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控制因素下的路线敏感节点方案比选研究
1
作者 张淼 《江西建材》 202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文中以何山路西延工程一期敏感节点处路线方案比选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及工程影响三个主要指标建立路线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云模型基本原理,计算得出三种方案的... 文中以何山路西延工程一期敏感节点处路线方案比选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及工程影响三个主要指标建立路线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云模型基本原理,计算得出三种方案的评价云图,并与标准评语云进行比较,将评价结果直观化,得出最优方案,避免了评价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因素 敏感节点 方案比选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安全稳定敏感节点的预警机制研究
2
作者 范军 《价值工程》 2013年第24期279-281,共3页
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要着眼于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归类分析和实践探索,超于眼前看到长远,超越一切看到全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立足于敏感季节和时期、重大敏感事件发生前后等大学生安全稳... 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要着眼于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归类分析和实践探索,超于眼前看到长远,超越一切看到全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立足于敏感季节和时期、重大敏感事件发生前后等大学生安全稳定事件易发的重要敏感节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才能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安全稳定 敏感节点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故障敏感的负荷节点和关键节点的辨识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济铿 罗萍萍 +2 位作者 曹绍杰 C.M.Mak K.M.Yung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39-44,共6页
电力系统中许多大扰动都会导致系统负荷降低。对于系统调度员来说,了解和掌握系统中是否存在一些受故障扰动影响而负荷降低始终是最严重的节点、变电站,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中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香港电... 电力系统中许多大扰动都会导致系统负荷降低。对于系统调度员来说,了解和掌握系统中是否存在一些受故障扰动影响而负荷降低始终是最严重的节点、变电站,是相当有用的,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中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识别香港电力系统中与故障相关的最敏感的变电站。定义了量度负荷降低严重性程度的两个指标。基于数据统计分析找到了对故障扰动最敏感的变电站,其正确性得到了实际电力系统专家的证实。此外,通过对电压曲线的相关分析,找出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对这些节点实施有效的电压调节,将有助于故障后敏感节点电压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负荷降低 敏感节点 增强电压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敏感性分析的无网格法节点布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署恒木 黄朝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应用无网格法进行数值计算时,由于节点的布置对于计算结果的精度有直接影响,因此节点布置方案以及节点性态特点是无网格法中的研究重点。把有限元和形状优化设计中的节点敏感性这一概念应用于无网格法,选择势能密度作为响应变量对无... 在应用无网格法进行数值计算时,由于节点的布置对于计算结果的精度有直接影响,因此节点布置方案以及节点性态特点是无网格法中的研究重点。把有限元和形状优化设计中的节点敏感性这一概念应用于无网格法,选择势能密度作为响应变量对无网格法中的节点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节点布置方案与节点敏感性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悬臂梁的数值算例,说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并改进节点布置方案,使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移动最小二乘法 节点敏感性系数 响应变量 节点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肿瘤多药耐药及敏感性的关键节点
5
作者 刘雪文 向雨晨 +2 位作者 司渊 张特 刘莹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96-402,共7页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受不同的分子机制调控,也是临床上提高化疗成功率最大的障碍。探索新型、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来克服临床中常见的肿瘤MDR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AKT MDR 敏感节点 HIF-1Α 肿瘤微环境 缺氧 正反馈环路 氧化/抗氧化平衡
原文传递
脉冲激光诱发65 nm体硅CMOS加固触发器链的单粒子翻转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赛 陈睿 +6 位作者 韩建伟 马英起 上官士鹏 李悦 朱翔 梁亚楠 王璇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2,共8页
针对65 nm体硅CMOS工艺触发器链,利用脉冲激光研究了敏感节点间距、加固结构和测试数据类型等因素对电路的单粒子翻转效应(SEU)敏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敏感节点间距增大可有效提高双互锁存(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结构触... 针对65 nm体硅CMOS工艺触发器链,利用脉冲激光研究了敏感节点间距、加固结构和测试数据类型等因素对电路的单粒子翻转效应(SEU)敏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敏感节点间距增大可有效提高双互锁存(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结构触发器链的抗SEU性能,但当敏感节点间距较大(如>4.0μm)时,间距增大的器件加固效果减弱;触发器单元中NMOS管经保护漏结构加固、PMOS管经保护环结构加固后其SEU敏感度明显降低;不同数据测试模式下触发器链的SEU敏感度不同,这可能与不同模式下单元中的敏感晶体管类型不同有关。此外,脉冲激光作为一种地面模拟手段,可有效用于确定单粒子敏感器件设计的最佳间距和验证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翻转 脉冲激光 敏感节点间距 保护环 保护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存储单元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春艳 岳素格 +2 位作者 陆时进 刘琳 张晓晨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8-352,358,共6页
