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纳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化钻井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飞 王彦玲 +5 位作者 郭保雨 王旭东 张悦 任金恒 李永飞 王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00-4208,共9页
可逆乳化钻井液可集中水基钻井液与油基钻井液的优势。现有可逆乳化钻井液所用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考虑用改性纳米颗粒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提高其耐温性能和稳定性。本文优选可制备可逆乳状液的改性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制备可逆乳化钻井... 可逆乳化钻井液可集中水基钻井液与油基钻井液的优势。现有可逆乳化钻井液所用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考虑用改性纳米颗粒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提高其耐温性能和稳定性。本文优选可制备可逆乳状液的改性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并进行性能评价。经研究,改性纳米颗粒3可制备可逆乳状液,在此基础上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与表面活性剂HRW稳定的可逆乳化钻井液(乳化剂用量1.4%)相比,所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在乳化剂用量较少(0.8%)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可逆转相性能、滤饼清除和含油钻屑处理性能,且在耐温性能(180℃)和稳定性(1000V<W/O乳状液破乳电压)方面明显优于表面活性剂HRW稳定的可逆乳化钻井液(耐温120℃,550V<W/O乳状液破乳电压<65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乳化钻井液 可逆乳状液 改性纳米颗粒 可逆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颗粒的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2
作者 蒋伟杰 蒋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采用生物衍生颗粒作为乳化剂以制备W/O 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文章旨在对W/O Pickering乳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更新。首先探讨了W/O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以及颗粒特性对其的影响,如润湿性、浓度、大小和形状等。接着重点介绍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颗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玉米醇溶蛋白、多酚晶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颗粒是构建“绿色”W/O Pickering乳液的理想乳化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生物质颗粒的W/O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工业、多孔材料、界面生物催化和微生物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W/O)Pickering乳液 生物衍生颗粒 乳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改性透明质酸颗粒乳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诸超 朱叶 +2 位作者 魏玮 顾瑶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6,共9页
利用7-(2-羟基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HEMC)疏水改性透明质酸(HA)制得光敏双亲大分子(HA-HEMC),并通过自组装形成了HA-HEMC胶体粒子。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了HA-HEMC的结构及取代度;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纳米粒... 利用7-(2-羟基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HEMC)疏水改性透明质酸(HA)制得光敏双亲大分子(HA-HEMC),并通过自组装形成了HA-HEMC胶体粒子。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了HA-HEMC的结构及取代度;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胶体粒子的性质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HA-HEMC胶体粒子作为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界面,研究了胶体粒子质量浓度、油相类型、水相pH和盐浓度对胶体粒子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HEMC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粒径约为236nm的球形胶体粒子;该胶体粒子能够在较宽的pH范围内(3-11)稳定水包油型乳液且所得乳液有良好的耐盐性;此外,HAHEMC胶体粒子还能稳定多种油-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疏水改性 光敏双亲大分子 自组装胶体粒子 颗粒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开关型乳化剂的磁化改性及其破乳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冬寅 王启宝 盖国胜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11,17,共7页
为解决天然壳聚糖(CTS)作为CO_2开关型乳化剂时响应破乳不完全的问题,对CTS进行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接枝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改性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其CO_2响应性、乳化性能及破乳效果。结果表明:磁性Fe_3O_4纳... 为解决天然壳聚糖(CTS)作为CO_2开关型乳化剂时响应破乳不完全的问题,对CTS进行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接枝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改性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其CO_2响应性、乳化性能及破乳效果。结果表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成功接入CTS,并在水中形成CTS包覆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聚集体颗粒;Fe_3O_4纳米粒子的接入并不会影响壳聚糖的CO_2响应性和乳化性能;磁化改性CTS制备的乳液在CO_2作用下,不能完全破乳的情况可在磁性协同作用下发生改善,达到完全的破乳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3O4纳米粒子 改性 壳聚糖 CO2开关乳化 磁性协同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系列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艾照全 周奇龙 +1 位作者 何培新 张洪涛 《中国胶粘剂》 CAS 2004年第5期28-30,共3页
