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机器人应用、资源配置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
1
作者 刘林 李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6,共19页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呈现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加剧了流动人口的收入不平等,且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缩小了性别间的收入差距,但也扩大了户籍间收入差距。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教育匹配和议价能力,进而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收入分配 职业—教育匹配 资源配置 流动人口 议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教育扩张与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回报率——兼论公共教育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
2
作者 方超 鲁凤杰 《江汉学术》 2025年第2期82-92,共11页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经济转型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构造工具变量,实证评估了义务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对城镇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基准回归揭示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相关性,...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经济转型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构造工具变量,实证评估了义务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对城镇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基准回归揭示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相关性,人力资本积累对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的年龄—工资曲线。工具变量法的第一阶段估计发现义务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政策将全体、男性、女性接受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概率值提高了15.7%和19.8%、14.7%和16.2%、16.9%和23.6%,两次教育扩张政策更好地实现了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积累;第二阶段回归在纠正内生性的扰动后,估计出全体、男性、女性的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回报率分别为113.7%和62%、150.9%和22.5%、70.6%和92.9%,基准估计对教育扩张政策个体增收效应给出了向下估计。进一步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两次教育扩张政策的异质性增收特征表现为V型曲线,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机会供给有利于收窄低—高收入群体的组内工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扩张 教育回报率 收入分配效应 工具变量 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综述
3
作者 王朋岗 马金辉 刘沛东 《经济论坛》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不仅在助力企业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将引发替代、创造和挤出效应。短期内,替代效应占据主...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不仅在助力企业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将引发替代、创造和挤出效应。短期内,替代效应占据主导,导致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受到挤出。随着进一步发展,创造效应将成为主导因素,新岗位将导致就业“极化”。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异质性,进一步加剧失业和收入差距。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应重视福利制度的完善和资本税的制定。同时,应拓展研究视角,着重于对人工智能内涵的测度,借鉴国际经验与教训,实现劳动力市场平稳转型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影响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视角
4
作者 姚玉祥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文章构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城镇化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镇化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理论上,城镇化通过“结构效应...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文章构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城镇化与要素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镇化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理论上,城镇化通过“结构效应”与“生产率效应”影响要素收入分配,且其净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整体来看,城镇化显著降低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而提高了资本收入份额,加剧了要素收入分配不平等;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在城镇化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下降,城镇化对要素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弱化,有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要素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 二元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经济国民收入流量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5
作者 洪兴建 朱慧慧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投入产出表与国民收入流量表相结合,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传导模型,将机构部门收入变化分解为增加值规模效应、增加值结构效应和... 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投入产出表与国民收入流量表相结合,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传导模型,将机构部门收入变化分解为增加值规模效应、增加值结构效应和收入系数效应三个因素,并将三个因素进一步分解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影响效应。2002—2020年相关年份的实证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收入系数效应增加了机构部门收入,而增加值结构效应降低了机构部门收入。在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朝着更加有利于住户部门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效应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且对住户部门的影响作用最大,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符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民收入分配 供给–使用合并表 国民收入流量表 传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研究
6
作者 彭煜晗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经济逐步迈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社会产品丰富、部分劳动者收入份额减少、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由于人工智... 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经济逐步迈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状况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社会产品丰富、部分劳动者收入份额减少、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由于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应用,资本增殖逻辑会导致人工智能作为物化劳动与工人相异化,通过技术偏向性引发岗位替代挤压劳动者。只有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等方式,才能够有效缓解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收入分配的诸多不利状况,以资本主义国家为鉴,推动我国向着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者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7
作者 卢坤 《山西农经》 2025年第5期147-149,共3页
农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收入分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其影响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合作社通过提高议价能力、降低成本、拓宽销路等方式提升农民整体收入,并通过利润分配机制和服务功... 农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收入分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其影响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合作社通过提高议价能力、降低成本、拓宽销路等方式提升农民整体收入,并通过利润分配机制和服务功能改善内部收入差距。然而,合作社规模、管理水平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作用效果。为优化农民收入分配,需完善政策支持、提升运营能力、加强农民参与、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农民收入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与逻辑阐释
