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续写中的情绪描写手法
1
作者 牟子龙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读后续写属于记叙性文本,在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往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2017年6月浙江卷中,主人公遭遇恶狼的袭击后成功在他人的帮助下脱险,其情绪至少经历了以下转换:遭遇恶狼时的震惊(shocked),与恶狼周旋时的害怕... 读后续写属于记叙性文本,在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往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2017年6月浙江卷中,主人公遭遇恶狼的袭击后成功在他人的帮助下脱险,其情绪至少经历了以下转换:遭遇恶狼时的震惊(shocked),与恶狼周旋时的害怕与紧张(terrified/anxious),劫后余生的庆幸(feel blessed to be alive),以及对施救者的感激(grateful)。加之,续写评分要求中有一项为“内容丰富”,并对学生的所用词汇及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做出了要求,而情绪描写可以有效增加细节,丰富内容,因此是续写中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手法 续写 记叙性文本 浙江卷 语法结构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手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剑凌 《攀枝花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着重以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彝陵之战为例,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手法,如主帅间智谋的较量,相同和不同类型的战争形式描写,战争描写中人物性格的展示,“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 战争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女性形象描写手法综述
3
作者 陈厚才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8期202-203,共2页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
关键词 《史记》 女性形象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教学设计
4
作者 刘洪祥 《学语文》 2016年第6期81-83,共3页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心理剖白的内涵和作用。(二)能力目标:学会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心理剖白的手法描写人物心理,塑造人物个性。(三)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文本鉴赏和写作实训中体会小说创作的审美乐趣,激发动手创作的积极...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心理剖白的内涵和作用。(二)能力目标:学会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心理剖白的手法描写人物心理,塑造人物个性。(三)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文本鉴赏和写作实训中体会小说创作的审美乐趣,激发动手创作的积极性。二、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心理剖白的理论内涵,结合作品鉴赏心理剖白在塑造人物个性上的艺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手法 心理情绪 林黛玉 内心独白 宝钗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作用 按纳不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花园宴会》中人物的描写手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曼行 《远程教育杂志》 1997年第3期18-19,共2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在新西兰度过的。出身贵族家庭使她在十四岁时就能去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读书,她的写作生涯也由此开始。凯瑟琳...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在新西兰度过的。出身贵族家庭使她在十四岁时就能去英国牛津大学皇后学院读书,她的写作生涯也由此开始。凯瑟琳以写短篇小说闻名。她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小故事,用细腻的、简洁的手法,审慎、生动又深刻地向人们说明生活中的哲理,通过描绘生活中悲惨的遭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苦闷。《花园宴会》就是她最优秀、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短篇小说 人物形象 劳拉 宴会 英国文学 everything 描写手法 出身贵族 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叙事观点来看《水浒传》的描写手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胜股高志 《明清小说研究》 1986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表现的艺术。它虽是和绘画、音乐一样同属于表现艺术,具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在语言这一点上却有自己的特殊点。因此,文学利用语言的优点同时,又受到语言的限制。
关键词 叙事观点 水浒传 描写手法 说书人 中国古典小说 语言 金圣叹 表现艺术 动作主体 动态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徳伯家的苔丝》中神秘色彩的描写手法(英文)
7
作者 田国卫 曹文娟 崔绪娥 《海外英语》 2011年第4X期201-202,共2页
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名代表作家,他不能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出路;而是把人类悲剧的命运归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内在意识",让读者们在读这篇小说时都感到一种灰朦朦的色彩在眼前... 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名代表作家,他不能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出路;而是把人类悲剧的命运归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内在意识",让读者们在读这篇小说时都感到一种灰朦朦的色彩在眼前。显然作品给人以这种印象的写作技巧是独到的。但是,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以及怎样运用这些手法,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呢?笔者认为,作者是运用意象、恶兆、神话(圣经)故事和荒古实物及环境的描写来达到给人以神秘色彩的目的的。该文以作品中的实例,谈一下这些手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色彩 描写手法 意象 恶兆 神话(圣经)故事 环境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作文描写手法教学探究
8
作者 戴海玲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第7期95-95,共1页
培养小学生作文描写手法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通过实际来获得启发,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描写手法 教学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麦克白》的心理描写手法
9
作者 李程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莎士比亚《麦克白》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比较独特,分析其表现手法可揭示他的悲剧实质,展示作者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 麦克白 心理描写手法 象征 幻象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手法与诗词鉴赏
10
作者 刘延英 《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2010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描写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就描写对象而言,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而言,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关键词 描写手法 诗词鉴赏 人物描写 描写对象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 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手法在创新写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禹 《学周刊(中旬)》 2015年第8期217-217,共1页
