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存在论属性——以劳动范畴为例
1
作者 夏莹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抑或康德的知识学路径,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样完成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认知而不是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通过扬弃康德的知识学与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以完成其改变世界之哲学诉求,即:保持经济范畴与其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二元张力,而非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讨论为例,通过区分“劳动一般”(Allgemein与überhaupt)的两种表达方式,对劳动概念作存在论演绎,将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中的“一般、特殊与个别”的三元的封闭体系,转变为“一般与一定”的二元对峙的开放性结构,从社会历史现实来理解劳动形式的变化,突出劳动形式中独立于头脑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方法 综合 一般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共存或冲突?——一个政治经济方法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曹亮 张相文 符大海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6-157,共2页
本文从政治经济的分析视角深层次探讨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中国目前的国内外环境,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合理选择,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中国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决策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区域主义 多边主义 政治经济方法
原文传递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自我否定的现实根源——析《启蒙辩证法》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乾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共8页
《启蒙辩证法》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一直以来未被我国学者重视。这条路径已经由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丁·杰伊和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等学者指出,但是他们并未进一步阐述这种经济方法是如何具体呈现的。《启蒙辩证法》中的... 《启蒙辩证法》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一直以来未被我国学者重视。这条路径已经由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丁·杰伊和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等学者指出,但是他们并未进一步阐述这种经济方法是如何具体呈现的。《启蒙辩证法》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核心就是对以等价形式、等价原则以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资本论》中最经典的原理的运用,这种运用体现在对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纳粹主义与反犹运动等主题之中。强调《启蒙辩证法》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政治经济方法 法兰克福学派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方法探析——重温《<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锦华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6,共4页
马克思曾提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确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方法,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科学的逻辑起点,全面把握"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 马克思曾提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确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方法,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科学的逻辑起点,全面把握"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瑞华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8-26,共9页
经济学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视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全人类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的实践和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得到了实践... 经济学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视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全人类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的实践和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得到了实践和发展,也促进了理论的与时俱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论建设。习近平坚持和继承,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初步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方法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为据
7
作者 郭金龙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建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新层级,在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批判继承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抽象上升到具体”思想,在唯物史...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建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新层级,在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批判继承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抽象上升到具体”思想,在唯物史观基点上重新构造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使之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上升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对这一方法的深入认识,有必要从文本入手对马克思构造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点、理论实质以及科学依据三个层面做深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抽象上升到具体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是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施正一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52-55,59,共5页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正崛起和形成三个新的大部门,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认为,不仅要重视研究各种形式的思维规律,而且要努力发展各门思维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是思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正崛起和形成三个新的大部门,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他认为,不仅要重视研究各种形式的思维规律,而且要努力发展各门思维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是思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对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认识科学思维规律,发展思维科学以及发展其他各门科学都是有重要意义的。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这是理论思维中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于这种科学方法,虽然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也作过深刻的论述,但它并非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由抽象到具体 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 具体到抽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思维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
9
作者 张岩 潘诗盈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6,共3页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方法。理论界在呼唤"回到马克思",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当代意义,特别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依然是一种思想上的"先进生产力"。本文...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方法。理论界在呼唤"回到马克思",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当代意义,特别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依然是一种思想上的"先进生产力"。本文首先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理论来源开始,重新回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提取并分析了五种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为运用它来解决具体经济问题作出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再研究——兼与刘建华教授再商榷
10
作者 丁霞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马克思终其一生有三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论,辩证方法及其政治经济学方法尤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资本论》及其逻辑结构体系是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结构的具体化,是把辩证方法应用... 马克思终其一生有三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论,辩证方法及其政治经济学方法尤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资本论》及其逻辑结构体系是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结构的具体化,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次尝试,旨在凸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辩证法的逻辑运动,并从总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反映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现实运动,由此而形成了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II)即《资本论》及其准备稿和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翻译出版工作的启动,有助于推动《资本论》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大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 构筑方法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 《资本论》四卷结构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
