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的影响——基于农户“双改单”种粮行为的研究
1
作者 陈江华 陈静 邱海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0,共12页
传统双季稻主产区农户“双改单”现象是农地隐性撂荒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基于江西省1366份水稻种植户种粮行为的调查,实证分析农户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有... 传统双季稻主产区农户“双改单”现象是农地隐性撂荒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基于江西省1366份水稻种植户种粮行为的调查,实证分析农户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户种植双季稻;(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素养通过促进网络销售、农地转入、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入、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而抑制农地隐性撂荒,激励农户种植双季稻;(3)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素养对年龄较小、农业收入占比较低、社会资本丰富与农地确权的农户农地隐性撂荒行为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其种植双季稻的概率。为此,要治理农地隐性撂荒,应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户数字素养,缩小农户数字素养鸿沟,引导双季稻主产区农户种植双季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地隐性撂荒 双季稻种植 种粮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区梯田撂荒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分析
2
作者 吴钊骏 李升发 +5 位作者 李秀彬 宋军 杜建会 黄康 高子雅 许承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7,共10页
梯田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梯田撂荒现象愈发显著,揭示梯田撂荒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能为山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该研究构建分布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 梯田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梯田撂荒现象愈发显著,揭示梯田撂荒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能为山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该研究构建分布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基于土地边际化理论揭示梯田撂荒的分布特征、聚集模式、邻域效应与影响因素,并从“成本—收益”视角总结梯田撂荒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梯田撂荒具有明显的地形和区位梯度分布特征,坡度、高程和耕作高差越大,耕作距离、到最近道路距离越远,且离林地越近的梯田更容易遭到撂荒。2)耕作梯田与撂荒梯田的平均最近邻指数分别为0.295和0.349,两者均具有聚集特性,其中撂荒梯田的聚集程度较低。3)相较于撂荒坡耕地,撂荒梯田具有更强的邻域效应,在距撂荒地10m范围内梯田撂荒率超过60%。4)在地块尺度上,梯田是否撂荒受到梯田地块禀赋的影响,其中地形条件、耕作距离、形状指数等变量与梯田撂荒呈现正相关,梯田质量、地块连片度等变量与梯田撂荒呈现负相关。梯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化导致的农业务工成本上升,而梯田的地块禀赋会影响耕作的成本与收益进而促使农户做出撂荒决策,同时撂荒梯田的邻域效应将形成负反馈机制进一步促使梯田撂荒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边际化 梯田撂荒 分布特征 聚集特征 邻域效应 影响机制 粤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RF和LandTrendr算法的黄河流域下游撂荒耕地提取与时空变化分析
3
作者 郭益梦 何珊 邵怀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耕地撂荒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监测其撂荒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下游兰考县、长垣市、封丘县和... 耕地撂荒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监测其撂荒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下游兰考县、长垣市、封丘县和东明县为研究区,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结合Landsat长时间序列影像,并通过分层随机采样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样本集,结合多维度特征,综合应用随机森林概率模型及LandTrendr变化检测方法,系统地提取2004—2022年撂荒耕地与休耕地,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覆被变化提取2022年撂荒耕地与非撂荒耕地的F1分数分别为0.80和0.87,而结合变化检测方法提取2004—2022年撂荒耕地,撂荒耕地与非撂荒耕地的平均F1分数分别达到0.87和0.89,精度显著提升;2)研究区撂荒耕地面积在2004—2022年间呈现先上升后波动式下降的趋势,平均面积为28.24 km^(2),2007年达到峰值49.35 km^(2),而休耕地分布零散且面积较小;3)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效遏制了撂荒现象,而粮食产量的提升可能会带来撂荒风险的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对撂荒影响有限。该研究通过结合随机森林与LandTrendr算法,实现了对撂荒耕地的精准提取,并揭示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这为黄河流域下游制定针对性的农业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耕地撂荒 粮食安全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的江淮分水岭撂荒地提取
4
作者 李元庆 宋宏利 +2 位作者 刘欢 李伟涛 刘兴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47-52,76,共7页
