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到城市的历史更迭:文学桂军生态传递的家园情结
1
作者 沈明 裴蓓 祁守仁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土改背景下的生存生态到商品背景下的精神生态的存在意义上的更迭,显现出文学桂军两代人对于社会现实与广西乡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20世纪50年代生存生态的交接姿态和历史质素,左右了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价值,改革开放后的壮乡乡... 土改背景下的生存生态到商品背景下的精神生态的存在意义上的更迭,显现出文学桂军两代人对于社会现实与广西乡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20世纪50年代生存生态的交接姿态和历史质素,左右了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价值,改革开放后的壮乡乡民生存生态,又不得不置于商品化、全球化的精神生态圈层中加以考量。文章以文学桂军两代壮族作家陆地与杨映川的两部作品为例,在历史的更迭考量下以对话与悬搁之姿态重述二人生态美学意义上的耦合调性,土改零余者与石城小怪人对现实的类型化声讨,为其创作的家园复归倾向“续航”,并最终指向其诗化家园的双重情结旨归,即回归纯粹本我的生态性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生态 精神生态 文学桂军 家园情结 历史更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态与实践意义——文学桂军系列研究论文之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52,共6页
文学桂军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文章通过对文学桂军文化经济实践的论述,论证当今时代文学参与经济... 文学桂军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文章通过对文学桂军文化经济实践的论述,论证当今时代文学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应具的三种形态及其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桂军 文本形态 精神形态 致用形态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颇具个性和特色的文学批评书--读《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耀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桂军 作家群 作家群体 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文学研究对文学桂军崛起的理论支撑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利群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文学桂军在全国文坛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文学研究对其的理论支撑,高校文学研究以其学科化、学术化、学理化的学院派视角和特点为文学桂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培育基地,有效地重组理论资源和教育资源,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广西文学... 文学桂军在全国文坛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文学研究对其的理论支撑,高校文学研究以其学科化、学术化、学理化的学院派视角和特点为文学桂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培育基地,有效地重组理论资源和教育资源,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广西文学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高校 文学研究 文学桂军 理论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作家群的一个样本及研究意义——文学桂军系列研究论文之二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平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4-91,共8页
文学桂军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低潮的中国文坛中崛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成就、特色和内涵的作家群样本。它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 文学桂军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低潮的中国文坛中崛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成就、特色和内涵的作家群样本。它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文学桂军对当下文学事业发展和参与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作家群 文学桂军 广西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决战长篇”形成文学桂军新崛起的突破口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广西文学桂军崛起形成文坛冲击波。针对广西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提出"决战长篇"的战略和策略,无疑会推动广西文学桂军新崛起和新突破,这需要在反思、反省和重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找准对策,形成... 广西文学桂军崛起形成文坛冲击波。针对广西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提出"决战长篇"的战略和策略,无疑会推动广西文学桂军新崛起和新突破,这需要在反思、反省和重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找准对策,形成创作与批评的合力,在"持久战"与"攻坚战"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决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战长篇 文学桂军 反思 新崛起 突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文学桂军的勃兴与发展——在2018年广西青创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7
作者 容本镇 《贺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8-62,共5页
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于2018年9月20日召开,不到一个月,广西青创会就召开了,体现了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对促进青年作家创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青年作家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20年前,有两个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文学桂军的崛起,一个... 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于2018年9月20日召开,不到一个月,广西青创会就召开了,体现了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对促进青年作家创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青年作家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20年前,有两个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文学桂军的崛起,一个是1996年7月在宁明花山召开的“广西青年文艺工作者花山文艺座谈会”;一个是1997年4月在南宁召开的“广西首届百名青年作者创作会”。这两次会议,都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今天,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又在这里召开广西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我相信,这次会议也将成为新时代推动广西文学创作与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文学 青年作家 文学桂军 文艺工作者 文艺座谈会 青年作者 作家创作 时代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崛起的边地:文学桂军“剑客”现象论