介绍了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水基乳液型系列胶粘剂的制备原料和聚合工艺、原理,研究了产品粘度、流变性、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产品固含量及粘接工艺对产品粘接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水基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系列胶粘 制备 玻璃化温度 粘接强度 流变性 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甲苯二异氰酸酯 酒石酸 二羟甲基丙酸 N-羟甲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过硫酸铵 乳化M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KH560改性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孜文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4,共4页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6000)、环氧树脂E-51为原料合成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PURE),将PURE与环氧树脂E-44混合后与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的单封端四乙烯五胺反应,制备了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6000)、环氧树脂E-51为原料合成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PURE),将PURE与环氧树脂E-44混合后与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的单封端四乙烯五胺反应,制备了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考察了PURE和KH560含量对固化物柔韧性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RE质量分数为15%、KH560摩尔分数为6%时,固化剂稳定性良好,环氧树脂固化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冲击强度为19.35 k J/m2,拉伸强度为38.7 MPa,吸水率为2.85%,热失重5%和50%的温度分别为207℃和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反应性乳化 改性 非离子 水性环氧树脂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XK-1型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泽锋 郭志刚 王晓伟 《东北公路》 2003年第1期31-33,39,共4页
主要介绍SXK - 1型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稀浆封层 改性 乳化 公路工程 SXK-1改性乳化沥青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恒基 陈华鑫 +2 位作者 魏海斌 张文娜 陈家锋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4-267,共4页
为了满足道路维修养护市场对于研究开发一种性能优良、造价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又具有环保性能的路用沥青材料的需求,开展了对于高固含量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通过对改性机理和乳化机理的分析,选择恰当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SBS改性剂对基... 为了满足道路维修养护市场对于研究开发一种性能优良、造价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又具有环保性能的路用沥青材料的需求,开展了对于高固含量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通过对改性机理和乳化机理的分析,选择恰当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SBS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确定SBS改性剂的最佳掺量;然后采用阳离子乳化剂对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制备出固含量高达70%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对该改性乳化沥青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满足拌和型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各项技术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乳化沥青 SBS改性 阳离子乳化 高固含量 拌和阳离子乳化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制备及界面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良仙 李顺琴 +2 位作者 李婷 贾银银 张乐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5,56,共6页
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FAE-10)和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HTSO)为原料,在H_2Pt Cl6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先合成末端带羟基的聚醚改性三硅氧烷(TPETS),再与H_3PO_4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磷酸酯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PTSS)。用正交试... 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FAE-10)和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HTSO)为原料,在H_2Pt Cl6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先合成末端带羟基的聚醚改性三硅氧烷(TPETS),再与H_3PO_4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磷酸酯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PTSS)。用正交试验对其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用红外光谱(IR)对PTS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TSS的临界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发泡性能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TSS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n(TPETS)∶n(H_3PO_4)=1∶1.1。PTSS的临界表面张力(γ_(cmc))为21.9 m N/m,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10^(-4)g/m L。质量分数为0.1%的PTSS水溶液发泡力为3.03,5 min稳泡性为0.590。对煤油和苯的乳化力分别为131和30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聚醚改性三硅氧烷 表面活性 有机硅 界面性能 发泡性能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型交替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自组装胶束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婷 易成林 +1 位作者 刘敬成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利用支化型交替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 (BPSMA)在选择性溶剂DMF-H2O中自组装制备球形胶束,以该胶束作为新型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体系,探讨胶束浓度和pH对BPSMA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追踪了聚合物溶液... 