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随着写本学与书籍史的发展,西方研究者提出了写本的“地层学”(stratigraphy of the manuscript)理论。这一理论将写本比作考古遗址,将写本内部的历史层累视作考古遗址中的地层(strata)。不少敦煌写本同样具有复杂的、层...20世纪下半叶,随着写本学与书籍史的发展,西方研究者提出了写本的“地层学”(stratigraphy of the manuscript)理论。这一理论将写本比作考古遗址,将写本内部的历史层累视作考古遗址中的地层(strata)。不少敦煌写本同样具有复杂的、层累的内部结构,具有一段时间内演变发展形成的“地层”。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册子本为例,使用西方写本学的方法剖析若干写本的内部地层,为相关文献整理、写本编目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20世纪下半叶,随着写本学与书籍史的发展,西方研究者提出了写本的“地层学”(stratigraphy of the manuscript)理论。这一理论将写本比作考古遗址,将写本内部的历史层累视作考古遗址中的地层(strata)。不少敦煌写本同样具有复杂的、层累的内部结构,具有一段时间内演变发展形成的“地层”。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册子本为例,使用西方写本学的方法剖析若干写本的内部地层,为相关文献整理、写本编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