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原地区国家形态的演进看其文明化进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震中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国家的出现可以作为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从国家形态的演进反观文明化的进程,则应是从社会意义、社会层面对文明化进程加以考察的可行路径。循此路径,丰富的考古资料可以说明,我国中原地区经历了从中心聚落形态到邦国形态、从邦国形态到... 国家的出现可以作为文明社会到来的标志,从国家形态的演进反观文明化的进程,则应是从社会意义、社会层面对文明化进程加以考察的可行路径。循此路径,丰富的考古资料可以说明,我国中原地区经历了从中心聚落形态到邦国形态、从邦国形态到王国形态、从王国形态到帝国形态这样非常典型、完整的国家形态演进阶段,从而使得其文明化的进程也是几个阶段的率先递进,并获得了连续、完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国家形态 文明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武士与文明化进程——人类学视角下埃利亚斯的体育观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宏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1,共6页
诺贝特·埃利亚斯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初始于莱斯特大学时期,他将"体育"这一社会学问题放置在文明化进程中予以研究,并提出"体育化"以模拟近现代社会竞技比赛的历史进程。跟随埃利亚斯考察古希腊时期的竞技比赛及... 诺贝特·埃利亚斯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初始于莱斯特大学时期,他将"体育"这一社会学问题放置在文明化进程中予以研究,并提出"体育化"以模拟近现代社会竞技比赛的历史进程。跟随埃利亚斯考察古希腊时期的竞技比赛及其社会结构,文章指出古代竞技与现代体育并非同源,以文明化进程中暴力相关因素(国家机制及形成过程、暴力垄断的社会控制、暴力的内在化约束、良知等)为线索勾勒出一条连接古希腊奥利匹克竞技——中世纪比武大赛与民间体育——现代体育的文明化链条。同时,从人类学角度,以暴力和武士精神为切入点,进一步廓清埃利亚斯对古希腊竞技比赛和体育运动的分野论证,二者前后分别指向希腊武士和日耳曼武士(中世纪骑士)两种武士类型。而基督教化改革建立了普遍的内在和平性,彻底剥离了暴力作为生活样式的可能性,体育成为第三等级(大众生产者)"制造"和维系武士精神之道德和激情的现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特·埃利亚斯 体育 武士精神 文明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的文明化进程新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5,共5页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文明中心,它是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有机构成部份。古代的东亚大陆上曾先后形成过许多文明中心,它们相互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文化亲缘关系,但又有其自身的区域特征。鉴于本区先秦文献的匮乏,用考古...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文明中心,它是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有机构成部份。古代的东亚大陆上曾先后形成过许多文明中心,它们相互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文化亲缘关系,但又有其自身的区域特征。鉴于本区先秦文献的匮乏,用考古新发现来对本区的文明化进程特点的分析,尤其是对四川盆地东部的三峡古文化和西部的成都平原古文化在文明化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对我国有关文明化演变进程问题的深入认识.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来观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文明化进程 古蜀文化
原文传递
中原和海岱:文明化进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中原和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文化态势东西对峙,发展节奏此起彼伏,文明进程彼此呼应,成为早期中国文明的重心所在,共同带动了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原文化中庸稳重,坚韧不拔,海纳百川,还能得西... 中原和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文化态势东西对峙,发展节奏此起彼伏,文明进程彼此呼应,成为早期中国文明的重心所在,共同带动了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原文化中庸稳重,坚韧不拔,海纳百川,还能得西风之先,这大概是其最终能强势胜出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海岱地区 文化发展 文明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及其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峻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98-103,共6页
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原始方国是龙山时代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成果之一。三代以来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持续推进,但直至两周时期才最终建立本地区最早的国家文明形态———吴、越王国社会。在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既有自然环境、经济基础... 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原始方国是龙山时代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成果之一。三代以来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持续推进,但直至两周时期才最终建立本地区最早的国家文明形态———吴、越王国社会。在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既有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的作用,更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群体文化,尤其是来自中原等地的异族文化入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文明化进程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6
作者 陈淑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礼仪制度 海岱地区 文明化 长江下游地区 遗址 原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夷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内涵及其模式
7
作者 叶成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6-82,共7页