8
作者 荀利波 杨剑龙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108,共4页
相隔18年的"广西三剑客"与"广西后三剑客"成为广西文坛独特的"剑客"现象。广西作家们善于在被"边缘化"的困窘中隐忍、蓄力,借力民族文化浓郁、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个性,逐渐在诗歌、小说及影视... 相隔18年的"广西三剑客"与"广西后三剑客"成为广西文坛独特的"剑客"现象。广西作家们善于在被"边缘化"的困窘中隐忍、蓄力,借力民族文化浓郁、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个性,逐渐在诗歌、小说及影视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创作实绩。但同时,走出边地的渴求与难以割舍的徘徊仍是常态。因而,确立文化自信,重审边地作为一种文学资源在文学创作和作家凝聚中的独特价值仍显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 文学桂军 广西三剑客 广西后三剑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传媒与边远地区文学的崛起——以文学桂军为个案考察
9
作者 潘亚莉 佘爱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166,共6页
从文学版图来看,边远地区文学的异常活跃与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等文学传媒的积极介入。面对文学日益边缘化的现实,文学桂军以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先锋性的... 从文学版图来看,边远地区文学的异常活跃与崛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等文学传媒的积极介入。面对文学日益边缘化的现实,文学桂军以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先锋性的文学品格,在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多元交互合力下,崛起于中国文坛。他们与时俱进、赶超突围的冲劲,为边远地区文学的崛起提供了成功范例和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媒 边远地区文学 文学桂军 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时间之河中打捞文学的记忆--评钟世华的《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韦其麟研究》
10
作者 张淑云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0-113,147,共5页
《韦其麟研究》是《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之一,通过研究对象作家本人自述,到他人对韦其麟的印象、评价,以及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等方面,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勾勒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韦其麟文学世界。梳理分析了学界对这位优秀的壮族诗人... 《韦其麟研究》是《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丛书》之一,通过研究对象作家本人自述,到他人对韦其麟的印象、评价,以及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等方面,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勾勒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韦其麟文学世界。梳理分析了学界对这位优秀的壮族诗人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出韦其麟研究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色,丰富了文学桂军研究资料。从文学史的视角提出整理广西文学史料的目的,提升了文学桂军史料建构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史料 《韦其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前沿寻踪:现实主义的“先锋”转向——“文学桂军”叙事模式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庆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1980、90年代,“文学桂军”在创作中所采用的叙事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现实主义到先锋叙事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弃斥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而有意识地借鉴现代先锋小说的叙事模式,尤其是多元化的叙述方式,以及荒诞和虚无等先锋小说叙事精神... 1980、90年代,“文学桂军”在创作中所采用的叙事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现实主义到先锋叙事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弃斥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而有意识地借鉴现代先锋小说的叙事模式,尤其是多元化的叙述方式,以及荒诞和虚无等先锋小说叙事精神。这一变迁蕴含着广西地域作家群这一文学主体的既有历史与中国文坛“中心”之间丰富、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即“边缘”与“中心”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先锋叙事使“文学桂军”的创作突破了广西民间文学传统的桎梏,在新时期中国文坛焕发出朝气。但是,当先锋叙事成为广西作家的文学行为惯性之后,它反而昭示出“文学桂军”在创作上的罅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叙事模式 先锋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桂军小说的文化自觉
12
作者 邓鹏 李婧 韩颖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8-62,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文坛集结了一支才华不俗的文学桂军。他们身处多种文化激烈碰撞融合的世纪之交,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了乡村与社会生活的新变,也催生了他们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学桂军将这种自觉融入个人的小说创作,赋予其更为深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文坛集结了一支才华不俗的文学桂军。他们身处多种文化激烈碰撞融合的世纪之交,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了乡村与社会生活的新变,也催生了他们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学桂军将这种自觉融入个人的小说创作,赋予其更为深刻、更具意义的价值内涵。从文学桂军的小说中,可以窥见他们对乡村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体认和关怀,以及对乡村与民族文化现实境况的反思和发展延续之道的积极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文化自觉 民族意识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文学》与“文学桂军”的崛起
13
作者 张移祥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6期19-22,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广西文学》作为广西区唯一一家省级纯文学期刊,对"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起到了指导、宣传、策划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广西文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广西文学 广西文学 文学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文学桂军建档立传 被引量:1
