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范式与优化机制
1
作者 解学芳 贺雪玲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5,共11页
数智技术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方向,正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出文化生产主体革新化、生产工具智能化、生产对象数字化、生产方式系统化、生产要素多元化的特征,并基于A... 数智技术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方向,正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出文化生产主体革新化、生产工具智能化、生产对象数字化、生产方式系统化、生产要素多元化的特征,并基于AIGC技术、虚实融合技术、Web 3.0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形成数字文化产业创新范式,即实现了数字文化产业AIGC生产新方式、虚实融合业态新模式、共创共建共治新生态的协同。与此同时,数字文化产业创新范式也面临着一系列全新挑战,如AIGC技术的算法模型适配问题、创造性瓶颈和内容品控问题,以及新业态国际发展通道不成熟、创意产品文化内涵缺失,行业生态数智化治理滞后于数字化实践等难题。基于此,亟须建立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机制,即完善以AIGC为主导的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创新的内容生产机制,健全“全球—区域”协同的数字文化新业态跃迁机制以及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精准善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郑燕 何芮瑶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8,共8页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推动下,数字文化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格局重塑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对数字文化产业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推动下,数字文化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格局重塑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对数字文化产业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呈正相关;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促进创新和提升居民消费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地区、南方地区数字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更强,西部和北方地区效果相对较弱。研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数字文化产业理论框架,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案,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 创新发展模式 文化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
作者 刘增凡 闫晶晶 《对外经贸》 2025年第1期31-34,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开辟了数字化发展新方向。通过对2014—2022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了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波动...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开辟了数字化发展新方向。通过对2014—2022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了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波动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技术研发创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提升黑龙江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新质生产力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探究——基于TOE框架
4
作者 张翼 张春梅 《中国商论》 202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双重属性,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引擎。然而,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存在着亟待解决... 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双重属性,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引擎。然而,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文章基于TOE框架搭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通过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推动数字经济新实体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并强调以先进技术转化中华优秀文化成果、以数智深度聚合释放组织发展动能、以系统观念优化产业环境,助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TOE框架 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爆款逻辑
5
作者 朱艺璇 秦璨 《文化产业》 2025年第7期13-15,共3页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可以使当前人们日益丰富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得到满足,意义显著。现阶段,其在我国数字经济战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历经四个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了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化、实...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可以使当前人们日益丰富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得到满足,意义显著。现阶段,其在我国数字经济战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历经四个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现了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化、实效化以及创新化的多元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影响下,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这些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数字文化产业能够反映时代潮流、加快时代发展以及促进时代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历程、特征、政策、市场、技术等要素的分析与探讨,探究在新技术革命中,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需求 数字文化产业 多元特征 发展路径 时代创新 新技术革命 创新化 实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繁荣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6
作者 徐雨微 《前线》 2025年第2期33-36,共4页
知识产权保护为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提供了重要保障。繁荣发展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仍面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隐蔽性与复杂性增加、传统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归属与定性不明等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为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提供了重要保障。繁荣发展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仍面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隐蔽性与复杂性增加、传统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归属与定性不明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亟须从完善相关立法、增强从业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技术应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构建等方面入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创新和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文化产业 人工智能 法律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建构 被引量:8
7
作者 向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I0003,共10页
