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5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情感交互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马玉婷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5期178-18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情感交互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6...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情感交互护理干预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情感交互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精神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进程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观察组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小儿腹股沟手术患儿护理中引入基于FMEA模式的情感交互护理干预,可提升患儿的舒适度,并缩短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情感交互护理 小儿腹股沟疝 舒适状况 康复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后采取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亚男 蔡志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分析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时间上,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区间,在人员方面,取60例患者,均于我院开展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治疗,实施人员分组时,通过随机数表法,共分为两组,包括... 分析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时间上,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区间,在人员方面,取60例患者,均于我院开展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治疗,实施人员分组时,通过随机数表法,共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组内人数,各组是为30例。两组运用不同护理形式,在对照组,结合常规形式,在研究组,结合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在研究组中,患者无论是在护理效果、生存质量方面,还是在满意度方面均更高,癌因性疲乏评分更低(p均<0.05)。结论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肝癌灌注栓塞介入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张文英 钟燕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采取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作用。方法选取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 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采取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作用。方法选取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FMEA护理,均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情况、舒适度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C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模式护理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可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缓解患儿疼痛,促进其舒适度增加,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输液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不良事件 疼痛情况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卉 解婷 +1 位作者 赵晶晶 赵蕾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接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PICC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化疗期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在接受PICC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宫颈癌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的管理作用
5
作者 谭舒 林立红 +1 位作者 刘瑜 邓素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管理中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腔镜下手术涉及的700套硬式内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作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作为...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管理中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腔镜下手术涉及的700套硬式内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作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作为观察组,每组350套。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观察组实施HFMEA模式管理,比较两组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率、管理质量、器械使用异常发生情况、内镜室人员专业技能与知识考核得分。结果观察组硬式内镜器械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设备准时维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包装合格及维修积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使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养知识、手术前后设备损耗检查方法、消毒清洗方式、规范化使用和调适方式、工作原理、内镜构造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AE模式管理运用于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管理中,不仅可降低器械损坏率,还能减少设备故障与缺陷,提高清洗灭菌质量与管理质量,从而确保临床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 管理质量 硬式内镜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朱晓华 朱丽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HFMEA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输液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状态焦虑量表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HFMEA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护理差错和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穿刺疼痛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穿刺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静脉输液 风险管理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运动指导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高月乔 冯娅婷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40... 目的探索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比较分析2组患者血糖水平、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试验组干预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552,P=0.001;t=4.027,P<0.001)。试验组干预12周后平衡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t=3.105,P=0.003)。试验组干预12周后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Z=3.452,P=0.001;t=3.816,P<0.001;t=4.850,P<0.001)。结论将基于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应用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运动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护理管理研究
8
作者 陈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72-0175,共4页
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样本60例,分为2组,n=3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基于FMEA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为进一步提升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 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样本60例,分为2组,n=3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基于FMEA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为进一步提升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基于FMEA的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基于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低体温发生及术后恢复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宗美 张倩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146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FMEA组各73例,分别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146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FMEA组各73例,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或FMEA模式下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时间体温、低体温发生率、术后恢复指标、不良反应、护理质量.结果:FMEA组术中30 min(36.39±0.48℃)、60 min(36.65±0.52℃)、术毕时(36.92±0.57℃)体温均高于常规组(36.04±0.52℃、36.27±0.47℃、36.51±0.54℃),拔管时间(26.02±6.24min)、麻醉复苏时间(23.91±5.78min)短于常规组(33.58±7.09min、30.27±6.13min),尿量、术后24h引流量较常规组少,低体温(8.2%)及术后寒战(6.9%)、躁动(2.7%)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34.3%、26.0%、16.4%)(均P<0.05);两组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感染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FMEA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FMEA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预防低体温,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寒战、躁动发生,改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低体温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米淑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0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IS静脉溶栓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投币法分为接受常规急...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IS静脉溶栓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投币法分为接受常规急救流程干预的对照组(n=60)和接受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6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完成各环节用时、神经功能以及溶栓效率,随访1年后,统计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分诊完成时间、分诊完成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至药物首推时间、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开始时间≤60 min的达标率、血管再通率、溶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明显功能障碍、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明显残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HFMEA模式的优化护理方案可显著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各环节用时,提高溶栓效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情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多项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秦莲花 杨若澜 +1 位作者 黄双丽 杨蓉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FMEA)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入我院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FMEA)联合行为督导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入我院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联合督导干预,观察组接受FMEA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SF-36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NISS评分更低(P<0.05),且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模式联合行为督导干预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SF-36评分,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伊书锋 孙翠珍 +1 位作者 苏霞 