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中心主义”到“世界公民”——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晓伟 杨保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 ,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 0世... 变革传统儒学“中国中心主义”的文化世界观是中国现代化首要的基本的历史课题。但从“中体西用”到“西方中心主义”,再到建国后借助社会主义优越性重新膨胀的“中国中心主义”的历程表明 ,中国人重建新文化世界观的努力失败了。2 0世纪 80年代后 ,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与中国的全新认识 ,提出了“世界公民”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文化世界观基础。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世界观的历史变迁 ,人们不难认识到邓小平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一历史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世界观 中国中心主义 邓小平 世界公民 现代化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多德之文化世界观译介
2
作者 周玉忠 《固原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91-94,共4页
C.H.多德是当今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本文译介了他对文化世界观要素及其机制的论述。他认为文化世界观所反映的问题是十分基本的问题,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C.H.多德 文化世界观 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公众文化世界观负面情绪与第三人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小倩 郝艳华 +4 位作者 樊凯盛 唐思雨 唐雨蓉 吴群红 宁宁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众文化世界观、负面情绪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8月采用“问卷星”数据调研平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132名公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 目的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众文化世界观、负面情绪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8月采用“问卷星”数据调研平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132名公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高风险情景、文化世界观、负面情绪及“第三人效果”等。结果79.50%的公众存在自我-他人感知偏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24,95%CI=1.14~1.34)、年龄≤25岁(OR=1.95,95%CI=1.69~2.25)、年龄26~<46岁(OR=1.44,95%CI=1.26~1.64)、收入为2001~<5001元(OR=0.84,95%CI=0.76~0.94)、居住地类型为农村(OR=1.12,95%CI=1.03~1.22)、自己或家人感染新冠病毒(OR=2.37,95%CI=1.65~3.41),周围人感染新冠病毒(OR=0.69,95%CI=0.60~0.78),社区有患者或密切接触者(OR=0.77,95%CI=0.68~0.81)、个人主义(OR=1.29,95%CI=1.17~1.43)、宿命论(OR=1.92,95%CI=1.74~2.13)、焦虑(OR=1.82,95%CI=1.65~2.01)、害怕(OR=1.51,95%CI=1.35~1.69)、恐慌(OR=1.74,95%CI=1.57~1.92)是“第三人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个人主义倾向强、同意宿命论观点的公众“第三人效果”更弱,易感性认知更强。负面情绪与“第三人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应充分利用文化世界观的积极方面促进形成公众正确的风险感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和卫生专业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合理地调整公众的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文化世界观 负面情绪 第三人效果
原文传递
文化的世界观与世界主义——当代文化发展的整体视野与价值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时胜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3,共8页
世界观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世界主义是文化世界观的一个体现。世界主义具有深厚的内涵,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与输出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世界主义既注重普适性的伦理意义,又注重差异性的思想意义,因而是一种文化世界主... 世界观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世界主义是文化世界观的一个体现。世界主义具有深厚的内涵,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与输出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世界主义既注重普适性的伦理意义,又注重差异性的思想意义,因而是一种文化世界主义。世界主义是世界化的基本观念,世界化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和人类性成为超越全球化的有益方向。文化的世界观、世界主义、世界化构成当代文化发展的整体视野,其当代价值实践也将有力地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生态的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世界观 世界主义 世界 价值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科学与机械世界观向生态世界观转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红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文章根据复杂系统的一般特性及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论述了机械论世界观向生态文化世界观的三大转型:即实体论向有机整体论的转型,机械决定论向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分离对立向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转型。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系统 自组织演化 系统的主体性 机械论世界观 生态文化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字文化基因的体认语言学考察
