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家梦与文学创新——以莫言的文学创作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宗刚 吴霞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2-97,共6页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促成了莫言主体的确立、创新潜能的释放及其社会担当的实现;另一方面,对莫言文学梦的观察需要回到莫言创作的时代语境中去,联系多种文化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学创作 文学 文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文学创新——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国 田蕾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新,从文学艺术资源层面而言,涉及两大系统。一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新需要吸收世界进步的文学艺术思潮、观念与实践经验。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对世界文... 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新,从文学艺术资源层面而言,涉及两大系统。一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新需要吸收世界进步的文学艺术思潮、观念与实践经验。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对世界文学艺术的引进吸收的实践经验与文艺成就。二是'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如何实现'当代文学艺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美学精神 传统美学 鲁迅创作 文学创新 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带灯》的文学创新与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栾梅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7,共7页
在《废都》、《秦腔》、《古炉》诸佳作已然奠定当代文坛的重镇地位以后,贾平凹在最近发表的长篇小说《带灯》①中,丝毫没有显露出半点的懈怠与马虎。据《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透露:“贾平凹把小说寄给《收获》后,先后修改了七八次... 在《废都》、《秦腔》、《古炉》诸佳作已然奠定当代文坛的重镇地位以后,贾平凹在最近发表的长篇小说《带灯》①中,丝毫没有显露出半点的懈怠与马虎。据《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透露:“贾平凹把小说寄给《收获》后,先后修改了七八次,这在以前从未有过的。”②这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认真精神,贾平凹在该小说的“后记”中也有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新 长篇小说 《收获》 贾平凹 《废都》 《秦腔》 当代文坛 认真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与左拉文学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连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2-78,共7页
遗传学不排除作家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人间邪恶的暴露与鞭笞,左拉的自然主义不是演义遗传学,左拉明白表示,想从遗传学上改变人类,那只是"崇高而不切实际的愿望"。遗传学的科学精神,使左拉从虚幻世界走向现实。人不再是理念中... 遗传学不排除作家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人间邪恶的暴露与鞭笞,左拉的自然主义不是演义遗传学,左拉明白表示,想从遗传学上改变人类,那只是"崇高而不切实际的愿望"。遗传学的科学精神,使左拉从虚幻世界走向现实。人不再是理念中的道德楷模,他(她)还潜在非道德的一面。左拉利用遗传学的科学成就,除了强调文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同一,且丰富了文学的叙事层面,从生理、心理方面表现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科学 自然主义 文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创新与深度追求
5
作者 王充闾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1,共11页
创新,就是不重复过去,不断地突破自我。创新是一种全方位的超越与跃升,是对自己已有的成功的积极破坏。深度意识应表现为关注人生困惑,探究属于人的本性范畴、埋藏于灵魂底部的深层意识。既要深入到人性深处,又要有超越性的哲学感悟。... 创新,就是不重复过去,不断地突破自我。创新是一种全方位的超越与跃升,是对自己已有的成功的积极破坏。深度意识应表现为关注人生困惑,探究属于人的本性范畴、埋藏于灵魂底部的深层意识。既要深入到人性深处,又要有超越性的哲学感悟。深度追求是文学向更大的精神空间开掘的有效途径,是判断文学艺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新 深度追求 个性化 生命体验 哲学感悟 人性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评房伟《文化悖论与文学创新》
6
作者 王金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31-133,58,共4页
1990年代以来的文坛,王小波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存在。作为学者型作家,王小波体现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见的智慧游戏和思辨理性。他的小说、杂文,充满着对科学、智慧和理性的热爱,这使他能够凭良好的逻辑学修养,切入历史和现实。作... 1990年代以来的文坛,王小波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存在。作为学者型作家,王小波体现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见的智慧游戏和思辨理性。他的小说、杂文,充满着对科学、智慧和理性的热爱,这使他能够凭良好的逻辑学修养,切入历史和现实。作为出身“阶级异己分子”家庭并有“知青经历”的作家,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压抑,使王小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沉重的生命体验,这促使他寻找一种超越苦难人生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悖论 文学创新 文化悖论 学者型作家 写作 语境 90年代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叙事”:从文学创新到美学创意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藻 贾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76,共6页
以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为题材的灾难文学创作,目前有近20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它们大多还停留在抗震救灾现场讲述阶段的水准。为此,建立小说创作"灾难叙事"的理念,不仅是在表现视角、典型人物、主题开掘等方... 以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为题材的灾难文学创作,目前有近20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它们大多还停留在抗震救灾现场讲述阶段的水准。为此,建立小说创作"灾难叙事"的理念,不仅是在表现视角、典型人物、主题开掘等方面的文学创新,而且更应该是在时代症候的寓意上显示生活本真,社会意义的揭示上彰显人间至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表现艺术完美等方面的美学创意,进而创作出"后灾难"时代的灾难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难叙事 文学创新 美学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
