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长建 乔彤 +2 位作者 刘晨 黄佃 沈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血管腔内手术的新型支架人造血管。方法 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覆盖一层硅胶类薄膜制成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 ,通过介入置放导管将其置于动物腹主动脉瘤模型处 ,研究其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血管腔内手术的新型支架人造血管。方法 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覆盖一层硅胶类薄膜制成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 ,通过介入置放导管将其置于动物腹主动脉瘤模型处 ,研究其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2 0只动物模型狗置入支架人造血管 ,观察 2周~ 16个月 ,其中 16只支架人造血管通畅 ,2只移位血栓形成 ,2只感染闭塞。 4周后支架人造血管内腔被一层完整的内皮样细胞覆盖 ,动脉瘤两端动脉壁无受压坏死现象 ,动脉瘤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此种支架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 ,并可通过简易介入导管置放 ,且价格便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人造血管 血管腔内手术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覆膜支架人造血管治疗胸主动脉瘤 被引量:1
2
作者 乔彤 刘长建 +3 位作者 刘晨 黄佃 王炜 冉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国产化覆膜支架人造血管,血管腔内治疗胸主动脉瘤,探讨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组22例,其中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20例,降主动脉瘤2例。术前应用CT、MRI、DSA等影像学手段对其进行评估...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国产化覆膜支架人造血管,血管腔内治疗胸主动脉瘤,探讨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组22例,其中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20例,降主动脉瘤2例。术前应用CT、MRI、DSA等影像学手段对其进行评估,经股动脉输送导管将覆膜支架人造血管置于胸主动脉病变处,观察治疗后主动脉夹层裂口和动脉瘤腔隔绝、假腔血栓形成、支架人造血管移位、脏器供血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22例病人腔内操作技术成功率100%,早期内漏3例,术后下肢动脉栓塞1例。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病人支架无移位,21例假腔或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例血栓部分形成。无围手术期死亡、截瘫、脏器及肢体缺血等并发症。结论自制国产化血管内覆膜支架人造血管,腔内治疗胸主动脉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病人术后恢复快,且具有价格便宜的优点;但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潜在并发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人造血管 腔内血管治疗 夹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成功治疗胸主动脉瘤9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盖鲁粤 郭伟 +3 位作者 张国华 梁发启 刘小平 杜洛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报告 9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的结果。方法 :手术暴露股动脉 ,送入带距离标记的pigtail进行主动脉造影以确认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的直径和长度。送入 30 0cm长的AmplatzSuperStiff导丝 ,切开股动脉 ,沿导丝送入人造血管... 目的 :报告 9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的结果。方法 :手术暴露股动脉 ,送入带距离标记的pigtail进行主动脉造影以确认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的直径和长度。送入 30 0cm长的AmplatzSuperStiff导丝 ,切开股动脉 ,沿导丝送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准确定位后 ,将收缩压降到 70~ 80mmHg(1mmHg =0 .133kPa) ,快速退出鞘管 ,释放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主动脉造影检查效果 ,最后缝合股动脉。结果 :共治疗了 9例降主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4例 ,溃疡 1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夹层 3例。除 1例夹层未能完全封闭假腔外 ,其余均隔绝动脉瘤获得成功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 动脉瘤非常靠近左锁骨下动脉 ,未能严密覆盖动脉瘤 ,发生了轻微的内漏 ;2 目前使用的人造血管输送系统比较硬 ,1例在主动脉弓部难以释放 ;3 测量不准 ,1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稍短 ,出现了轻微的内漏 ;4 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是封堵入口 ,1例入口和出口距离仅有 3~ 4cm ,故未能完全封闭假腔。结论 :置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可以隔绝真性动脉瘤 ,封堵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入口 ,治疗效果好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出血少 ,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八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启贤 潘家华 +1 位作者 喻卓 刘红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对8例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对8例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明显缩小。结论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方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腔内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绍军 杨达宽 +8 位作者 李旭 阎东 袁曙光 王家平 杨立民 周云 王曦 凌锋 马建强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总结人造血管覆盖支架腔内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术前行CTA或MRA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对29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造血管覆盖支架腔内治疗,封闭夹层人口。术后随访期间行CT检... 目的总结人造血管覆盖支架腔内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术前行CTA或MRA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对29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造血管覆盖支架腔内治疗,封闭夹层人口。术后随访期间行CT检查观察手术效果、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有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果2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无内漏、无截瘫,术后第10d猝死1例,随访期间猝死1例,其余病例均健康生存,假腔内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情况发生。结论人造血管覆盖支架腔内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微创、有效、严重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其近期一中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效果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治疗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向定成 马骏 +4 位作者 何建新 洪长江 辛达临 龚志华 邱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经股动脉植入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一例
7
作者 崔进国 潘新元 +2 位作者 梁志会 郭彬 田慧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7-60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 治疗 CT MRI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植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降主动脉夹层11例
8
作者 王启贤 邓东波 +2 位作者 潘家华 喻卓 刘红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本组11例病人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本组11例病人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结果11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明显缩小.结论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9
作者 欧阳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SG)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SGE)目前已被公认为一微创、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宜外科手术修复的肾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本文详细介绍了ESG的结构、类型和性能以及其作用机制和组织反...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SG)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SGE)目前已被公认为一微创、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宜外科手术修复的肾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本文详细介绍了ESG的结构、类型和性能以及其作用机制和组织反应,着重对腹主动脉瘤ESG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ESG选择原则、技术操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发症、临床疗效和长期随访结果等作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今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人造血管支架复合体 ES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粘结复合纤维人造血管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凤云 过子怡 +1 位作者 高蕾 郑霖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0,共5页
