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经济学回归”与中国经济学说的选择逻辑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帆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182,共25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社会嵌入、价值评判和制度反思等特征,政治经济学向主流经济学的转型在增强学说"科学性"的同时削弱了这些特征。现阶段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别从社会嵌入、价值评判和制... 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社会嵌入、价值评判和制度反思等特征,政治经济学向主流经济学的转型在增强学说"科学性"的同时削弱了这些特征。现阶段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别从社会嵌入、价值评判和制度反思等维度体现了"政治经济学回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围绕"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个命题,经历了秩序重建的计划经济时期和总量增长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学说也经历了斯大林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引入。当前,我国经济需要在增长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且这种实践呈现出多个向度的复杂图景,这引致中国经济学说从单向引入转为主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契合理论和实践演进的双重逻辑,其建构应按认识国情—概括特征—提炼概念—形成命题—检验理论—凸显价值的路径展开,这一建构过程促使人们重新理解经济学说的科学性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回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中国经济实践
原文传递
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
2
作者 孙珮云 《劳动哲学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3页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同于马克思从哲学和意识形态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则是不断转向哲学与文化,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如果说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等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展开了...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同于马克思从哲学和意识形态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则是不断转向哲学与文化,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如果说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等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展开了深刻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向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注重从文化层面对资本主义展开物化和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等,并超出了阶级范畴,将解放的主体从无产阶级整体扩展到被总体异化的资本主义所吞没的个体,以及少数族裔、第三世界民族国家、女性等多元微观政治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宏观研究范式到微观研究范式的转换,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价值维度,但他们脱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拘泥于抽象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不仅无法触动社会根基,指导现实的社会变革,而且无法解释资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运作方式。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需要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转向 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