8
作者 杨永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论证了通识教育理念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对大学生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陈进案例可以看出,... 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论证了通识教育理念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对大学生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陈进案例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资源都是大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文学创新 通识教育 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
9
作者 周石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2-36,共5页
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的课题,应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大系统中来进行宏观的探讨和考察。历史传统是由难以计数的“一个特定时期”所组成的。“一个特定时期”是历史断代的横切面;一切时期则是历史传统的竖切线。社会历... 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的课题,应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大系统中来进行宏观的探讨和考察。历史传统是由难以计数的“一个特定时期”所组成的。“一个特定时期”是历史断代的横切面;一切时期则是历史传统的竖切线。社会历史不仅具有物质生产的表征即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生产方式,而且具有精神生产的标志即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社会思潮,不同的社会思潮表示了不同历史时态的精神生产面貌及其传统特性。与社会物质生产相对应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总体性生产中的特殊空间。精神生产的发展给一定历史时代留下了精神文明的印记。精神生产的纵向流变相承袭,归根结蒂是导源于物质生产的纵向发展相承袭。但是,如果把两者视为同步同构的关系,就会陷入机械唯物论的泥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两者仍有不平衡现象。因为,我们不能忽略精神生产本身的主体意识作用,即自身的历史传统。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传统 文学创新 主体意识 社会思潮 艺术形式 民族气质 社会历史 审美心理结构 文学创作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创新与拿来主义
10
作者 肖均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 1987年第2期93-94,共2页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文学总是要新陈代谢、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求新思变乃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不过,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发展变化不同于物质生产。物质生产的发展与创新往往表现为淘汰方式,一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即标志着旧工艺...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文学总是要新陈代谢、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求新思变乃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不过,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发展变化不同于物质生产。物质生产的发展与创新往往表现为淘汰方式,一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即标志着旧工艺旧技术成为历史,而文艺的发展是在越来越丰富的形式中不断地进行思想内容的积淀和艺术技巧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新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创新与民族特点之关系
11
作者 艾斐 《江淮论坛》 1986年第6期54-58,53,共6页
一切成功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能够给人以清新而刚健的美的享受和教益。那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在何处,“美”从何来呢?——来自内容,来自形式,来自突破和创新,来自巨大的艺术传达力和艺术感染力。然而,这一切又都总是渗透在民... 一切成功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都能够给人以清新而刚健的美的享受和教益。那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在何处,“美”从何来呢?——来自内容,来自形式,来自突破和创新,来自巨大的艺术传达力和艺术感染力。然而,这一切又都总是渗透在民族特色和传统特点之中的。文学发展的基本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文学的民族特色愈鲜明,就愈有国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点 民族特色 文学艺术作品 艺术传达 文学发展 艺术感染力 基本事实 现代派文学 文学创新 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
12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4期2-6,共5页
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一方面,与人类的一切精神生产一样,文学的生产也离不开以往的文学积累,必然在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又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自己的勃勃生机 文学传统,《... 文学传统与文学创新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一方面,与人类的一切精神生产一样,文学的生产也离不开以往的文学积累,必然在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又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自己的勃勃生机 文学传统,《辞海》的释义是:“各民族的文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文学创新 中国文学研究 生活形态 作家 新小说派 表现形式 文学表现 统联 文学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向市场妥协还是文学创新?——从“裂变中国三部曲”看传统作家的网文创作
13
作者 赵林云 姚婷婷 《关东学刊》 2017年第6期134-136,共3页
叶炜的"裂变中国三部曲",采用"轻质化"的网文写作方式,力求形成一种"轻文本""轻阅读""轻写作"的网络写作生态。在网络文学主流化的进程中,这种转变,既是纯文学作家在面向市场时的妥... 叶炜的"裂变中国三部曲",采用"轻质化"的网文写作方式,力求形成一种"轻文本""轻阅读""轻写作"的网络写作生态。在网络文学主流化的进程中,这种转变,既是纯文学作家在面向市场时的妥协,也是个人的独创性追求。"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同一部作品中,互相交流,互相感知,共同创作,借助传统文学的深厚内涵,网络文学也表达得更加透彻有力,在变动中实现文学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化” 现实题材 文学创新 市场妥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传统与当下文学创新
