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重度前列腺增生内支架置人的护理27例
1
作者 王丽丽 秦新玲 +3 位作者 高新华 邵晶 欧阳丽 李文珍 《新疆医学》 2005年第6期161-162,共2页
我院自2003年10月~2004年7月,对27例高龄患者有重度前列腺增生,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胜任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实行前列腺内支架置入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重度前列腺增生 高龄患者 支架 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 手术治疗 支架置人 前列腺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人治疗梗阻性黄疸
2
作者 赵延吉 刘子琨 +3 位作者 季晓华 张卫平 张玲玲 于庆华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人治疗梗阻性黄疸,对于降低总胆红素,改善肝功能,延缓病人寿命,并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时机,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支架置人 经皮肝穿 胆道内 低总胆红素 肝功能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后抗凝的护理
3
作者 宋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9期119-120,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CI)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笔者总结了106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了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用药的依据,提出术后抗凝治疗方...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CI)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笔者总结了106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了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用药的依据,提出术后抗凝治疗方面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严格控制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滴速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及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人 抗凝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置人治疗哈族食道癌狭窄18例报告
4
作者 李茂山 徐世金 +2 位作者 肖汉 林强新 陈湘云 《新疆医学》 2004年第3期97-98,共2页
自1993年Frimberger[1]报告了采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狭窄成功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及覆膜食道支架封闭食道纵隔瘘、食道气管瘘等技术.金属内支架已成为当今治疗晚期食道癌及手术后复发引起的食... 自1993年Frimberger[1]报告了采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狭窄成功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及覆膜食道支架封闭食道纵隔瘘、食道气管瘘等技术.金属内支架已成为当今治疗晚期食道癌及手术后复发引起的食道恶性狭窄的重要手段[5].我院自2001年2月~2004年1月,对18例哈萨克族晚期食道癌进行了球囊扩张及金属内支架置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内支架 治疗 食道癌 食道狭窄 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疗效
5
作者 王贵荣 雷文娟 邱结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抚州第五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单纯球囊扩张术为扩张组...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抚州第五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单纯球囊扩张术为扩张组(n=43),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为联合组(n=63),对比两组肿胀和疼痛缓解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扩张组术后3个月肿胀缓解率、疼痛缓解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扩张组术前V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扩张组术后12个月VCSS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术后12个月VCSS低于扩张组[(6.02±2.02)分vs(6.98±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扩张组(0 vs 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行单纯球囊扩张术对比,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术后12个月VCSS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术后两组肿胀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支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尹贵荣 顾启亮 付桂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100例sI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规范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100例sI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规范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的颅内动脉狭窄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脑血流灌注指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V、搏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ICAS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狭窄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 脑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bFGF、sTLT-1水平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瑕 丁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患者450例。根据术后1年复查是...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患者450例。根据术后1年复查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41例)、非ISR组(409例)。比较ISR组与非ISR组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清bFGF、sTLT-1水平;Pearson法分析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患者血清bFGF、sTLT-1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bFGF、sTLT-1水平诊断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临床价值。结果ISR组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数量、术前Gensini评分、血清sTLT-1、CRP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支架直径、血清bFGF、CysC水平显著低于非ISR组(P<0.05);Ⅲ级组血清bFGF水平显著高于Ⅳ级组(P<0.05),Ⅲ级组血清sTLT-1水平显著低于Ⅳ级组(P<0.05);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患者血清bFGF与sTLT-1水平呈负相关(R=-0.648,P<0.001);sTLT-1、CRP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bFGF、CysC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bFGF、sTLT-1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AUC为0.901,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bFGF=3.086、Z二者联合-sTLT-1=2.754,P=0.002、P=0.030),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89.80%,特异性为76.12%。结论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ISR的患者血清bFGF水平下调,sTLT-1水平上调,二者均是ISR的影响因素,且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 罗国松 +1 位作者 郑英俊 王学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54例)与PTCD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与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肝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ERCP组低位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高于PTCD组(χ^(2)=4.193,4.877,P<0.05);CD3^(+)、CD4^(+)、CD4^(+)/CD8^(+)高于PTCD组,CD8^(+)低于PTCD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PTCD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PTCD组(P<0.05);导管堵塞等并发症7.41%低于PTCD组22.92%(χ^(2)=4.873,P<0.05)。结论ERCP胆管支架置入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管支架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免疫炎性反应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9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球囊扩张 支架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分析
10
作者 李俊 郑英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7-0030,共4页
分析ERCP胆管支架置入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选取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56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对其实施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但是置入路径存在差异,分为ERCP组以及PTCD组,对两组... 分析ERCP胆管支架置入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选取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56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对其实施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但是置入路径存在差异,分为ERCP组以及PTCD组,对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实施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PTCD组的高危梗阻患者缓解率和ERCP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P<0.05;ERCP组的低位梗阻患者缓解率和PTCD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和PTCD组患者相比,ERC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偏短,差异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对比P<0.05.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在低位梗阻治疗中具备一定优势,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酌情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胆管支架 老年患者 恶性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黄家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17-0120,共4页
