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现场感”“立体化”与“流动性”——重读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
1
作者 战玉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包含大量具体的地理空间单位,这一方面增添了文学史的“现场感”,另一方面又在文本内外共同构筑了多元、丰富、立体的“中国文学地图”想象。同时,书中的中国文学或“文学中国”又是时时处于世... 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包含大量具体的地理空间单位,这一方面增添了文学史的“现场感”,另一方面又在文本内外共同构筑了多元、丰富、立体的“中国文学地图”想象。同时,书中的中国文学或“文学中国”又是时时处于世界文学流动过程之中的,这种流动性既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复杂面貌,也透露出吴福辉所具有的世界性眼光。此外,书中大量的插图、表格等也可视为文学空间与“文学地图”的形式化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 文学地图 文学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美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铁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发展除自身内在因素以外,还受他国民族文学外在因素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研究的重心由语言艺术方面的内部研究转向文学的外部及文学与文化关联方面的研究和文学与文学间的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相互依存、共... 一个国家民族文学的发展除自身内在因素以外,还受他国民族文学外在因素的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文学研究的重心由语言艺术方面的内部研究转向文学的外部及文学与文化关联方面的研究和文学与文学间的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成为文学全球化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文学发展史中受民族组成成分的影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的政治制度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以及文学全球化过程中输出与输入所产生的融合与排斥效应,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时期进一步澄清民族独立性与“西化”的悖论关系,走出误区,积极投身到文学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之中,以求在文学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取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文学发展史 比较文学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读孟繁华程光炜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 程光炜 历史化 文学史书写 学科建制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文学史著述中影响极大的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不仅在大陆被确定为"部颁教材",在台湾地区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部。这部书在台湾学术界影响之大,下述两个事实是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台湾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编写,往往潜在地包含着"影响的焦虑",即如何摆脱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史观",或者说核心的思路和体例。叶庆炳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个案。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需要突破现状时,一个时常采用的策略是向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发难,其中龚鹏程的发难颇具代表性,他明确否定了刘大杰的进化论"史观"和"以平民文学为优,谓贵族文学为僵化之作品"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台湾地区的存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台湾地区 史观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叙述及主流型文学史的消解——读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克寒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个性化的文学史叙述,并非要刻意回避、甚或一概拒斥他者意见,它恰恰是在多重主体与多种观念对话交流、碰触磨砺中,方能提炼出有个体识见的历史叙述。
关键词 个性化叙述 文学 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文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福建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章灿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区域文学 《福建文学发展史 书评 闽籍文人 福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发展史观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卫涛 《求索》 CSSCI 2004年第6期193-195,共3页
文章从中国现代文学近百年文学史的研究实践出发 ,认为当下学术界所认同的几种现代文学史观都没有摆脱文学发展史观的范畴 ,进而反思了单一文学发展史观给现代文学研究带来的束缚 ,并提出现代文学研究要突破过于绝对的发展史观 ,要从新... 文章从中国现代文学近百年文学史的研究实践出发 ,认为当下学术界所认同的几种现代文学史观都没有摆脱文学发展史观的范畴 ,进而反思了单一文学发展史观给现代文学研究带来的束缚 ,并提出现代文学研究要突破过于绝对的发展史观 ,要从新的向度来重新定位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发展史 批判和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当代文学的不确定性——读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秋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 当代文学 程光炜 文学史观 个体差异 当代史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版本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红光 《文教资料》 2021年第8期16-17,6,共3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新中国成立前文学史领域内最具有系统性的文学史之一。然而这部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几经波折,三经修改,饱经沧桑。四十年代出版之后,众多学者虽有质疑的声音,但总体盛誉颇多。此后五...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新中国成立前文学史领域内最具有系统性的文学史之一。然而这部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几经波折,三经修改,饱经沧桑。四十年代出版之后,众多学者虽有质疑的声音,但总体盛誉颇多。此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以各种不同原因修改三次,虽然经历了多次风波,但仍有内在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版本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传记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评寒山碧《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全展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12,共6页
寒山碧的《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填补了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一大空白。这部史著的新创获,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视野开阔,纵横交贯,资料翔实全面;第二,直率犀利,评价具体,力求客观公允;第三,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富有理论创新。当... 寒山碧的《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填补了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一大空白。这部史著的新创获,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视野开阔,纵横交贯,资料翔实全面;第二,直率犀利,评价具体,力求客观公允;第三,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富有理论创新。当然该史著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亦有一些可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传记文学发展史 寒山碧 新创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点——评孟繁华、程光炜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晓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当代文学教学 孟繁华 程光炜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文学研究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的意义——兼及作者之中国观
12
作者 段江丽 李雅旬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以研究中日关系史闻名国际,他在二战之后表现出来的真诚“反省与悔罪”的中国观更是具有典型意义。实藤惠秀曾与其长子实藤远合著出版《中国新文学发展略史》,在日本“中国新文学史”纂述谱系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以研究中日关系史闻名国际,他在二战之后表现出来的真诚“反省与悔罪”的中国观更是具有典型意义。实藤惠秀曾与其长子实藤远合著出版《中国新文学发展略史》,在日本“中国新文学史”纂述谱系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意义。无论从日本“中国文学史”纂述史的角度,还是从中日关系的角度,实藤父子《中国新文学发展史》都是一部不可忽略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藤惠秀 实藤远 《中国新文学发展史 日本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的文学 浓缩的思想——《中国文学发展史》评析
13
作者 阳玉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0-70,共1页
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既是对文学演变的纵向归纳和文学形态的深入把握,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认知过程。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大杰所著的《中华现代学术名... 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既是对文学演变的纵向归纳和文学形态的深入把握,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认知过程。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大杰所著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二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出版),突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及每种文学样态的特点,凸显了文学作为社会思想的高度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发展史 浓缩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个性 发展历史 商务印书馆 文学研究家 华夏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敢为人先的精神——读朱小平的《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
14
作者 陈蒲清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朱小平 《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 “敢为人先”精神 文学评论 湖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史·“白话”史·合力型文学史——读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15
作者 郭剑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28,9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家 插图 吴福辉 “历史” 合力 白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回眸——读章罗生新著《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
16
作者 胡辉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章罗生 《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文学的宏观解读——评巴·苏和教授的《解读:蒙古文学发展史》
17
作者 刘济生 宝力高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蒙古文学 文学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 “文化大革命” 宏观 《蒙古秘史》 蒙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汉语世界的蒙古文学发展史——评《解读:蒙古文学发展史》
18
作者 张晓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文学发展史 汉语文学 蒙古族 民族语言文字 解读 世界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部多民族近代文学史--读《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19
作者 郭墨兰 《天府新论》 1993年第6期92-92,9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近代文学 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 郭延礼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学进程中探索民族个性身份——评《壮族文学发展史》
20
作者 林安宁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70-172,共3页
由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覃德清合著的《壮族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三等奖,成为广西高校在本届评奖活动中唯一获奖的成果。《发展史》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构... 由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覃德清合著的《壮族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三等奖,成为广西高校在本届评奖活动中唯一获奖的成果。《发展史》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构建文学史体例,从文艺学、民族学、语言学、比较文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壮族文学展开批评,较好地把现当代作家文学融人民族文学史的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史 壮族文学 民族个性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 进程 中国高校 文化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