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态Mg-Gd-Y-Zn-Zr合金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1
作者 李璐瑶 闫钊鸣 +3 位作者 刘宗超 刘月红 吴艳丽 徐文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镁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国防军工等制造领域,铸造镁合金由于性能劣势难以应用于重要结构件,塑性变形可以显著细化镁合金晶粒,提高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通过变形调控合金第二相体积分数/尺寸/... 镁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国防军工等制造领域,铸造镁合金由于性能劣势难以应用于重要结构件,塑性变形可以显著细化镁合金晶粒,提高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通过变形调控合金第二相体积分数/尺寸/分布规律、再结晶比例以及晶粒尺寸,可以在提高合金拉伸性能的同时提升合金的耐磨性,这为拓宽镁合金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实验研究了Mg-9Gd-4Y-2Zn-0.5Zr合金经过正挤压-双向转角挤压后的不同位置组织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变形合金在不同载荷(10、20、30 N)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大,变形合金的平均摩擦系数降低;施加载荷相同时,合金的平均摩擦系数值与再结晶程度成正比,磨损量随再结晶比率增大而减少;在摩擦磨损实验中,所有样品均发生氧化磨损和磨料磨损,低载荷下发生轻微的划痕和磨损痕迹,随着载荷增加,出现明显的表面剥落和脱落现象;实验中由于载荷和摩擦力的作用,长周期堆垛有序相(LPSO)颗粒与镁基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剪切,这种相互作用导致LPSO相颗粒剥离和表面颗粒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挤压-双向转角挤压 Mg-9Gd-4Y-2Zn-0.5Zr 微观组织 LPSO相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车辆用新型减振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建民 徐向阳 +2 位作者 崔世海 李卫京 王金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3,共5页
对铁道车辆摩擦减振系统所用斜楔和磨耗板新型材料进行了磨损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T10与ADI球铁、奥贝灰铸铁和高分子材料配副的耐磨性均优于45#钢与ADI球铁配副,磨耗板材料的相对耐磨性均优于斜楔,T10与高分子材... 对铁道车辆摩擦减振系统所用斜楔和磨耗板新型材料进行了磨损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T10与ADI球铁、奥贝灰铸铁和高分子材料配副的耐磨性均优于45#钢与ADI球铁配副,磨耗板材料的相对耐磨性均优于斜楔,T10与高分子材料配副具有最佳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减振材料 摩擦磨损行为 斜楔 磨耗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铜基粉末冶金航空刹车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盛洪超 熊翔 姚萍屏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不同的烧结温度,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进行了模拟制动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由900℃至930℃,材料的制动、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继续升温至1000℃,材料性能变化不大。借助扫描... 采用不同的烧结温度,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进行了模拟制动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由900℃至930℃,材料的制动、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继续升温至1000℃,材料性能变化不大。借助扫描电镜、光学金相显微镜对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材料的显微组织、摩擦表面及磨屑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阐述了烧结温度对铜基粉末冶金刹车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刹车材料 烧结温度 摩擦磨损行为 铜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坯体对C/C-Cu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琳 易茂中 冉丽萍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5,共6页
采用无压熔渗方法制备炭纤维整体织物/炭-铜(C/C-Cu)复合材料,在MM-20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研究C/C坯体对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着C/C... 采用无压熔渗方法制备炭纤维整体织物/炭-铜(C/C-Cu)复合材料,在MM-20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研究C/C坯体对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着C/C坯体密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及C/C-Cu材料自身和对偶的磨损量均降低;采用浸渍/炭化(I/C)坯体的C/C-Cu材料摩擦系数及自身和对偶件的磨损量均高于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坯体的试样;摩擦面平行于纤维取向的试样摩擦系数低于垂直于纤维取向的试样,但磨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复合材料 C/C坯体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Cu(OH)_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广彬 赵喆 +1 位作者 吴志申 张平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5,共6页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单晶硅基底上交替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出初始聚电解质多层膜,在聚电解质多层膜上吸附Cu2+且与磺酸根键合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在聚电解质内原位生成Cu(OH)2...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在石英和单晶硅基底上交替吸附带相反电荷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制备出初始聚电解质多层膜,在聚电解质多层膜上吸附Cu2+且与磺酸根键合于碱性溶液中水解,在聚电解质内原位生成Cu(OH)2纳米微粒,通过多次吸附-水解循环原位生成掺杂Cu(OH)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原位生成Cu(OH)2纳米微粒前后多层膜的结构与形貌,采用LKD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多层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初始多层膜相比,含Cu(OH)2纳米微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摩擦系数有所提高,且随法向载荷的增加变化较平稳;聚电解质多层膜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这是由于聚电解质多层膜内的纳米微粒提高了承载能力;薄膜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由于纳米微粒的存在,可以减轻其塑性变形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多层膜 CU(OH)2 纳米微粒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钢渗碳层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文超 潘安霞 +1 位作者 董雯 吴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利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条件下研究了18Cr Ni Mo7-6钢渗碳层摩擦磨损行为,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490 N的接触载荷和大滑移距离的试验条件下,18Cr Ni Mo7-6钢制备的块状试样渗碳层的磨损经历了快... 