研究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RAS)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价值评估。方法 对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北京医院接受PRAS治疗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回... 研究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RAS)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价值评估。方法 对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北京医院接受PRAS治疗的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共计89例。为了评估治疗效果,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了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测,根据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肾功能改善组(术后GFR升高≥20%)和对照组(术后GFR升高<20%或降低)。同时,还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这些患者的肾动脉狭窄程度进行了诊断,并对两组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DSA验证,89名患者中95支肾动脉存在重度狭窄。术前,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成功诊断出93支重度狭窄肾动脉和2支中度狭窄肾动脉,准确率达97.9%。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超声造影技术评估支架置入术后肾动脉,准确率100%。肾功能改善组中,术后皮质血流灌注参数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前AUC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为理解肾功能改善机制提供参考。结论 经过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对于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及PRAS术后的再狭窄的诊断结果非常可靠。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在评估PRAS疗效方面展现了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AUC参数的评估价值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支架置人 超声造影 肾皮质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婵娟 张海涛 翟静洁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26-728,73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AB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A组100例行鼻胆管引流治疗,B组10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联合T型管引流术治疗,C组10...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AB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A组100例行鼻胆管引流治疗,B组100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联合T型管引流术治疗,C组100例行鼻胆管引流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对比3组肝功能、并发症、死亡率及恢复情况。结果B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低于A组(P<0.05);C组术后TBIL、AST、ALT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恢复进食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更短(P<0.05);C组恢复进食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A组和B组(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A组的12.00%(P<0.05);C组1.00%死亡率低于A组8.00%(P<0.05)。结论ABP患者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治疗,可有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有利于改善肝功能,死亡率低,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胆红素 胆汁漏 鼻胆管引流 开腹胆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颅内支架置入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心理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建梅 张广玉 +3 位作者 回凤菊 冯梅 董兰真 刘全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061-2064,共4页
目的 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支架置入患者家属中的应用对其心理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心理灵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行颅内动脉支架患者120例及家属120名,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家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颅内支架置入患者家属中的应用对其心理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心理灵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行颅内动脉支架患者120例及家属120名,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家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接纳承诺疗法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接纳与行动量表(AAQ-Ⅱ)及压力反应量表(SRQ)、应对方式量表(MCMQ)各维度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SRQ评分的情绪、躯体、行为及综合反应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RQ评分的情绪、躯体、行为及综合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MCMQ评分的屈服、面对及回避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MCMQ评分的屈服、面对、及回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AAQ-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AAQ-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颅内支架置入患者家属心理灵活性,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积极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支架 家属 心理应激反应 应对方式 心理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支架置入时机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苏利芳 汪雁博 +1 位作者 刘畅畅 姜云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29-432,共4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关键措施,立即支架置入是目前开通血管、恢复血流常用的介入方法,但存在微循环栓塞及无复流的现象,严重影响预后。延迟支架置入(DSI)联合强化抗栓治疗,可减轻冠状动脉血栓负...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关键措施,立即支架置入是目前开通血管、恢复血流常用的介入方法,但存在微循环栓塞及无复流的现象,严重影响预后。延迟支架置入(DSI)联合强化抗栓治疗,可减轻冠状动脉血栓负荷,降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并未显示出DSI的明显获益,因此临床上对于DSI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时机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支架 立即支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文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并于...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并于术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据腹腔镜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组(n=20,术后3~6 d)、B组(n=19,术后7~9 d)、C组(n=21,术后10~14 d)、D组(n=16,术后>14 d)。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D组的MTL、GAS水平高于A、B、C组(P<0.05)。四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对结肠镜下支架置入术后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术后>14 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时机 结肠镜 支架 择期治疗 结直肠癌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许林燕 戴贻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6期11-13,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为研究组,同期选择进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通畅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患者ABI均较术前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98.21%,对照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1.07%,对照组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踝肱指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球囊扩张术 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球囊扩张或结合支架置入治疗NIATO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陈敏敏 苏杭 +1 位作者 孙浙浙 曹庆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2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球囊扩张或结合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NIAT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本院20例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或结合支架置入治疗的NIATO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 目的探讨单纯球囊扩张或结合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NIAT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本院20例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或结合支架置入治疗的NIATO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其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19例手术成功(95%);手术并发症3例:1例新发小梗死,1例无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后24 h内大面积脑梗死亡。18例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和术后3个月mR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的评估和筛选后,使用单球囊扩张或结合支架置入治疗NIATO是有效可行的,且闭塞时间及长度越短、血管走形越平直,成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非急性闭塞 球囊扩张 支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
18
作者 周文军 张瑜 刘文江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左IVCS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左IVCS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采取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的腿围周围径差、D-二聚体、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静脉通畅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膝上15 cm、膝下10 cm腿围周围径差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VCSS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7 d后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为0,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45.0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左IVCS效果显著,能减小患、健侧大、小腿周围径差,降低D-二聚体水平,促进静脉病变的恢复,提高血流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髂静脉支架 溶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陈广野 胡建华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杨志斌 李建凯 贾鹏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急诊手术治疗)和研究组(31例,肠道支架置入... 目的比较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急诊手术治疗)和研究组(31例,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一期吻合率高于对照组,造口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急诊手术比较,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更优,可降低造口率,提高一期吻合率,减轻对肛门功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支架 急诊手术 梗阻性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Hcy/hs-CRP、短期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尹贵荣 付桂侠 顾启亮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外周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丁苯酞联合支...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支架置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外周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丁苯酞联合支架置入治疗,n=42)和对照组(仅支架置入治疗,n=4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CD)指标[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的收缩峰流速]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同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MRS评分(mRS)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12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缝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cy、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短暂性脑缺血(TIA)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发脑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降低血清Hcy/hs-CRP浓度,提高疗效、改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短期预后 外周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