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与婴儿排便频次的相关性
1
作者 熊晶晶 张园园 +3 位作者 李檬 陈艳 刘梅 黄永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相关性因素,为LBMJ病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0~6月龄纯母乳喂养足月儿102例,根据不同排便频次分为排便频次增多组,即排便>3次/d(A组,n=37);排便频次减少组,即超过4 ... 目的研究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相关性因素,为LBMJ病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0~6月龄纯母乳喂养足月儿102例,根据不同排便频次分为排便频次增多组,即排便>3次/d(A组,n=37);排便频次减少组,即超过4 d排便1次(B组,n=34);排便频次正常组,即3d以内排便1次或排便≤3次/d(C组,n=31);选取的黄疸患儿均为LBMJ,分析LBMJ婴儿和其排便频次及日龄、喂养频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日龄与其不同排便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8007,P=0.0202);排便频次改变与有无LBMJ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649,P=0.0533),但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发现LBMJ的发生率随着排便次数的增多而增高(χ^(2)=5.7593,P=0.0164);(2)LBMJ与婴儿排便频次和喂养频率呈正相关,并且以上因素均与婴儿日龄呈负相关。结论0~6月龄婴儿日龄越小,母乳喂养的频次越多,排便频次也越多,LBMJ发生率越高;另外,LBMJ的胆红素肠肝循环途径增强与婴儿的排便频次增多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婴儿 排便频次 母乳喂养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便频次与肠道准备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阳 阮水良 +1 位作者 蔡月芬 沈新凤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9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按照不同排便频次进行个体化肠道准备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按排便频次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A组:排便频次1~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2 L水加2盒复方... 目的探讨按照不同排便频次进行个体化肠道准备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按排便频次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A组:排便频次1~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2 L水加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方案;B组:排便频次>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2 L水加2盒PEG;C组:排便频次>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检查前1天1 L水加1盒PEG,检查当天2 L水加2盒PEG。均由同一组内镜医生和护士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和腺瘤检出率(ADR)来评价肠道准备质量,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分别为(7.35±1.08)、(6.50±1.73)和(7.44±0.95)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7,P=0.000);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0);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0)。3组ADR分别为43.8%、28.8%和4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P=0.049);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48);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2);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1)。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排便频次低的患者在检查前1天加服1盒PEG,可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减少漏诊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肠道准备 排便频次 泻药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按摩联合肛门指力刺激法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次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3
作者 张娜 周海飞 +1 位作者 刘妍妍 赵雪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探讨针对功能性便秘者,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肛门指力刺激法对排便频次、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抽取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三穴三法”的推拿按摩方式干预,持续干预10d。观察组的患者... 探讨针对功能性便秘者,应用推拿按摩结合肛门指力刺激法对排便频次、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抽取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三穴三法”的推拿按摩方式干预,持续干预10d。观察组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采取肛门指力刺激法干预,持续干预10d。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前后的排便次数与排便时间,治疗前、治疗10d以及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以及排便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而相应症候积分变化及排便的指标,观察组比对照组在改变更为明显(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示在生活质量评分表PAC-QOL评分表现为降低,而其中观察组的分值较之对照组低,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功能性便秘者,利用推拿按摩方式并肛门指力刺激方式,协同的方式作用于疾病干预,能够助力明显的对患者症状缓解,同时也可对排便情况予以改变,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在应用的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 推拿按摩 肛门指力刺激法 排便频次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母乳喂养不同排便频次婴儿粪便胆汁酸成分检测及其意义
4
