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乳腺腺病1例
1
作者 张志强 姚纯 +3 位作者 万翠霞 陈湘光 陈小凤 杨志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205-206,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8个月前发现左下腹部包块并渐进性增大,无伴月经周期及量改变。体格检查示左侧附件区一实性肿物,边界清,表面不平,质硬,活动度欠佳,无压痛。患者于2008年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现予丙硫氧嘧啶100mg每天两次治疗。2... 患者,女性,37岁,8个月前发现左下腹部包块并渐进性增大,无伴月经周期及量改变。体格检查示左侧附件区一实性肿物,边界清,表面不平,质硬,活动度欠佳,无压痛。患者于2008年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现予丙硫氧嘧啶100mg每天两次治疗。2013年因子宫平滑肌瘤在外院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实验室检查示促甲状腺激素减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乳腺腺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
2
作者 刘坤 王巧 +1 位作者 裴异 夏莹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抗结...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片,2组均持续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退热时间及呼吸困难、咳嗽、盗汗好转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0%vs. 84.00%,χ^(2)=4.396,P=0.036)。治疗4周后,2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退热时间及呼吸困难、咳嗽、盗汗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肺部病灶吸收率为98.00%、痰菌转阴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82.00%(χ^(2)/P=4.396/0.036、5.005/0.02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vs. 10.00%,χ^(2)=0.796,P=0.372)。结论 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可增强疗效,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加快症状消退,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 标准抗结核方案 免疫指标 治疗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播散性毛霉病6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靳培娜 袁文华 +2 位作者 马威 魏二虎 王怀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毛霉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1-2])。在致病性毛霉目真菌中,根霉属最常见,其次为横梗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 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毛霉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1-2])。在致病性毛霉目真菌中,根霉属最常见,其次为横梗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3])。毛霉病包括多种临床类型,其中播散性毛霉病最为致命,其病死率较高。目前对于儿童毛霉病,尤其是播散性毛霉菌的临床报道较少,临床诊治经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毛霉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儿童比氏肠微孢子菌播散性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秦惠宏 潘芬 +4 位作者 于方圆 王欢 王春 张泓 翁文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儿童比氏肠微孢子菌播散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和实验室对该病原体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1例白血病儿童患者播散性感染比氏肠微孢子菌的诊疗经过。分别以“比氏肠微孢子菌”或“比氏肠微孢子虫”... 目的 探讨白血病儿童比氏肠微孢子菌播散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和实验室对该病原体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1例白血病儿童患者播散性感染比氏肠微孢子菌的诊疗经过。分别以“比氏肠微孢子菌”或“比氏肠微孢子虫”或“毕氏肠微孢子虫”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Enterocytozoon bieneusi case report”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6月30日,选择比氏肠微孢子菌引起人类感染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结果 该院患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基础疾病,并发热、腹部不适住院抗感染治疗。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和比氏肠微孢子菌,腹水mNGS检测出比氏肠微孢子菌,结合感染指标考虑细菌感染合并比氏肠微孢子菌感染。调整治疗经替加环素、复方磺胺甲唑静脉滴注足量治疗后,症状缓解。半年后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抑制、比氏肠微孢子菌播散性感染、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文献复习发现,大部分感染比氏肠微孢子菌的患者均有移植、艾滋病、白血病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腹泻起病就诊,伴有腹部不适、发热等症状,实验室用改良三色染色法、钙白荧光染色法、分子检测技术、免疫荧光法等检测比氏肠微孢子菌,使用阿苯达唑、硝唑沙奈、烟曲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等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比氏肠微孢子菌是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腹部不适、腹泻、发热等,严重会引起患者播散性感染甚至死亡。实验室常规无法培养比氏肠微孢子菌,依靠分子检测技术mNGS可尽早明确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氏肠微孢子菌 播散性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播散性丘疹型环状肉芽肿1例
5
作者 王英栋 张健烽 +1 位作者 刘栋 张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2-63,共2页
患者男性,33岁,周身泛发肤色丘疹4个月余。皮肤科检查:躯干、上肢泛发粟粒至绿豆大小的肤色丘疹,皮疹表面有光泽,无任何自觉症状。右侧上肢皮损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观察区域暗红色背景上可见灶性分布的点状血管和鳞屑,未见明显白色网状... 患者男性,33岁,周身泛发肤色丘疹4个月余。皮肤科检查:躯干、上肢泛发粟粒至绿豆大小的肤色丘疹,皮疹表面有光泽,无任何自觉症状。右侧上肢皮损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观察区域暗红色背景上可见灶性分布的点状血管和鳞屑,未见明显白色网状条纹及色素小球。右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中上层栅栏状肉芽肿形成,中央胶原纤维变性,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少量多核巨细胞浸润,阿辛蓝染色显示病灶中央黏蛋白沉积。诊断:播散性丘疹型环状肉芽肿(P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播散性 丘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6
