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
1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知识原创;(2)保持主体性,实现“第二个结合”;(3)创造新的知识,打造标识性知识;(4)加强系统建设,完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百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影响——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2
作者 郝二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关系是当前文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以范畴为问题生发点,从传播史、文论史等层面动态勾勒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融入20世纪中国文论的过程,并相对客观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经验及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该书因为呈现出相对清晰的理论思辨力、多维的历史意识、深沉的现实情怀而值得每位文论专业读者阅读,尤其是其呈现出的聚焦学理的探索精神与努力创新的勇气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边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兆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颜之推《颜氏家训》,以及首创《文苑传》的刘宋范晔《后汉书》、继之为文学家立传的梁萧子显《南齐书》,也一直把应用性文学、非审美性文学视为文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应用性文体也是注重美感的,只不过美的表现方式和美感来源不同而已。从文学总集和别集的编录实践来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萧统的《文选》和宋人的《文苑英华》、明清的各种文章总集以及唐宋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家别集,都是将文学性文体和应用性文体兼收并蓄,一视同仁。无论是文学观念层面还是文学实践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都包含文学性文体和非文学性文体,其边界既具包容性,又具明确性。金惠敏教授提出的“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非常切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 “没有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4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文学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建构研究
5
作者 赵炎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倡原创性;四是要关注中国现实,突出民族特色。建构话语体系,一是在建构对象上要以中国文学审美经验为中心;二是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也即建构者本身的建设;三是在建构方法上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下的“事件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胡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学理论课程作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然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导致教育实效性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深入阐述了...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学理论课程作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然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导致教育实效性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深入阐述了高职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思政的意义,指出了高职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文学理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即通过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用好第二课堂等途径,更好地发挥文学理论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五大思想资源
7
作者 赵炎秋 周俊婕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有五种,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国社会与文学实践。准确地认识与运用这五大思想...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有五种,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国社会与文学实践。准确地认识与运用这五大思想资源,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建构 思想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基本特征试探
8
作者 赵炎秋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境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围绕中国性建构起来的成熟学术共同体。中国学派理应有自己的规定性也即基本特征,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表现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境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围绕中国性建构起来的成熟学术共同体。中国学派理应有自己的规定性也即基本特征,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表现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保持主体性,体现中国观点中国智慧;传承中华文化、中华审美精神,坚守民族形式。既要有特征又要有成就,是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在建构的过程应该同时具备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中国学派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评述
9
作者 张梅 《出版参考》 2024年第7期83-85,共3页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总计6本著述,正陆续推出,已出版的4本在童话、儿童概念、认知和非虚构文学等研究领域呈现出诸多学术前沿的前瞻论述和高关注度话题的深入讨论;同时也有传统研究内容的新方法拓展和新领域...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总计6本著述,正陆续推出,已出版的4本在童话、儿童概念、认知和非虚构文学等研究领域呈现出诸多学术前沿的前瞻论述和高关注度话题的深入讨论;同时也有传统研究内容的新方法拓展和新领域的拓荒性研究。这批厚重的学术成果必将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明天出版社 学术前沿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译丛 拓荒 学术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学习法”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玲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9期0164-0167,共4页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复杂且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掌握。本文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合作学习法在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运用探究,目标是分析其对学生成绩提升及学习积极性的潜在影响。论文深入剖析了合作学习法的内在机制,并详细探讨了其...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复杂且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掌握。本文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合作学习法在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运用探究,目标是分析其对学生成绩提升及学习积极性的潜在影响。论文深入剖析了合作学习法的内在机制,并详细探讨了其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明确阐述了该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参与度,以及有效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独特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 文学理论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论文学理论和生态论文学理论的区别解析
11
作者 罗仁之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47-49,76,共4页
人本论文学理论和生态论文学理论作为文学理论的两种指导思想,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两种文学理论交相呼应,使得人们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从文学角度探寻以“人”为中心的人... 人本论文学理论和生态论文学理论作为文学理论的两种指导思想,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两种文学理论交相呼应,使得人们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从文学角度探寻以“人”为中心的人本论到关注世间万物内部的和谐共生的生态论。从文学理论本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理论影响等方面对两种文学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比较,发现两者在内涵、理论基础、起源、表现及影响力方面都存在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论文学理论 生态论文学理论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研究三题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元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7,共6页