6
作者 黄健平 张昕晗 赵春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共12页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连山易》是上古远祖在生产生活中创新和创造的成果,是中华民族集体哲学智慧的结晶;其次,“连”字原初文化信息揭示了华夏先祖彼时杰出社会治理能力和先进军事管理等历史情状;再次,“连”作为姓氏,是中华文明中血浓于水的家族文化的见证;最后,“连理枝”蕴含着兄友弟恭的孔怀之情和演绎着惊天动地但是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字 文化基因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体认文化 体认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近代世界观的形成与两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
7
作者 田毅鹏 《日本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45-50,共6页
中日近代世界观的形成与两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田毅鹏十五六世纪,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进程,西欧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它彻底打破了古代农业社会人类文明区域分割、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 中日近代世界观的形成与两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田毅鹏十五六世纪,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进程,西欧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它彻底打破了古代农业社会人类文明区域分割、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各区域文明间的交往联系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世界 早期近代化 地理知识 文化世界观 耶稣会士 地理世界 中日两国 日本民族 利玛窦 传统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文化认知理论的解释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新建 张慧娟 +1 位作者 武迪 吕小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1260,共10页
文化认知理论旨在从个体层面研究与文化因素相关的个体风险感知差异。它以"格-群"维度划分文化世界观,"格"维度衡量社会的制度化程度,"群"维度衡量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程度,由此编制文化认知量表以测量... 文化认知理论旨在从个体层面研究与文化因素相关的个体风险感知差异。它以"格-群"维度划分文化世界观,"格"维度衡量社会的制度化程度,"群"维度衡量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程度,由此编制文化认知量表以测量个体文化理念差异。目前已验证认同保护认知、偏见同化与群体极化、文化易得性、文化可信性、文化认同确认五种作用机制,并在情感启发式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文化冲突模因作为中介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后续研究可推进文化认知测量工具的跨文化检验与本土化修订,并在具体风险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共风险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格-群理论 文化世界观 风险文化理论 文化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实践·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的“文化之光”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中振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11,共5页
“葛兰西的天才头脑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对它进行了阐述,并用自己对现实的新的、独特而令人信服的看法和分析丰富了它。”——[意]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年-1937年)是意大利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和著名... “葛兰西的天才头脑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对它进行了阐述,并用自己对现实的新的、独特而令人信服的看法和分析丰富了它。”——[意]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年-1937年)是意大利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在长达十一年的囚徒生活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近百万字的理论研究札记。与当时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严重忽视文化现象的态度不同,葛兰西在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国家学说、文学艺术、知识分子、政党以及教会等广泛领域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意识形态 文化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者 知识分子 文化世界观 无产阶级 文化现象 理论研究 社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文化价值:文化态度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Andy S. Choi Franco Papandrea +1 位作者 Jeff Bennett 马绯璠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208-223,共16页
由于文化价值具有多面性,对其进行判断往往难有确定的标准,而且极易受到各种社会人口因子以及社会态度取向的影响。社会人口因子对研究者来说较易把握,但是社会态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这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可以使用文化世界观(CW... 由于文化价值具有多面性,对其进行判断往往难有确定的标准,而且极易受到各种社会人口因子以及社会态度取向的影响。社会人口因子对研究者来说较易把握,但是社会态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这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可以使用文化世界观(CW)量表来对人们的文化态度加以判断。量表包含以下四种因子:文化关联度、文化价值的认同度、文化流失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与习俗的保留程度。本文对该量表的优点以及量表中各因子与社会人口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该量表在政策管理和实施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与行为 文化世界观量表 量表研制 因子分析 总体分割 非市场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具有“源始哲学”的意义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8-238,共1页
