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农工党中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
作者 杨关林 《前进论坛》 2024年第9期24-25,共2页
今天的座谈会非常及时,具有重大意义。按照会议安排,我作为农工党中央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同时也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工党思想政治工作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面貌,包括对担任人大代表... 今天的座谈会非常及时,具有重大意义。按照会议安排,我作为农工党中央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同时也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工党思想政治工作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面貌,包括对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农工党党员发挥思想引领、政治保障作用方面的工作,谈一些认识与感悟,和大家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委员 思想政治工作 农工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思想引领 思想政治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法治政府建构和有效运行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明军 雷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法治思想源远流长,法治政府的建构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法治政府建构和有效运作所需的土壤和条件却十分复杂,这些条件既包括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环境,也包含着一定的政治基础因素。而从作用的方式来看,良好的政... 法治思想源远流长,法治政府的建构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法治政府建构和有效运作所需的土壤和条件却十分复杂,这些条件既包括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环境,也包含着一定的政治基础因素。而从作用的方式来看,良好的政治基础对法治政府建构和运行的作用更为直接。新时期建构法治政府具有重要价值,只有通过现代政治文化、科学的政治结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高效的监督机制的合力推动,才能保障法治政府的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 建构和运作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72
3
作者 桑玉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充分发育,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乎完全受到人与人的关系的制约和支配。而从社会层面上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政治关系,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受到政治关系支配和制约的。因此,和...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充分发育,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乎完全受到人与人的关系的制约和支配。而从社会层面上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政治关系,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受到政治关系支配和制约的。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人的政治生活的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一定形式的社会结构、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社会政策中贯彻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定位等等,是和谐社会之政治基础的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质量:乡村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5
4
作者 潘伟杰 吴从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4-77,共4页
政府质量:乡村现代化的政治基础潘伟杰吴从环中国社会是在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历史路径中发展的,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它不可能完成像西方社会那样由乡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自然转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以政治发展来推动... 政府质量:乡村现代化的政治基础潘伟杰吴从环中国社会是在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历史路径中发展的,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它不可能完成像西方社会那样由乡村社会向工业社会自然转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以政治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就乡村政治发展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质量 乡村社会 基层政府 乡村现代化 政治基础 发展政策 乡村改革 政治发展 乡村发展 基层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法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泽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71,共10页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的发展时常受到国际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国际法一经确立就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国际法将逐步摆脱强权政治的束缚...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的发展时常受到国际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国际法一经确立就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国际法将逐步摆脱强权政治的束缚,作用也会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政治基础 国际政治关系 相互渗透 国际体系 强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度执行力提升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文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1,共5页
制度执行力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行政系统的贯彻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政治基础。制度执行力与政治密切关联:制度执行的内容由政治确定,制度执行的过程需要政治动员,制度执行力度需要政治监督与评估,制度执行的权力也是政治赋予的。要提升制... 制度执行力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行政系统的贯彻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政治基础。制度执行力与政治密切关联:制度执行的内容由政治确定,制度执行的过程需要政治动员,制度执行力度需要政治监督与评估,制度执行的权力也是政治赋予的。要提升制度执行力,就要进一步提高制度制定过程中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权力机关对行政部门的监督、考核,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制度执行力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与历史生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师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6,共11页
中国自晚清走上现代国家建构的道路以来,仿行了不同版本的西方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及一党制都尝试过了,但又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中国成功地确立下来,在根本上... 中国自晚清走上现代国家建构的道路以来,仿行了不同版本的西方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及一党制都尝试过了,但又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中国成功地确立下来,在根本上既要归功于各革命阶级和阶层在救亡和复兴道路上的政治大联合,也要归功于各个先进政党和社会贤达在反独裁和民主建国过程中的政治真协商。各革命阶级和阶层在政治上的大联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各个先进政党和社会贤达在反独裁和民主建国过程中的政治真协商,提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基础 历史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干全 王乐夫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我国学界对民营化中政府的积极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实践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民营化不仅是经济过程,更是政治过程,政府应当正确地发挥其作用,给民营化以积极影响。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民营化 政治基础 政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基础与民法取向 被引量:1
9
作者 章礼强 汪文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0-144,共5页
得益于国家主义的整合作用,新中国获得了较为统一的国家形态,但国家主义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市场经济文明运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城邦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成为理性化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一方面以个人自主平权为... 得益于国家主义的整合作用,新中国获得了较为统一的国家形态,但国家主义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市场经济文明运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城邦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成为理性化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一方面以个人自主平权为前提,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个人主体意识的增长。不论公法、私法还是社会法,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对公权力的限制和对私权利的保障。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对私权利的最大损害来源于公权力的滥用。因此,在我国当前依法治国环境下,应当大力弘扬民法平等、自由的契约精神,坚持民法的市民权本位即私主体或民事主体权利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政治基础 国家主义 法治国家 契约关系 市民权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政治基础 被引量:23
10
作者 田淑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共3页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作为传播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和示范区。没有高校校园的和谐,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作为传播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和示范区。没有高校校园的和谐,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既是高校面临的现实课题,是高教战线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 党风廉政建设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政治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的政党关系: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权宗田 唐长久 《理论月刊》 2008年第2期28-30,40,共4页