作者 李帆 李丽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586-593,共8页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e, LPD)是一种极罕见的发生在盆腹腔的良性肿瘤,大多数表现为平滑肌瘤结节弥散分布、种植于盆腹腔腹膜、输卵管系膜、肠系膜、大网膜、肠管、直肠子宫陷凹、卵巢及腹腔镜Tr...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e, LPD)是一种极罕见的发生在盆腹腔的良性肿瘤,大多数表现为平滑肌瘤结节弥散分布、种植于盆腹腔腹膜、输卵管系膜、肠系膜、大网膜、肠管、直肠子宫陷凹、卵巢及腹腔镜Trocar口。LPD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医源性学说、腹膜下间充质干细胞化生学说、性激素学说和遗传学说。患者大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常在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偶然发现,临床误诊率较高,且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导致临床过度治疗。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且大多与医源性腹腔镜下肌瘤粉碎术后,肌瘤碎片播散有关,而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鲜有报道。因此,该文报道一例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LPD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通过探讨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诊疗经验,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e (LPD) is an extremely rare benign tumor occurring in the pelvic cavity.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 were diffuse distribution of leiomyoma nodules, and implantation in peritoneum, mesosalpinx, mesentery, omentum, bowel, rectum, excavatio rectouterina, ovaries, and laparoscopic Trocars. LPD tends to occur in fertile women, and its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mainly including iatrogenic theory, subperitone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metaplasia theory, sex hormone theory and genetic theory. Most of the patients lack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igns, which are often accidentally found in imaging examinations or intraoperative exploration, and the clinical 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and it is easy to be confused with malignant tumors, leading to clinical overtreatment. Most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ost of them are related to the spread of fibroid fragments after iatrogenic laparoscopic uterine myomectomy, while there are few reports of peritoneal disseminated leiomyomatosis complicated with endometriosis after non-laparoscopic surger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ports a case of LPD complicated with endometriosis after non-laparoscopic surgery. By discuss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patient, summariz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deepening the clinician'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宫腔镜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金萍 佟玲玲 +2 位作者 高璐 程洪晶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PM)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DP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PM并发D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PM)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DP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PM并发D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自觉腹部包块1年入院。专科查体,脐左下侧腹壁扪及大小约为6 cm×4 cm包块,活动性欠佳,边界尚清,无压痛;脐下方右侧腹部扪及大小约为7 cm×5 cm包块,活动性尚可,边界清晰,无压痛。妇科彩超,脐孔左下方皮下可探及大小约为6.6 cm×2.7 cm的低回声。脐孔下方腹腔内可探及大小约为7.6 cm×3.3 cm的低回声。浅表局部彩超,左下腹腹直肌内可见大小约为5.79 cm×2.55 cm×4.74 cm低回声,边缘光滑,较浅处距皮约1.97 cm,较深处距皮约4.73 cm,深方及浅方未穿破腹直肌外膜,深方紧邻腹膜。诊断为子宫肌瘤、腹部肿物和子宫肌瘤核出术后。择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开腹子宫平滑肌瘤核出术、腹壁平滑肌瘤切除术和腹膜平滑肌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结论论:PM和DPL无典型临床特点,需借助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术探查为主要治疗手段,多为良性,有恶性转化可能,患者术后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平滑肌瘤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 种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上腹CT联合CD4^(+)、LDH诊断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研究
8
