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言意之辩: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文学本质探讨 |
袁琳
王雪
|
《河北画报》
|
2025 |
0 |
|
2
|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研究--以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为例 |
刘亚红
|
《教师》
|
2025 |
0 |
|
3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本章说功能 |
黄山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5 |
0 |
|
4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文学本土化探索的新进路——以近年长篇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
彭岚嘉
郝婷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小说何以成为表演艺术?——彼得·基维对文学本体论的新探索 |
王慧婷
殷曼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报纸副刊应坚守文学本位彰显本土特色 |
王平
|
《城市党报研究》
|
2024 |
1
|
|
7
|
“非人类转向”:共生性景观与具体化机制——兼论文学本体论探讨的新方向 |
刘帅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4 |
0 |
|
8
|
刘勰的情采说与英美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 |
殷满堂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9
|
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论探索 |
赖大仁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0
|
文学本性的迷失——近百年中国文学反思录 |
丁尔纲
|
《绥化师专学报》
|
2001 |
0 |
|
11
|
何谓文学本身 |
蔡翔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0
|
|
12
|
让文学回归其原有的位置——文学本体性与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反思 |
许庆红
戚涛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13
|
重回文学本身:方法与意义——以张清华的“文学性研究”为讨论中心 |
蔡岩峣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在困境中突围——关于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考 |
董学文
凌玉建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5
|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 |
杨春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0
|
|
16
|
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叶纪彬
李玉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7
|
中美天文学本科教育比较 |
陈黎
李勰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8
|
“文学危机”和危机的政治性诉求——读蔡翔《何谓文学本身》 |
李海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9
|
文学本土化的困境与难题 |
王爱松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20
|
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传播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
黄定华
张玉能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