作者 贺成慧 单子鸿 +7 位作者 何青青 阳情姚 陈艳 张园园 李檬 熊晶晶 李湛华 黄永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各胆汁酸成分含量变化与不同排便频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找调节婴儿排便频次的胆汁酸差异代谢物,为临床干预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门诊及预防保健... 目的探讨纯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各胆汁酸成分含量变化与不同排便频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找调节婴儿排便频次的胆汁酸差异代谢物,为临床干预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门诊及预防保健科进行健康咨询及正常体检的0.5~6月龄健康足月纯母乳喂养婴儿102例,采集婴儿粪便标本,根据排便频次划分为3组:排便频次增多组(A组,每日排便>3次)34例;排便频次减少组(B组,超过3 d排便1次或需辅助才排便)32例;对照组(C组,每日排便≤3次或3 d以内排便1次)36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粪便中的胆汁酸含量。结果A组鹅脱氧胆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熊脱氧胆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脱氧胆酸、石胆酸在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各组间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可能作为差异代谢物与纯母乳喂养婴儿排便频次增多、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婴儿 排便频次 便代谢物 胆汁酸
原文传递
儿童粪便胆汁酸水平与不同排便频次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贺成慧 黄永坤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前者在肝细胞中直接合成,后者在肠道细菌分解后形成。肠道菌群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与人体的各种功能和疾病密切相关。胆汁酸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双向调控作用。目... 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前者在肝细胞中直接合成,后者在肠道细菌分解后形成。肠道菌群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与人体的各种功能和疾病密切相关。胆汁酸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双向调控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粪便胆汁酸水平与胃肠道功能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文将从肠道中胆汁酸在腹泻与便秘症状下的变化问题出发,就粪便胆汁酸水平与儿童不同排便频次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基于胆汁酸成分的不同代谢产物对排便频次的影响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便 胆汁酸 排便频次
原文传递
纯母乳喂养婴儿不同排便频次与乳汁中三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艳 张园园 +4 位作者 李檬 熊晶晶 李湛华 刘梅 黄永坤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856-859,共4页
目的分析纯母乳喂养婴儿不同排便频次与乳汁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的关系,为合理母乳喂养和研发添加母乳低聚糖的相关食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0~6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排便频次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即3天以内(含3天)排便1次或排便每... 目的分析纯母乳喂养婴儿不同排便频次与乳汁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的关系,为合理母乳喂养和研发添加母乳低聚糖的相关食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0~6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排便频次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即3天以内(含3天)排便1次或排便每日少于3次(含3次)者为A组;排便每天多于3次者为B组;4天以上或需辅助才排便者为C组。同时收集3组纯母乳喂养婴儿母亲的乳汁,采用手挤奶方法收集婴儿母亲的成熟乳,收集后立即存置于-80℃冰箱内,待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功能性低聚糖的含量。结果成熟母乳中母乳低聚糖α1-3、β1-4、α1-3半乳四糖(四糖)在A组(5.863μg/ml)、B组(6.112μg/ml)和C组(3.522μg/ml)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519,P=0.001),B组中的含量最高,C组中最低;α1-3、β1-4半乳三糖(三糖)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408,P=0.067)。成熟乳汁中母乳低聚糖2′-岩藻糖半乳糖(2′-FL)在A组(0.046±0.296)g/L、B组(0.079±0.046)g/L和C组(0.051±0.028)g/L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393,P=0.006),B组母乳中的2′-FL含量高于A组和C组。结论成熟乳汁中母乳低聚糖α1-3、β1-4、α1-3半乳四糖(四糖)和2′-岩藻糖半乳糖含量高与0~6月龄婴儿排便频次增多有关;母乳低聚糖α1-3、β1-4、α1-3半乳四糖(四糖)含量低与0~6月龄婴儿排便频次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功能性低聚糖 婴儿 排便频次
原文传递
纯母乳喂养儿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与乳汁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及婴儿排便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艳 李檬 +3 位作者 张园园 熊晶晶 刘梅 黄永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母乳乳汁中功能性低聚糖水平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相关性,为LBMJ的病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预防保健科0~3月龄纯母乳喂养足月儿60例,根据不同排便频次分为A、B及C...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母乳乳汁中功能性低聚糖水平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相关性,为LBMJ的病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预防保健科0~3月龄纯母乳喂养足月儿60例,根据不同排便频次分为A、B及C组,即3 d以内排便1次或排便≤3次/d为A组;排便>3次/d为B组;超过4 d排便1次为C组;采用手挤奶方法收集婴儿母亲乳汁,收集后立即存置于-80℃冰箱内,待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功能性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纯母乳喂养母乳乳汁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在婴儿不同排便频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FL=0.978,P2-FL=0.013;H三糖=13.991,P三糖=0.001;H四糖=1.505,P四糖=0.041);(2)不同排便频次组黄疸与非黄疸婴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4.472,P(A)=0.001;χ^(2)(B)=5.196,P(B)=0.001;χ^(2)(C)=3.000,P(C)=0.017];(3)不同功能性低聚糖在婴儿黄疸及非黄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FL=0.459,P2-FL=0.646;H三糖=0.988,P三糖=0.323;H四糖=0.633,P四糖=0.527),但黄疸组中3种功能性低聚糖水平较非黄疸组高。