14
作者 青屏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第5期4-12,共9页
本期主持人:吴佳燕(《长江文艺》副主编)特邀嘉宾:高晓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晓苏(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华(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韩永明(... 本期主持人:吴佳燕(《长江文艺》副主编)特邀嘉宾:高晓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晓苏(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华(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韩永明(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室主任)、蔡家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对话嘉宾:叶李、李海音、杨晓帆、刘天琪、钱刚、熊均 吴佳燕(长江文艺杂志社):今年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杂志发表100周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第一篇采用现实主义方法的现代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创新 《长江文艺》 文艺评论家 《狂人日记》 《新青年》杂志 作家协会 华中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创新,共同邀约
15
作者 袁新风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7年第9期1-1,共1页
  人类的发展史,合起来就是一部发明与创新的鸿篇巨制.   最远的时代,古猿下树直立行走,便是一种创新;燧人氏引出的星星之火,亦是一种发明.历史有那么多值得传颂几千年的骄傲,皆是因为我们的发明和创新.变则通,通则久,这就是五千...   人类的发展史,合起来就是一部发明与创新的鸿篇巨制.   最远的时代,古猿下树直立行走,便是一种创新;燧人氏引出的星星之火,亦是一种发明.历史有那么多值得传颂几千年的骄傲,皆是因为我们的发明和创新.变则通,通则久,这就是五千年历史星空熠熠生辉的绝妙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新 校园文学 发明与创新 创新作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视为左道的译者显形与文学创新——《飞鸟集》冯、郑译本对比研究
16
作者 张婷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9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对比了《飞鸟集》的冯唐译本(以下简称冯译本)和郑振铎译本(以下简称郑译本),本文就译者“隐形”还是“显形”展开讨论,指出译者“显形”虽难以被主流接受,但不应像冯译《飞鸟集》那样被全盘否定,而是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充分... 本文对比了《飞鸟集》的冯唐译本(以下简称冯译本)和郑振铎译本(以下简称郑译本),本文就译者“隐形”还是“显形”展开讨论,指出译者“显形”虽难以被主流接受,但不应像冯译《飞鸟集》那样被全盘否定,而是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充分发掘此类翻译对于本国文学创新的积极作用,从而完成翻译研究促进本国文学创新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显形 《飞鸟集》 文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创新再议
17
作者 石一宁(壮族) 《民族文学》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光阴荨,岁月又新。卷时间其实是无始无终的,无所谓新旧。历法不过是人类给自己画的时间标记,但这一发明也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是重视新与旧的分际的。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性更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创新,... 光阴荨,岁月又新。卷时间其实是无始无终的,无所谓新旧。历法不过是人类给自己画的时间标记,但这一发明也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是重视新与旧的分际的。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性更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创新,同样是文学发展的引擎,创新赋予文学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标记 人类社会发展 无始无终 新与旧 文学创新 中华文明 创新 突出特性
原文传递
游走于乡村与城市的文学乡愁——论田鑫的散文创作
18
作者 余畅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期36-38,共3页
田鑫的散文是关于乡土、关于个体生命经验的写作,不同于传统散文的共时性书写,而是从历时性的角度回望乡土,一方面围绕自然风土和风俗人情叙述对乡土的怀念和担忧,另一方面描写了作为乡土反面的城市中人们隐秘、焦虑的生命体验。作者积... 田鑫的散文是关于乡土、关于个体生命经验的写作,不同于传统散文的共时性书写,而是从历时性的角度回望乡土,一方面围绕自然风土和风俗人情叙述对乡土的怀念和担忧,另一方面描写了作为乡土反面的城市中人们隐秘、焦虑的生命体验。作者积极主动探索散文创作的边界,将流动的生命经验与创新的写作方法相结合,展现出散文的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鑫散文 乡土经验 城市 文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创新与文学批评实践
19
作者 兰轲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文学批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铺路架桥的重要作用,关注文学本身,阐发文学的语言、形象、情节之美,紧扣时代精神,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召唤无愧于新时代的伟大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学理论创新 文学批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文学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20
作者 王明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075-0078,共4页
本次研究从新媒体时代给文学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如何具体运用于文学教育之中,并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进行深入剖析、虚拟现实技术与社交媒体及其他手段的融合运用建构起文学教育的创新道路框... 本次研究从新媒体时代给文学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如何具体运用于文学教育之中,并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进行深入剖析、虚拟现实技术与社交媒体及其他手段的融合运用建构起文学教育的创新道路框架。结果发现:这些创新策略在明显提高文学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学生文学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这一研究结果对文学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作用,有一定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文学教育创新 路径构建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