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化3D打印技术的导板辅助颌骨骨折颌间固定螺钉精确度研究
1
作者 钟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41-044,共4页
研究基于数字化3D打印技术的导板辅助颌骨骨折颌间固定螺钉精确度。方法 样本:本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采样年限:2022年4月-2024年5月,数量:60例,分组法则: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30):常规颌骨骨折复位及自由手颌间固定螺钉植入;实验组... 研究基于数字化3D打印技术的导板辅助颌骨骨折颌间固定螺钉精确度。方法 样本:本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采样年限:2022年4月-2024年5月,数量:60例,分组法则: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30):常规颌骨骨折复位及自由手颌间固定螺钉植入;实验组(n=30):数字化3D打印技术导板辅助颌骨骨折复位及颌间固定螺钉植入。对比两组手术效果、颌间固定螺钉与牙根距离、颌间固定螺钉植入精准度、骨折复位精准度、术后2周颌间固定螺钉松动度。结果 手术效果:观察组:对照组(90.00%:66.66%,P<0.05)。实验组颌间固定螺钉与牙根距离较对照组低,颌间固定螺钉植入精准度、骨折复位精准度较对照组高(P<0.05)。咬合关系:观察组:对照组(96.67%:76.67%,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3.33%:30.00%,P<0.05)。结论 数字化3D打印技术可有效提升颌间固定螺钉精确度,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手段,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其咬合功能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固定螺钉 数字化3d打印技术 导板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丘仿松 郑军 谢远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析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3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1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析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3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1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外貌、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方面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运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可以优化手术指标,确保下颌骨缺损修复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打印技术 腓骨移植修复 下颌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对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的修复效果及三维精度的影响
3
作者 庞敏 张海帆 章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于该院接受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种植导板)41例(种植牙108颗)和观察组(3D...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于该院接受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种植导板)41例(种植牙108颗)和观察组(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41例(种植牙110颗),对比修复效果及三维精度。结果 评价修复效果(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的探诊深度[(1.59±0.43)mm]、龈沟出血指数[(0.82±0.31)]、改良菌斑指数[(0.75±0.37)]、骨吸收量[(0.52±0.08)mm]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比轴向误差(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的颈部误差值[(0.93±0.14)mm]、根尖误差值[(1.24±0.13)mm]、深度误差值[(0.74±0.16)mm]、角度误差值[(4.45±0.68)°]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比倾斜向误差(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的颈部误差值[(1.06±0.25)mm]、根尖误差值[(1.44±0.31)mm]、深度误差值[(0.48±0.16)mm]、角度误差值[(6.62±0.54)°]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治疗的过程中,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保障其三维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 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 修复效果 三维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可 陈定根 +1 位作者 李娜 刘维翰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设计3D结构,并用各种材料逐层堆积成真实的物体,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1]。与传统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减材制造法相比,3D打印具有工艺优势[2],能够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产生更少的废物实现可持续的过程... 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设计3D结构,并用各种材料逐层堆积成真实的物体,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1]。与传统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减材制造法相比,3D打印具有工艺优势[2],能够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产生更少的废物实现可持续的过程,但在表面质量、机械性能和尺寸精度等方面,3D打印技术有待提高。在口腔正畸领域,数字化3D打印技术(简称3D打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3D打印技术继承错颌畸形的矫治理念,摒弃传统诊断、设计、制作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个性化设计、数字化成型技术,根据口腔内复杂情况快速制作个性化矫治器,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治疗效率,同时推动正畸治疗向个性化与精准化转变,为正畸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本文将综述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打印技术 口腔正畸 精准化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陆俭军 谭海涛 +5 位作者 杨克勤 李晓 甘智 何锦威 李颖 林鑫欣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05~2016-02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组,32例)治疗髋臼...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05~2016-02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组,32例)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共6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疼痛评分(VA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共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和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两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6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9.7个月。3D打印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手术组在术后2周和3个月髋关节VAS评分、Harris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髋关节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术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减少失血量,实现微创、精准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 3d打印数字化技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数字化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王有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研究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在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时间选取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把50例患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人员纳入分析范畴,依据治疗手段划分2组,即一般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一般治疗组以及椎体成形术配合数字化3d打印技... 研究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在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时间选取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把50例患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人员纳入分析范畴,依据治疗手段划分2组,即一般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一般治疗组以及椎体成形术配合数字化3d打印技术治疗的结合治疗组,研究两组人员治疗效果,评估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的意义。结果:结合治疗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是(14.60±4.13)min、透视次数为(9.60±4.10)次,一般治疗组患者两项指标分别是(27.63±7.71)min、(13.64±5.12)次,互相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治疗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是8.0%,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神经根损伤1例患者,数值小于一般治疗组患者16.0%(骨水泥渗漏3例、神经根损伤1例),p<0.05;治疗之前,两组人员疼痛感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之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结合治疗组人员术后三天疼痛感评估(4.17±0.68)分、术后90天疼痛感评估(3.10±0.17)分,术后三天功能障碍评估(16.90±2.47)分、术后90天功能障碍评估(11.62±1.76)分,一般治疗组人员术后三天疼痛感评估(4.10±0.52)分、术后90天疼痛感评估(3.16±0.33)分,术后三天功能障碍评估(18.96±5.13)分、术后90天功能障碍评估(11.40±0.88)分,各个分数对比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在脊柱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起到良好效果,可控制不良反应产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打印技术 脊柱压缩性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