[目的]研究江淮分水岭因地形破碎、丘陵起伏、云覆盖严重等原因导致撂荒地提取精度较低问题。[方法]基于GEE云平台,以凤阳县为研究区域,使用Sentinel-2 MSI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凤阳县2017—2023年土地进行分类,获取7年的土... [目的]研究江淮分水岭因地形破碎、丘陵起伏、云覆盖严重等原因导致撂荒地提取精度较低问题。[方法]基于GEE云平台,以凤阳县为研究区域,使用Sentinel-2 MSI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凤阳县2017—2023年土地进行分类,获取7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并制定撂荒地识别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取研究区撂荒地数据。[结果]遥感影像的总体土地分类精度在82.45%~91.37%,符合研究所需精度要求;2018年研究区撂荒地面积最大,为974.52 hm^(2),撂荒率最高,为0.91%;2018—2019年撂荒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019—2021年撂荒地面积逐年增加;2018—2023年撂荒地的复耕地面积最大约为678.15 hm^(2),而最小复耕地面积约为78.23 hm^(2),复耕率最高值达到69.59%,复耕率最小值为37.02%。[结论]该研究为评估农田抛荒的风险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其他撂荒地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 江淮分水岭 Sentinel-2 随机森林分类算法 凤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干预下农地经营权流转抑制耕地撂荒研究——来自江西丘陵地区的证据
5
作者 周来友 卢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利用江西丘陵地区的调研数据,验证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否能有效治理耕地撂荒,并引入政府干预变量,观察政府干预情况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撂荒影响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能显著促进耕地撂荒,但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政府... 利用江西丘陵地区的调研数据,验证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否能有效治理耕地撂荒,并引入政府干预变量,观察政府干预情况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对耕地撂荒影响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能显著促进耕地撂荒,但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干预能有效缓解这一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随着农户外出务工程度的加深,其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会激励耕地撂荒。最后提出应有效发挥政府干预力量的对策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政府应通过土地整治、兴修水利等途径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偏远地块的耕种条件,避免其被撂荒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权流转 耕地撂荒 治理 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撂荒及其治理:已有研究与进一步拓展
6
作者 罗必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城乡要素的加速流动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已经对农业经营及其要素配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农地撂荒是重要的表征之一。中国农业经营从劳动力过度投入所引发的“内卷化”与耕地开垦的“平面扩张”,正在逐渐转变为农业劳动力... 城乡要素的加速流动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已经对农业经营及其要素配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农地撂荒是重要的表征之一。中国农业经营从劳动力过度投入所引发的“内卷化”与耕地开垦的“平面扩张”,正在逐渐转变为农业劳动力相对不足,进一步引发了耕地的“相对过剩”与边际化经营,并极端地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农地撂荒。文章对中国农地撂荒基本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简要的文献梳理,对“农地撂荒及其治理”专栏扼要说明,并从基础性拓展、思路性拓展以及策略性思考三个角度对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议题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撂荒 非粮化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片种植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基于“连片种植-纵向分工-农地撂荒”的分析线索
7
作者 庄健 罗必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农地撂荒及其治理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连片种植-纵向分工-农地撂荒”的分析框架,重点考察连片种植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参与连片种植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连片程度每提升1个... 农地撂荒及其治理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连片种植-纵向分工-农地撂荒”的分析框架,重点考察连片种植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参与连片种植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连片程度每提升1个单位,撂荒可能性将减少4.1%~4.6%。机理检验表明,连片种植所形成的服务规模化供给,能够将农户卷入生产环节的分工外包,从而减少农地撂荒。情景分析表明,在地块耕作坡度较大或者交通可达性较差的情境下,连片种植对农地撂荒的抑制效果较为有限。但如果政府实施了基本农田整治,无论是工程性建设还是权属性调整,都将显著增强连片种植对农地撂荒的抑制作用。此外,与纯务农家庭相比,连片种植对务工家庭的撂荒抑制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连片种植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村庄的组织化程度。村庄的组织化程度越高,连片种植的实施效果越好。据此认为,“以连片种植推动区域作物布局专业化”是实现以服务规模经营治理农地撂荒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撂荒 连片种植 纵向分工 外包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撂荒耕地再利用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
8
