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文化遗产中的信息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覃京燕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22-26,共5页
针对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信息理解问题,提出运用信息思维指导数字化文化遗产项目整体策划,采用信息设计模型和信息设计原则进行数字化文化遗产中信息管理、信息呈现和信息传播的设计。通过剖析信息设计中的理性、感性与知性智慧的真善美... 针对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信息理解问题,提出运用信息思维指导数字化文化遗产项目整体策划,采用信息设计模型和信息设计原则进行数字化文化遗产中信息管理、信息呈现和信息传播的设计。通过剖析信息设计中的理性、感性与知性智慧的真善美,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变成一种系统的保护,文化脉络的可持续性延续与文明精神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文化遗产 信息理解 信息设计 信息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文化遗产与提升城市形象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曹福然 马雨墨 熊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40,共8页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运动日趋深化,与城市形象、品牌紧密绑定的数字化文化遗产突破地域、国界和阶层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均可发挥出良好的提升城市形象功能。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文创作为城市文化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发...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运动日趋深化,与城市形象、品牌紧密绑定的数字化文化遗产突破地域、国界和阶层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均可发挥出良好的提升城市形象功能。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文创作为城市文化经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迅猛,也成为创建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通过数字文创丰富城市形象的内容、通过文化唤醒促进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通过"数字接入"推动城市形象的重构和价值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文化遗产 数字文创 数字接入 城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综述
3
作者 耿国华 高健 +7 位作者 汤汶 张敏 曾升 高宏娟 王小凤 许阳 张雨禾 周明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建模、保护与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三代文物采集建模设备、智慧博物馆建设、陶瓷器文物虚拟复原、古代人物面貌复原以及秦腔的智能媒体融合全息展演5个方面展开研究。然而,由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不同,在建模方法、修复保护技术以及展示形式方面遇到诸多挑战:①现有文物数字化建模设备效率不高,且需要大量人工干预;②文物种类繁多、特征复杂、形态各异、语义丰富,需要开发适合中国文物的知识抽取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以实现高效的文物组织与展示;③对破损文物碎片的形状表示、描述方法以及自动重组的研究;④古代人物面貌的虚拟复原及性别和种族的识别;⑤全息展演技术面临高计算性能需求、艺术与技术融合的精准度、硬件兼容性、实时性、沉浸感和互动性等挑战。针对这5个方面的需求和挑战,首先,对近些年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总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系列成果;最后,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智慧博物馆 文物虚拟复原 知识图谱 全息展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vaWeb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4
作者 邹平吉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02-204,共3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化管理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面对大量散布各地且形式多样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化时代需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化管理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面对大量散布各地且形式多样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化时代需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在如何对这些宝贵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瓶颈,开发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已成为当前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采用JavaWeb技术构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能满足海量数据管理需求,为未来的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以及文化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管理 信息管理平台 物质文化遗产 海量数据管理 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交互 文化遗产资源 文化遗产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谈:数字化为文明赋彩——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技术应用现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4
5
作者 刁常宇 刘建国 +7 位作者 邓非 耿国华 周蓬勃 何捷 王超群 马昭仪 杨红 杨晨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4-22,共19页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信息储存和传输,发展到数据处理分析,进而进化到今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与展示,在文化遗产研究、记录、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文物保护工作全链条的数...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信息储存和传输,发展到数据处理分析,进而进化到今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与展示,在文化遗产研究、记录、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文物保护工作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不断创新核心技术与设备,形成通用技术与国际并驾齐驱、特色技术引领国际潮流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考古遗址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模拟、研究和展示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古代遗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人地关系等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新一代测绘技术,可实现对建成遗产三维数字形式的记录与保存,在精度、纹理、展示分析、交互以及文物古建的数字修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空间历史大数据”途径,可以打破过往人文学科与空间操作之间的知识鸿沟与技术壁垒,促进文化遗产以体系化技术操作实现“公众化”,通过文化空间实践达成未来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历史人文知识存续之间的良性互动。数字化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然从保存、宣传扩展到传承、振兴的层面。从全球视野审视数字化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文化遗产数字化面临着建立更完善的数据资源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物数字化 非遗数字化 考古遗址 建成遗产 城市文化遗产 实景三维 空间历史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困境及应对 被引量:15
6
作者 易玲 纪孟汝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53-63,共11页
步入数字时代,随着技术与经济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与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既回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 步入数字时代,随着技术与经济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与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既回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利益平衡需求相契合。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权利主体模糊、权利客体形态复杂、权利内容不清及权利交易不畅的现实困境。对此,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可以从明晰相关权利主体、构建分层保护体系、廓清相关权利主体的利益边界及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入手,破解当前的保护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保护与传承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数字化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
7
作者 郭雨方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年第11期31-32,共2页
在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为其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在数字化过程中也带来了复杂的法律挑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条文,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建立有效的监管和执行... 在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为其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在数字化过程中也带来了复杂的法律挑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条文,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建立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机制,明晰权利主体,廓清利益边界,从而在促进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平衡各方权益。完善的法律框架和严格执行是确保数字化文化遗产得以合理利用与安全传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法 权利主体界限 公共利益与合理使用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版权保护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亮 李悦澜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3期97-101,共5页
当前,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版权,能够有效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推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发现,目前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版权保护存在作品确权不易、版权保护边界不明、利益分配失衡等问题... 当前,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版权,能够有效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推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发现,目前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版权保护存在作品确权不易、版权保护边界不明、利益分配失衡等问题。对此,相关行政机构可以通过明确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版权确认的基本原则,明晰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版权保护的边界及限度,完善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版权保护的惠益分享机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版权保护制度进行重构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 版权保护 作品确权 惠益分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帝陵文化遗产融入GIS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9
作者 杨波 郭玲霞 +3 位作者 李萌 谢瑞莲 晋蓓 崔俊哲 《科教文汇》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数字孪生时代,面对数字文化遗产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该文以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借助汉唐帝陵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依托科研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拓展科研教学链条。以交叉学科为切入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数字孪生时代,面对数字文化遗产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该文以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借助汉唐帝陵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依托科研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拓展科研教学链条。以交叉学科为切入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自2018年起,GIS专业教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并弘扬汉唐帝陵文化遗产,致力于培养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相关经验可为地方高校同类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GIS专业 文化遗产数字化 汉唐帝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主体与热点分析——基于CNKI资源的可视化分析(2003~2022)
