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与自然融合的传统村落景观韧性评估与提升——以陕南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稷 张沛 +1 位作者 张中华 刘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遭受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加之“重文化、轻自然”的保护思想较为普遍,导致传统景观难以维持平衡状态而出现破碎化、异化与衰败等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系统解析传统村落景观韧...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遭受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加之“重文化、轻自然”的保护思想较为普遍,导致传统景观难以维持平衡状态而出现破碎化、异化与衰败等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系统解析传统村落景观韧性内涵与机理,并构建景观韧性评估模型,以陕南地区的12个传统村落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陕南传统村落样本景观韧性综合得分平均为55.282,处于景观韧性一般水平,最高为青木川村,凤镇街村、营梁村与云镇村得分均高于60,处于韧性较强水平,得分最低为西坝村处于韧性较弱水平;第二,指标准则层中文化景观韧性得分最高,是影响陕南传统村落景观韧性水平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生态环境韧性与社会网络韧性;第三,一级指标中陕南传统村落样本得分情况差异较大,主要受到自然环境、旅游开发、人口流失与移民搬迁政策等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景观韧性评价结果与文化与自然融合理念,从增强抵御干扰力、提升适应恢复力、优化学习发展力等入手,提出传统村落景观韧性分类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韧性评估 文化与自然融合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世界遗产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认知研究——以桂林喀斯特为例
2
作者 张柔然 玛丽·路易斯·斯蒂格·索伦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现有的世界遗产体系中,遗产的文化和自然融合价值评估标准仍不完善。以遗产思辨研究为分析框架,挖掘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对融合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填补相关评估标准的空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桂林山水的自然与文化价值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现有的世界遗产体系中,遗产的文化和自然融合价值评估标准仍不完善。以遗产思辨研究为分析框架,挖掘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对融合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填补相关评估标准的空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桂林山水的自然与文化价值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自我理解、阐释和创造桂林山水的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游客不仅是桂林山水文化的体验者,更是其文化价值的创造者。他们的亲身感受与理解,证实并塑造了桂林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游客的话语为重新审视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价值提供了中国旅游者的智慧,强调在评估遗产价值时应采取更加民主的方式,尊重本土知识,并以文化与自然融合的视角解读遗产价值。确保民众的话语权对于全面理解和阐释遗产价值以及制定更加合理的世界遗产保护、申报和管理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思辨研究 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 桂林喀斯特 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双遗产文化与自然的融合及其精神文化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耀华 秦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35,共10页
与其他世界遗产相比,我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体现出显著的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源于我国自然条件的丰富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久远连续性,“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人格化的自然审美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哲学基础。自然... 与其他世界遗产相比,我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体现出显著的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源于我国自然条件的丰富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久远连续性,“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人格化的自然审美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哲学基础。自然为文化提供源泉和素材,文化为自然提供保护和影响力,自然与文化资源相互融合、渗透,使双遗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特殊的精神文化功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史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生态伦理和文化智慧。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双遗产应作为美丽中国的窗口、和谐发展的典范、文化自信的载体、文明互鉴的使者,担负起新的时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遗产 世界遗产 文化与自然融合 精神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视角探索苏州古典园林遗产价值——以拙政园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柔然 王家宁 霍裕达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以来,国际遗产界一直存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二元割裂的问题。在权威化遗产话语自上而下构建的遗产体系中,也存在重视精英阶层价值观,忽视普通民众对遗产理解的问题。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 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以来,国际遗产界一直存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二元割裂的问题。在权威化遗产话语自上而下构建的遗产体系中,也存在重视精英阶层价值观,忽视普通民众对遗产理解的问题。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拙政园为例对游客的网络游记进行分析,从旅游者的视角探究民众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与自然价值的理解。研究表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会将个人的记忆与情感和拙政园相联系,从个人的角度构建出拙政园独特的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自然遗产融合价值 游客感知 遗产思辨研究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