作者 姚志 贾景辉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再度利用好撂荒耕地,盘活“沉睡资源”,事关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根基稳定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借助IAD理论,提出了“情景-主体-策略-制度”理论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了撂荒耕地再利用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并指出了行动路径。研究发现,推... 再度利用好撂荒耕地,盘活“沉睡资源”,事关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根基稳定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借助IAD理论,提出了“情景-主体-策略-制度”理论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了撂荒耕地再利用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并指出了行动路径。研究发现,推进中国农村撂荒地再利用是解决撂荒现实情景与政策内容偏离的重要路径;“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制度解禁,给予了撂荒地再利用主体更大的行动舞台、更多的经营选择与可能的增收空间。当前中国农村撂荒地再利用仍然面临着“经营行动主体选择难、集中连片整理行动难、利益保障与分配公平合理难”等现实困境。为此,提出了强化撂荒地再利用主体培育、打造现代农田新质人才,全面突破地块产权约束、推动撂荒耕地集中连片,创新再利用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多维产权主体权益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理论逻辑 现实困境 再利用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撂荒的治理策略:一个“市场-组织-政府”的分析线索
9
作者 洪炜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通过构建“市场−组织−政府”的分析线索,并利用广东省阳山县2017−2019年的农户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农地撂荒治理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由市场导向的农地流转,并不能有效降低农地撂荒的发生率,而农业的外包服务则能够显著降低农... 通过构建“市场−组织−政府”的分析线索,并利用广东省阳山县2017−2019年的农户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农地撂荒治理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由市场导向的农地流转,并不能有效降低农地撂荒的发生率,而农业的外包服务则能够显著降低农地撂荒发生的可能性;(2)由政府支持的对灌溉设施的投资,能够强化农地流转市场对农地撂荒的治理效应,即实施灌溉设施投资的村庄相对于不实施灌溉设施投资的村庄,农地转出对于农地撂荒能够起到更好的缓解作用;(3)灌溉设施的改善以及农业经营的组织化都能够诱导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提高农户购买外包服务的概率,其中,农业经营的组织化所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由此对政府、组织和市场在撂荒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进行讨论,认为政府并不必然需要直接参与资源的调控和分配,关键在于做好市场的基础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撂荒 土地流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 政府功能 经营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AHP-TOPSIS的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泽州县为例
10
作者 赵慧蓉 殷海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8,共13页
为探讨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运用EM-AHP-TOPSIS模型,从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构建了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依此划定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等级,提出实现撂荒地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案... 为探讨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运用EM-AHP-TOPSIS模型,从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构建了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依此划定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等级,提出实现撂荒地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泽州县抛荒耕地中不适宜再利用的地块共6643块(363.96 hm^(2)),主要位于山区及远郊区;低度适宜地块160块(60.89 hm^(2)),分散分布在乡镇边缘地带;中度适宜地块308块(168.34 hm^(2)),主要分布在城镇核心发展区;高度适宜地块130块(52.81 hm^(2)),全部位于近郊区的平原地带。研究表明:自然因素是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经济因素是直接原因,生产因素为间接原因;县域内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的再利用适宜性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撂荒耕地在地理位置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坡度、远郊区的趋向;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等级数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撂荒耕地 再利用适宜性评价 EM-AHP-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撂荒的成因及其治理策略——基于“劳动力转移—耕地禀赋—农地撂荒”的分析线索
11
作者 庄健 罗必良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9,共19页
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将耕地禀赋纳入分析视野,构建“劳动力转移—耕地禀赋—农地撂荒”的研究框架,使用2015—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分析耕地... 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将耕地禀赋纳入分析视野,构建“劳动力转移—耕地禀赋—农地撂荒”的研究框架,使用2015—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分析耕地禀赋在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农地撂荒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可能的治理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撂荒具有耕地禀赋条件的情景依赖性。尽管劳动力非农转移对撂荒有着重要影响,但耕地禀赋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禀赋主要通过影响农户在劳动供给约束时选择要素替代和农地经营权交易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农地撂荒。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机服务市场可以避免禀赋较好的耕地发生撂荒,但在山区丘陵禀赋较差的情境下,其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农业要素市场与农田整治能够联动起来,则有助于缓解丘陵山区的撂荒问题。农地撂荒本质上是人地关系变化的结果,治理农地撂荒不应仅依赖农业要素市场,通过农田综合性整治改善耕地的立地条件可能是亟需优先考虑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撂荒 劳动力非农转移 耕地禀赋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泽县耕地撂荒成因分析及促进复垦复耕对策建议
