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应用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深刺捻转治疗组、常规针刺法对照组和神经阻滞对照组,各30例。深刺捻转组给予人迎穴深刺直达交感神经节并捻转治疗,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给予人迎穴常规浅刺法治疗,神经阻滞对照组采取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新版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表(SSEQ)评分。结果深刺捻转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的76.67%及神经阻滞法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捻转治疗组CASCS评分为(73.82±5.37)分,高于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的(64.83±4.23)分及神经阻滞对照组的(65.82±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3、6.016,P<0.05);深刺捻转治疗组SSEQ评分为(33.84±4.72)分,低于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的(44.82±4.66)分及神经阻滞对照组的(42.11±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7、7.147,P<0.05)。结论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应用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纠正临床症状,对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穴 深刺捻转法 颈椎病 伴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插捻转法针刺涌泉穴 治疗小儿高热惊厥66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丽丽 姜金娇 于英慧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2期22-22,共1页
高热惊厥的发病率为2%-5%[1].在儿科急诊中属常见病、多发病.虽然高热惊厥患儿远期预后良好,但是惊厥时间越长,带来的脑损害越大.因此做好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尤其重要.我科在临床中应用提插捻转法针刺涌泉穴治疗高热惊厥患儿66例,... 高热惊厥的发病率为2%-5%[1].在儿科急诊中属常见病、多发病.虽然高热惊厥患儿远期预后良好,但是惊厥时间越长,带来的脑损害越大.因此做好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尤其重要.我科在临床中应用提插捻转法针刺涌泉穴治疗高热惊厥患儿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涌泉穴 捻转法 治疗 针刺 提插 惊厥患儿 儿科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电动捻转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道翼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6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针灸疗 头针 电动捻转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衣捻转法治疗黄牛胎衣不下
6
作者 赵生录 《黄牛杂志》 2000年第5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黄牛 胎衣不下 症状 治疗 胎衣捻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捻转手法干预MCAo大鼠的针刺时间和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科 杨咏红 +7 位作者 王舒 樊小农 牟蛟 张俊清 焦洋 赵帅 张超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95-2497,共3页
目的:筛选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脑血流量的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9组并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60、180s不同组合... 目的:筛选针刺内关穴并采用捻转手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脑血流量的针刺频率和时间优化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9组并分别施以频率1、2、3次/s,时间5、60、180s不同组合下的针刺干预,以大鼠梗塞侧脑血流量为评价效应指标。结果:内关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脑血流量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3次/s,60s。结论:内关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大鼠 内关穴 捻转法 时间 频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慢捻转进针法与针刺效应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青 邓晶晶 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针刺进针 缓慢捻转进针 临床分析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冼祖新 吴晓华 +2 位作者 刘理 邓丽娟 蔡远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6期2909-2911,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手精细动作恢复情况,记录2组治疗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统计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运动协调能力以及改良Lindmark评分量表总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肢体肌力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结论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明显促进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捻转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偏瘫 手精细动作 肢体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捻转补泻针刺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魏连海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4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捻转补泻 针灸疗 操作方 《针灸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刺单向捻转针灸法治疗腕管综合征48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江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50-550,共1页
关键词 平刺单向捻转针灸 治疗 腕管综合征 针灸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刺手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眼针穴区肥大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杨士成 海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103,I004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眼针穴区肥大细胞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无手法组、刮柄组、捻转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创建MCAO/R模型,每12h干预1次,连续72h,干预前后采用改良Gar...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眼针穴区肥大细胞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无手法组、刮柄组、捻转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创建MCAO/R模型,每12h干预1次,连续72h,干预前后采用改良Garcia评分法评分,处死后采用甲苯胺蓝对肥大细胞进行染色;ELISA法对穴区皮肤组胺(HA)、P物质(SP)、五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D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测定。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手法祖、刮柄组和捻转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提升,皮肤HA、SP、5-HT、PGD2表达提升,血清TNF-α、IL-6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刮柄组和捻转组在HA、SP、5-HT、PGD2、TNF-α、IL-6表达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柄法或捻转法对MCAO/R大鼠眼针穴区肥大细胞活化作用优于无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 眼针 刮柄 捻转法 肥大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法行犬眼球摘除术