孙丽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之前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9月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之前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9月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FMEA风险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RPN值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昏迷天数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FMEA模式可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昏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分析模式 昏迷 肺部感染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彭红 李梅 +2 位作者 彭巧丽 黄钰茹 邱菊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9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急诊2018年1月1-1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1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将2018年1月21-3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急诊2018年1月1-1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1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将2018年1月21-30日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原因尤其是居家留置期间的高危因素等实施整改,对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导管堵塞、意外脱管、静脉炎、留置针压伤、外渗)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留置针留置时间为(5.1±0.7)d,长于对照组;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为(193.6±31.8),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的2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可有效降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儿童急诊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留置时间 儿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对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成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小燕 黄中伟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的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观察2组患者...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的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能评分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RPN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静脉导管护理效能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静脉留置针 安全性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朱红 刘文霞 杨幸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85-90,共6页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STBI患者为研究...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为分组依据,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0),2021年7月—2022年12月入院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FMEA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意识、预后、凝血功能、营养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卡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KP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IB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T均较护理前缩短,D-D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LB、PA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对STBI患者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后,采取FMEA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能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并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 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干预在咽喉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鲁丽琴 时春霞 瞿亚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28-133,共6页
目的 探讨咽喉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2例咽喉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模式干预组(2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干预,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FMEA干预,两组均干预... 目的 探讨咽喉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2例咽喉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模式干预组(2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干预,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FMEA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患者经历创伤后成长和复原情况,干预后采用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MMAS-8)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采用满意度评分表(SR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结果 模式干预组术后下床、拔除引流管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模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GSES、PTGI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模式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式干预组总治疗依从率及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喉肿瘤手术患者实施FMEA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肿瘤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干预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体位指导联合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模式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牛萍 王芳 高宛红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8期1985-198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指导联合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HFMEA)模式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指导联合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HFMEA)模式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改良体位指导联合HFMEA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分(MCM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CMQ量表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MCMQ量表屈服评分及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改良体位指导联合HFMEA模式可改善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对方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少颈过伸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体位指导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甲状腺肿瘤 应对方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联合物联网技术在急救器材调配中心设备风险报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陈名鑫 檀旸 杨玲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3-45,49,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联合物联网技术在急救器材调配中心设备风险报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急救器材调配中心在用的急救设备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分组,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风...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联合物联网技术在急救器材调配中心设备风险报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急救器材调配中心在用的急救设备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分组,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风险报警管理的设备为对照组(202台),2022年1—12月采用FMEA模式联合物联网技术进行风险报警管理的设备为观察组(202台)。比较两组设备报警发生率和设备使用人员对报警的处理情况。结果观察组设备故障报警、健康报警、健康转故障报警和总报警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设备使用人员对报警处理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模式联合物联网技术能有效评估和监控急救设备风险报警情况,有助于提高急救器材调配中心的设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设备 风险报警管理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物联网技术 故障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3期3939-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在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CU-A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风险预警护理,包括组建FMEA干预团队、制定流程步骤图、识别潜在失效模式、探寻ICU-AW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等。记录FMEA干预前后ICU-AW事件的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变化。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MRC-score)评定患者的徒手肌力。采用巴塞尔指数表(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第1、3、7天ICU-AW发生率及MRC-score评分。记录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干预前后BI评分。结果观察组实施FMEA模式改进方案预防ICU-AW后,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100分;观察组第3、7天ICU-AW发生率分别为3.33%、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21.67%(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4.40±1.30)d、(8.50±1.05)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0±1.35)d、(10.70±2.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7天MRC-score评分、出院时BI评分分别为(54.95±3.10)分、(78.20±6.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0±2.55)分、(68.70±6.25)分(均P<0.05)。结论FMEA模式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及ICU监护时间,改善危重症患者肌肉功能、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降低ICU-AW发生率,为ICU-AW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模式 ICU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率的影响
20
作者 娄林红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泗洪县中信医院供应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管理的硬式内镜器械200件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12月管理的100件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 目的观察分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泗洪县中信医院供应室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管理的硬式内镜器械200件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12月管理的100件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23年1-12月管理的100件作为研究组,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管理。对比两组器械损坏率及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器械损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内容、方法、效果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可显著降低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率,提高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硬式内镜器械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损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