12
作者 邱英东 林艳秋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3期36-37,83,共3页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种粮效益不高,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撂荒地,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笔者对光泽县耕地撂荒进行深入考察调研,发现由于农民思想保守、粮食种植效益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田基础条件薄弱、复垦复耕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种粮效益不高,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撂荒地,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笔者对光泽县耕地撂荒进行深入考察调研,发现由于农民思想保守、粮食种植效益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田基础条件薄弱、复垦复耕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撂荒地产生。笔者结合光泽撂荒地特点,提出强化政策支持、撂荒地综合利用、政策宣传和培训、撂荒地认领、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社会化服务、树立优秀典型模式等对策与建议,促进撂荒地复垦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撂荒 复垦复耕 对策 光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某沿海县级市撂荒地发展及治理措施和政策指引
13
作者 霍世嘉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294-297,共4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除耕作外的可选工作机会增多,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促进撂荒耕地有效地进行复耕复种,首先需厘清撂荒耕地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措...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除耕作外的可选工作机会增多,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促进撂荒耕地有效地进行复耕复种,首先需厘清撂荒耕地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措施。文章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劳动力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粤西某沿海县级市撂荒耕地产生的原因,针对现行的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撂荒耕地治理的措施和政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原因分析 影响因子 复耕复种举措 政策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晶 刘克思 +5 位作者 豆鹏鹏 高茜 刘程 苗正洲 任卓然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683,共7页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pH。与未撂荒地对比,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Soil total phosphorus,TP)的含量。因此,长期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撂荒下更少的蒸散耗水量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使土壤养分得到了积累。本研究可为坝上农牧交错带撂荒地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田 撂荒年限 土壤水分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遥感识别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鹏帅 杨海镇 +3 位作者 马涛 胡碧霞 包喜文 赵之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为了实现对耕地及时、准确的识别,借助遥感技术对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进行识别提取,摸清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研究区Sentienel-1和Sentienel-2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森林... 为了实现对耕地及时、准确的识别,借助遥感技术对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进行识别提取,摸清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研究区Sentienel-1和Sentienel-2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展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通过GEE平台获取研究区2017-2022年NDVI月最大值合成数据,结合撂荒地样本和非撂荒地样本NDVI夏、NDVI春差值和NDVI夏、NDVI秋差值,设定分割阈值来提取研究区撂荒地。研究区2017-2022年总体分类精度OA均≥0.85,Kappa系数均≥0.80,整体分类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耕地提取;从水平尺度看,研究区撂荒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山地,其次分布在沿湟水河两岸;从垂直尺度看,随着海拔上升,撂荒率呈正态分布,撂荒地集中分布在2 000~2 500 m,撂荒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坡度的增加会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和农业机械的难以利用有很大关系。相较于传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研究,借助GEE平台开展的撂荒地识别研究能够快速获悉区域尺度下的撂荒地分布情况,为提取该地区撂荒地和土地利用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撂荒 空间分布特征 GEE NDVI 撂荒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基于CNKI与CiteSpace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中春 陈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耕地撂荒文献资料,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进行定量分析。从发文数量、主要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进而对耕地撂荒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与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耕地撂荒文献资料,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进行定量分析。