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无细胞毒性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浸泡脱管法制备了聚己内酯/聚氨酯(PCL/PU)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力学拉伸机等对人造血管的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同时... 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无细胞毒性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浸泡脱管法制备了聚己内酯/聚氨酯(PCL/PU)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力学拉伸机等对人造血管的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研究了人造血管支架的孔隙率、细胞毒性和耐穿刺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接收转辊尺寸,溶去内层聚乙烯吡咯烷酮模板进行脱管,即可得到内径为2、3、5 mm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通过调控成分比例和热粘结微观结构,可使PCL/PU人造血管支架的力学强度较纯PU纤维膜提高7倍,且横向和纵向均具有优异的拉伸力学性能;PCL/PU人造血管支架的细胞活力为94%,孔隙率为72%,与商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管支架相比,该人造血管穿刺后液体不会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人造血管支架 热粘结点 力学增强 耐穿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一例
11
作者 崔进国 潘新元 +1 位作者 梁志会 郭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人造血管支架 治疗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人造血管支架移植术“降服”高位降主动脉瘤
12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3年第11期31-31,共1页
位66岁的男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因突发胸背部疼痛8个月.被确诊为罕见的高位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类疾病如同在患者体内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由于夹层部分的主动脉壁仅有一层外膜.组织相当薄弱.高速的动脉血流随... 位66岁的男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因突发胸背部疼痛8个月.被确诊为罕见的高位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类疾病如同在患者体内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由于夹层部分的主动脉壁仅有一层外膜.组织相当薄弱.高速的动脉血流随时可能冲破外膜进入胸腔.导致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胸或开腹.在直视下切除夹层动脉瘤.移植一段人造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人造血管支架移植术 高位降主动脉瘤 高血压 主动脉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支架的编织工艺探讨
13
作者 王芳 王文祖 《纺织科学研究》 2007年第1期58-63,33,共7页
介绍了以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简称PDS)为材料的新型编织结构人工血管的工艺参数设计。通过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测试,认为用不同工艺参数编织的人工血管支架,具有不同的变形率和弹性回复率;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 介绍了以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简称PDS)为材料的新型编织结构人工血管的工艺参数设计。通过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测试,认为用不同工艺参数编织的人工血管支架,具有不同的变形率和弹性回复率;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化得出最佳的编织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支架 聚对二氧杂环己酮 编织工艺 压缩性能测试 P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人造血管身价降低
14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3年第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支架人造血管 南京市鼓楼医院 价格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9期105-112,共8页
0133116 改进血管外科的价效比/Skill-man J J//Am J Surg.-2000,179(3).-197~200 医科情0133117 为外科安置支架人造血管的可靠及价格合理的系统/Nomura F//Ann Tho-rac Surg.-2000,70(6).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瘤 医科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体外循环 支架人造血管 静脉移植物 血管再建 胸主动脉 冠状动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岳剑虹 米卫东 +3 位作者 张宏 宋运琴 郭伟 张国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术 麻醉
原文传递
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张海东 于振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562-566,共5页
目的总结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ESG)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3年1月关于ESG在累及颈动脉... 目的总结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ESG)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3年1月关于ESG在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手术治疗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共计765篇,排除内容不符、重复研究、无法获取全文、研究质量不高及综述类文献,最终纳入40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累及颈动脉的晚期头颈恶性肿瘤,ESG联合手术切除可以在不影响颈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切除肿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术中、术后发生神经后遗症的潜在风险。在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中,ESG是治疗颈动脉爆裂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血管内或外科颈动脉牺牲相关的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但潜在的延迟性缺血性或感染性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对于头颈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颈动脉狭窄(RICS)的患者,使用ESG治疗能有效改善RICS,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短期效果肯定,但在动脉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还需进一步观察。ESG内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是置入ESG常见的并发症,其预防措施需进一步探索。结论ESG动脉内置入是累及颈动脉的头颈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挽救性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并发症 外科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爆裂综合征 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
原文传递
主动脉腔内人造血管内支架的研制进展
18
作者 史振宇 符伟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主动脉腔 人造血管支架 研制 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波 金征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疾病 治疗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 血管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的一期腔内治疗(附1例报告)
20
作者 景在平 冯翔 +4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陆清声 叶必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前CTA显示 :主动脉自弓降部开始出现夹层 ,一直延伸到腹主动脉分叉上6cm ,假腔的最大直径达 6 .6cm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 4 .5cm ,瘤颈受夹层累及 ;双侧髂总动脉各有一直径 2 .5cm的真性动脉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34mm× 34mm× 1 3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 ;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2 6mm× 1 4mm× 1 4 5mm的分叉型Talent移植物。将腹主动脉瘤和双侧髂动脉瘤隔绝 ,手术耗时 30 0min ,失血 30 0ml,透视 62min ,造影 5次 ,使用造影剂 2 0 0ml。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术后第 2天出ICU ,术后 30d出院。随访 1年 ,病人生活质量良好 ,复查CT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完全封闭。结论 :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d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术后应先处理胸主夹层处理腹主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腹部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支架人造血管 合并症 一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