技术社会整体论是探究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视角。数字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 技术社会整体论是探究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视角。数字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内容的高品质发展、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发展、文化消费的高体验发展。反思技术决定论,就是在认可技术对文化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的前提下,审慎看待技术革新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适用范围和程度。技术社会整体论不以单一的视角去看待技术的作用,而是以集合论、整体观、系统观去看待技术及其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是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和对社会建构论的超越。技术社会整体论是马克思主义新质生产力观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理论洞察。技术社会整体论要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制度协同、生态治理和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文化产业 技术社会整体论 技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赋权: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治理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向勇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1,共8页
赋权是一个主体赋予另一主体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技术赋权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表现为创意赋权。创意赋权机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社会互动系统和有机结合体,包括社会驱动、文化经营、技术积累、人才资源和政策方略等构成要素。创意赋权机... 赋权是一个主体赋予另一主体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技术赋权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表现为创意赋权。创意赋权机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社会互动系统和有机结合体,包括社会驱动、文化经营、技术积累、人才资源和政策方略等构成要素。创意赋权机制具有自主性赋权、关系性赋权和场景性赋权的治理特性,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表现为生产性赋权、平台性赋权和消费性赋权的协同治理体系。创意赋权机制尝试探索一种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同—协商—共识”的社会共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赋权机制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赋权治理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及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如中 张东洋 +1 位作者 曹雨蓉 熊鸿军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基于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兴趣点(PO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结合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分析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探讨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机制。研究发现:(1)... 基于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兴趣点(PO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结合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分析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探讨上海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机制。研究发现:(1)上海数字文化产业总体集聚水平较高,区域集聚程度差异化明显;(2)上海数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呈非随机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由南向北呈现出阶梯式分异格局;(3)上海数字文化产业门类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应用软件开发类集聚程度最高,创意内容制造服务类类集聚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 数字文化产业 集聚特征 空间分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其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志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因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属性加持,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相较于传统地理集群,存在更强的集群正外部性、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产业分工效应,即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形成存在发展规律与内在逻辑上的必然。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 因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属性加持,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相较于传统地理集群,存在更强的集群正外部性、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产业分工效应,即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形成存在发展规律与内在逻辑上的必然。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发现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技术要素、人力资本、文化资源禀赋以及政策因素,在“经济—资源—政策”系统内形成了显著的正反馈作用,这也是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动因。我国应继续鼓励并推动文化产业融合,积极拓展虚拟集群业务功能,努力完善数字文化内容版权保护机制,强化虚拟集群的平台治理水平,引导数字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价值导向,从而更好地释放集群的文化价值与经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虚拟集群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圈与再塑:数字文化产业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见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可 李思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中国对外传播存在触达度低、持续性短、需求复杂、传播低效、认同度弱等难题。数字文化产业可承担文化出海、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数字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性:国际化“语言”、大众化“融入”、触发式... 中国对外传播存在触达度低、持续性短、需求复杂、传播低效、认同度弱等难题。数字文化产业可承担文化出海、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数字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性:国际化“语言”、大众化“融入”、触发式“动情”、自发式“创作”。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字文化产业对外传播PMIAI模型,即从感知(perception)、激励(motivation)、兴趣(interest)、行为(action)、认同(identity)五个要素来增强国家形象塑造的可见性,再塑中国与世界的价值主张与沟通情境,强化对外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PMIA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工具的演变脉络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兴琦 陈思颀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政策工具是促进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运用“政策工具-产业创新价值链”二维分析框架对2009—2022年中央层面数字文化产业政... 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政策工具是促进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运用“政策工具-产业创新价值链”二维分析框架对2009—2022年中央层面数字文化产业政策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从“扶持”到“调控”再到“转型”三次变迁,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政策工具类型存在与价值链创新阶段适配不充分的问题,建议依据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阶段适配其政策工具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政策工具类型 产业创新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形式与逻辑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慧源 吴泓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将数字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路径。论文系统阐释了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在逻辑。具体地依据数字文化产业两大特点,即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文化产业化,将数字文化产业分为传统... 将数字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路径。论文系统阐释了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在逻辑。具体地依据数字文化产业两大特点,即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文化产业化,将数字文化产业分为传统数字文化产业和新兴数字文化产业。传统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打造虚拟文化空间以及形塑智慧文旅等形式,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播、品牌建设和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新兴数字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数字藏品、激发社会力量、培育数字乡民、吸引多方参与等形式,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资源平衡、城乡融合和自治善治,赋能乡村振兴。论文针对当前数字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技术、政府、企业三方面提出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数字 数字文化产业 形式与逻辑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立足点
