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李兴 贾亚男 +1 位作者 王雪霞 郭立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47-852,共6页
目的 分析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间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目的 分析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间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三明治技术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治疗。详细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窦部直径,主动脉瓣反流量。并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死亡情况,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中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一年并评估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05.84±17.74)min比(123.81±11.28)min]、术后主动脉窦部直径[(35.03±1.82)mm比(37.42±2.01)mm]、停循环时间[(20.31±3.85)min比(24.78±3.25)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66.58±8.89)h比(73.43±9.87)h]、体外循环时间[(201.21±18.93)min比(218.78±21.09)min]、主动脉瓣反流量[(0.64±0.21)cm^(3)比(1.12±0.26)cm^(3)]、血中D-D[(0.31±0.08)μg/L比(0.67±0.12)μg/L]及CRP[(7.03±1.05)μg/L比(9.29±1.15)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次开胸止血、血液透析、气管切开、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时除死亡者外,其余患者治疗一年后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操作技术、心脏保护、术后恢复和术后炎症凝血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2
作者 贡鸣 张宏家 +5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郑铁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 支架象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琦 陈红梅 翟跃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7-718,共2页
目的总结40例A3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象鼻术式手术护理。方法分析40例A3C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A3C病人均手术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A3C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的麻醉处理
4
作者 戴峥 杜娟 +2 位作者 瞿燕 苏国宁 何丽 《云南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49-250,共2页
主动脉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心血管疾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高发,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1]。尤其是DeBakeyⅠ型患者,病情发展快,死亡率极高。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术是治疗该病最为... 主动脉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心血管疾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高发,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1]。尤其是DeBakeyⅠ型患者,病情发展快,死亡率极高。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术是治疗该病最为有效的手段[1]。该病病变累及范围广,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心功能较差;且该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给麻醉带来一定困难[2]。我院自2012年至今行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11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患者rScO_(2)及S100β蛋白和NSE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乔丽梅 李亚雄 +3 位作者 王小燕 刘源 字云峰 陈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监测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及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ND关系。方法记录65例拟行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监测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及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ND关系。方法记录65例拟行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诱导后(T_(1))、体外循环(CPB)开始(T_(2))、深低温停循环(T_(3))、复温到36℃(T_(4))、停CPB 1 h(T_(5))、术毕(T_(6))的rScO_(2)值并分析;于诱导后(T_(a))、复温到36℃(T_(b))、停CPB 1 h(T_(c))、6 h(T_(d))、24 h(T_(e)),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β和NSE浓度。术前、拔管当天及术后7 d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并分组为PND组和非PND组并进行比较。结果PND发生率为44.6%。T_(2)时两组患者rScO_(2)值低于T_(1)(P<0.05);T_(3)、T_(6)时PND组患者的rScO_(2)值低于T_(1)时和非PND组(P<0.05);PND组患者rScO_(2)较基础值下降最大百分比(rScO_(2)%_(max))高于非PND组(P<0.05);rScO_(2)%_(max)的临界值为>9.89%,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95%CI:0.525~0.791),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8.3%及75.0%。T_(c)、T_(d)时PND组S100β和NSE浓度高于非PND组(P<0.01);PND组患者在T_(c)、T_(d)时S100β浓度较Ta明显升高(P<0.001),在T_(b)~T_(e)时NSE浓度升高(P<0.01)。结论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后PND的发生与rScO_(2)下降及S100β和NSE水平升高有关。术中rScO_(2)%_(max)>9.89%可作为PND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主动脉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围手期神经认知障碍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仕强 许尚栋 +3 位作者 汪华 陈旭 王永杰 王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通过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方式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改善术中大脑血供,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支优先技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11例,均为急性Stanford A型... 目的通过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方式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改善术中大脑血供,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支优先技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11例,均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随访复查胸腹主动脉增强CT,评估康复情况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213.8±2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3.3±11.8)min,停循环时间(24.8±3.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3.3±37.9)h,仅1例患者因术后肝肾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出院时患者中度昏迷,气管切开,呼吸循环稳定,其余患者康复出院,早期复查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提供充分的大脑灌注,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主动脉弓分支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在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范迪堃 王志维 +4 位作者 夏军 邓宏平 吴红兵 徐鹏 周桢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总结施行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5例患者施行了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其中马凡综合征16例,升主动脉瘤并DeBakeyHI型夹层1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70±32... 目的总结施行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5例患者施行了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其中马凡综合征16例,升主动脉瘤并DeBakeyHI型夹层1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70±32)min,停循环(30±12)min,心肌阻断(100±20)min。术后发生一过性脑功能紊乱(被害妄想、幻听)2例,后缓解。随访32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42个月,32例复查主动脉CTA,主动脉内通畅,支架位置、形态良好。结论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可能减少远期主动脉重大意外事件发生及再次手术的概念;正确把握其手术指征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疾病 策略性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象鼻术与分站式杂交手术应用比较及评价