利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条件下研究了18Cr Ni Mo7-6钢渗碳层摩擦磨损行为,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490 N的接触载荷和大滑移距离的试验条件下,18Cr Ni Mo7-6钢制备的块状试样渗碳层的磨损经历了快速磨损和稳定磨损两个阶段,且在两个阶段中渗碳层的磨损量和磨损深度随滑移距离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快速磨损阶段渗碳层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在稳定磨损阶段则以粘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渗碳 摩擦磨损行为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CdS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春丽 张晟卯 +2 位作者 吴志申 张治军 张平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550,共5页
合成了1-甲基-3-己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并以此为反应介质通过有机金属化合物热分解法制备出CdS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dS纳米微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含CdS纳米微粒离子... 合成了1-甲基-3-己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并以此为反应介质通过有机金属化合物热分解法制备出CdS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dS纳米微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含CdS纳米微粒离子液体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纳米微粒具有六方相结构,粒径均一,约为15 nm;含CdS纳米微粒离子液体的减摩抗磨性能明显优于纯离子液体;CdS纳米微粒以滚动/滑动方式起到了减摩抗磨作用,同时可以加速离子液体中阴离子的分解,促进FeF2和FeF3的形成,使复合体系的减摩抗磨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微粒 室温离子液体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偶件对PDDA/PSS分子沉积膜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广彬 麻洪霞 +1 位作者 吴志申 张平余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63,共3页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备了PDDA/PSS分子沉积膜。采用UV-vis吸收光谱对沉积过程进行了跟踪检测,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分子沉积膜的表面形貌,考察了摩擦偶件材料对PDDA/PSS分子沉积膜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备了PDDA/PSS分子沉积膜。采用UV-vis吸收光谱对沉积过程进行了跟踪检测,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分子沉积膜的表面形貌,考察了摩擦偶件材料对PDDA/PSS分子沉积膜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薄膜与较硬的偶件材料对摩时,剪切应力较大,薄膜很容易被磨穿,抗磨寿命极短;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薄膜与Cu球对摩时,薄膜的耐磨寿命最长,不锈钢球次之,与Si3N4球和WC球对摩时,薄膜的耐磨寿命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DA/PSS分子沉积膜 摩擦偶件材料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Si_3N_4陶瓷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雪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测定了Si2N4陶瓷与3Cr2W8V钢摩擦副在不同温度下(20~800℃)的磨擦系数及陶瓷的磨损系数,分析了温度对陶瓷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摩擦磨损行为 温度 SI3N4陶瓷 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低温往复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丽春 杨鹤 +2 位作者 闫浔 薛颖 陈大忠 《石油商技》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以不同运动黏度、碳链长度的3种聚α-烯烃(PAO,A1~A3)为润滑剂,在-30℃、-20℃、-10℃、0℃、10℃、20℃下进行摩擦试验,研究低温条件下PAO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升高,3种PAO的平均摩擦系数逐渐... 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以不同运动黏度、碳链长度的3种聚α-烯烃(PAO,A1~A3)为润滑剂,在-30℃、-20℃、-10℃、0℃、10℃、20℃下进行摩擦试验,研究低温条件下PAO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升高,3种PAO的平均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运动黏度最小、碳链最短的A1的摩擦系数最小;随着试验温度升高,3种PAO的抗磨损性能有变差趋势,运动黏度较大、碳链较长的A2、A3的抗磨损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试验机 聚Α-烯烃 低温条件 行为研究 摩擦磨损行为 运动黏度 碳链长度 摩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氩离子注入层的微观结构和微观摩擦磨损行为
11
作者 孙蓉 徐洮 薛群基 《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6-8,22,共4页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单晶硅表面进行了氩离子注入,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改性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剂量的氩离子注入后单晶硅的耐磨性能较注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其中以注入剂...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单晶硅表面进行了氩离子注入,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改性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经过一定剂量的氩离子注入后单晶硅的耐磨性能较注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其中以注入剂量1×1016ions/cm2为最好,氩离子的注入使单晶硅表面形成了硅的微晶态与非晶态共存的混和态结构的改性层,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塑变和塑性剪切能力,从而改善了单晶硅的抗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离子注入 表面改性 微观结构 微观摩擦磨损行为 微型机电系统 氩离子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调质对C110钢组织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赵映辉 孙群峰 +1 位作者 刘超 刘安民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3年第11期23-27,共5页
