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精神赋能情感性课堂探索研究
1
作者 王秋阁 张波 《职业教育(汉斯)》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培养“大国工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热切期盼,必将引起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优雅心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职校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故情感性课堂的构建重点突出在三个方面:首先,将“技能报国”精神融汇在情... 培养“大国工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热切期盼,必将引起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优雅心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职校生的精神成长的过程,故情感性课堂的构建重点突出在三个方面:首先,将“技能报国”精神融汇在情感性课堂体系之中,激励职校生逐渐形成“於穆不已”的大国工匠信念。其次,把“内在幸福”理念渗进在情感性课堂体系之中,激励职校生逐渐树立“匠心筑梦”的报国志向。第三,将“转技成智”理念融入在情感性课堂体系之中,鼓励职校生逐渐提升技能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情感性课堂 精神成长 大国工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格局中的界圈及其文化存在 被引量:14
2
作者 韩海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124,共4页
费孝通教授60年前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对研究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意义深远。它来源于血缘差序,运用于社会关系。其中,存在着一个依据血缘差等划定的"界圈"。这一"界圈"不仅将差序格局从总体上划分为"... 费孝通教授60年前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对研究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意义深远。它来源于血缘差序,运用于社会关系。其中,存在着一个依据血缘差等划定的"界圈"。这一"界圈"不仅将差序格局从总体上划分为"内圈"和"外圈"这亲疏明显的两大部分,对人们的社会互动影响甚巨,而且还演变成一种观念文化,广泛存在于非血缘的群体中,成为传统乃至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血缘差序 社会关系 界圈 文化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秀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共4页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格 文化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改革新思考--一种“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姜勇 Asta Birkeland 刘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0,共6页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因而它需要打造一种"唤醒"的反思氛围;应该是一种熏陶文化之品(Cultur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铸造一种"陶冶"的文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研究生 ALC核心素养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困境与重建——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姜勇 刘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近百年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教育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面对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困境,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学必须重建其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伦理与文化意识。首先,教育目标理应回归传统... 近百年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教育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面对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困境,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学必须重建其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伦理与文化意识。首先,教育目标理应回归传统文化的"大德敦行"这一终极目的。教育之终极目标在此,文化精神重建的核心亦在此。其次,教育内容必须重建传统文化的"良知之学",必须关注传统文化所心心念念的"良知之知",回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良知之情",并切实转化为"良知之行"。再次,教育方法应当转向传统文化的"以善至善",做到方法善与本质善的统一。最后,教育实施要重建传统文化的"虚壹而静",中国的教育改革呼唤意识觉醒的教育者,呼唤静待花开的教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传统文化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存在论的先验基础及其思辨逻辑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宏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5,共5页
文化哲学一直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在关于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即关于文化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中,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存在论的设想。文章从文化存在论是文化哲学的基础理论这一基点出发,探讨了文化存在论的观念... 文化哲学一直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在关于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即关于文化哲学的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中,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存在论的设想。文章从文化存在论是文化哲学的基础理论这一基点出发,探讨了文化存在论的观念、先验基础和内在逻辑等三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存在 思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楹联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引导路径——基于“人的文化存在”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章瑞 张银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3-26,共4页
楹联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涵盖多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映射。文章从“人的文化存在”的视角出发,探讨楹联文化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高校的传播载体的原因,结合相关引导路径,旨在使社会主... 楹联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涵盖多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映射。文章从“人的文化存在”的视角出发,探讨楹联文化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高校的传播载体的原因,结合相关引导路径,旨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更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行为特点,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化存在 楹联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存在:释读“大学”的文化社会学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士密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4-15,共2页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大学在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格完善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机构如大学这般.悠然跨越近千年历史的长河而熠熠生辉。许多版图宏大的帝国现在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大学却越...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大学在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格完善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机构如大学这般.悠然跨越近千年历史的长河而熠熠生辉。许多版图宏大的帝国现在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大学却越来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不仅要问,是什么成就了大学?