和谐的政党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建设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政党关系应该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促进多党派合作的统一;做好对民... 和谐的政党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建设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政党关系应该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促进多党派合作的统一;做好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与真诚接受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统一;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和谐政党关系 和谐社会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廉政观的政治基础与价值要求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扬金 《岭南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0-13,共4页
合时的廉政观是合时廉政的前提。随着我国现代化民主建设进程的加速。从现代廉政观形成要素分析,我国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性要求是现代廉政观形成的基础,公平的正义观、合理的效率观、正确的廉洁观、和谐的民主观以及忠实... 合时的廉政观是合时廉政的前提。随着我国现代化民主建设进程的加速。从现代廉政观形成要素分析,我国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性要求是现代廉政观形成的基础,公平的正义观、合理的效率观、正确的廉洁观、和谐的民主观以及忠实的公仆意识观是现代廉政观形成的现代价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现代廉政观 政治基础 价值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基础: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同舫 张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其为超越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奠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基础累积了必要条件。从历史语境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的依据在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性与长期性。无...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其为超越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奠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基础累积了必要条件。从历史语境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的依据在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性与长期性。无产阶级专政赋予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双重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表现为实现生产力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国际关系建构方面呈现为和平发展与超越当下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满足国内社会发展需要、引领世界治理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政治制度创新和政治价值创造的建构意义,在实践中满足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内蕴的国内与国际双重需求,从而推进对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探索,奠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政治基础 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入宪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友明 《学术探索》 2004年第5期43-47,共5页
作者认为,私有财产权入宪除了有它的法理基础、经济学原理和社会学依据外,还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财产的基本理论。私有财产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前提,宪法保护公民... 作者认为,私有财产权入宪除了有它的法理基础、经济学原理和社会学依据外,还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财产的基本理论。私有财产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前提,宪法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既是邓小平"共同富裕"观的重要内涵,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权 宪法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是党先进性建设的政治基础——论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琦 刘建德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3-37,共5页
延安时期党在先进性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勇于坚持科学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斗争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延安时期党在先进性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勇于坚持科学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斗争实践中的指导地位;二是正确处理不同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牢固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在斗争实践中的领导地位。实践证明,这些仍是我们党不断体现和保持先进性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政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共产党 先进性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统与道统之间: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政治基础与道德基础 被引量:3
16
作者 温庆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范式,从而规定目录学者的职责。不同时期的目录学编纂者藉此不断调整,以使所编书目成为沟通统治阶级的政教意图与学术思想之间的重要媒介,为该时期的政权统治服务。而人伦道德、"风俗人心"作为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道德基础,又建构了以政教意图为主导的体系所需要的践行机制,使目录学著述能够承担起满足"时君世主"的需求与引导"风俗人心"的政治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政治基础 道德基础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践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大一统"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这在《公羊春秋传》中得到集中体现。汉武帝通过对"公羊学"的推崇,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书·武帝纪》)中...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大一统"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这在《公羊春秋传》中得到集中体现。汉武帝通过对"公羊学"的推崇,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书·武帝纪》)中,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天人三策"的奏章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因此他向皇帝建议"罢黜百家",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持天下一统。儒学"大一统"的观念还有国家领土统一的意义。"大一统"的本意是说以统一为纲,以确立有序的社会制度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标为大。孔子一生向往、歌颂、寻求"一匡天下"的"大一统",这种理想就落实在他所编写的《春秋》一书中。也许用少数民族政治家对于儒家"大一统"的理解,更有助于说明问题。"和而不同"和"大一统"思想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大一统"使得中华民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大一统 中华民族统一 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治理:拉美的作用及中拉互动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双荣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0,共10页
全球治理的兴起及中国崛起的大国担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及中国智慧,成为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任务。拉美及加勒比国家是全球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身份认同、理念和利益诉求。中拉应... 全球治理的兴起及中国崛起的大国担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及中国智慧,成为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任务。拉美及加勒比国家是全球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身份认同、理念和利益诉求。中拉应加强在全球治理上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中国及新兴国家的崛起及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为中拉在全球治理上的互动与合作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政治基础 发展中国家 20国集团 金砖国家 中等强国合作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限制、全球气候治理与美国国内政治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淑俊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92,共5页
贸易限制被推定为解决全球气候治理无序和低效的方法之一。自2009年热闹一时的众议院提案之后,美国鲜有明确的、引起争议的气候变化与贸易关联的主张,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引申出的贸易限制内容已担当起美国全球气候治理的诉求。共和党与民... 贸易限制被推定为解决全球气候治理无序和低效的方法之一。自2009年热闹一时的众议院提案之后,美国鲜有明确的、引起争议的气候变化与贸易关联的主张,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引申出的贸易限制内容已担当起美国全球气候治理的诉求。共和党与民主党全球气候治理理念不同,较之统一政府,长期分治政府的占优导致白宫与国会的争斗加剧,使得已有国际机制WTO相关条款成为妥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限制 全球气候治理 世界贸易组织 规则 美国 国内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丽姝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9期24-27,共4页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分别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动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与人口、...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分别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动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保障;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前提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思想政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