对C110无缝钢管进行调质处理,研究了调质次数对C110钢组织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次数的增加,C110钢晶粒发生细化,但细化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且材料中第二相不断聚集、长大;在晶粒度和第二相的共同影响下,C110钢的硬度... 对C110无缝钢管进行调质处理,研究了调质次数对C110钢组织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次数的增加,C110钢晶粒发生细化,但细化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且材料中第二相不断聚集、长大;在晶粒度和第二相的共同影响下,C110钢的硬度随着调质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经二次调质处理后,C110钢的晶粒细化明显,细晶强化效果显著,而第二相长大不明显,材料的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10钢 调质处理 晶粒细化 摩擦磨损行为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化学镀镍–磷–多壁碳纳米管层及其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期超 黄燕滨 +1 位作者 巴国召 邓艳军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07-910,共4页
在45钢上制得复合化学镀镍-磷-多壁碳纳米管(MWNTs)镀层,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NiS04·6H2O30g/L,NaH2PO2·H2O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醋酸铅15mg/L,MWNTs1g/L,柠檬酸O.5g/L,pH4.5... 在45钢上制得复合化学镀镍-磷-多壁碳纳米管(MWNTs)镀层,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NiS04·6H2O30g/L,NaH2PO2·H2O25g/L,乙酸钠15g/L,柠檬酸钠15g/L,乳酸25mg/L,醋酸铅15mg/L,MWNTs1g/L,柠檬酸O.5g/L,pH4.5~4.7,温度(85士1)。C,搅拌速率200r/min,时间2h。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并采用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对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P-MWNTs复合镀层是非晶结构,MWNTs均匀地嵌埋在基质镀层中,使得Ni-P-MWNTs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化学镀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航空用高Co-Ni钢的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诗棋 王馨缘 +2 位作者 于文峰 王旭 张智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50,共8页
高Co-Ni齿轮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工业设备和机械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构件,其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对于服役寿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淬火温度(A因素)、摩擦时间(B因素)及载荷(C因素)三种因素对试件摩擦磨损性... 高Co-Ni齿轮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工业设备和机械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构件,其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对于服役寿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淬火温度(A因素)、摩擦时间(B因素)及载荷(C因素)三种因素对试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影响试样磨损体积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淬火温度。原因是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样内部均匀化增强,硬度降低,摩擦产生的剥落与开裂减少。同时由于塑性变形,亚表层内会发生应变硬化,残余奥氏体在塑性变形下转变为马氏体(相变诱发塑性效应),降低了材料的体积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高Co-Ni齿轮钢 摩擦磨损行为 淬火温度 摩擦因数 磨损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氮温度对42CrMo钢组织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泓彬 李长生 +1 位作者 王培 开绍森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目前,对42CrMo钢离子渗氮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较少。为此,在不同温度下对42CrMo钢进行了渗氮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测试仪等设备对渗氮样品进行表征;采用往复滑动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渗氮样品在... 目前,对42CrMo钢离子渗氮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较少。为此,在不同温度下对42CrMo钢进行了渗氮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测试仪等设备对渗氮样品进行表征;采用往复滑动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渗氮样品在轻载与重载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通过磨损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渗氮层的化合物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50℃和480℃渗氮层的物相主要为ε-Fe2-3N以及少量γ’-Fe4N,510℃渗氮层主要由γ’-Fe4N组成;不同渗氮温度下制备的渗氮层的有效硬化深度差异不明显,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曲线下降速率不同,温度越高,曲线越平缓;在轻载条件下,具有更多γ’-Fe4N相的渗氮表面表现出更佳的磨损表面,而在重载条件下具有更多ε-Fe2-3N相和更厚化合物层的渗氮表面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温度 42CRMO钢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行为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结构TiBw/TC4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宫浩严 王博 +3 位作者 肖江鹏 李楷泽 孟翔耀 赵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36-139,143,共5页