13
作者 耿志贤 郑亚萍 +1 位作者 周晓丽 刘志红 《养犬》 2001年第1期34-34,共1页
眼球脱出是京叭犬及一些小型犬常见眼科急症。本病多因犬间撕咬所致。早期轻度脱出一般可用手术整复,而当眼部肌肉及视神经受损严重的病例则需尽早施眼球摘除术。2000年下半年来,我们试用捻转法行眼球摘除术5例,效果较好,其方法简便,出... 眼球脱出是京叭犬及一些小型犬常见眼科急症。本病多因犬间撕咬所致。早期轻度脱出一般可用手术整复,而当眼部肌肉及视神经受损严重的病例则需尽早施眼球摘除术。2000年下半年来,我们试用捻转法行眼球摘除术5例,效果较好,其方法简便,出血少,恢复快,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脱出 眼球摘除术 捻转法 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应用于高血压前期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金玉 曲怡 张立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0-1091,共2页
高血压前期是介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过渡期。从中医未病角度分析高血压前期,并根据历代医家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经验理论,阐释从脾论治高血压前期的新思路以及采用针灸捻转补泻法治疗该病的可行性。
关键词 针灸 捻转补泻 高血压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海马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薛艳君 吴娇娟 +3 位作者 张旭东 蔚鹏程 吴小丽 刘清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4-7,17,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及海马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1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泻法组、补法组与模型组,每组6只。6只WKY大鼠为空白组。所有... 目的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及海马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1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泻法组、补法组与模型组,每组6只。6只WKY大鼠为空白组。所有大鼠均为SPF级9周龄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泻法组和补法组采用相应手法针刺双侧太冲穴14 d,1次/d。模型组与空白组进行与泻、补法组同等位置的抓取固定刺激。第15天,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比色法检测GSH-Px含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细胞结构完整,形态规则,细胞间隙正常,多数细胞核深染,核仁清晰,未见变性坏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染色明显变浅,出现核固缩、细胞溶解碎裂、空泡样变性和凋亡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泻法组和补法组均可见细胞轮廓较清晰,细胞染色加深,核仁清晰,细胞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的MDA含量高于空白组,GSH-Px含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泻法组、补法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GSH-P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捻转补泻法能通过调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中MDA和GSH-Px的表达水平,抑制氧化反应,减轻氧自由基对其组织损伤,这可能是针刺捻转补泻法对高血压海马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补泻 高血压 海马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针法起源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297,共1页
捻转针法为毫针的基本行针手法之一."捻"又作"撚",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大指、食指、中指尖夹持针柄做前后转动.许多针灸专著以为此法出自<内经>,此说值得商榷.
关键词 捻转 毫针 《内经》 行针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施栋 曾荣华 +1 位作者 周露 陈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6期4008-4011,共4页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贝尔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深刺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为主无手法操作治...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贝尔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深刺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为主无手法操作治疗,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治疗5 d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躯体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治疗第21天、第28天H-B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4个疗程后,深刺组治愈率为26.7%(12/45)、显效率为44.4%(20/45),对照组分别为17.8%(8/45)和35.6%(16/45),深刺组治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变化,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无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翳风穴 捻转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插与捻转针法对人体胃电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文堂 王润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1-42,共2页
传统针刺手法对人体的影响涉及到诸多方面,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手法控制疾病向良性化趋向,一直是许多针灸学者研究探讨的课题,本实验旨在阐明提插与捻转手法对人体胃电的影响,为针刺手法客观化提供依据,并阐明提插与捻转手法对人体影响... 传统针刺手法对人体的影响涉及到诸多方面,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手法控制疾病向良性化趋向,一直是许多针灸学者研究探讨的课题,本实验旨在阐明提插与捻转手法对人体胃电的影响,为针刺手法客观化提供依据,并阐明提插与捻转手法对人体影响的规律,防止临床针刺手法应用上的盲目性,为临床治疗疾病采用对应手法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针 捻转 胃电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法”的探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应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针灸 捻转补泻 中医 针刺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法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瑞先 赵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4期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针刺捻转补法组,各30例,2组取穴相同,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组内...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针刺捻转补法组,各30例,2组取穴相同,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组内、组间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刺捻转补法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法和针刺捻转补法均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抑郁症失眠患者,明显改善该病的临床症状,且针刺捻转补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捻转 失眠 抑郁症 心脾两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