文学理论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 ,而且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历史上各种文学理论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说到底都是由于各派所持文学观念的不同而造成的。因此 ,要学习和研究文学理论 ,就必须确立一种正确的文学观念 ,应联系文学理论的历史 ,运用... 文学理论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 ,而且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历史上各种文学理论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说到底都是由于各派所持文学观念的不同而造成的。因此 ,要学习和研究文学理论 ,就必须确立一种正确的文学观念 ,应联系文学理论的历史 ,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对文学性质作纵横交叉的研究 ,并强化“问题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研究方法 问题意识 整体思维 文学性质 文学理论 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理论”的角度把握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龙潜 高迎刚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167,共5页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论格局。如何确认某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如何在多种理论的比较中判定一种理论比另一种理论更具有合理性,"元理论"的研究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论格局。如何确认某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如何在多种理论的比较中判定一种理论比另一种理论更具有合理性,"元理论"的研究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元理论"特别强调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超越性、整体性特征,从而把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方法的可靠性看作科学的基本属性。我国的一些学者借鉴"元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开始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概念进行清理,并注重对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研究,其目的仍然在于更客观、更合理地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理论 元文艺学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要义
14
作者 赵炎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3,178,共10页
新时代民族、社会、文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对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要义,在于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与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基本面向;三是... 新时代民族、社会、文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对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要义,在于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与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基本面向;三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主要问题域;四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内生结构;五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话语体系;六是建构世界文学理论的中国学派。其中,立足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现实,建构以汉语写作为基础的富有汉语特征的新形态诗学,对于新时代文学理论建构具有独特意义。它要求新时代文学理论构建不能停留于“民族形式”层面,而要追求内容与精神的民族化,同时要回归语言本体,丰富语言实践,在全球文论语境进一步趋同的境况下,破除身份自我设限,提升理论创化能力,提倡“事件化”话语建构策略,培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理论生长点,使中国文论具有更普遍的阐释效力。只有注意并妥善解决了以上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话语体系 汉语诗学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15
作者 李家军 范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的视觉符号被重新语境化,一方面通过抽象的线条、图画和汉字的美术化突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引入文学理论译著原著者影像,嵌入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肖像画,以突出现代文学理论译著的视觉化和权威性。通过译介出版,现代文学理论译著附录实现了再媒介化,西方和现代学者的文论文章或著作中的一部分附于文学理论译著后,在现代特殊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形式和意识形态特征。它与正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起到了说明、提示和补充作用,更加有利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是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变迁与晚清以来书籍范式整体位移的映照。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特征的史料,它具有突出的史料与阐释学价值,推动了现代文学理论译著文本的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出版 文学理论译著 副文本 民族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建构方法试探
16
作者 赵炎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第二,中国文论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学派”。这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理论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大,主体性不够,文化自信不够,紧扣中国文学现实不够。要克服这些不足,就必须立足中国现实,进行理论原创,增强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原创性。第三,在理论创新与思想借鉴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合适的度,是建构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第四,中国学派的话语体系可以分为学科话语和公共话语两个方面,应该从提炼概念、形成体系、获得认可等三个环节发力,完成话语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中国学派 建构方法 中国实际 理论创新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教程》缺憾剖析——与童庆炳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昭第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9-83,共5页
童庆炳先生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教材中能反映较新研究成果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高校文科教材之一。但在理论体系、教材结构和概念阐释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缺憾,仍是一部有待完善的文学理论教材。
关键词 童庆炳 先生 缺憾 高校文科 教材结构 主编 创造性 文学理论教程》 文学理论教材 中国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的基本问题阐述——评《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
18
作者 李青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I0014-I0014,共1页
文学理论作为探究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批评方法的学科,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之中。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型,更是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阐释。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更新,更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作为探究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批评方法的学科,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之中。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型,更是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阐释。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更新,更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一书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的基本问题,展现了这一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揭示了这一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在这样的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学理论的演变过程,更可以洞察到社会文化变迁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 后现代范式 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变迁 范式转型 矛盾和冲突 批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教版《文学理论教程》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玉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83-185,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程》 高教版 文学理论教材 高教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论 艺术生产论 21世纪 审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创新与文学批评实践
20
作者 兰轲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文学批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铺路架桥的重要作用,关注文学本身,阐发文学的语言、形象、情节之美,紧扣时代精神,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召唤无愧于新时代的伟大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学理论创新 文学批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