8
作者 童俊 彭必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29-34,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发展。在宏观分配制度方面,提出了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分配收入的初次分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再分配,以及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三次分配制度。本文以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发展。在宏观分配制度方面,提出了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分配收入的初次分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再分配,以及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三次分配制度。本文以党和政府的重要决定及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国家对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梳理并归纳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制度的提出及其演进过程。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阐释,论证了从“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发展为三次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具体而言,在初次分配中,通过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贡献并按贡献分配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实现再分配;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第三次分配。本文从理论依据与实践要求的角度,对新时代分配制度的构建进行了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收入分配制度 制度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入分配视角研究促进共同富裕的税收调节机制
9
作者 刘莹 《内蒙古统计》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促进机会公平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当前,贫富不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收入差距来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维持在0.46-0.47之间,仍处于0.4的国际警戒... 促进机会公平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当前,贫富不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收入差距来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维持在0.46-0.47之间,仍处于0.4的国际警戒线之上,中国收入差距在世界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从结构层面上看,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仍客观存在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分化较大问题。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很多社会矛盾的诱因。而税收作为政府再分配的重要调节手段,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并立足税收视角,分析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问题 调节收入分配 贫富不均 收入差距 调节手段 收入分配格局 基尼系数 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产出效应与收入分配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草原 倪修凤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9,共21页
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 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化的流动特征,使用2005年、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定量分析了“低技能排斥”下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产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所面临的阻碍更大,使得低技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成本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第二,“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造成GDP损失。第三,全面破除“低技能排斥”,充分发挥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将显著缩小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因此,打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中的技能歧视,引导高、低技能劳动力畅通有序流动,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技能排斥 劳动力流动 产出效应 收入分配 量化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来自我国287个地级市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贤成毅 吴泽强 何鑫 《金融经济》 2024年第5期77-88,共12页
本文使用我国2013—2020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吸引外资... 本文使用我国2013—2020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吸引外资流入和改善就业结构来优化居民收入分配。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市场化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会影响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具体表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作用更强;市场化水平越高,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越强;而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越大,数字鸿沟越大,越会抑制居民收入分配的改善。本文结论表明数字金融有望成为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但数字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未来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与规范,缩小居民间的数字鸿沟,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 收入分配 融资约束 就业结构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流动与东道国收入分配——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 方兴 《现代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4,共12页
本文基于57个经济体199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各种类型的跨境资本流动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整体而言,FDI改善了东道国的收入分配,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FDI对收入分配的... 本文基于57个经济体199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各种类型的跨境资本流动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整体而言,FDI改善了东道国的收入分配,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FDI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在发达程度较高、金融市场更完善的经济体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更为显著;最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改善。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为如何更好地利用跨境资本流动来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FDI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的中外比较研究——兼论共同富裕政策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雨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国内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面临后发追赶型现代化“效率”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要求的双重压力。从调节效应上看,收入分化已经成为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这与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多轨并行、制度缺位、过程正义不完善密切相关。以收入分配为政策干预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有:扩大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全体人民中的比重;坚持收入分配规范的法治化取向;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的分配正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调节效应 中外比较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企业收入分配的非线性影响——基于2007—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勤 李鑫悦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8,共18页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技术变革促使企业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进行科学测算,并就人工智能对企业利润与工资之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技术变革促使企业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进行科学测算,并就人工智能对企业利润与工资之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对企业利润与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呈“U”型,即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早期,利润与工资比率不断下降,差距逐渐缩小;但当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超过阈值时,利润不断吞噬工资,导致二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该结论在经历了替换被解释变量、分时段检验、剔除直辖市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能够通过就业规模效应、就业结构效应和生产率效应间接影响企业利润与工资之间的分配。