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染色体收获方法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的价值比较
1
作者 付吉明 杨孟孟 +1 位作者 尹峰 张明刚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法及滴片方法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的优势。方法:分别用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及滴片方法(试验组)和常规法(对照组)收获淋巴细胞,经滴片、染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各种淋巴细胞的微核的检出率及工作效率。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法及滴片方法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的优势。方法:分别用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及滴片方法(试验组)和常规法(对照组)收获淋巴细胞,经滴片、染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各种淋巴细胞的微核的检出率及工作效率。结果:试验组用时(180min)小于对照组(320min),试验组得到的微核率为(2.23‰±2.74‰)、微核细胞率为(1.6‰±1.96‰)和微核阳性率为(57.5‰)均高于对照组(1.57‰±2.3‰,1.25‰±1.73‰,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结论:改良法(试验组)明显缩短了完成试验所用的时间,简化操作步骤,同时减少了收获过程中对细胞的机械损伤,使淋巴细胞微核的检出率得到有效提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微核率 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法 微核阳性率 微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OT.TB与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2
作者 杨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5期2842-2843,共2页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与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与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T-SPOT.TB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显示41例为阳性,39例为阴性。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T-SPOT.T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显示46例为阳性,34例为阴性。T-SPOT.TB与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3,一致性良好。结论 T-SPOT.TB有助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辅助指导肺结核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改良培养法及其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朝贤 惠长野 +6 位作者 张文 郭妍 李丽梅 陈钰婷 张镏琢 杨新跃 黄先青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良培养法,用于临床相关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设计新型培养架,解决离心管培养淋巴细胞的弊端;应用蛋白质电泳分析人血浆、人血清及商品化胎牛血清组分;考察0%、5%、10%、15%、20%、25%、30%... 目的建立一种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良培养法,用于临床相关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设计新型培养架,解决离心管培养淋巴细胞的弊端;应用蛋白质电泳分析人血浆、人血清及商品化胎牛血清组分;考察0%、5%、10%、15%、20%、25%、30%自体血浆添加对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商品化的胎牛血清质量差异显著,而人血浆与胎牛血清组分相似。自体血浆添加对淋巴细胞转化率影响不显著,但与分裂指数呈正相关。自体血浆在添加10%的情况下,即可取得优于常规培养法的实验结果。结论通过设计新型离心管斜面细胞培养架、优化全血接种量建立起的改良培养法,可以节约成本,简化工序,利于在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改良培养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相关炎性指标与骨肉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院 彭国霖 +3 位作者 王雅玲 蒋欣廷 李娟 刘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16-422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骨肉瘤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8年宜宾市2所综合医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患者临床结局,采用ROC曲线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骨肉瘤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8年宜宾市2所综合医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患者临床结局,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0个月,随访期内发生死亡47例(51.09%)。PLR和LM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和0.630,最佳截断值为137和3.51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诊断时有无转移和mGPS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诊断时有转移、mGPS=1分和2分的HR(95%CI)分别为3.669(1.743~7.721)、10.860(4.072~28.965)和26.240(8.977~76.700)(P<0.05)。诊断时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26%和79.25%,mGPS评分为0、1和2分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6%、7.41%和6.25%。结论:骨肉瘤患者预后与mGPS评分和诊断时有无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KAPLAN-MEIE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