或者说大学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和地点的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大学 文化存在 向度 释读 社会存在 经济发展 人格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存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东升 《凯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3-76,共4页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民族文化转化为产品和商品、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民族文化的加工与重塑,动摇着民族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在开发中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保护的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存在、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旅游开发 文化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长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36-38,共3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由现实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指导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由现实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文化存在的多样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原理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存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指导思想一元化 文化存在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情怀的生成机制和升华路径——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炎欣 王向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8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心境和情感依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和专业发展的情感向心力,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热爱、忠诚和信念程度,表现为主观上的从教意愿和专业发展愿景。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心境和情感依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和专业发展的情感向心力,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热爱、忠诚和信念程度,表现为主观上的从教意愿和专业发展愿景。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情怀的生成机制和升华路径,思考教育情怀的生成机理,构建型塑教育情怀的策略,其核心在于生成仁爱之心,营造"相遇"的人生旅程;启迪自由之性,打造"唤醒"的教育氛围;铸造文化之品,形成"陶冶"的文化境遇;构建审美之情,培植"尚美"的人文情怀。教育情怀的升华需要教育者扎根教育沃土,培养实践情怀;立足理论建构,形成理性情怀;确立专业信念,培植专业情怀;提升教育境界,养成行动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生成机制 升华路径 文化哲学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文化存在与自我意识生成性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锋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6期184-185,共2页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特征。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文化存在的确证向度,在人的文化存在与自我意识的同一与互动关系中,以其历史性与开放性特征确证并促成了人的文化存在的历史性与开放性。基于人的文化存在视域,文章立足...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特征。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文化存在的确证向度,在人的文化存在与自我意识的同一与互动关系中,以其历史性与开放性特征确证并促成了人的文化存在的历史性与开放性。基于人的文化存在视域,文章立足于人的文化存在方式、状态与过程,剖析自我意识的本质,探究文化存在与自我意识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 自我意识 生成 实践 历史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最美”的幼儿教师——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勇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相遇”什么样的教师,是影响儿童当下及未来幸福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关键事件”,因此教育要为儿童遇到能改变其一生的“最美”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最美”的幼儿教师...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相遇”什么样的教师,是影响儿童当下及未来幸福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关键事件”,因此教育要为儿童遇到能改变其一生的“最美”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最美”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突出。就其本质而言。“最美”的幼儿教师所要探讨的是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象与气质神韵。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文章提出幼儿教师之“美”有“言谈举止”之美、“优雅仪态”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共同沉醉”之美共四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美”的幼儿教师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境遇 相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小学课间文化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14
作者 李醒东 宋琳结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2年第10期6-8,共3页
课间的设置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心理要求出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放松精神,缓解疲劳,愉悦身心,从而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间的这一时间段内,学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或其他活... 课间的设置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心理要求出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放松精神,缓解疲劳,愉悦身心,从而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间的这一时间段内,学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所表现或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气息或氛围,就被称为课间文化。课间文化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也是学校课堂生活的延续,更是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现代学校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 优化对策 农村小学 身心发展规律 高效学习 学校生活 心理要求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5
作者 朱红根 刘小春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X期69-70,共2页
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当务之急就是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文化存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 企业整体素质 核心竞争力 国民经济 组成部分 创新能力 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视野下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调查研究
16
作者 底会娟 李召存 姜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75,共18页
