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丽 刘景忠 张春梅 《产业科技创新》 2022年第3期64-66,共3页
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价值。通过研究,颅... 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价值。通过研究,颅内动脉瘤治疗前,通过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的数量以及大小进行准确检出,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高,可以有效反映载瘤血管跟和瘤颈间的关系以及动脉瘤形态,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数字血管造技术 颅内动脉瘤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锦州 陈玉双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DSA技术,观察组采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动脉和病灶显示情况、门静脉分支检出率、肝动脉分支检出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侧支循环血管、小病灶、小病灶供血动脉、小病灶侧支循环血管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动脉分支3/4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静脉分支1级、2级、3/4级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动脉显示率,利于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旋转数字血管造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路径图引导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华 汪建华 +2 位作者 张顺 邱广平 陈飞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平板旋转血管造影结合三维路径图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程中的价值。方法将40例确诊颅内动脉瘤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二维组(在二维路径图引导下行弹簧圈填塞)20例,三维组(在三维路径图引导下行弹簧圈填塞)2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平板旋转血管造影结合三维路径图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程中的价值。方法将40例确诊颅内动脉瘤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二维组(在二维路径图引导下行弹簧圈填塞)20例,三维组(在三维路径图引导下行弹簧圈填塞)2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透视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三维组手术时间(39.15±9.96)min明显少于二维组[(54.40±7.70)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5,P=0.000);三维组X射线辐射剂量(184 902.4±53 479.4)mGy.cm2明显少于二维组[(239 734.5±48 555.2)mGy.c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P=0.002);三维组透视时间(840.35±381.7)s明显少于二维组[(1 161.45±503.25)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P=0.029)。结论应用三维路径图引导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时间、X射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路径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