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描写中的“性别战争”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慈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9-43,95,共5页
以"性别战争"这一文学母题为关注重心和串联线索,对《雷雨》、《围城》、《寒夜》、《无字》、《青春之歌》、《爱,是不能忘记的》等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以及《等待》、《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世界文学名篇,进行了点面结合... 以"性别战争"这一文学母题为关注重心和串联线索,对《雷雨》、《围城》、《寒夜》、《无字》、《青春之歌》、《爱,是不能忘记的》等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以及《等待》、《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世界文学名篇,进行了点面结合的比较和梳理、诠释和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性别战争 文学描写 女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写与服饰文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疏影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0-21,共2页
服饰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社会生活的外在形式。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肖像描写包括服饰描写,能较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与作品主题、人物性格、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表现主题及人物命运性格的较重要的方法... 服饰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社会生活的外在形式。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肖像描写包括服饰描写,能较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与作品主题、人物性格、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表现主题及人物命运性格的较重要的方法。反之,文学作品的服饰描写又很好地体现了社会的服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描写 服饰文化 社会生活 人物性格 抒写方式 主题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书法理论中的文学描写与书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楠楠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我国书法理论内容丰富,其中所有与艺术问题有关的陈述,几乎都跟文学有一定的关系。对书法艺术的掌握往往是文人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对书法意境的营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人以书评的方式参与阐述文学描写和书法研究的关系,这都... 我国书法理论内容丰富,其中所有与艺术问题有关的陈述,几乎都跟文学有一定的关系。对书法艺术的掌握往往是文人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对书法意境的营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人以书评的方式参与阐述文学描写和书法研究的关系,这都使得文学和书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文学描写 书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表现方法本质的追问——以文学描写为例
4
作者 汪政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第7期115-119,共5页
描写是从叙述的停止处开始的,不管是哪一种描写,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盘桓、观察、倾听、体味。一旦只重叙述,忽视描写,我们将失去描写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感觉的能力,其次是能否将自己的感觉用语言传达出来,传达得怎么样。语言是符... 描写是从叙述的停止处开始的,不管是哪一种描写,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盘桓、观察、倾听、体味。一旦只重叙述,忽视描写,我们将失去描写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感觉的能力,其次是能否将自己的感觉用语言传达出来,传达得怎么样。语言是符号,是对世界的命名、概括、抽象和模拟,言与物、名与实、文与质始终是困扰人类表达的矛盾。但也正是这一矛盾形成了表达上的张力,在两者之间预留了巨大的开阔地,给了表达者创造的空间。从描写的“失宠”说起,而最后的关切则是语言。一切问题到最后都是语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方法 文学描写 语言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写中的“妙喻连珠”
5
作者 陈元勋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7期41-42,共2页
妙喻连珠是状物写景散文中的一种高层次描写技巧。所谓妙喻连珠,就是借助一系列连贯性比喻来描写客观事物,突出其形象状态特征,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关键词 文学描写 描写技巧 写景散文 客观事物 连贯性 状物 想象 联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罪羊”与奥狄浦斯——一种文学描写的原型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玉成 《殷都学刊》 2006年第3期75-76,共2页
“替罪羊”一词的原意源于古人一种重要的驱除灾祸的赎罪方式,这已被人类历史学家考察的大量实例所证明。这种赎罪方式虽历经演变但仍然在今天世界各民族的社会习俗中留有印痕,深藏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一种难以言明的心理意识。经过历... “替罪羊”一词的原意源于古人一种重要的驱除灾祸的赎罪方式,这已被人类历史学家考察的大量实例所证明。这种赎罪方式虽历经演变但仍然在今天世界各民族的社会习俗中留有印痕,深藏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一种难以言明的心理意识。经过历史积淀,它早已成为了文学原型,成为拉文学描写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了文学创作中探索人与命运故事的渊源。在众多“替罪羊”的文学描写中,奥狄浦斯的故事尤为典型,他命运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替罪羊”文学原型的具体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罪羊” 奥狄浦斯 文学描写 原型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文学描写与书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博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0期12-13,共2页
