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全主动脉夹层和狭窄一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忠镐 李鸣 +3 位作者 张鸿坤 潘松龄 金炜 越海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9-29,40,共2页
关键词 全主动脉夹层 狭窄 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护理体会
2
作者 黄秋梅 陈云雪 郑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技术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张慧敏 王丹凤 史晓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4期7-9,64,共4页
目的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浆输注量、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升主动脉最大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LVEF、LVEDd、LVESd、升主动脉最大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与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均为治疗A型AD有效术式,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但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短、血浆输注量少,可简化手术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 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荣 许尚栋 +3 位作者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45-2650,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47例,其中采用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47例,其中采用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18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29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和术中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总合并手术及合并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重建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两组死亡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术后因降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发生伤口愈合不良1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中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1例。随访期间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1例因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吻合口瘘及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降主动脉溃疡行升主动脉置换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中1例因烟囱支架闭塞行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结论未累及主动脉弓部的降主动脉外伤可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累及主动脉弓部的降主动脉外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更安全、疗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主动脉弓降部病变 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欣梅 罗宁 +2 位作者 龚斌 卢建政 刘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LDL-C、HCY、hs-CRP以及NIHSS评分均低于补阳还五汤、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较好地降低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LDL-C、HCY、hs-C反应蛋白浓度,能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血管支架植入术 血脂 半胱氨酸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大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1期155-156,共2页
总结了De 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行大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用药护理、观察四肢末梢动脉搏动等护理措施。认为加强对疾病的观察,严格控制心率、血压,是此病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 DE BakeyⅢ主动脉夹层 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对2型糖尿病足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尚飞 唐劲松 郭进建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8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索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对2型糖尿病足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2型糖尿病足病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 目的探索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对2型糖尿病足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2型糖尿病足病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足底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13.58±1.58)cm/s、胫前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26.78±1.63)cm/s、腓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20.48±1.86)cm/s、6 min行走距离(554.74±56.86)m、踝肱指数(0.87±0.76)、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实施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2糖尿病足病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10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保堂 于晋 +2 位作者 庄敏彦 孙玉桂 李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血管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李志忠 王学勇 黄方炯 杜嘉会 张兆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慢性TypeB23例,急性TypeB1例,TypeA1例。主动脉穿透溃疡5例。术后随诊1~32个月。结果30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均成功植入。5例有近端内漏,1例术中发生升主动脉夹层,2例分别在术后1d、7d发生升主动脉夹层。术后30d内死亡2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67%。1例术后20个月因近端内漏接受第2次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随诊1~32个月,无死亡,亦无支架移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人工血管介入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穿透溃疡 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创伤性股动静脉瘘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学明 汪忠镐 +1 位作者 王仕华 喻金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32-34,共3页
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EVT)发展迅速,各种支架型人工血管以介入法进行放置,用以治疗许多血管疾病累有成功报导,既避免了手术和危险,又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本文报告用编织式镍钛记忆金属支架带丝绸人工血管经腔内治疗创伤性股动静脉瘘1... 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EVT)发展迅速,各种支架型人工血管以介入法进行放置,用以治疗许多血管疾病累有成功报导,既避免了手术和危险,又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本文报告用编织式镍钛记忆金属支架带丝绸人工血管经腔内治疗创伤性股动静脉瘘1例并作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人工血管 治疗创伤 动静脉瘘 记忆金属 编织式 送器 血管腔内技术 真丝 内膜增生 经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患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67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瞿正旭 于教国 +1 位作者 尹建梅 徐洪春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1期21-22,共2页
自1994年1月至1995年3月,为18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植入术。其中67例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占36.2%。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67眼)均为老年性... 自1994年1月至1995年3月,为18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植入术。其中67例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占36.2%。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67眼)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男30例,女37例;年龄47~82岁,平均65岁。右眼34例,左眼3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血管病患者 植入术 血管疾病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后房 人工晶体 白内障囊外摘除 心肌缺血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
12
作者 鲍学斌 翟保平 +1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介绍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7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切开置入在病变部位。结果 :腔内技术成功率 1 0 0 % ,无瘤体破裂 ,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因破口... 目的 :介绍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7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切开置入在病变部位。结果 :腔内技术成功率 1 0 0 % ,无瘤体破裂 ,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因破口位置高 ,封堵左锁骨下动脉 1例 ,应用分支型支架人工血管 1例。随访 1~ 1 8个月 ,经螺旋 CT证实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支架人工血管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严重并发症 置入 瘤体破裂 腔内技术 结论 实用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襻状支架人工角膜植入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13