14
作者 容本镇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5-167,173,共4页
何谓"文学桂军"?2007年12月15日,在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日报综合副刊部联合举办的"2007广西文艺论坛暨《文学桂军论》研讨会"上,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在讲... 何谓"文学桂军"?2007年12月15日,在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日报综合副刊部联合举办的"2007广西文艺论坛暨《文学桂军论》研讨会"上,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在讲话中对文学桂军的含义和特征等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所谓文学桂军,是生活、工作在广西的一批从事文学创作的当代作家,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活动、创作理念、创作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土性、民族性、自强性、创新性和团队性,是新时期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一支南方作家队伍,称之为文学桂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广西文艺 建档 区人大常委会 文艺理论家 民族大学 综合副刊 广西日报
原文传递
论广西文学理论批评桂军的崛起及评价机制建设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利群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9-25,共7页
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不仅包含广西文学理论批评力量的构成内容,而且也包括理论批评作为评价机制对文学的推动力量。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中就意味着理论批评正在崛起,这是理论批评自觉的标志。从理论批评和文学评价机制建设角度探索文学... 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不仅包含广西文学理论批评力量的构成内容,而且也包括理论批评作为评价机制对文学的推动力量。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中就意味着理论批评正在崛起,这是理论批评自觉的标志。从理论批评和文学评价机制建设角度探索文学桂军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彰显广西理论批评的自觉,进一步推动理论桂军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理论桂军 批评自觉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的活力——读《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
16
作者 王鹏程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8-169,共2页
《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一书,分别从"文学桂军的文化魅力"、"文学桂军的生命姿态"、"文学桂军的形成原因"、"文学桂军的发展经验"、"文学桂军崛起... 《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一书,分别从"文学桂军的文化魅力"、"文学桂军的生命姿态"、"文学桂军的形成原因"、"文学桂军的发展经验"、"文学桂军崛起的意义"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崛起的"文学桂军"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边缘活力
原文传递
从生态角度看文学新桂军的小说叙事
17
作者 石群山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
从生态角度看文学新桂军的小说叙事,可知新桂军小说家们对这方水土生存状态的关注,他们是通过面向乡村的原生态叙事来展示八桂乡民的生存状态的。他们以主人的立场审视和把握中国转型时期种种社会生态的流变,实现了对中国转型时期的社... 从生态角度看文学新桂军的小说叙事,可知新桂军小说家们对这方水土生存状态的关注,他们是通过面向乡村的原生态叙事来展示八桂乡民的生存状态的。他们以主人的立场审视和把握中国转型时期种种社会生态的流变,实现了对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态叙事。他们将对生存苦难的追问延伸到人物的灵魂世界,从而构成了新桂军颇有力度的追问灵魂的精神生态叙事。新桂军女小说家们则力图通过各自独特的生态女性叙事方式来抵抗批判男性和拯救男性,为中国女性文学和生态文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小说叙事 生态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桂军与相思湖文学新风景
18
作者 石才夫 张燕玲 +1 位作者 王冰 蒋登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8-200,共3页
石才夫(笔名拓夫。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广西文联副主席、诗人、壮族作家。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1988届校友):我经常想,"相思湖"作为一个自然形态的湖和一个文化符号,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这就是水和文学。自然形态的相思湖很小,... 石才夫(笔名拓夫。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广西文联副主席、诗人、壮族作家。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1988届校友):我经常想,"相思湖"作为一个自然形态的湖和一个文化符号,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这就是水和文学。自然形态的相思湖很小,在地图上也搜不到。但文学的相思湖,早已闻名遐迩。没有水,湖就失去生命;没有文学,相思湖就没有了光彩。就连相思湖这个名字,也都是文学的产物。在这个饱含诗意的地方,注定是要生长文学的树,开诗歌的花的。我们今天回到这里的人,就是相思湖这棵文学大树上的一片叶,一朵花。当然,也有的自己就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相思湖新的风景,比如谢尚果校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相思湖作家群 文学创作 相思湖
原文传递
文学桂军的一种释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燕玲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5,共4页
走进当下文学桂军的小说世界,扑面而来的是一束南方的阳光以及阳光背后的阴影:强烈而迷离、尖锐而朴拙、神奇而魅惑,充满着冲突的力量和创造的气息。鬼子、东西对苦难以及荒芜灵魂的极致写作,李冯、海力洪的自由姿态,凡一平的世俗情怀,... 走进当下文学桂军的小说世界,扑面而来的是一束南方的阳光以及阳光背后的阴影:强烈而迷离、尖锐而朴拙、神奇而魅惑,充满着冲突的力量和创造的气息。鬼子、东西对苦难以及荒芜灵魂的极致写作,李冯、海力洪的自由姿态,凡一平的世俗情怀,黄佩华的民族忧思,映川的女性尊严和智性写作等等,无不着上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桂军 李约热
原文传递
肖庆国 著《“边缘的崛起”:逃离与重返及其限度--“文学桂军”批评》
20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3,共1页
本书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全面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直至当下的广西文学发展历史,勾勒出林白、东西等作家的创作轨迹,探讨了“文学桂军”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姿态与意义。书后附录“文学桂军”小说创作年表。
关键词 文学桂军 当代文学 广西文学 创作轨迹 逃离 创作年表 文学姿态 20世纪80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