中国书法理论是专门研究中国书法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书法形式、书法结构、书法线条等,划分为技法理论、书法文学等多种类型,以书法的基本观念和书法审美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文学存在较大关联度。中国书法理论中文学描写与书法的探究,可... 中国书法理论是专门研究中国书法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书法形式、书法结构、书法线条等,划分为技法理论、书法文学等多种类型,以书法的基本观念和书法审美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文学存在较大关联度。中国书法理论中文学描写与书法的探究,可拓展书法的认知广度与深度。基于此,本文从中国书法理论发展历程入手,探究中国书法理论中文学描写与书法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书法研究 书法审美 书法线条 技法理论 文学描写 书法结构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写中的矫情
8
作者 秦玉明 《当代文坛》 1986年第4期74-76,共3页
“矫情”这个词,最早大约见于《晋书·谢安传》中对谢安的一段描写:“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了无喜色。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而如此。”谢安听见捷报后分明“心喜甚”却要装得“了无喜色”。
关键词 文学描写 喜色 谢安 作品 百劳 性格 张声 真实性 老年人 无理而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写的基本规律
9
作者 冉欲达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2期95-97,共3页
一、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把生活真实地而且艺术地呈献在读者面前,让他们去欣赏,去评论,去判断,去思考。如果可能的话,也让他们去行动,去实践,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方向,有胆量,有信心;让他们把这个世... 一、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把生活真实地而且艺术地呈献在读者面前,让他们去欣赏,去评论,去判断,去思考。如果可能的话,也让他们去行动,去实践,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方向,有胆量,有信心;让他们把这个世界改造得更合理,更幸福,更美好。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实优美的生活画面,能够经历时代的风雨,不褪色,不变形。要有最大的明确性、稳定性,最小的易变性、模糊感。这需要种种主观条件。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作者要掌握描写的规律,描写的技巧,描写的艺术。二、描写是一种方法,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它有自已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规律 主观条件 明确性 精神世界 时代精神 文学描写 两个世界 行动 物自身 生活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写不应该将历史道德化
10
作者 王鸿儒 《贵州社会科学》 1984年第3期10-11,共2页
胡乔木同志的重要文章,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然而近年来有些同志却又在重复曾被马克思、恩格斯批评过... 胡乔木同志的重要文章,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然而近年来有些同志却又在重复曾被马克思、恩格斯批评过的“爱的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化 文学描写 马克思主义 历史发展 生产力 胡乔木 人道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关系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描写顺序的心理依据初探
11
作者 林秋人 《闽江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心理依据 文学描写 视知觉 空间顺序 预成图式 主要特征 刺激物 阿恩海姆 审美对象 艺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书法理论中的文学描写对书法的影响
12
作者 廖波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0期76-78,共3页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古典艺术中最具东方特色的代表,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书法家在表达抽象观念时,通过文学描写的融入,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使书法作品更具审美价值和文化深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古典艺术中最具东方特色的代表,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书法家在表达抽象观念时,通过文学描写的融入,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使书法作品更具审美价值和文化深度。本文分析了文学描写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探索了书法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书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文学描写 艺术交融 文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人物刘先主到小说形象刘备——兼说历史叙述与文学描写的关系
13
作者 廖彬岐 《新传奇》 2023年第26期7-9,共3页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世人对其评价呈现两极化。本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国志》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为研究重点,立足历史和文学的内在关系,考辨历史人物和小说人物形象的异同。
关键词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刘备 历史叙述 文学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河文化的现当代文学民间习俗描写
14
作者 马宇希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20期38-40,共3页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间习俗。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黄河文化的民间习俗描写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展现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黄河流域的民间习俗,包括传统节庆、仪式...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间习俗。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黄河文化的民间习俗描写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展现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黄河流域的民间习俗,包括传统节庆、仪式、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构成了黄河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些民间习俗不仅是文学描写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中对黄河文化的民间习俗描写,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现,也有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回应与反思,通过文学创作,民间习俗得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民间习俗 文学描写 文学创作 历史的延续性 地域文化 文化积淀 传统节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中即将消逝的农事描写 被引量:2