利用支化型交替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 (BPSMA)在选择性溶剂DMF-H2O中自组装制备球形胶束,以该胶束作为新型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体系,探讨胶束浓度和pH对BPSMA胶束乳化性能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追踪了聚合物溶液自组装过程;粒径及Zeta电位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BPSMA胶束的基本性质;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乳液性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胶束在固化后的油滴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BPSMA胶束具有优异的乳化效率,在极低的质量浓度下(0.25 -1.00 mg/mL)亦可长期稳定乳液;BPSMA胶束所稳定的乳液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当pH≤6时,胶束呈球形颗粒状吸附并稳定于油水界面,当pH〉6时,胶束从油水界面脱离,乳液破乳;此外,BPSMA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还具备良好的普适性,可以长效稳定碳酸二辛脂、辛酸丙基庚酯、硅油、棕榈酸异辛酯和润肤油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交替共聚物 自组装胶束 颗粒乳化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接枝改性及其CO_2/N_2响应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冬寅 尚志新 王启宝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0-265,共6页
通过化学反应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接入壳聚糖(CTS)的分子结构中,获得改性产物CTS-gDMAEMA。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向CTS-g-DMAEMA的聚集体分散液中依次通入CO_2和N_2后,其外观形态、透光率和电导率... 通过化学反应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接入壳聚糖(CTS)的分子结构中,获得改性产物CTS-gDMAEMA。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向CTS-g-DMAEMA的聚集体分散液中依次通入CO_2和N_2后,其外观形态、透光率和电导率发生了明显的循环变化,证实了CTS-g-DMAEMA的CO_2/N_2刺激响应性。水-液体石蜡的乳化实验证明,与原料CTS相比,CTS-g-DMAEMA具有更好的稳定乳液的能力;并且在CO_2/N_2作用下,由CTS-g-DMAEMA制备的乳液可以发生破乳和再乳化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接枝改性 CO2/N2开关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X─1型高速卷烟胶粘剂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元武 《粘接》 CAS 1998年第6期21-22,共2页
采用复合改性技术制备卷烟搭口用FHX─1型高速卷烟胶粘剂,该胶具有极佳的流动性能.初粘力高、干燥速度快、粘接强度高、胶质细腻不易起泡、废品率低、不含有害的添加剂,可以满足车速在7000~10000支/min的要求。
关键词 复合改性 复合乳化 卷烟 胶粘 FH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3 位作者 高颖 周朝晖 杨国华 王宗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用自制的由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反应型乳化剂WH-100以及非离子表面润湿剂所组成的混合乳化剂体系,通过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59·8nm、粒径分布窄、总固物质量分数... 用自制的由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反应型乳化剂WH-100以及非离子表面润湿剂所组成的混合乳化剂体系,通过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59·8nm、粒径分布窄、总固物质量分数达40%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并对微胶乳及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间歇预乳化法制备的乳液相比,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较差,其胶膜的吸水率较小,凝胶含量相当;随着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用量的增加,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胶膜的吸水率下降,乳胶粒子的粒径变大,A151的质量分数宜为4%;随着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用量的增加,微胶乳的钙离子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而胶膜的吸水率先降低后增大,HEMA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乳化 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共聚物 微胶乳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安安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44-248,共5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氨基改性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酸催化剂及阴离子乳化剂,进行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用红外光谱(IR)表征合成聚合物结构。研究发现,该乳液共聚转化速率符合...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氨基改性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酸催化剂及阴离子乳化剂,进行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用红外光谱(IR)表征合成聚合物结构。研究发现,该乳液共聚转化速率符合典型的D4本体可逆平衡聚合特征,并探讨了分子量及聚合物链浓度随反应的变化规律。此外,还研究了非离子乳化剂、搅拌强度对乳液外观及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聚 氨基改性 有机硅 单体 乳化 阴离子 十二烷基苯磺酸 可逆 聚合物链 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液水对可逆乳状液体系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15
作者 杨剑 刘飞 +7 位作者 王学武 代晓东 王立强 杨诺 刘畅 王阳 姚志豪 孙娜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44-46,共3页