丁立群撰文《文化哲学的双重界定》指出,文化哲学实际上具有两重涵义:作为理解范式的文化哲学和作为具体哲学形态的文化哲学,亦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文化哲学和狭义的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两重涵义有着内在关联。从广义上说,现代哲学的... 丁立群撰文《文化哲学的双重界定》指出,文化哲学实际上具有两重涵义:作为理解范式的文化哲学和作为具体哲学形态的文化哲学,亦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文化哲学和狭义的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两重涵义有着内在关联。从广义上说,现代哲学的诸多形态都有着共同的文化经验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文化世界观,有着共同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源始哲学 内在关联 文化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不确定感:内涵、结构和理论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庆 毕重增 +1 位作者 李林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2-1024,共13页
自我不确定感是个体在遇到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间的不一致或冲突,对重要的心理品质产生困惑和怀疑时体验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缺乏的状态。文章对自我不确定感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概念构想模型,认为其结构应包含认知、情绪和动机成... 自我不确定感是个体在遇到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间的不一致或冲突,对重要的心理品质产生困惑和怀疑时体验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缺乏的状态。文章对自我不确定感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概念构想模型,认为其结构应包含认知、情绪和动机成分,再后则以自我不确定感的管理策略为线索对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初步整合。未来研究需在明确界定自我不确定感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比较,从多角度检验自我不确定感管理策略的效果,深入探讨自我不确定感的发生和作用机制,探索如何变自我不确定感的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不确定感 自我 意义感 自我实现 文化世界观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恐怖管理理论的灾后消费行为及群体归属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翁智刚 张睿婷 宋利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灾后重建完成后,发展民生与开发市场成为重点。文章基于恐怖控制理论,研究中国人在灾难后消费行为及群体归属感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论文通过两个2×2实验的方差分析发现灾难后短期,人们物质拥有观下降,群体归属感上升,其中... 灾后重建完成后,发展民生与开发市场成为重点。文章基于恐怖控制理论,研究中国人在灾难后消费行为及群体归属感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论文通过两个2×2实验的方差分析发现灾难后短期,人们物质拥有观下降,群体归属感上升,其中,弱物质主义者反应显著。长期或者喜庆事件冲销后,人们物质拥有观上升,群体归属感由于死亡焦虑的缓解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控制理论 死亡焦虑 自尊 文化世界观 物质拥有观 群体归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管理理论:核心概念、内容介绍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晓明 段锦云 孔瑜 《心理研究》 2012年第3期70-77,共8页
不确定管理模型核心观点指的是,当个体体验到不确定感时,会亲近其所信奉的文化世界观,而疏远其它不同世界观,并对支持其文化世界观的人和行为给予积极反应,反之则采取消极反应。文章着重探讨个人不确定感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不确定管理模型核心观点指的是,当个体体验到不确定感时,会亲近其所信奉的文化世界观,而疏远其它不同世界观,并对支持其文化世界观的人和行为给予积极反应,反之则采取消极反应。文章着重探讨个人不确定感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体的影响,综合分析不确定管理早期和拓展模型,并与其他理论进行比较,显示该理论的提出在组织管理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也需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在更复杂的跨文化跨群体情境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不确定感 不确定感管理模型 不确定感凸显 文化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流亡者——从后殖民主义视野解读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贵明 韩伟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8-91,共4页
奈 保尔 是 一位 通过 大 量作 品对 后 殖民 主义 理 论的 发展 有 深远 影响 的 当代 英语 作 家。 本文 从 后殖 民主 义 的角度 分析 奈 保尔 的 半 自 传体 小 说 《抵 达 之 谜》,分 析 他 作为 一 位 “流 放 ”的 知 识 分 子在... 奈 保尔 是 一位 通过 大 量作 品对 后 殖民 主义 理 论的 发展 有 深远 影响 的 当代 英语 作 家。 本文 从 后殖 民主 义 的角度 分析 奈 保尔 的 半 自 传体 小 说 《抵 达 之 谜》,分 析 他 作为 一 位 “流 放 ”的 知 识 分 子在 这 部 小 说中 和 现 实 中的 文 化 心 理,同 时通 过 与 赛义 德 等 其 他后 殖 民 主 义文 化 理 论 家观 点 的 比 较,阐 述奈 保 尔 的 文化 世 界 观 ,即 西 方 的先 进 文 化 不一 定总 是表 现 为殖 民性 ,积 极的 “流 放 ”以吸 收 西方 先进 文 化有 利于 第 三世 界文 化 、乃至 世 界文 化的 发 展和 繁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流放 奈保尔 赛义德 文化世界观 《抵达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华夏中心主义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16