试验选用原始TC4粉末与原始Ti B2粉末作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Ti Bw/TC4复合材料,热压烧结参数为1200℃/1 h/25 MPa。观察组织表面表明:原始Ti B2粉充分反应生成Ti B晶须并呈网状结构分布在原始TC4颗粒周围。摩擦磨损的试验表明... 试验选用原始TC4粉末与原始Ti B2粉末作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Ti Bw/TC4复合材料,热压烧结参数为1200℃/1 h/25 MPa。观察组织表面表明:原始Ti B2粉充分反应生成Ti B晶须并呈网状结构分布在原始TC4颗粒周围。摩擦磨损的试验表明:在15 N载荷下,TC4合金、含5vol%与8vol%Ti B2的Ti Bw/TC4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分别为:0.3956、0.3652、0.2971;磨损量分别为:0.0211、0.0202、0.0173 g;在10 N载荷下,TC4合金、5vol%与8vol%Ti B2的Ti Bw/TC4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分别为:0.1176、0.1092、0.0929;磨损量分别为:0.014、0.0133、0.0116 g。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TC4合金得到明显改善,并随着增强体Ti Bw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弹冲头钢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宇 姜正波 吴非 《装备制造技术》 2012年第11期19-21,共3页
应用电火花表面沉积技术将YG8合金沉积到H13钢(炮弹冲头钢)表面,应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和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YG8涂层稳定摩擦磨损阶段的平均摩擦系数显著低于H13... 应用电火花表面沉积技术将YG8合金沉积到H13钢(炮弹冲头钢)表面,应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和摩擦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YG8涂层稳定摩擦磨损阶段的平均摩擦系数显著低于H13钢的摩擦系数,具有显著的减摩作用。H13钢的磨损机制主要是严重的磨料磨损,而YG8涂层的磨损机制是微切削磨料磨损、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电火花沉积 摩擦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合金化堆焊合金往复式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
18
作者 李嘉祺 杨可 +5 位作者 王秋雨 冒志伟 徐亮 张可召 包晔峰 蒋永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592,共7页
在马氏体不锈钢中引入氮,通过铌、钛固氮制备氮合金化堆焊合金.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加氮和未加氮两种堆焊合金在不同载荷(5、10和15 N)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堆焊合金表面承受周... 在马氏体不锈钢中引入氮,通过铌、钛固氮制备氮合金化堆焊合金.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加氮和未加氮两种堆焊合金在不同载荷(5、10和15 N)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堆焊合金表面承受周期性载荷,摩擦表面出现明显的切削痕和塑性变形,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为主.氮合金化堆焊合金中,碳氮化物沿马氏体基体、晶界弥散析出,起到了明显的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增强了基体的塑性变形抗力以及抵御磨粒磨损的能力,使磨损表面切削痕数量更少、深度更浅,抗疲劳剥落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物 堆焊合金 摩擦磨损行为 细晶强化 弥散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体的制动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惠阳 刘贵民 +1 位作者 杜建华 张宝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9153-19160,共8页
制动系统是交通运输和工业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高载、高温的摩擦工况下,接触表面会因剧烈磨损而产生磨屑,并在复杂的摩擦化学反应下形成厚度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摩擦膜,其被称为“第三体”。制动时,第三体经历了塑性变形、氧... 制动系统是交通运输和工业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高载、高温的摩擦工况下,接触表面会因剧烈磨损而产生磨屑,并在复杂的摩擦化学反应下形成厚度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摩擦膜,其被称为“第三体”。制动时,第三体经历了塑性变形、氧化、粘附、分层等变化,对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即制动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取决于第三体的性质。因此,掌握第三体的组织结构、形成及演变机制有利于对制动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的深入研究,从而为新型制动材料的研制提供依据。第三体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SEM、EDX、TEM等手段分析其组成、形成与运动机制方面,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随着表征方式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从应力、纳米结构、化学键等更为微观、本质的角度阐述第三体的运动、演化和作用机制,进一步将第三体与摩擦条件及磨损机理相关联。第三体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研究,已由传统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逐步扩展到选择性转移、界面化学反应、摩擦功率损耗等方面。但上述研究大多采用非原位法,只能间接获取摩擦表面信息,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为分析第三体的动态特性,近些年开发了外源第三体实验法和基于第三体的建模仿真,对澄清第三体中各组元作用、探索第三体微观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以离散元法(DEM)、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MCA)为代表的非连续介质模拟,可针对第三体的位移变化、力学性能变化及受力状况进行大规模仿真。本文归纳了第三体组成、形成和运动机制,阐述了第三体对制动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外源第三体实验法和第三体建模仿真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当前第三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向,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第三体 摩擦磨损行为 外源第三体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含量对CuCrFeMnTiAl高熵合金组织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农智升 李殿生 +2 位作者 朱景川 于海玲 来忠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50-554,共5页
根据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制备CuCrFeMnTiAlx(x=0,0.5,1.0,1.5)合金,研究Al含量对该合金系组织结构、硬度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铸态高熵合金具有简单结构,随Al含量增加,结构由密排六方转变为面心立方;合金的组织为典型的枝... 根据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制备CuCrFeMnTiAlx(x=0,0.5,1.0,1.5)合金,研究Al含量对该合金系组织结构、硬度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铸态高熵合金具有简单结构,随Al含量增加,结构由密排六方转变为面心立方;合金的组织为典型的枝晶组织,枝晶间Cu富集的现象明显;合金硬度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Al-1.5合金的硬度最高,可以达到7.19GPa;Al-0.5合金在摩擦过程中表面产生氧化区,降低了摩擦系数,因此Al-0.5合金的耐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组织结构 摩擦磨损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