为解决纳米CMOS工艺下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固存储单元(RH-12T)。在Quatro-10T存储单元基础上对电路结构进行改进,使存"0"节点不受高能粒子入射的影响,敏感节点对的数目是晶体管双立互锁(DICE)存储单元的一半... 为解决纳米CMOS工艺下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固存储单元(RH-12T)。在Quatro-10T存储单元基础上对电路结构进行改进,使存"0"节点不受高能粒子入射的影响,敏感节点对的数目是晶体管双立互锁(DICE)存储单元的一半。基于敏感节点对分离和SET缩减原理,进行了加固存储单元版图设计。在相同设计方法下,该存储单元的敏感节点间距是DICE存储单元的3倍。抗SEU仿真结果表明,该存储单元具备单节点翻转全加固能力。全物理模型单粒子瞬态仿真结果表明,该存储单元的线性能量转移(LET)翻转阈值为DICE存储单元的2.8倍,能有效缓解单粒子多节点翻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储单元 SEU 节点翻转 敏感节点 LET翻转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不确定性的配电网谐波监测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灏 晁婉萌 毕天姝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大量谐波,严重影响电能质量,亟需实现谐波全局可观,为其治理提供数据基础。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光伏不确定性的谐波监测点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提出了节点综合谐波敏感因子评估配电网节... 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大量谐波,严重影响电能质量,亟需实现谐波全局可观,为其治理提供数据基础。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光伏不确定性的谐波监测点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提出了节点综合谐波敏感因子评估配电网节点受谐波影响的程度,从而对节点进行权重划分;进一步地,考虑光照强度和负荷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保证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产生的谐波均能被观测到,在谐波潮流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谐波可观测矩阵;基于上述2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考虑节点谐波敏感因子的谐波监测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了谐波监测点配置方案。在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上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将所提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节点综合谐波敏感因子 谐波可观测矩阵 电能质量 优化配置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算放大器SET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封国强 胡永贵 +4 位作者 王健安 黄建国 马英起 韩建伟 张振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模拟器件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的研究,成为近来国际上单粒子效应研究的热点.针对中国生产的运算放大器SF3503,利用脉冲激光单粒子效应测试装置,试验研究了SF3503工作于反相放大器与电压比较器模式SET效应的特征与规律.获取了器件的敏感... 模拟器件的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的研究,成为近来国际上单粒子效应研究的热点.针对中国生产的运算放大器SF3503,利用脉冲激光单粒子效应测试装置,试验研究了SF3503工作于反相放大器与电压比较器模式SET效应的特征与规律.获取了器件的敏感节点分布、LET阈值和SET脉冲波形的特征参数,其中器件的敏感节点均分布在输入级与放大级,LET阈值不大于1.2 MeV·cm~·mg^(-1),电压比较器产生的最大SET脉冲的幅度达27V、脉冲宽度为51μs.试验表明SF3503对SET效应极其敏感,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在空间任务中直接使用,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算放大器 单粒子瞬态脉冲 脉冲激光 敏感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序树的气象新媒体产品转发热度研究
10
作者 李亚玲 崔晓珂 陈婷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5期20-22,共3页
根据气象新媒体产品的转发等特征,我们采用从转发的先后和顺序,利用有序树的节点、度等特性,将其应用到气象新媒体产品传播热度研究上,形成新媒体产品路径传播转发有序树,根据该传播树节点的度来确定对该新媒体产品的敏感节点。最后通... 根据气象新媒体产品的转发等特征,我们采用从转发的先后和顺序,利用有序树的节点、度等特性,将其应用到气象新媒体产品传播热度研究上,形成新媒体产品路径传播转发有序树,根据该传播树节点的度来确定对该新媒体产品的敏感节点。最后通过川台天气专家采访新媒体产品《放眼看天气》来验证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产品 有序树 转发路径 敏感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nm CMOS工艺8-Gbps SerDes单粒子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溢 陈建军 +2 位作者 梁斌 池雅庆 黄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53-2658,共6页
本文研究了28 nm体硅CMOS工艺下8-Gbps通用结构高速并转串/串转并接口(Serializer/Deserializer,SerDes)的单粒子辐射特性,该SerDes由电压模发送器(Transmitter,TX)和相位插值(Phase Interpolation,PI)型接收器(Receiver,RX)组成,通过... 本文研究了28 nm体硅CMOS工艺下8-Gbps通用结构高速并转串/串转并接口(Serializer/Deserializer,SerDes)的单粒子辐射特性,该SerDes由电压模发送器(Transmitter,TX)和相位插值(Phase Interpolation,PI)型接收器(Receiver,RX)组成,通过双指数电流源对整个SerDes的TX和RX进行了单粒子效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SerDes的TX和RX均会发生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 Transient,SET),且主要敏感节点包括:D触发器,采样器和时钟相位插值器.进一步采用脉冲激光对整个SerDes进行了扫描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结论.该研究为抗辐射SerDes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转并/并转串接口 单粒子效应 双指数电流源仿真 敏感节点 脉冲激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nm工艺触发器抗单粒子翻转版图加固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苑靖爽 赵元富 +3 位作者 王亮 李同德 孙雨 朱永钦 《现代应用物理》 202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提高28 nm体硅工艺下的触发器的抗SEU能力,针对28 nm集成电路的版图空间布局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敏感节点对分离和电荷补偿原理,设计了2种抗辐射加固触发器版图结构。同时设计了3种不同敏感节点对分离距离和采用电荷补偿原理加固... 为提高28 nm体硅工艺下的触发器的抗SEU能力,针对28 nm集成电路的版图空间布局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敏感节点对分离和电荷补偿原理,设计了2种抗辐射加固触发器版图结构。