作者 黄志华 周美云 +1 位作者 雷凤 张晓霞 《江西医药》 2024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上腹螺旋CT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DTS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感染病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AIDS患者125例,经病原... 目的探讨胸、上腹螺旋CT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DTS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感染病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AIDS患者125例,经病原学确诊分DTSM组36例,非DTSM组8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胸、上腹部CT影像表现和CD4^(+)、LDH等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DTSM组影像表现:肺部斑片影4例(11.1%),结节12例(33.3%),斑片影及结节6例(17.1%),弥漫粟粒影7例(19.4%),单发空洞1例(2.7%),磨玻璃影1例(2.7%),肺部正常5例(13.9%)。合并空洞4例(11.1%),纵隔淋巴结增大27例(75.0%),腋窝淋巴结增大23例(63.9%),腹膜后淋巴结增大29例(80.1%),胸水或心包积液9例(25.0%)。非DTSM组:肺部斑片影52例(58.4%),结节10例(11.2%),斑片及结节4例(4.5%),弥漫粟粒2例(2.2%),磨玻璃影8例(9.0%),肺部正常13例(14.6%)。合并空洞2例(2.2%),纵隔淋巴结增大22例(24.7%),腋窝淋巴结增大18例(20.2%),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5例(16.9%),胸水或心包积液8例(9.0%)。实验室检查:与非DTSM组比较,DTSM组血红蛋白(HGB)、CD4^(+)T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更低,而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明显减低(尤其是<50个/μL)而LDH不明原因异常升高,肺部出现斑片、结节、弥漫粟粒影,尤其纵隔、腋窝或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时,应警惕是否合并DT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艾滋病 胸、上腹计算机断层扫描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6例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曾贝贝 金木兰 +1 位作者 谢燕 陈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PD)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LPD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等特点。结果患者均有子宫肌瘤切除既往史,且本次术后病...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PD)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LPD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等特点。结果患者均有子宫肌瘤切除既往史,且本次术后病理均符合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免疫组化结果:SMA、H-caldesmon均为阳性;ER和PR为弥漫阳性;Ki-67指数平均为4%(值域:1%~8%)。结论LPD的确诊需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因医源性因素导致LPD发生的可能,且对于术后病理亚型为富于细胞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应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平滑肌瘤 腹膜肿瘤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人水痘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报道
10
作者 万飞燕 李踔 +1 位作者 麦玉珍 刘玉婷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78-1080,共3页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很少会有严重并发症,水痘并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更是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老人水痘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很少会有严重并发症,水痘并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更是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老人水痘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人的诊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老人水痘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认识,为水痘合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脑脊髓炎 神经系统并发症 自限疾病 水痘 临床医师 预后良好 诊疗过程 早期诊断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影像分析
11
作者 罗洪 蔡华崧 +4 位作者 钱辰 林青雨 周侦 邹松孝 李引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分析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的临床影像特征,提高对富血供LPD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例富血供LPD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 目的分析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的临床影像特征,提高对富血供LPD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4例富血供LPD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术前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4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术前4例患者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加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及3D打印。影像学表现呈多发实性结节及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及瘤周可见迂曲扩张畸形的血管,且瘤体越大越明显。4例术前CT均误诊。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开腹肿瘤切除,1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腹盆腔、大网膜、肠系膜或阔韧带、骶韧带等处。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富血供LPD的范围及供血血管,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腹膜转移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昔洛韦治疗肾移植后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
12
作者 郭丽平 粘烨琦 +1 位作者 赵杰 冯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34岁男性肾移植受者,因“周身皮疹伴胸部疼痛4 d”入院,患者出现严重肝损害伴胰腺功能和移植肾功能损害,最终依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阳性确诊为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经喷昔洛韦、静脉激素、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
关键词 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 肾移植 喷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神经损伤诱发的播散性疼痛
13