14
作者 时杰 《中国发展观察》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具体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守正创新,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推陈出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要以数字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具体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守正创新,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推陈出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要以数字化为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数字文化产业须从构建立体的文化供给体系、系统性政策创新、打破数字标准和贸易壁垒、提升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丰富数字文化产品服务场景搭建、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入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化转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度融合 创新活力 精神文化需求 贸易壁垒 文化繁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可供性理论框架与关键议题
15
作者 戴俊骋 刘方宇 吴苗苗 《文化产业研究》 2024年第1期42-59,共18页
元宇宙时代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本文围绕元宇宙与数字文化产业概念关系进行辨析,梳理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国家战略、产业突破、消费变革三个维度。提出元宇宙可供性的理论框架,... 元宇宙时代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本文围绕元宇宙与数字文化产业概念关系进行辨析,梳理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国家战略、产业突破、消费变革三个维度。提出元宇宙可供性的理论框架,包含创造可供、身份可供、连接可供、移动可供、感知可供五大维度,充分赋能了数字文化创作、数字文化生产、数字文化传播与数字文化消费实践过程,提供了元宇宙与数字文化产业研究新的理论进路。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研究需要关注创意生产与创意人才、消费业态与潜在影响、产业与事业的互动发展、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四大关键议题,并从元宇宙发展阶段、元宇宙对生产关系变革、元宇宙对人的影响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元宇宙 可供性 数字经济 数字文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因素与发展策略探索——以珠海市为例
16
作者 李勇 神雨丹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8期153-155,共3页
本文讨论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珠海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政策支持、社会管理实践、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等是影响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包括加强高... 本文讨论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珠海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政策支持、社会管理实践、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等是影响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包括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以强化实践教学,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拓宽国际化视野来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发展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珠海市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可持续发展 策略探索 数字化技术 专业人才 国际化视野 发展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的生态系统、技术路线与价值链条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洋洋 刘一琳 +1 位作者 陈璐 穆雪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不断应用于文化产业,在实践层面呈现出业态融合、技术点状突破、数字场景拓展等特征。但是,技术介入文化产业的路径、实现价值增值的方式等欠缺理论支撑和探讨,因此,从理论层面对文化产...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不断应用于文化产业,在实践层面呈现出业态融合、技术点状突破、数字场景拓展等特征。但是,技术介入文化产业的路径、实现价值增值的方式等欠缺理论支撑和探讨,因此,从理论层面对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整理、理论阐述等方法,研判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在生态系统、技术路线、价值链和场景应用等方面的发展。为应对文化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需求和新挑战,数字文化产业应以文化数据资产化、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文化空间智能化“三化融合”为主的生态体系为支撑,遵循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文化核心,以“文化赓续—文化呈现—文化传播”圈层为主的“一核三圈”技术路线,通过“创意—设计—制作—传播—体验”等环节实现生产和社会价值的重构,最终在场景应用环节促进供需两端共同发展,助力实现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文化数字化战略 产业生态理论 文化数据资产化 文化空间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数字文化产业情况分析
18
作者 王翠 《重庆统计》 2024年第4期30-34,共5页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重庆市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现实背景入手,通过归纳总结当前重庆市数字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思考如何在数字经济统计监...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重庆市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现实背景入手,通过归纳总结当前重庆市数字文化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思考如何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框架下有效开展数字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以期对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结构 双循环 优化升级 现实背景 提供参考 驱动力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研究
19
作者 尹韬 《上海包装》 2024年第9期154-156,共3页
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概述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在数字文化产业中的应... 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概述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在数字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及其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影响。以虚拟博物馆和虚拟文化体验为例,分析了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的效果。研究表明: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性,能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为数字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挑战和问题,迫切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内容创作和用户参与等方面问题,以推动虚拟仿真沉浸式情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沉浸式情景设计 数字文化产业 用户体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