8
作者 程良昊 王志维 +2 位作者 吴智勇 吴红兵 胡小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对支架象鼻术和分站式杂交术治疗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9例,其中采用支架象鼻术37例为A组,分站式杂交术4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 目的对支架象鼻术和分站式杂交术治疗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9例,其中采用支架象鼻术37例为A组,分站式杂交术4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ICU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4%、2.4%、2.4%和7.1%,A组分别为16.2%、18.9%、18.9%和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3)h、(59.4±21.8)h和(18.1±5.5)d;A组患者分别为(15.5±6.9)h、(93.1±29.2)h和(24.6±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站式杂交术可以作为治疗部分复杂型的StanfordB型夹层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分站式杂交 锚定区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与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分析及并发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亮 李小玲 +2 位作者 路霖 庞云峰 徐效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与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老年病人72例,其中行杂交手术47例,行支架象鼻术25例,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近期疗效...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与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老年病人72例,其中行杂交手术47例,行支架象鼻术25例,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近期疗效、中期疗效,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杂交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影剂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支架象鼻术组;手术后以及手术后1个月,两组病人的主动脉假腔均明显下降(P<0.05),假腔直径达到预期目标;术后12个月,杂交手术组病人的并发症率(17.02%)低于支架象鼻术组(56.00%);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病人难治性高血压、吸烟史以及手术前主动脉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高血压、吸烟史以及手术前主动脉最大直径均可作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杂交手术,其近期疗效与支架象鼻术病人一致,远期效果优于后者。病人吸烟史、术前主动脉直径以及难治性高血压病史均为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 支架象鼻术 主动脉夹层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主动脉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术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曾碧茹 宫雪梅 江伟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5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患者54例,随...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机体活力、情感状况、总体健康程度、社会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程度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过程中,能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全弓替换 支架象鼻术 期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宸铖 郭应强 +1 位作者 蒙炜 张尔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介绍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覆膜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0例,其中急性夹层8例,慢性2例。10例均在深低温... 目的介绍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覆膜支架象鼻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0例,其中急性夹层8例,慢性2例。10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手术,对5例合并主动脉瓣中至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期行Bentall手术,余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结果1例于术后26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9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访2~25个月,均生存,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覆膜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A型夹层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技术和脑保护措施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主动脉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A型主动脉夹层 腋动脉插管 四分支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与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StanfordA型夹层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昆梅 常谦 +7 位作者 王昆华 肖乐 张剑 郭世奎 李柔刚 欧阳一鸣 龙亚新 尚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944,共4页
目的比较深低温停循环下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与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行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17例(深停组),同期行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 目的比较深低温停循环下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与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行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17例(深停组),同期行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9例(复合组),比较2组术中体外循环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30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死亡率均为0%,深停组和复合组体外循环时间:(173±24)min和(136±28)min(P〈0.05),阻断时间:(101±12)min和(77±11)(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9±3)h和(11±3)h(P〈0.05),ICU停留时间:(3.0±0.6)d和(1.7±0.8)d(P〈0.05),截瘫:5.8%(1/17)和0%(P〈0.05),肾衰竭:11.8%(2/17)和0%(P〈0.05),脑梗死均为O%,术后30d死亡率:23.5%(4/17)和10.5%(2/19)(P〉0.05)。共随访33例,随诊率89%,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生死亡、脑梗死、肾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复合组较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外科手 复合全主动脉弓置换 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印建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分析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手术的器械配合及巡回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器械及巡回护士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的探讨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分析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手术的器械配合及巡回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器械及巡回护士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术后安返监护室。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手术操作过程,做好术前各种准备,术中才能配合默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 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鼻”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Ⅰ型内漏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愚勇 贡鸣 +4 位作者 李海洋 王晓龙 郑铁 孙立忠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回顾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Ⅰ型内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12例患者进... 