幼儿园教师质量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编制幼儿园教师质量测评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7个行政区的1768名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 幼儿园教师质量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编制幼儿园教师质量测评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7个行政区的1768名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和信仰之情5个维度构成。(2)幼儿园教师质量中等偏上(M=3.08)。其中,专业之智(M=3.22)、生存之基(M=3.16)、信仰之情(M=3.05)得分较高,自由之性(M=2.80)、文化之品(M=2.84)得分较低。(3)总体上,随教龄增长、职称晋升、职务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逐渐提升;研究生学历教师除专业之智维度外,得分均排名第1;中专学历教师专业之智维度上排名第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得分显著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优秀绩效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绩效组。(4)整体来看,主城区与郊区幼儿园教师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文化之品维度上,城区教师显著高于郊区教师;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质量差异不显著;示范园教师质量显著优于一级园,一级园又显著优于二级园。(5)职称、年龄、绩效、区域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某一个或两个维度有显著影响,但只有职务对教师质量的所有5个维度都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可见,承担职务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幼儿园教师 教师质量 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乐省风”:先秦音乐的文化存在形式
17
作者 李妮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先秦音乐存在的文化形态除了审美娱乐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功能。音乐的实用功能通过"听乐省风"表现出来,运用于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军事领域表现为&qu... 先秦音乐存在的文化形态除了审美娱乐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用功能。音乐的实用功能通过"听乐省风"表现出来,运用于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军事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而知战事吉凶;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听乐省风"以知民议政。"听乐省风"在各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先秦音乐特有的文化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音乐 省风功能 文化存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黄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90,共18页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强势开端Ⅳ: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明确提出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一部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因此,研制科学的幼儿园教师质... 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颁布《强势开端Ⅳ: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明确提出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一部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因此,研制科学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积极开展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动态、持续监测,为教育督导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时有其独特的视野,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文精神、自主精神、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本研究以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为主要理论框架,将教师视为“完整的”教育者,构建了以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主之性和信仰之情这5个维度为核心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量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的7个区每区随机抽取10-12所幼儿园,共计81所幼儿园的1768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1)经典测量理论的极端组检验法、题总相关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检测法、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检测法的结果均表明该量表具有优秀的鉴别度和信度。(2)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信仰之情等5个一级维度构成。二级维度则由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养成能力、文化比较视野、教学自主权、专业成长权、参与决策权、教育信念、专业认同和职业使命等14项构成。(3)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量表的拟合指数优良,残差RMSEA的值为0.057,远小于0.5;X^(2)/df为3.83,小于5;CFI、IFI、TLI的值均在0.9以上,GFI、NFI、RFI的值均在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质量监测 指标体系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的限度——“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 被引量:20
19
作者 姜勇 戴乃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9,共8页
近十多年来,"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追捧与褒扬,似乎唯有"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才是真研究,才是好研究。一时之间,以证据为基础的、迷恋大数据的教育研究成为了时代的呼声。我们主张用"文化存在... 近十多年来,"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不断受到学术界的追捧与褒扬,似乎唯有"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才是真研究,才是好研究。一时之间,以证据为基础的、迷恋大数据的教育研究成为了时代的呼声。我们主张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观点一,爱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教育研究是有人文情怀和爱的情感的,只用数据来说话的教育研究会成为一种"冷漠"的、"冰冷"的、"僵硬"的研究,缺乏精神追求与终极信仰,只有"活泼泼"的教育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彰显生命关怀和人文情怀的。因此,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我们主张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在关系上要有"相遇"的过程。观点二,思是人的存在的重要可能。追求"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往往迷恋于各种大数据的挖掘、积累,执迷于各种数理统计模型和数据的运算与建模,操持于数据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却缺乏教育研究的本真的"思",缺少对教育价值的理性探讨,缺失对教育思想的探求与寻绎,从而将教育研究带入只见数据而缺乏原创思想的"无思"的境地。观点三,信仰是人的存在的重要支柱。教育研究不只是运用数据和"证据"来说话,它更重要的是研究者用心来说话,用情感来说话,用自己一生的信念来说话,所以,信仰问题才是困扰很多教育研究的大问题。没有敬畏、虔诚、执着的信念与信仰,研究者很难真正爱上教育研究,也很难从千变万化的数据中寻找到教育的规律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大数据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文化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
作者 吴芸 裴强 《办公室业务》 2015年第13期17-,共1页
人的文化存在理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在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都要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于人的文化存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分析论述,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 人的文化存在理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在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都要研究。本文主要是对于人的文化存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分析论述,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化存在 思想政治 创新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