11
作者 吕红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年第5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政治经济方法论纲要》 刘永佶 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丰富发展
12
作者 刘永佶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8期22-32,共11页
毛泽东于1958年底至1960年初阅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在有关批注和谈话中体现出他深刻的思想和辩证的方法,这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思想... 毛泽东于1958年底至1960年初阅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在有关批注和谈话中体现出他深刻的思想和辩证的方法,这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思想和方法,又取决于他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政治经济方法 丰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新成果——刘永佶教授《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评介
13
作者 沈斌华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23-125,共3页
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者是至关重要的素质。探索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既要把握马克思创立并成功使用的辩证的系统抽象法 ,又要发扬马克思辩证法精神 ,在总结一百多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扩展、深化和创新方法 。
关键词 政治经济 方法 方法创新 刘永佶 政治经济方法论纲要》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亮 董怡 席艳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4,共6页
本文从政治经济方法的视角分析英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制衡因素,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政党、国内利益集团以及外国政府和组织。研究发现,在英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过程中,中央政府尤其是内阁的决策目标是决定性的... 本文从政治经济方法的视角分析英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制衡因素,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政党、国内利益集团以及外国政府和组织。研究发现,在英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过程中,中央政府尤其是内阁的决策目标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政党和国内利益集团的立场和行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国政府尤其是美国的态度和立场严重牵制了英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区域经济一体化 政策决策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方法论考证和启示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段学慧 程恩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注意区分研究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哲学逻辑起点与经济学逻辑起点的不同。学界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利益关系、人民主体、人的发展、国家、消费、剩余产品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重点是分析公有企业生产的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方法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 起始范畴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统一与分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德政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8,共6页
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条迥然相异的思维路线。一条路线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突出代表,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另一条路线以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代表,认为二者是分立的。由于现代... 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条迥然相异的思维路线。一条路线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突出代表,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另一条路线以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代表,认为二者是分立的。由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将方法论外在于政治经济学,不仅方法论的研究不能深入、系统,更制约着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应该继承马克思的思维路线,坚持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统一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方法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 《资本论》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 苏联政治经济 中国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角度看“李嘉图恶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宋 《消费导刊》 2008年第10期209-209,共1页
1917年4月,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这是一般标志着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后完成的著作。李嘉图的写作风格的特点是要缩小抽象的结论和具体的运用之间的区别。熊彼特把李嘉图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 1917年4月,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这是一般标志着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后完成的著作。李嘉图的写作风格的特点是要缩小抽象的结论和具体的运用之间的区别。熊彼特把李嘉图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倾向称为"李嘉图恶习"。本文试图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角度来探讨"李嘉图恶习"的缺陷与其理论体系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嘉图恶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方法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怀涛 于瑞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30,共6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还处于初步过渡阶段,但是他已经能够深刻批判蒲鲁东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内容上的荒谬,以及蒲鲁东构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论的错误。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脱离历史现实,颠...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还处于初步过渡阶段,但是他已经能够深刻批判蒲鲁东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内容上的荒谬,以及蒲鲁东构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论的错误。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脱离历史现实,颠倒现实与范畴的历史唯心主义,以及他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拙劣模仿的伪辩证法,逐步构建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这对于把握马克思后来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哲学方法论的内在结合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鲁东 《哲学的贫困》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意义——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有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艳华 《知识经济》 2012年第2期87-88,共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的"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应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论述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得出这些结论的科学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的"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应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论述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得出这些结论的科学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的教训和警示——政治经济学方法
20
作者 斯特法诺·查玛尼 徐应娜 李鸥(编译) 《北方经济》 2010年第11期84-86,共3页
一、危机发生的近因 (一)抵押贷款自然是本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美国,房屋所有权的比例从19世纪40年代的44%上升到19世纪70年代的66%左右,这期间没有重大的损失或收益。1969年,房利美还是政府扶持的企业,它的作用一方面是... 一、危机发生的近因 (一)抵押贷款自然是本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美国,房屋所有权的比例从19世纪40年代的44%上升到19世纪70年代的66%左右,这期间没有重大的损失或收益。1969年,房利美还是政府扶持的企业,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从银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而储蓄管理机构也允许银行源源不断地提供贷款;另一方面是提供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并通过在金融市场销售债券来维持运营。情况在19世纪70年代末有了改变。华尔街的私人经营者试图仿效房利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方法 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 危机 19世纪40年代 70年代 房屋所有权 政府扶持 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