可逆乳状液可集中不同类型乳状液的优势发挥最佳效果,使用改性固废材料制备可逆乳状液可实现减排增效。基于前期开发的基于固废材料的新型改性颗粒型可逆乳化剂,探讨配液水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研究明确:水相为湖水1号、湖水2号... 可逆乳状液可集中不同类型乳状液的优势发挥最佳效果,使用改性固废材料制备可逆乳状液可实现减排增效。基于前期开发的基于固废材料的新型改性颗粒型可逆乳化剂,探讨配液水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研究明确:水相为湖水1号、湖水2号条件下均可形成可逆乳状液;水相为湖水2号的油包水乳状液的破乳电压明显高于水相为湖水1号的油包水乳状液,即前者稳定性高于后者。但水相为湖水1号的乳状液加酸转相所需酸液体积更少,且相同条件下转相后的水包油乳状液液滴分散性更好,整体电导率更高。同时,水相为湖水1号的水包油乳状液相比于水相为湖水2号的水包油乳状液加碱转相所需碱液体积更多。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可逆乳化钻井液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乳化 可逆乳状液 配液水 改性颗粒型可逆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兆宇 姜秋艳 +3 位作者 孙宁 罗东琴 李学术 李秋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固体纳米颗粒代替传统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抗聚结性高、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适当刺激精确调控乳液稳定性及构建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综述了多种刺... 固体纳米颗粒代替传统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抗聚结性高、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适当刺激精确调控乳液稳定性及构建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综述了多种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构建、调控及应用。首先,阐述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固体颗粒乳化剂表面改性技术;然后,介绍了多种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响应机理和性能;接着,总结了Pickering乳液的应用研究;最后,分析展望了Pickering乳液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响应机理 固体颗粒乳化 疏水改性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高耐磨炭黑填充型粉末NR研究 I.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宇波 王炼石 +1 位作者 张安强 周奕雨 《弹性体》 CAS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以天然胶(NR)乳为原料,稀土化合物改性高耐磨炭黑N330(N330 Re)为填充隔离剂,用凝聚共沉法制备了稀土掺杂高耐磨炭黑填充型粉末NR[P(NR/N330 Re)],研究了炭黑乳化剂用量、粉末化温度、硫磺用量、稀土元素的种类及用量、过渡金属Zn的用量... 以天然胶(NR)乳为原料,稀土化合物改性高耐磨炭黑N330(N330 Re)为填充隔离剂,用凝聚共沉法制备了稀土掺杂高耐磨炭黑填充型粉末NR[P(NR/N330 Re)],研究了炭黑乳化剂用量、粉末化温度、硫磺用量、稀土元素的种类及用量、过渡金属Zn的用量、N330 Re的用量等因素对其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稀土化合物对高耐磨炭黑N330具有优良的改性效果,从而对P(NR/N330 Re)硫化胶有显著的补强作用,其中以Sm2O3与La2O3改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耐磨炭黑 物理机械性能 稀土掺杂 硫化胶 填充 稀土化合物 NR 改性效果 凝聚共沉法 La2O3 SM2O3 稀土元素 过渡金属 补强作用 用量 天然胶 隔离 乳化 粉末化 硫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和LRS-10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18
作者 胡恩强 邓孙艳 +3 位作者 赵庆仁 黄毅萍 鲍俊杰 许戈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69,共5页
采用新型氨基磺酸盐系反应型乳化剂LRS-10,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且,利用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 采用新型氨基磺酸盐系反应型乳化剂LRS-10,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且,利用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粒径、拉伸强度等测试方法,探究了LRS-10添加量、高温交联、m(MMA)/m(BA)及m(GMA)/m(AA)对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图显示,高温使胶膜中的环氧基团发生交联开环反应;热重分析显示,高温交联提高了胶膜的热稳定性能;当LRS-10添加量为2.5%、m(MMA)/m(BA)为7/8、m(GMA)/m(AA)为4/1时,乳液的稳定性较好,胶膜的拉伸强度为13.4 MPa,邵氏硬度为55 HD,耐酸时间可达96 h,耐碱时间可达72 h,耐中性盐雾大于16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乳液 反应乳化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高温交联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水性防腐涂料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绍洪 张辉耀 陆小英 《中国涂料》 CAS 2011年第10期15-19,共5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常温自交联苯丙乳液,并研究了用其配制的环境友好型水性防腐涂料在柴油机铸铁机壳浸涂线上的应用,以及亚桐油酸醇酸树脂、反应性乳化剂、三聚磷酸铝、双丙酮丙烯酰胺等对环境友好型水性防...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常温自交联苯丙乳液,并研究了用其配制的环境友好型水性防腐涂料在柴油机铸铁机壳浸涂线上的应用,以及亚桐油酸醇酸树脂、反应性乳化剂、三聚磷酸铝、双丙酮丙烯酰胺等对环境友好型水性防腐涂料的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防腐涂料 自交联改性苯丙乳液 亚桐油酸醇酸树脂 双丙酮丙烯酰胺 磷酸酯反应乳化 三聚磷酸铝 氧化铁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乳状液多次重复可逆转化能力研究
20
作者 姚海雷 刘飞 +6 位作者 王学武 代晓东 张程翔 杨剑 孟嘉孟 刘畅 王阳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4期56-58,共3页
外界条件转变时,可逆乳状液可在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之间可逆转化集中不同液体形式的优势,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H值敏感的可逆乳状液,主要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明确,不同类型乳化剂稳定的可逆乳状液的稳定性... 外界条件转变时,可逆乳状液可在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之间可逆转化集中不同液体形式的优势,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H值敏感的可逆乳状液,主要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明确,不同类型乳化剂稳定的可逆乳状液的稳定性均随转相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型可逆乳化剂SYF-XD-S2稳定的可逆乳状液”(可实现重复转相93次)重复可逆转化能力和稳定性均高于“表面活性剂型可逆乳化剂SYF-XD-5稳定的可逆乳状液”(可实现重复转相51次),研究成果可为可逆乳状液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乳状液 多次重复可逆转相 表面活性可逆乳化 改性纳米颗粒可逆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