作者 杨永福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62-66,共5页
华夏中心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其充分的历史合理性。它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严重地阻碍 ,另一方面又具有间接支援之功。寻求传统语文化精华与向西方学习的融合是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指向 。
关键词 华夏中心主义 早期现代化 影响 中国 文化世界观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形成:基于文献的理论框架梳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萧潇 金兼斌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8-43,共26页
转基因议题是我国近年来经久不衰的社会热点议题,也是过去二十年世界范围内受到持续关注的科学传播研究选题之一。在各种有关转基因的科学传播和风险传播研究中,如何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是其中的核心关切之一,且累积了数量可观... 转基因议题是我国近年来经久不衰的社会热点议题,也是过去二十年世界范围内受到持续关注的科学传播研究选题之一。在各种有关转基因的科学传播和风险传播研究中,如何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是其中的核心关切之一,且累积了数量可观的分析框架、概念工具和研究发现。然而,由于不同的经验研究是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下展开的,而转基因议题又是在特定社会的文化和媒介环境中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这使得这些研究无论是分析框架的选择、关键概念的界定还是具体的研究发现等,彼此之间都呈现出诸多的差异,亟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本文即就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形成机制所进行的理论和文献梳理。我们以转基因科学传播相关文献为基础,综合其他争议性科技的风险传播研究,提出了一个包含社会人口学、认知、心理记录、体验和社会文化五大因素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来总结迄今为止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形成机理的理论认识,探讨现有科学传播理论模型可能蕴含的内在缺陷及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基于公众细分的科学传播研究取向,或将是今后此类研究走向深入并具有科普实践指导价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感知风险 感知自然性 文化世界观 细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开国”的历史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毅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25-29,共5页
“开国”是地理大发现、西势东侵和工业革命以来东方国家历史上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意指一个国家放弃锁国闭关政策,实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上看,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的“开国”,是东方世界中较具典型意义的,其中,东方文明古国... “开国”是地理大发现、西势东侵和工业革命以来东方国家历史上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意指一个国家放弃锁国闭关政策,实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上看,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的“开国”,是东方世界中较具典型意义的,其中,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开国”是被动的,在西方列强的攻击下沦为半殖民地,而“远东孤儿”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外压,则以灵巧、现实的态度,成功地实现了开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可见,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命运与其“开国”进程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列强 中日两国 历史命运 日本学者 独立发展 文化世界观 闭关政策 世界地理 鸦片战争后 不平等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管理理论综述
19
作者 傅明成 汤永隆 《心理学进展》 2021年第10期2260-2266,共7页
本文对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的主体框架和理论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具体介绍了TMT的双重加工模型——近端防御、远端防御,理论基本假设,三重远端防御机制——文化世界观防御、自尊防御、亲密关系防御,最后综述... 本文对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的主体框架和理论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具体介绍了TMT的双重加工模型——近端防御、远端防御,理论基本假设,三重远端防御机制——文化世界观防御、自尊防御、亲密关系防御,最后综述了有关TMT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管理理论 文化世界观 自尊 亲密关系 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美林:对这个世界倾尽所爱
20
作者 贺斌 《中国慈善家》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获奖理由他是福娃之父,天书的创作者。人生上半场的苦难没有阻碍他对爱的追求,他将爱的教育和善的教育视作艺术家的天职,不遗余力,身体力行。数十年来,他率领“艺术大篷车”走遍全国,用艺术家的眼睛发掘美,也用慈善家的悲焖传递善。他... 获奖理由他是福娃之父,天书的创作者。人生上半场的苦难没有阻碍他对爱的追求,他将爱的教育和善的教育视作艺术家的天职,不遗余力,身体力行。数十年来,他率领“艺术大篷车”走遍全国,用艺术家的眼睛发掘美,也用慈善家的悲焖传递善。他以卓越的艺术成就走向世界,以艺术弘扬“和平”“多元”的文化世界观。他创建了“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做专业和系统的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并将数干件作品无私捐献。他说,人类因爱而生,因爱存在,因爱而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美林 文化世界观 爱的教育 走向世界 社会慈善 艺术基金会 获奖理由 慈善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