15
作者 农为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68-72,共5页
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古已有之。西方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农事诗》传世,中国的《诗经》中相当数量的农事劳动描写则开启了这一源头。《七月》是诗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农事诗,描写了劳动者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 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古已有之。西方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农事诗》传世,中国的《诗经》中相当数量的农事劳动描写则开启了这一源头。《七月》是诗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农事诗,描写了劳动者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等劳动场景,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描写 农事诗 乡土文学 劳动者 《诗经》 《七月》 生活状况 维吉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里关于重要历史事件的文学描写
16
作者 凌宇 郑斌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69,共2页
《三国演义》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小说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的让人心潮澎湃,有的让人热泪盈眶,有的则让人暗自无奈。小说中有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义,有煮酒论英雄的王者风范,有攻城略地的权术计谋,更有千里走单骑的永... 《三国演义》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著,小说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的让人心潮澎湃,有的让人热泪盈眶,有的则让人暗自无奈。小说中有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义,有煮酒论英雄的王者风范,有攻城略地的权术计谋,更有千里走单骑的永不背弃。小说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本文挑选几件从文学描写的角度来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学描写 历史事件 桃园三结义 小说家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故事
原文传递
论文学描写与服饰文化关系研究
17
作者 栾海龙 赵霞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53-254,共2页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曾经说过:"人们的本性在于让自身处于不断创造的文化活动之中,而人们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的形式,人类也是符号的动物。"我们按照恩斯特的理论来说,服饰可以说是在人类生活中最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物质...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恩斯特曾经说过:"人们的本性在于让自身处于不断创造的文化活动之中,而人们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的形式,人类也是符号的动物。"我们按照恩斯特的理论来说,服饰可以说是在人类生活中最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物质之一,我们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制度 服饰文化 关系研究 文学描写 文学作品 文化内涵 人与人 人类生活 不同时期 性格特征
原文传递
文学侧面描写的奥妙
18
作者 蒋道文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从内容表达、笔法运用、审美感受、艺术效果四个方面入手,例举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了文学描写中侧面描写的奥妙。指出侧面描写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简洁精炼;在笔法运用上是采取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的方法进行的;... 本文从内容表达、笔法运用、审美感受、艺术效果四个方面入手,例举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了文学描写中侧面描写的奥妙。指出侧面描写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简洁精炼;在笔法运用上是采取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的方法进行的;在审美感受上让人产生自然的联想和想象;在艺术效果上能达到韵味无穷,流传不衰的功效。这对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侧面描写的技法,将获得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描写 侧面描写 描写技巧 内容表达 笔法运用 审美感受 艺术效果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电影《女篮5号》的文学描写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伟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73-174,共2页
《女篮5号》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这部电影虽然以体育为主要题材,但是其中也穿插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在电影中,文学色彩也非常浓厚,文学描写夹杂在主人公对于体育的追求、爱情的执著... 《女篮5号》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这部电影虽然以体育为主要题材,但是其中也穿插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在电影中,文学色彩也非常浓厚,文学描写夹杂在主人公对于体育的追求、爱情的执著以及对青春的追忆中,显得非常突出,本文就是对电影《女篮5号》中的文学描写进行分析,揭示文学描写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描写 电影制片厂 女篮队员 体育事业 篮球队 新中国 爱情故事 主要题材 文学色彩 影片
原文传递
中国书法理论中的文学描写与书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杰钊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第10期246-246,共1页
本文拟以"书评"为例,以点带面地阐述古代书论中的文学描写与书法研究的关系。
关键词 书法理论 书评 文学描写 书法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