同时设计了3种不同敏感节点对分离距离和采用电荷补偿原理加固的触发器链,通过流片和封装后对芯片进行了抗单粒子翻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2种版图加固方法可使单粒子翻转数下降95%以上;当入射重离子LET值为37 MeV·cm^(2)·mg^(-1)时,电荷补偿原理的版图加固结构抗单粒子翻转性能更强;28 nm工艺下,版图加固最优敏感节点对的距离为3倍标准单位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翻转 触发器 敏感节点 单粒子加固设计 重离子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惯量分布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日永 秦文萍 +2 位作者 唐震 曲莹 郝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0-437,共8页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机组集中并网将导致系统惯量降低,使电网缺乏可靠的惯性响应,系统的频率抗扰动能力下降的情况,根据电力网络拓扑耦合关系与复杂网络动态特性,构建了小干扰稳定模型,并将扰动信号进行模态分解,分析各节点在对应模态下对...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机组集中并网将导致系统惯量降低,使电网缺乏可靠的惯性响应,系统的频率抗扰动能力下降的情况,根据电力网络拓扑耦合关系与复杂网络动态特性,构建了小干扰稳定模型,并将扰动信号进行模态分解,分析各节点在对应模态下对扰动的响应情况,得到系统频率稳定性对于节点惯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分析惯量分布对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通过PSASP软件仿真,验证了不同节点惯量改变相同比例的情况下,系统频率稳定性对于节点惯量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在系统总体惯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不同惯量机组的位置配置提供参考,以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 耦合动力系统 小干扰稳定 节点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PSO算法的微调模糊宽度学习系统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
14
作者 张沛 周林 王立闻 《东方电气评论》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涉及对对象的控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近似。其中,模糊宽度学习系统是一种新颖的且具有潜力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然而,该方法在辨识过程中存在性能不足且超参数敏感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敏感性... 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涉及对对象的控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近似。其中,模糊宽度学习系统是一种新颖的且具有潜力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然而,该方法在辨识过程中存在性能不足且超参数敏感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敏感性粒子群算法的微调模糊宽度学习系统,用于求解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首先,本文在原始模糊宽度学习系统结构基础上使用稀疏自编码器对后件参数进行微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微调模糊宽度学习系统。然后,提出了一种节点敏感性PSO算法对模糊宽度学习系统的模糊规则、TSK模糊子系统和增强节点三个参数进行搜索。使用模拟的非线性系统生成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经过节点敏感性PSO优化搜索的最优微调模糊宽度学习系统结构进行预测。该模型计算过程简单高效,能够同时用于神经网络逼近和模糊推理,具有快速确定最优模型结构的优点,可以有效提升模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能力,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任务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敏感 粒子群算法 模糊宽度学习系统 非线性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e shift method for stiffness-based optimization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 被引量:2
15
作者 Chang-yu CUI Bao-shi JIANG You-bao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de shift method to find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nodes in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searches for the minimum strain energy configuration and this leads to r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de shift method to find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nodes in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searches for the minimum strain energy configuration and this leads to reduced sensitivity in initial imper- fections. Strain energy sensitivity numbers are derived for free shift and restricted shift where nodes can move freely in the 3D space or have to move within a predefmed surface respectively. Numerical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was found that optimized structures achieve higher ultimate load and are less sensitive to imperfections than the initial structur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final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factors like the initial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spatial conditions, etc. Based on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architects can be provided with diverse reasonable structures. Furthermore, by amending the defined shapes and nodal distributions,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e shifts Strain energy sensitivit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atic stability Imperfection sensi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