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改良石膏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286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宗奎 蔡贤华 +3 位作者 陈谦 刘曦明 徐峰 尹成忠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5-26,共2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诊断及复位容易,主要难点是整复后维持对位困难.1989-01~2003-10月,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前臂改良石膏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286例,经近年来对原设计方法[1]的进一步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脱位 前臂 石膏固定 诊断 改良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5
2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3年,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11例。闭合复位后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克氏针固定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3年,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11例。闭合复位后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克氏针固定骨折端。4~6周后拔除克氏针并去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本组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6~8周临床愈合,无明显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采用标准Cooney评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微型外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向军 关志明 田勇 《中医正骨》 2002年第6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 治疗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固定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军 周翔 李向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经皮固定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20年8月,应用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共12例。所有病例采用手法复位后在C臂机下置入克氏针固定第1掌骨基底的粉碎性骨折。结果全组平... 目的探讨克氏针经皮固定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20年8月,应用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共12例。所有病例采用手法复位后在C臂机下置入克氏针固定第1掌骨基底的粉碎性骨折。结果全组平均7.6周骨折愈合,1例发生针道感染,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经过功能训练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应用克氏针固定第1掌骨基底的粉碎性骨折方法易行,微创操作,固定牢固,可以达到稳定可靠的固定,后期经过功能训练,可以较好地恢复第1掌指关节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 经皮固定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整复结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卓伟 高峻青 陈浩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10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微型外固...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交叉克氏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指关节功能活动评估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指关节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外固定支架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正骨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炎 杨国涛 江起庭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4年7月,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用多枚克氏针多点交叉固定的方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4年7月,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用多枚克氏针多点交叉固定的方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周,所有骨折均愈合,采用Cannon方法评估关节功能,优1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43例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饶科峰 王燕萍 《科技风》 2013年第19期172-172,共1页
目的:探讨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第一掌骨基底部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自制小夹板外固定,内服中药,观察其疗效。结果:43例中优29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3%。结论: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 目的:探讨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第一掌骨基底部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自制小夹板外固定,内服中药,观察其疗效。结果:43例中优29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3%。结论: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右侧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例康复体会
8
作者 厉彦虎 詹晖 +3 位作者 尚学东 李国平 包大鹏 张立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康复方法 乒乓球运动员 右侧 腕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优秀运动员 肌肉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璠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植入微型钢板治...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关节外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植入微型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指总主动屈曲度量表评分优良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6.4)min、(52.0±6.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3±2.2)d、(67.5±8.4)d,短于对照组的(7.4±3.5)d、(80.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手功能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微型钢板 克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22例报告
10
作者 高延征 陈书连 曹鸿杰 《中医正骨》 1998年第5期28-28,共1页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掌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复位后较难固定,易发生再移位。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和外展活动。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我们自1993年以来,应用闭式穿针外固定架,即手指延...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掌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复位后较难固定,易发生再移位。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和外展活动。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我们自1993年以来,应用闭式穿针外固定架,即手指延长器固定的方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治疗 第1掌骨 掌骨基底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拇指-前臂轴线位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黎土明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5期152-152,154,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改良传统固定方法,2004年6月~2008年6月对2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门诊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拇指-前臂轴线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2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改良传统固定方法,2004年6月~2008年6月对2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门诊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拇指-前臂轴线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2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周,功能评定:优17例,占85%,良2例,占10%,差1例,占5%。结论手法复位、拇指-前臂轴线位夹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疗效优良可靠,操作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夹板固定 拇指-前臂轴线位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儿童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12
作者 任国华 李永福 徐灿达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27-127,共1页
2015年2月~2018年9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8~14岁。Green-O′Brien骨折分型:Ⅰ型(Bennett骨折)6例,Ⅲ型(关节外骨... 2015年2月~2018年9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15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8~14岁。Green-O′Brien骨折分型:Ⅰ型(Bennett骨折)6例,Ⅲ型(关节外骨折)9例。Salter-Harris骨骺损伤分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儿童 微型外固定支架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8”字形固定治疗32例掌骨基底部骨折
13
作者 张会生 李安民 +1 位作者 宋雄鹰 李兆顺 《北京军区医药》 2000年第3期200-200,共1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或脱位后极不稳定,常导致该关节功能障碍。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石膏“8”字形固定治疗此类骨折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石膏“8”字形固定 治疗 掌骨基底部骨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经大多角骨进钉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旷瑜 余学东 +1 位作者 梁勇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优化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时经大多角骨进钉的方式,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并提出安全、明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对腕部大多角骨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er recon... 目的:优化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时经大多角骨进钉的方式,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并提出安全、明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对腕部大多角骨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对大多角骨三维平面反映大多角骨的各项数值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分析在大多角骨的钉道优化设计与可行性。结果:总计测量60例正常大多角骨的CT数据值,其中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2.3岁,测得其桡侧宽度为(13.46±1.13)mm,高度为(11.43±1.18)mm,减深距为(7.38±0.98)mm,矢状长度为(14.59±1.63)mm,根据测得的值定位钉道。结论:大多角骨骨体的大小能满足钉道优化设计的需求;大多角骨的测量值能评估钉道的安全范围,指导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多角骨 CT测值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微型外固定支架 钉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外展牵引固定器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观察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月勤 王以进 +2 位作者 王顺华 王文伯 陈成 《中医正骨》 2002年第12期7-8,共2页
为观察拇指外展牵引固定器的临床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自行研制拇指外展牵引固定器 ,在固定第 1掌骨的同时 ,行拇指近节皮肤牵引。以石膏托外固定及克氏针交叉固定为对照 ,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结果治疗 18例 ,治愈 13例 ,好转 5例。... 为观察拇指外展牵引固定器的临床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自行研制拇指外展牵引固定器 ,在固定第 1掌骨的同时 ,行拇指近节皮肤牵引。以石膏托外固定及克氏针交叉固定为对照 ,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结果治疗 18例 ,治愈 13例 ,好转 5例。该方法能为骨折固定提供良好的力学保证 ,固定器的强度裕度为 42 ,其应变、强度和刚度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和石膏托固定分别相差 3.7%和 6 .2 4%;1%和 2 %;6 .3%和 6 .8%;显示与克氏针内固定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但优于石膏固定。认为该方法能满足治疗第 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各项生物力学性能 ,安全可靠 ,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外展牵引固定器 治疗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临床研究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费青 周化鑫 楼国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微型钢板 内固定治疗 第一掌骨骨折 固定术治疗 间接暴力 发生率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形夹板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17
作者 钟亚林 《吉林医学信息》 2000年第7期9-9,共1页
关键词 塑形夹板固定 治疗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三点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18
作者 苏高荣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7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志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1-42,共2页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临床表现为拇指腕掌关节桡背侧明显突出,有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对掌等均受限[1]。根据其骨折线是否与关节相通为2类:不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和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即Ben...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临床表现为拇指腕掌关节桡背侧明显突出,有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对掌等均受限[1]。根据其骨折线是否与关节相通为2类:不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和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即Bennett骨折)[2]。此类骨折,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掌骨基底部骨折 脱位 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学雄 刘国防 钟鸣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研究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河源市华信泰康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研究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河源市华信泰康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于手术完成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Sälgeback评价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感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和握力,以及术后1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完成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手部TAM评分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和握力与同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患侧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和握力明显低于同组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患侧第一腕掌ROM为(46.58±6.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7±5.98)°,患侧拇指外展ROM为(48.90±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3±7.58)°,患侧握力为(32.61±4.29)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4±5.9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具有与传统固定治疗手段相当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患侧关节的屈伸活动情况,增强手掌握力,且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小夹板固定 手法复位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