文章把南夷社会发展分为土著主导和汉人主导两个时期。从经济技术、社会结构、风习信仰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深入探讨了南夷社会两个时期文明化进程的内涵及其模式。提出前一个时期为土著社会基于生存的开放——融合模式,后一个时期为基于... 文章把南夷社会发展分为土著主导和汉人主导两个时期。从经济技术、社会结构、风习信仰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深入探讨了南夷社会两个时期文明化进程的内涵及其模式。提出前一个时期为土著社会基于生存的开放——融合模式,后一个时期为基于汉移民及其文化的夷汉政治、文化、族体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夷社会 文明化进程 三位一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地区对中原文明化进程的影响——从河南古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谈起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得水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5,共5页
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同时也是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的融合性是贯穿于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的主旋律。河南古玉文化从不发达到走向繁荣,是接受来自东方、南方和北方玉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地区在文明化进程... 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同时也是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的融合性是贯穿于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的主旋律。河南古玉文化从不发达到走向繁荣,是接受来自东方、南方和北方玉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地区在文明化进程中受到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中原文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地区 中原 文明化进程 河南 古玉文化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聚落、古国到王国:郑州地区文明化进程模式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丁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1期8-15,共8页
郑州地处华夏腹地,自然和地理环境优越。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郑州地区就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环嵩山地带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仅在嵩山东南麓就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1],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 郑州地处华夏腹地,自然和地理环境优越。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郑州地区就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环嵩山地带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仅在嵩山东南麓就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1],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发展以及农业起源的关键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郑州地区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与早期发展的核心区。本文拟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郑州地区文明化进程的演进路径及成果做系统梳理,以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探究其演进模式,进而对郑州地区在中原乃至中华早期文明起源和发展延续中的作用及地位有一个更加清晰和精准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化进程 考古学研究 旧石器时代 早期文明 农业起源 人类理想 演进路径 郑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麓文明化进程——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发掘记
10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3期69-69,共1页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东南20千米,地处迪那河下游喀拉塔勒河冲积荒漠地带。城址由城墙和城内中部高台组成,城垣平面呈不规则圆角长方形。周长约900米,墙体现残存高度1~2米不等...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东南20千米,地处迪那河下游喀拉塔勒河冲积荒漠地带。城址由城墙和城内中部高台组成,城垣平面呈不规则圆角长方形。周长约900米,墙体现残存高度1~2米不等。中部高台区平面呈椭圆形,周长约340米,最高处距地表残高6.5米。2018年度的发掘,明确了该城址的发展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化进程 荒漠地带 天山南麓 塔里木盆地北缘 发展演变过程 轮台县 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中段文明化进程掠影——三川河流域近年来考古发现与收获
11
作者 刘吉祥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8期99-102,共4页
自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柳林许家坪发现旧石器地点起,吕梁地区的考古工作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吉林大学在吕梁境内的汾阳杏花村、离石乔家沟、离石马茂庄、柳林高红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此后,省市两... 自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柳林许家坪发现旧石器地点起,吕梁地区的考古工作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吉林大学在吕梁境内的汾阳杏花村、离石乔家沟、离石马茂庄、柳林高红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此后,省市两级考古部门在柳林高红发现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和兴县碧村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考古调查 文明化进程 建筑基址 三川河流域 柳林 离石 吉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
12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是指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尤其是由仰韶文化中晚期所呈现出的明显社会复杂化,到夏代二里头青铜文明的诞生,这一过程标志着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从多元到一体格局的出现,而且构成了中华文...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是指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尤其是由仰韶文化中晚期所呈现出的明显社会复杂化,到夏代二里头青铜文明的诞生,这一过程标志着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从多元到一体格局的出现,而且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这一进程,明晰其基本特征、发展模式和特质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古代文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文明化进程 青铜文明 社会复杂化 仰韶文化 二里头 中华文明起源 史前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前农业时期古人类的文明化进程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越云 樊志民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8-62,共5页