10
作者 钟家园 周鹏程 +1 位作者 盛紫凡 田逢印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研究主体是决定研究质量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主体分析可窥视研究的热点、亮点及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2003~2022年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论文为对象,运用CNKI数据分析及Citespace从文献年度分布... 研究主体是决定研究质量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主体分析可窥视研究的热点、亮点及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2003~2022年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论文为对象,运用CNKI数据分析及Citespace从文献年度分布、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近20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主体、热点与趋势,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国内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研究存在研究主体相对单一、热点相对单调、文献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扩大研究主体、拓宽研究主题、拓展新的研究热点、提高成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研究主体与热点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宁波保国寺文化遗产数字化重构研究
11
作者 涂宇嘉 《美术馆》 202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在数智时代,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不仅能满足推动中华文明传播的内在需求,而且符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数智化研究的时代语境,深入分析数智时代文化遗产数字... 在数智时代,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不仅能满足推动中华文明传播的内在需求,而且符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数智化研究的时代语境,深入分析数智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流程,提出了宁波保国寺文化遗产数字化重构的总体框架和关键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数据基础、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多方合作等,旨在为宁波保国寺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智时代 宁波保国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资源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2003-2022)
12
作者 钟家园 朱景婷 +1 位作者 田逢印 盛紫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2003-2022年收录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近二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阶段特...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2003-2022年收录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究近二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经历兴起和深化发展两个阶段,兴起阶段呈现技术驱动与政策导向的双重特征,深化阶段呈现技术流与人文流各展其能的双重特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跨学科研究、乡村振兴及区域文旅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等将成为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研究 可视化分析 阶段特征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芳 金小璞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9,共10页
关联数据能以"数据"为单位揭示数字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基于关联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可以为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 关联数据能以"数据"为单位揭示数字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基于关联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可以为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讨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关联数据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和比较方法,从理论、技术、案例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已具备如下特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立足技术研究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研究,注重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证研究,加强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及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体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关联数据 元数据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关联要素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建 王莹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从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内外因素分析入手,得出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两类主要内部因素为:其自身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七类主要外部因素为:科技因素、政策因素、管理因素、传播因素、研究因素、经济因素、群体因素;以及一类次... 从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内外因素分析入手,得出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两类主要内部因素为:其自身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七类主要外部因素为:科技因素、政策因素、管理因素、传播因素、研究因素、经济因素、群体因素;以及一类次要其他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得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效能公式,并得出结论:变量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作为具有否定作用的主要变量因素,决定着整个效能的高效与否;同时其他变量因素之和值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后评定的效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演进路径与热点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智慧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0,共8页
以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主题的552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II可视化工具对所采集数据进行文献共引、关键词、名词短语、突发词等的分析与处理,揭示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前沿。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可视化 演进路径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特征检索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妍 贾克斌 刘鹏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325-327,共3页
在传统的基于关键字检索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特征提取和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文化遗产多媒体数据库及其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运行稳定,特征入库时间短,检索响应... 在传统的基于关键字检索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特征提取和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文化遗产多媒体数据库及其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运行稳定,特征入库时间短,检索响应快且结果较符合人类视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 图像检索 特征提取 颜色直方图 关键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及其产业价值分析——基于新媒介载体下出版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闵祥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33,共4页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一方面符合了出版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其规模复制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开发的经济价值。因此文化遗产与新媒介结合后,可实现在线增值服务与在线推介推广的双重功能,符合未来出版业从图书盈利向信息盈...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一方面符合了出版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其规模复制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实现产业化开发的经济价值。因此文化遗产与新媒介结合后,可实现在线增值服务与在线推介推广的双重功能,符合未来出版业从图书盈利向信息盈利转变的大趋势。同时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消弭了文化遗产形式的多样性,完成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虚拟展示等数字化统一。这就实现数字化的文化遗产从网络媒介到平面媒介,电子媒介到纸质媒介之间的转换,多重媒介之间的转换也就创造出多重的盈利空间。由此可见,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有利于保护、传承与普及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而且更便于同新媒介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推广与推介,可以有力地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产业价值 新媒介 出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反思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云海 刘瑞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10-18,共9页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热潮,我国也积极加入其中。数字化技术使非遗得到全面保护并实现快速传播,但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且在权利保护、责任承担、...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热潮,我国也积极加入其中。数字化技术使非遗得到全面保护并实现快速传播,但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且在权利保护、责任承担、法律纠纷解决等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使非遗数字化成果面临更多风险。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固有的弊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能对非遗数字化成果形成全面的保护,这种矛盾只有通过立法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体系创新。在当前的实践背景下,加强非遗数字化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非遗有效传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 数字化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探析与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彤阳 韩怡敏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3,共9页
图书馆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在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网络调查,对日本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剖析了项目的实践特征,据此总结出日本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图书馆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在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网络调查,对日本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剖析了项目的实践特征,据此总结出日本图书馆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经验,提出了加大地方特色文化遗产传承力度、加强资源数据库建设、促进多方协作以及拓宽开发渠道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图书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以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舞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传燕 汪全先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黄泥鼓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