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柔性能够正向调节人工智能与利润和工资之间收入分配的“U”型关系,对于财务柔性较高的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与企业内部分配效应的“U”型关系较为明显,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对财务柔性较高的企业分配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研究为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背景下提高员工工资、抑制企业间资本和劳动差距扩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应用 利润与工资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希明 吴宇涵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7,共9页
目的:从制度设计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未来医保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项目(CHIP)数据,采用RE指数分解方法,评估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并通过政策模拟方... 目的:从制度设计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未来医保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项目(CHIP)数据,采用RE指数分解方法,评估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并通过政策模拟方法,测算了7种缴费与报销政策对医保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结果:当前医保缴费具有较强的累退性,导致参保人员缴费后收入差距扩大,而医疗报销环节对此的改善作用有限。实行居民医保定比缴费(尤其是累进费率)、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并轨等政策,能够显著增强医保收入分配效应;相比之下,退休职工缴费和基金池省级统筹政策对医保公平性的提升效果有限。结论与建议:针对居民医保优先采用低费率的累进性缴费方案,同时积极尝试推进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基金池统筹,以缩小不同医保制度间的待遇差距,缓解低收入城乡居民的就医负担,进一步提高医保统筹基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公平性 收入分配 政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玉梅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52期53-56,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分配方式的不尽合理等因素,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显著增大,甚至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分配方式的不尽合理等因素,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显著增大,甚至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分配 差距分析 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 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不公 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 生活质量 分配方式 城镇居民 经济效率 不平衡 社会 积极性 劳动者 普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医保支付方式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方式优化研究
17
作者 史戈 周斌 李国红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8-650,共3页
目的在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groups,DRGs)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探索建立能够更加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分配方式。方法基于相关文献,从机制和技术两个层面分析DRGs医保支付方式优势,并开展实践探索新的分配方式。... 目的在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groups,DRGs)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探索建立能够更加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分配方式。方法基于相关文献,从机制和技术两个层面分析DRGs医保支付方式优势,并开展实践探索新的分配方式。结果基于DRGs医保支付方式,利用相对权重(RW)和病例组合指数(CMI),提出三种分配方式:基于RW分级、基于单位RW点值、CMI差距判断标准。结论以上三种收入分配方式或许能够更加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同时为医务人员年薪制设计提供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诊断相关分组 医保支付方式 医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税收杠杆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全根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6S期33-34,共2页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它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它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表明,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建立公平的国家收入分配机制又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拟就运用税收杠杆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公平 个人收入分配 税收杠杆 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内部矛盾 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机制 纲领性文件 五年规划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视角下唐宋之际两税法的制度变迁及启示
19
作者 童光辉 王武林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4,共11页
两税法改革开启了“以资产为宗”的新格局,其税制层面的公平性较“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有了明显改进,但政策实践中的赋税不均问题却依然突出。与此同时,“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成为新的政策取向:一方面,土地交易更加活跃,土地占... 两税法改革开启了“以资产为宗”的新格局,其税制层面的公平性较“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有了明显改进,但政策实践中的赋税不均问题却依然突出。与此同时,“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成为新的政策取向:一方面,土地交易更加活跃,土地占有趋于集中,富民阶层崛起;另一方面,租佃关系愈加发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民获得更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商经济的繁荣。当然,富民阶层存在着逃避赋税的强烈动机,而获得更多自由的农民在生产生活上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国家需要采取土地清丈和建立以贫民下户为重点的因灾减免救济制度等措施来解决赋税不均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完备的产权保护制度与税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是可以相兼容的,关键在于保护民众发展生产和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和落实税收公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唐宋之际 两税法 均平原则 资产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差距与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基于企业部门杠杆的视角
20
作者 陈平 秦怡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43,共19页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推进共同富裕是否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立足于企业部门杠杆视角,构建包含家庭异质性、企业债务违约和银行破产特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研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理论模型预测显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提高企业部门杠杆率,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其作用机制在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消费投资比下降,为企业部门加杠杆创造条件,但消费率和杠杆率的反向变动会造成企业实际收益率降低和违约风险上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敞口扩大。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上述理论推演成立的经验证据与微观基础。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上述结论隐含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两个重大目标的内在逻辑自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银行信用风险 企业部门杠杆 共同富裕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