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使用撕脱型扩张导管放置长期血透导管8例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富祥 徐宏 +1 位作者 周亦菁 周长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69-69,共1页
我院自2005年6月开始开展血液透析长期透析导管放置,至2010年6月共行经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放置43例。除应用常规的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外,有8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省却撕脱型扩张导管,而直接将长期血透导管沿... 我院自2005年6月开始开展血液透析长期透析导管放置,至2010年6月共行经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放置43例。除应用常规的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外,有8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省却撕脱型扩张导管,而直接将长期血透导管沿引导钢丝置入右侧颈内静脉。现将置管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放置 撕脱型 血透 SELDINGER技术 右侧颈内静脉 扩张导管 置管法 长期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四肢“撕脱型皮瓣”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2
作者 任宗仁 郭进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3-63,共1页
四肢皮肤大面积撕脱伤,由于皮下血管网的广泛拴塞和断裂,而引起撕脱皮肤缺血坏死。因此,以往学者多主张积极切除撕脱皮肤后创面植皮[1~3]。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对有血液循环存在的撕脱皮肤予以保留[4]。作者发现小儿四肢皮肤... 四肢皮肤大面积撕脱伤,由于皮下血管网的广泛拴塞和断裂,而引起撕脱皮肤缺血坏死。因此,以往学者多主张积极切除撕脱皮肤后创面植皮[1~3]。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对有血液循环存在的撕脱皮肤予以保留[4]。作者发现小儿四肢皮肤撕脱平面多在深筋膜表面,如同切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四肢 皮肤 临床应用 撕脱型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撕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3
作者 魏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椎体撕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 腰间盘 组织学特征 马尾神经 髓核突出 组织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撕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宝淦 杨廷克 +1 位作者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椎体撕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生机制 髓核组织 纤维软骨组织
原文传递
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并内膜撕脱1例
5
作者 游慧萍 胡勇军 +2 位作者 刘子琴 龙湘党 钟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532-1532,共1页
患者男,50岁。突发胸背部剧痛2天,CTA显示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周围可见弧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边缘较清晰,局部管腔周围可见小片状对比剂影,未见撕裂内膜及真假腔,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 患者男,50岁。突发胸背部剧痛2天,CTA显示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周围可见弧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边缘较清晰,局部管腔周围可见小片状对比剂影,未见撕裂内膜及真假腔,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并局部穿透性溃疡形成(图1A)。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扩张、局部壁增厚约4 mm,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患者拒绝手术,保守治疗13天后复查主动脉CTA,较前无著变。2天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根部至升主动脉扩张,较宽处50 mm,壁间可见不均质回声区,横切面呈月牙形,较宽处8 mm(图1B),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长轴面主动脉后壁可见一膜样强光带,其上可见宽8.8 mm破口(图1C),CDFI显示该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图1D),诊断A型AIH并内膜撕脱(进展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左心稍大、少量心包积液。次日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弓部分置换术。术中见主动脉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根部左侧,直径20 mm,主动脉壁内外膜剥离,中层形成假腔,内见大量血栓;夹层累及主动脉瓣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主动脉瓣反流显著;中量心包积液。术后患者恢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A主动脉壁间血肿内膜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软组织U型倒状撕脱治愈1例
6
作者 罗立君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足底软组织U倒状 治疗 抗休克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Müller B型股骨髁撕脱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江 肖海军 +1 位作者 戚珊红 张徐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Müller B型股骨髁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20-02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5例Müller B型股骨髁撕脱骨折,8例采用髌骨旁内、外侧入路,7例采用股后内、外侧肌后侧间隙...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Müller B型股骨髁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20-02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5例Müller B型股骨髁撕脱骨折,8例采用髌骨旁内、外侧入路,7例采用股后内、外侧肌后侧间隙入路。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0~36)个月。术后X线片与CT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随访期间定期摄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60~120 d,平均90 d。未出现骨折不愈合以及排异反应。1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但术中未一期修复,术后膝关节后直向稳定性不佳,但是可以正常行走。4例膝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口服镇痛药物后减轻。末次随访时根据Karlstr?m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折块较小的Müller B型股骨髁撕脱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可靠疗效,无需二期手术取出,避免了再次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 B股骨髁骨折 髌旁入路 肌间隙入路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长期留置56例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加豪 陈方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目的总结带涤纶套(CUFF)中心静脉导管手术及长期留置的经验,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右颈内静脉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并前瞻性观察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55例患者56次术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目的总结带涤纶套(CUFF)中心静脉导管手术及长期留置的经验,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右颈内静脉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并前瞻性观察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55例患者56次术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55例患者使用期导管血流量达到250ml/min,能满足透析要求,留置最长时间已42个月,无一例因导管原因退出使用。导管并发症:术后导管滑出1例,皮下出血5例,血流不畅8例,隧道感染15例(仅2例可疑合并导管相关菌血症),无发生动脉误入、血胸、气胸等严重情况。结论(1)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导管成功留置的关键;(2)良好护理是导管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3)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留置 SELDINGER技术 涤纶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 2004年 1999年 前瞻性观察 右颈内静脉 并发症 导管手术 防治措施 方法应用 皮下出血 血流不畅 隧道感染 术前准备 操作技术 必要条件 使用寿命 血管通路 导管法 撕脱型
原文传递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closed internal degloving injury in lower limb and peripelvis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奎 李邦春 高劲谋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In contrast to open degloving injury, extensive closed internal degloving injury (CIDI) is rare, especialy followed by deep injury with bone-articular and neu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initial trauma.1-3 Clinicall... In contrast to open degloving injury, extensive closed internal degloving injury (CIDI) is rare, especialy followed by deep injury with bone-articular and neu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initial trauma.1-3 Clinically, it 05- be misdiagnosed or mismanaged leading to delayed full-thickness necrosis of the avulsed skin flap and development of wound sepsis, 3 even limbs disability.4 A number of reports have advocated several means for treatment of CIDI1,3,5,6 but they are not ideal.1,6,7 Since 1987 we have treated 132 degloving injuries, 18 (13.6%) of whom were CIDI in the peripelvis and lower limbs.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CIDI, it has been managed by replantation of defatted full-thickness degloved skin with refined techniques as salvage procedures for the avulsed skin, and defect coverage with several myocutaneous flaps for denuded wound of specialized areas. Our purpose is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simultaneous management of both CIDI and deep injury and proper options of resurface procedures to provide better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li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ADULT FEMALE Humans LACERATIONS Lower Extremity MALE Middle Aged Surgical Fla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