目的:回顾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Ⅰ型内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2±6.2)岁,平均身高(171.92±4.98)cm,平均体质量(77.50±8.43)kg,所有患者均无相关家族遗传病史,均有高血压病史,与第一次TEVAR术间隔时间平均34.4个月。支架"象鼻"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如漏口暴露清楚,可缝闭漏口;如置入支架裸区妨碍象鼻支架缝合,可剪除部分裸露部分金属支架或将置入支架取出;如漏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将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缝闭,截断左锁骨下动脉,其远端与左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或8mm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至左腋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转流。于之前置入的支架内置入26~30mm Microport术中支架血管,覆盖内漏破口。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6.53个月。结果:12例支架"象鼻"术均为择期手术,其中7例患者漏口位置累及左锁骨下动脉,4例剪除置入支架金属裸区;1例将置入支架取出;3例术中支架血管近端吻合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8例吻合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4例同期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2例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2例行升主动脉-左腋动脉转流术;1例患者因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同期行升主动脉-右腋动脉转流术。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5.92±1.1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21.92±9.14)天,2例患者术后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胸骨哆开,行再次胸骨固定痊愈;1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经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所有患者术后内漏均消失,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6.53个月,均无复发。在术后随访期间,3例患者支架远端病变需再次处理,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支架感染、咯血、死亡。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Ⅰ型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斯特保护液与含血停搏液在David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仇冰梅 孙磊 +6 位作者 张雷 张晓华 王常田 吴海卫 周志强 申翼 李德闽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K液组(n=19)和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19)。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各2例患者出现死亡,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死于继发腹主动脉破裂出血。含血停搏液和HTK液两组转机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用量两组有差异。两组患者血液心肌酶谱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P <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CK浓度在T2、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KMB浓度在T3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Tn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1,P <0.05),两组患者费用有差异(P <0.01)。结论两种心肌保护液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K浓度在T2、T4时间点、CKMB浓度在T3时间点、c Tn 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从心肌酶谱数值上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夹层 David手 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 心肌保护 HTK液 含血停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优先主动脉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波 李有金 +3 位作者 张华 杨海波 牛涛 张亚政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822-8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支优先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孙氏手术Sun’s procedure)和经典孙氏手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中的优劣。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行分支优先孙氏手术30例,选取... 目的:比较分支优先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孙氏手术Sun’s procedure)和经典孙氏手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中的优劣。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行分支优先孙氏手术30例,选取同期收治年龄、性别相匹配经典孙氏术3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优先组和经典孙氏组相比,手术时间短[(387.26±22.65)vs.(490.46±34.16)min,P<0.01]、体外循环时间短[(165.62±30.22)vs.(214.39±12.38)min,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短[(78.56±16.24)vs.(125.08±22.56)min,P<0.01]、围术期病死率低(3.3%vs.10.0%,P<0.05)、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低(6.7%vs.16.7%,P<0.0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10.0%vs.23.3%,P<0.05)、术后24 h引流量及输血量少[(487.48±98.25)vs.(702.33±165.19)mL,(358.61±86.77)vs.(588.04±113.91)mL,P<0.01]、ICU停留时间短[(26.49±8.26)vs.(40.28±11.92)h,P<0.05]。两组患者心力衰竭、肾衰竭、二次开胸、术后住院天数、胸骨骨髓炎等围术期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支优先孙氏手术治疗主动脉疾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 分支优先 孙氏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爱琴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33-35,共3页
对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患者采取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术前注意心理疏导,控制血压和疼痛;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和体温监测,严密观察引流量,预防感染,加强脑部并发症的观察。结果8例均... 对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患者采取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术前注意心理疏导,控制血压和疼痛;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和体温监测,严密观察引流量,预防感染,加强脑部并发症的观察。结果8例均痊愈出院。提示充足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替换 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ntall's联合全主动脉弓置换及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19
作者 孙英 冯燕 赵爱珍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265-265,共1页
目的:探讨Bental 's联合全动脉弓置换及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手术麻醉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Bental 联合全动脉弓置换及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手术麻醉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痊愈出院。结论 Bent... 目的:探讨Bental 's联合全动脉弓置换及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手术麻醉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Bental 联合全动脉弓置换及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手术麻醉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痊愈出院。结论 Bental 联合全动脉弓置换及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手术复杂,加强手术麻醉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al 's 全主动脉弓置换 远端血管内支架象鼻术 麻醉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象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监护体会
20
作者 李俊 高秀丹 《中国临床护理》 2005年第3期192-193,共2页
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累及胸降主动脉的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是术后监护的重点,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支架 早期并发症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