从发文数量、主要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进而对耕地撂荒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与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撂荒研究经历初期起步阶段(1993—2007年)、稳步发展阶段(2008—2017年)、集中暴发阶段(2018—2023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耕地撂荒涉及多学科,不同研究团队对其的关注点不同。近年来,基于粮食安全、农户决策的耕地撂荒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耕地撂荒的探测、成因、影响、对策治理研究已存在较多研究成果,但缺乏全国尺度的耕地撂荒数据库,也缺乏对耕地撂荒行为主体的决策机理研究。因此,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耕地撂荒研究需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来更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以此实现耕地撂荒基础科学研究与撂荒耕地治理实践研究的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川东粮仓”视域下撂荒地整治现状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继芬 任厚洪 +4 位作者 刘宗川 赵小婧 陈琦 董凌伯 邱利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查,得到达州市土地撂荒主要原因是山地多,交通条件差,气候条件恶劣,种植效益低,搬迁新居、外出务工等流转限制因子多,建设、工业征地项目暂未完成,动物啃食植物导致无收成等;复耕意愿不强,资金和人力支持不够,技术... 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查,得到达州市土地撂荒主要原因是山地多,交通条件差,气候条件恶劣,种植效益低,搬迁新居、外出务工等流转限制因子多,建设、工业征地项目暂未完成,动物啃食植物导致无收成等;复耕意愿不强,资金和人力支持不够,技术薄弱,机械化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督促政府部门提高认识,把粮食安全问题的落实及完善作为党政领导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建立森林粮库。改善交通、发展小型农机具,实现机械化耕种;筹建高标准农田,提高种植效益;针对“假种地”恶意套取国家资金行为,实行零容忍处理;引进新型合作企业和发展村集体复耕;提交农村医疗和教育质量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真正实现国家藏粮于地粮食安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撂荒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撂荒地高质量复种与小流域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18
作者 翁伯琦 赵雅静 +2 位作者 陈华 李艳春 陈钟佃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切实提升粮食安全与食物供应保障能力,是新时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文章以福建省山区农村为调研区域,以山区撂荒地高质量复种与小流域绿色开发体系优化构建为切...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切实提升粮食安全与食物供应保障能力,是新时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文章以福建省山区农村为调研区域,以山区撂荒地高质量复种与小流域绿色开发体系优化构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造成山区农村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系统总结并介绍了福建省撂荒地治理与高质量复种的主要模式及实施成效,结合福建乡村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山区小流域绿色开发体系优化构建思路及其发展对策,为山区小流域绿色农业高质量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 复种 治理 山区小流域 绿色开发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撂荒耕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和种植技术要点
19
作者 张友昌 张教海 +3 位作者 张海林 张晓玲 李林 王孝纲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2期54-55,58,共3页
撂荒地一般都是山区的荒坡旱地、滩涂地或不宜种粮的重金属污染地。棉花是耐盐、抗旱的作物,在撂荒耕地扩种棉花,不但有利于解决撂荒地再利用的问题,还有助于生态恢复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振兴。对湖北省撂荒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撂荒地一般都是山区的荒坡旱地、滩涂地或不宜种粮的重金属污染地。棉花是耐盐、抗旱的作物,在撂荒耕地扩种棉花,不但有利于解决撂荒地再利用的问题,还有助于生态恢复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振兴。对湖北省撂荒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撂荒地植棉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从而为撂荒地扩种棉花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植棉 栽培技术 土地整理 杂草防除 害虫防治 施肥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2号数据的撂荒地识别与分析——以甘肃省麦积区为例
20
作者 王瑞君 杨斌斌 吕志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70-74,共5页
以甘肃省麦积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哨兵2号遥感卫星数据,并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对该区域的撂荒地进行了识别,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2%,Kappa系数为0.82。空间统计结果显示,麦积区的撂荒地面积为12600.31 hm^(2),占麦积区总面积的3.62%,占耕地总... 以甘肃省麦积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哨兵2号遥感卫星数据,并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对该区域的撂荒地进行了识别,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2%,Kappa系数为0.82。空间统计结果显示,麦积区的撂荒地面积为12600.31 hm^(2),占麦积区总面积的3.62%,占耕地总面积的22.02%。坡度分析和交通条件分析发现,地形因素和交通条件是导致撂荒的重要原因。对麦积区的撂荒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撂荒地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 哨兵2号 面向对象图像分类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