结论 0~3月龄纯母乳喂养LBMJ婴儿,母乳中低聚糖水平较非LBMJ婴儿高,低聚糖水平越高,排便频次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功能性低聚糖 婴儿 排便频次 母乳喂养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次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倩义 豆子莹 张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的治疗方案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次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150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进行便秘治疗的儿童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 目的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的治疗方案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次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150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进行便秘治疗的儿童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乳果糖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乳果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排便频次、肠道菌群和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作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86.67%)显著低于观察组(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35);治疗后两组患儿便秘频次和便秘困难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患儿的便秘频次和便秘困难程度评分降低幅度不及观察组显著(t=8.880,P<0.001);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双歧杆菌数量均有增多,葡萄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数量均有减少,且对照组患儿无论是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多情况或是葡萄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数量的减少情况均不及观察组显著(t=7.823,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和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0,P=0.597),复发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中分别为2.67%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加患儿排便频次,平衡肠道菌群,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乳果糖 儿童功能性便 排便频次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八卦推拿法”联合四磨汤预防痔术后便秘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罗绪 尚献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八卦推拿法"联合四磨汤预防病术后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46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术后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缓解术后紧张、焦虑心理,指导术后排便用力技巧。对照组123例术后... [目的]观察"八卦推拿法"联合四磨汤预防病术后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46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术后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缓解术后紧张、焦虑心理,指导术后排便用力技巧。对照组123例术后第1d四磨汤,20mL/次,3次/d,口服。治疗组123例术后第1d即开始行八卦推拿法,患者曲膝仰卧位,推拿手法分6步:第1步:揉上脘;第2步:推任脉;第3步:分推上脘→不容→承满→腹哀→章门→京门一线;第4步:自上脘穴始向下依次至肾经→胃经→直达脾经腹结穴、大横穴处横过中线至对侧达章门、京门处止;第5步:揉天枢,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法揉双侧天枢;第6步:指针点穴,推拿时间选用应避开吃饭前后、洗澡后1h及空腹,术前应排空小便;四磨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术后肛周水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频次、大便性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0例,大便困难36例,便秘7例,总有效率94.31%;对照组痊愈46例,大便困难60例,便秘17例,总有效率86.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水肿治疗组发生水肿9例少于对照组21例(P<0.05)。[结论]"八卦推拿法"联合四磨汤预防痔病术后便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 八卦推拿法 四磨汤 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 肛周水肿 术后首便时间 排便频次 便性状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与儿童胃肠道功能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青青 黄永坤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短链脂肪酸是厌氧菌在盲肠和结肠发酵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代谢产物, 在结肠中被吸收后可以调节肠道能量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控肠道免疫功能、影响肠道分泌和吸收, 并通过以上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 从而改变儿童排便频次。... 短链脂肪酸是厌氧菌在盲肠和结肠发酵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代谢产物, 在结肠中被吸收后可以调节肠道能量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调控肠道免疫功能、影响肠道分泌和吸收, 并通过以上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 从而改变儿童排便频次。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 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在人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儿童排便频次改变时, 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变,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也会改变。该文就短链脂肪酸在儿童不同排便频次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为儿童不同排便频次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排便频次 肠道菌群 代谢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