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性的文章里,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对场面、环境的描写,作者都需要积极地展开形象思维活动,否则就不可能把人物的形象、场面的气氛、环境的特点,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关键词 描写手法 形象思维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描写手法
12
作者 雷成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4-90,107,共8页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对于艺术作品制定了三条标准。他说:“这三个条件是:一、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的即道德的态度,二、叙述的明晰,或者说,形式的美,这同是一个东西,三、真诚,即艺术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真实的爱...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对于艺术作品制定了三条标准。他说:“这三个条件是:一、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的即道德的态度,二、叙述的明晰,或者说,形式的美,这同是一个东西,三、真诚,即艺术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真实的爱憎感情。”这三个条件实质上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善和美的统一。尽管托尔斯泰的艺术观中,带有某些宗教色彩,可是,托尔斯泰总是致力于真和善的统一,总使真和善与美处于和谐之中。因此,托尔斯泰既承认真实的重要性,同时也十分看重艺术形式本身的价值。描写的真实和美的形式的统一,就构成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描写手法 内容与形式 心理描写 批判现实主义 肖象 心理活动 艺术形式 文学大师 安娜·卡列尼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描写手法的变迁
13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77-177,共1页
施咸荣在《西方文学中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新手法》(《十月》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说,西方文学刻划人物性格比较侧重心理描写。从莎士比亚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断加深,但主要手法是象狄更斯、巴尔扎克那样... 施咸荣在《西方文学中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新手法》(《十月》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说,西方文学刻划人物性格比较侧重心理描写。从莎士比亚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断加深,但主要手法是象狄更斯、巴尔扎克那样,让作家充当“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象神一样任意进入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描写手法 人物内心世界 西方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 十九世纪 叙述者 巴尔扎克 莎士比亚 主要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看描写手法在调查报告中的运用
14
作者 罗世昆 《桂海论丛》 1991年第1期38-40,共3页
调查报告是党政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常用的一种文体。但调查报告在表达方式上能否运用描写手法,说法是不一致的。笔者认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多处运用了描写手法,为调查报告中描写手法的运用树立了榜样。
关键词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 文章 美感 表达方式 美学范畴 农民运动 描写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神秘色彩的描写手法
15
作者 宛磊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81-85,共5页
一托玛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作家。在他的一系列以他的家乡道塞郡为背景的小说中,“最终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他们引到悲剧的结局。”他既不... 一托玛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作家。在他的一系列以他的家乡道塞郡为背景的小说中,“最终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他们引到悲剧的结局。”他既不能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手法 苔丝 克莱 玛斯 古希腊悲剧 拉裴尔前派 圣经故事 理智与情感 贫苦人 资本主义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手法在记叙类文章中的运用
16
作者 林玉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0-32,共3页
记事和写人是记叙类文章的两个基本要素,但事件怎样展开,人物怎样呼活,这是初学者写作时要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及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手段。并尽可能用语言符号的形式将之图释出来。
关键词 描写手法 情景 动作 说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阈下回忆录文本英译描写手法分析
17
作者 易威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及物性系统理论,本文基于汉语回忆录文本《我的人生》英译,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汉语回忆录文本的英译描写手法,并探究描写手法在翻译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及物性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及物性系统理论,本文基于汉语回忆录文本《我的人生》英译,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汉语回忆录文本的英译描写手法,并探究描写手法在翻译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及物性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及物性 描写手法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里亚克的小说心理描写手法浅探──读《黛莱思·德克罗》
18
作者 王晓雪 《法国研究》 1996年第2期208-215,共8页
莫里亚克的小说心理描写手法浅探──读《黛莱思·德克罗》王晓雪Resume:FrancoisMauriacaunstyleoriginaldanssadescriptionpsychologique.Dansson... 莫里亚克的小说心理描写手法浅探──读《黛莱思·德克罗》王晓雪Resume:FrancoisMauriacaunstyleoriginaldanssadescriptionpsychologique.Danssonchef-d'oeuvre《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亚克 描写手法 贝尔纳 心理小说 女主人公 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 人物性格 潜意识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写手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周加清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第6期44-44,共1页
描写手法的应用可以提升文章的精彩程度,而小学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关键阶段,学会对于描写手法在作文当中的应用,能够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描写手法 小学 作文 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城》人物肖像描写手法举隅
20
作者 董水龙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12期33-34,共2页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通篇笔飞墨舞、奇譬妙喻层出不穷、字里行间隐隐露出作者嘻笑表情的小说。他以幽默的讽刺手腕.极尽冷嘲热讽明揶暗揄.使小说显得深刻、精致而又轻松活脱.同时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一幕幕可笑的场景.被喻为新《儒...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通篇笔飞墨舞、奇譬妙喻层出不穷、字里行间隐隐露出作者嘻笑表情的小说。他以幽默的讽刺手腕.极尽冷嘲热讽明揶暗揄.使小说显得深刻、精致而又轻松活脱.同时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一幕幕可笑的场景.被喻为新《儒林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人物肖像 描写手法 钱钟书 小说 语文 中学 阅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