作者 金思璇 于宁 +1 位作者 孙丰润 马超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远端脊髓节段胶质细胞活化与播散性疼痛的关系。方法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组、CCI-ION+米诺环素(Mino)组、CCI-ION+L-2-氨基己二酸(LAA)组和CCI-ION+生理盐水(NS...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远端脊髓节段胶质细胞活化与播散性疼痛的关系。方法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组、CCI-ION+米诺环素(Mino)组、CCI-ION+L-2-氨基己二酸(LAA)组和CCI-ION+生理盐水(NS)组,每组n=10。建立CCI-ION模型,鞘内注射Mino、LAA和生理盐水,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延髓、颈段、胸段、腰段脊髓节段中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在第7、14、21、28天,使用von Frey纤维丝评估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并采用电子von Frey仪测量大鼠前足、胸部及后足机械痛阈值,用辐射热痛刺激仪测量大鼠后足热痛阈值。结果结果显示,鞘内注射Mino抑制小胶质细胞后,各脊髓节段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减少,鞘内注射LAA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后,各脊髓节段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减少,且注射Mino和LAA后,模型组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升高,损伤部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缓解。鞘内注射Mino后,模型组大鼠后足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未发现明显变化;鞘内注射LAA后,后足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显著升高,播散性疼痛缓解。结论远端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介导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播散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颅内结核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红霞 吴涓涓 +2 位作者 于洪志 吴琦 武俊平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颅内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方法选取34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其中83例合并颅内结核。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临床表现;痰抗酸杆菌涂片、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痰结核...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颅内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方法选取34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其中83例合并颅内结核。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临床表现;痰抗酸杆菌涂片、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痰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胸部CT平扫、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结果83例合并颅内结核患者的症状以发热(74例)、头痛(53例)为主,11例合并糖尿病,9例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4例合并妊娠/分娩/流产,6例合并腹腔结核,6例合并骨关节结核,2例生殖系统结核,1例淋巴结结核,1例泌尿系统结核,1例口腔黏膜结核。49例血钠降低(<135 mmol/L),平均131.0(126.2,135.8)mmol/L。44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1 g/L,37例患者的脑脊液葡萄糖水平<2.2 mmol/L,25例患者的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6 U/L。83例患者均行胸CT检查,64例显示粟粒性结节,33例表现为单纯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1例表现为单纯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9例合并继发性肺结核。34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其中梗死灶10例,结核瘤4例,脑积水1例。51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脑基底部脑膜强化10例,脑梗死灶7例,结核瘤4例。结论充分评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年龄、症状、头胸部影像学、脑脊液、血钠等有助于诊断颅内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液 诊断 鉴别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头颅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隐球菌病在PET/CT上表现类似淋巴瘤一例
15
作者 李俊 代文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29-833,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罕见的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案例,提高临床医生对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认识,帮助临床今后处理类似的病人。方法:回顾分析一例主诉为腰背痛伴活动受限的中年女性患者,临床最初怀疑癌症、18F-FDG PET/CT提示... 目的:通过回顾罕见的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案例,提高临床医生对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认识,帮助临床今后处理类似的病人。方法:回顾分析一例主诉为腰背痛伴活动受限的中年女性患者,临床最初怀疑癌症、18F-FDG PET/CT提示淋巴瘤可能,但最终经病理证实为隐球菌感染。结果:PET/CT显示全身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并第十胸椎骨质破坏、代谢异常增高,提示淋巴瘤可能。但随后的胸椎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感染,血清隐球菌抗原试验呈阳性,且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播散性隐球菌病与淋巴瘤在18F-FDG PET/CT上有时难以区分,尤其是当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时。PET/CT显像全身成像在显示病变范围和评估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能够精确指导临床在合适部位进行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隐球菌病 PET/CT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附71例报告)
16
