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以《认识面积》的教学为例
1
作者 徐凤燕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3年第8期71-74,共4页
摘要: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数学地思考。数学地思考涉及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方法等要素。以《认识面积》的教学为例,具体剖析如何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观察角度,让“思考”有方向;经历数学活动,让“思考”有过程;理... 摘要: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数学地思考。数学地思考涉及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方法等要素。以《认识面积》的教学为例,具体剖析如何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观察角度,让“思考”有方向;经历数学活动,让“思考”有过程;理清思考脉络,让“思考”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地思考 思考方向 过程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扣“数学化”,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
2
作者 余健棠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2009年第4期5-6,共2页
将问题进行“数学化”是数学思考的前提.在本文中,笔者从情景引入、知识生成、思维诱导及方法提炼四个层面.谈谈如何紧扣“数学化”,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 数学地思考 情景引入 知识生成 思维诱导 方法提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3
作者 于立群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20年第3期30-32,共3页
如何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虽是一个宽泛的问题,但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是指能从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能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能用数学的模型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关注数学知识的来源与本质... 如何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虽是一个宽泛的问题,但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谓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是指能从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能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能用数学的模型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关注数学知识的来源与本质,多关注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中研究方法的渗透,多关注知识学习的去向——知识的应用.本文结合“等比数列”(第1课时)的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比数列 数学地思考 知识建构 关注知识 知识的应用 第1课时 如何引导 数学知识
原文传递
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学习的构想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文彬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为确保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学习具有游戏性、流变性和融贯性等特征,就必须系统地设计内蕴人类社会的数学历史经验,学生个体的经验及其"整个人",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数学学习经验,学生个体或群体逐步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数学观念、... 为确保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学习具有游戏性、流变性和融贯性等特征,就必须系统地设计内蕴人类社会的数学历史经验,学生个体的经验及其"整个人",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数学学习经验,学生个体或群体逐步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数学观念、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和数学意识、能力、习惯等有机结合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结构与过程;理性地明确"‘数学地思考’就是‘在大脑中’解决问题"这一信念;具体地落实"‘定法多用’也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数学学习 思维结构与过程 数学地思考 定法多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核心问题的探究活动体验中内化数学其本质——以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教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饶丽华 杨通文 《贵州教育》 2019年第20期38-40,共3页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要体现“核心问题”,揭示数学知识本质,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那么,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数学地思考,解决课堂教学的核心,深化数学的内涵。
关键词 活动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问题的探究 数学地思考 数学知识 学生的学习
原文传递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只做不想”--“教学失误及其改进”系列研究之十七
6
作者 王凌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要关注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探究,并关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 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要关注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展探究,并关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学生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数学地思考 制作年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深度思维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分数和整数相乘”教学实践与思考
7
作者 朱向明 《小学数学教师》 2021年第4期60-65,共6页
数学是美的。但长期以来的计算教学,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美妙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教学停留在浅表化思维层面,更多关注怎样算和大量重复操练;而数学的美妙需要在深度思维中领略和感悟。因此,理想的汁算教学要引发... 数学是美的。但长期以来的计算教学,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美妙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教学停留在浅表化思维层面,更多关注怎样算和大量重复操练;而数学的美妙需要在深度思维中领略和感悟。因此,理想的汁算教学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运算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妙,学会“数学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思维 感受数学 计算教学 理解算理 运算技能 数学地思考 掌握算法 教学实践与思考
原文传递
立足五个理解,挖掘新增板块意图——以“用向量法探究三角形性质”的教学为例
8
作者 罗文力 尹轩睿 尹祖奎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23年第7期55-57,共3页
一、引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材编写意见中指出: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是数学内容的主线之一。这条主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更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和实践,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数... 一、引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材编写意见中指出: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是数学内容的主线之一。这条主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更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和实践,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向量法 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探究活动 教材编写 有效载体 数学地思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