作者 孙康 徐锦堂 +1 位作者 陆强 赵松滨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在应用分子定向重排PMMA襻状支架人工角膜植入后的改变情况。方法 :14只新西兰白兔 ,建立碱性角膜化学伤后偏中心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模型。将上述烧伤后 1个月的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实验兔随... 目的 :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在应用分子定向重排PMMA襻状支架人工角膜植入后的改变情况。方法 :14只新西兰白兔 ,建立碱性角膜化学伤后偏中心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模型。将上述烧伤后 1个月的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实验兔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7只 ,分别植入分子定向重排PMMA襻状支架人工角膜 (实验组 )和Fy dorov Zyev人工角膜 (对照组 )。结果 :实验组 :术后术眼均见刺激症状和角膜水肿 ,植床角膜水肿 5~ 7d逐渐减轻 ,2w后术眼刺激症状消失。术后人工角膜在位透明 ,1眼于术后7d出现人工角膜后膜 ,3眼于术后 4~ 5w出现人工角膜前膜 ,钻除后有复发。对照组 :人工角膜支架及自体耳软骨植入 (第一期手术 )后 ,术眼充血明显 ,植床角膜水肿 ,7~ 10d后逐渐消失 ,术后 3w眼部刺激症状基本消失。人工角膜镜柱植入 (第二期手术 )后 ,术眼混合充血 ,近创缘处植床角膜水肿 ,2w后刺激症状基本消失 ,2眼于镜柱植入后 5~ 10d出现人工角膜后膜 ,清除后 1w又复发 ,3眼于术后 4~ 6w出现人工角膜前膜 ,钻除后均有复发。结论 :①襻状支架人工角膜与角膜植床之间的界面比Fydorov Zyev型人工角膜的面积小 ,能减少支架对组织的损伤。②分子定向重排PMM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动物实验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襻状支架人工角膜植入术 动物实验研究 角膜碱烧伤 新生血管性角膜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宗洋 马洺远 林纲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8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能够有效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且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后的主动脉重构
15
作者 周涛 徐彬 沈通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夹层真假腔转归变化和主动脉重构情况。方法分析2003年2月到2008年3月有完整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的11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经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112例主动...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夹层真假腔转归变化和主动脉重构情况。方法分析2003年2月到2008年3月有完整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的11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经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1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56.6岁,男性94例)中,急性期病例54例(48.2%,平均63.8 h),慢性期58例(51.8%,平均22.3个月)。影像学观察术后夹层的形态学改变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测量主动脉不同部分真腔(true lumen TL),假腔(false lumen FL)及主动脉腔(whole lumen WL)直径的改变并计算真腔指数(TL index TLi)和假腔指数(FL index FLi),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TLi明显增加,FLi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DeBakeyⅢ型夹层可封闭原发破口,使真腔增大,假腔减小并血栓形成,主动脉重构以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人工血管 主动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置入支架型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的方法广泛一期修复胸主动脉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中期预后 被引量:1
16
作者 Uchida N. Ishihara H. +1 位作者 Shibamura H. 马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60-60,共1页
Objectives: We sought to describe the midterm results of extensive primary rep air of the thoracic aorta by means of the modified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with a stent graft for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particu... Objectives: We sought to describe the midterm results of extensive primary rep air of the thoracic aorta by means of the modified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with a stent graft for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particularly the changes of t he false lumen shown by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ning. Methods: The sub jects were 35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arch replacement with open stent grafting for type A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between December 1997 and April 200 2.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55 months (range, 30-83 months). Computed tom ographic scanning was performed at 1, 3, 12, and 3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o de tect thrombosis and obliteration of the false lumen after its exclusion by the s tent graft. The diameter of the aorta was measured at 3 levels: the distal edge of the stent graft, the diaphragm, and the origi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 ery. Results: Two patients died in the initial operation, but no patients requir ed addi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aorta.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stent grafts was 26.2 mm, and the mean length was 8.9 cm. 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false lumen was recognized at the distal edge of the graft in all patients, at the diaphragmatic level in 26 patients, and at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 y level in 15 patients. Obliteration of the false lumen was recognized at the di stal edge of the graft in all patients, at the diaphragmatic level in 20 patient s, and at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vel in 15 patients. The aorta distal to the stent graft showed minimal changes.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 ype A aortic dissections, it is possible to perform extensive primary repair of the thoracic aorta with relative safety by using a synthetic graft with a self- expanding stent, and this method might reduce the necessity of further operation s not only for the distal descending aorta but also for the thoracoabdominal aor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人工血管 A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置换 胸主动脉 一期修复 治疗后 预后 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akeyⅢ型夹层行大血管支架植入联合颈动脉转流术后的护理
17
作者 刘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2期16-17,共2页
对14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大血管支架植入联合颈动脉转流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护室护士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应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管理呼吸道,加强伤口、四肢动脉搏动及活动的观察,预防感染,重视术后... 对14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大血管支架植入联合颈动脉转流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护室护士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应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管理呼吸道,加强伤口、四肢动脉搏动及活动的观察,预防感染,重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等。认为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Ⅲ 血管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转流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 ,血管狭窄程度减为 0 %~ 3 2 % ,1例发生颅内出血。临床随访 3~ 3 0个月 ,无短暂性缺血的再发作或中风 ;DSA随访 4 3例患者 ,3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 ,但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植入术 临床疗效 球囊膨胀支架 影像学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支术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曲政 孙立忠 +7 位作者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白涛 薛金熔 刘宁宁 李建荣 潘旭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A组和应用传统术中支架血管的B组,分别行孙氏手术。结果:入组病例共63例,A组13例和B组50例,两组病死率(7.7%vs.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漏发生率、支架打折率和支架段假腔闭合率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移位病例。结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降低孙氏手术的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传统术中支架血管同等的临床疗效,证明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孙氏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支架人工血管 “象鼻”手术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策略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国锋 陈良万 +3 位作者 陈道中 曹华 张贵灿 董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16.69)min、心肌缺血时间(84.1±6.9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0.85±3.13)min,平均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31.17±5.34)min,平均全身停循环时间(2.6±1.09)min。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6小时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17.93±2.35)h,平均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时间(62.10±9.24)h。目前定期门诊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重建 人工血管 支架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