作者 施亦衡 王潮虹 +6 位作者 杨斌 孙晴 晏君 龙嗣博 郑迈克 赵艳 王桂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9-1385,共7页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自71例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16种抗结核药的敏感性,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初治或复治情况、耐药情况,以及初治与复治患者耐药类型的差异。结果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男51例(71.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58例(81.7%),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38.0%。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2%(12/23)vs.31.3%(15/48),P=0.089]。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链霉素(Sm)、异烟肼(INH)各13例(18.3%),利福喷丁(Rft)、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各10例(14.1%),利福平(RFP)、利福布汀(Rfb)、卷曲霉素(Cm)各9例(12.7%);初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6位为Cm 6例(12.5%),Sm 5例(10.4%),Pa 4例(8.3%),INH、克拉霉素(Clr)、对氨基水杨酸(PAS)各3例(6.3%);复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INH 10例(43.5%),Sm、RFP、Rft各8例(34.8%),Rfb 7例(30.4%),Pa、左氧左旋氧氟沙星(Lfx)各6例(26.1%)。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单耐药率、总多耐药率、总耐多药率分别为9.9%、7.0%、11.3%;所有单耐药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复治患者多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4.2%,P=0.591],但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30.4%vs.2.1%,P=0.002]。结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耐多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1例
17
作者 薛静 薛晓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于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中,是脓毒症的常见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皮肤软组织多部位化脓性迁徙性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死性肺炎等。临床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常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且... 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于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中,是脓毒症的常见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皮肤软组织多部位化脓性迁徙性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死性肺炎等。临床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常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且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本文介绍1例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病例资料及诊疗过程。这类病例诊断困难,病情复杂,临床需综合考虑、全面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播散性感染 迁徙脓肿 多脏器功能损伤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诊疗体会
18
作者 柴媛 季雅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0-352,共3页
报告1例新生儿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XG)。患儿女性,出生1 h,出生可见全身散在卵圆形红斑及结节。皮肤科检查:颜面、颈部、躯干等多处可见暗红色斑块及结节,结节高出皮肤表面,境界清楚,质韧,可活动,表面轻度橘皮样改变。皮损组织病... 报告1例新生儿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XG)。患儿女性,出生1 h,出生可见全身散在卵圆形红斑及结节。皮肤科检查:颜面、颈部、躯干等多处可见暗红色斑块及结节,结节高出皮肤表面,境界清楚,质韧,可活动,表面轻度橘皮样改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及皮下组织,真皮内组织细胞弥漫增生浸润,由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巨噬细胞CD68、巨噬细胞CD163和溶菌酶(Lysozyme)均阳性,树突细胞CD1α和天冬氨酸蛋白酶S-100蛋白均阴性。诊断:播散性JXG。未予特殊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黄色肉芽肿 播散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艳莎 李富林 +2 位作者 吕学霞 宋攀龙 王长松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5-226,共2页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Disseminated peritoneal leiomyomatosis,DP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有腹膜播散的特点,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转移性肿瘤。本文报道一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发生DPL的病例,探讨其发病机理和临床...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Disseminated peritoneal leiomyomatosis,DP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有腹膜播散的特点,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转移性肿瘤。本文报道一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发生DPL的病例,探讨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子宫肌瘤切除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巫泳欣 侍丽 林琼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2-48,共7页
报道1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发现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手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于年轻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应尽早筛查及诊治、术前做好诊断评估,... 报道1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发现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合并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手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于年轻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应尽早筛查及诊治、术前做好诊断评估,术中遵循无瘤技术原则,避免播散、改善预后,术后定期观测复发及密切关注肾脏情况。本研究力求深入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多诊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水合酶 子宫平滑肌瘤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遗传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