农业、新石器、定居、陶器是农业时期古人类行为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文化要素,四者构成的生产生活体系使人类获取食物和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早期文明起源的文化基础。对这一生产生活体系在前农业时代的原初形态进行追溯... 农业、新石器、定居、陶器是农业时期古人类行为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文化要素,四者构成的生产生活体系使人类获取食物和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早期文明起源的文化基础。对这一生产生活体系在前农业时代的原初形态进行追溯,可以看到从渔猎采集到农业生产、从迁徙到定居生活、从火石工具到新石器、陶器工具转变的内在逻辑。而人类自身的生物性特征和在自然界中的弱质性地位是这一转变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因之一。"善假于物"的人类生存智慧是古人类文明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原初文明因素,也是造成"人猿相揖别"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农业时期 中国 古人类 文明化进程
原文传递
商周中原文化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朝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135,共7页
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 中原商周文化向长江流域的扩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的,其影响程度及结果也不相同。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岗时期曾大规模向长江流域扩张,直接促成了长江流域商代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殷墟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商王朝疆域的内缩及对周边控制力量的减弱,促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迅速发展,并使区域性文化中心得以形成。此时,南方青铜文化明显承袭二里岗时期所形成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接受了以安阳殷墟为中心的中原晚商文化的新因素。长江流域各支青铜文化在中原商王朝礼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不仅进行着物质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而且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统一,为西周集中统一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到了西周中期,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已波及到大江南北,长江流域已成为西周王朝政治文化统辖的直属地区。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江流域有的部族已开始采用中原商周的礼仪制度作为社会的整合手段,以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长江流域在商周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既体现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反映出长江流域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地方与中央的行政隶属关系被纳入文明社会的发展框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中原文化 长江流域 文化辐射 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
原文传递
俯瞰太湖:太湖北部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91,共22页
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马家浜时期文明曙光初现于太湖北部,奠定了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基础;崧泽时期的太湖北部率先进入王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形成了太湖流域的民族共同体,东山村遗址群成为原生型“崧泽古国”的政治中心;... 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马家浜时期文明曙光初现于太湖北部,奠定了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基础;崧泽时期的太湖北部率先进入王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形成了太湖流域的民族共同体,东山村遗址群成为原生型“崧泽古国”的政治中心;良渚时期的太湖流域进入神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太湖南部的“良渚遗址群”与太湖北部的“寺墩遗址群”成为“良渚古国”并立的政治中心。王权统治的“崧泽古国”转型为神权统治的“良渚古国”,成为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独树一帜的“太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马家浜文化 “崧泽古国” “良渚古国” 文明化进程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史观视野下的文明化进程——中原地区与太湖地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0,38,共11页
"文化生态史观"是一种系统观点,它强调研究文化进程的发展,必须综合分析文化、环境诸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中原与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不同,源于中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中某些因素的优越性,战争机制促成的社会组织、开... "文化生态史观"是一种系统观点,它强调研究文化进程的发展,必须综合分析文化、环境诸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中原与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不同,源于中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中某些因素的优越性,战争机制促成的社会组织、开放性的文化特质、务实的社会意识、多样的生态环境与公元前三千纪末期的应时发展,这些都促使中原地区逐渐确立了文化上的强势地位。相比之下,太湖地区宗教特色的社会组织,面对危机缺乏变通;保守的文化特质,使文化缺乏革新和灵活性;务虚的社会心理,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单一的生态环境,使社会面对自然灾害缺乏灵活的应对。最终,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的一蹶不振,环太湖地区彻底丧失了发展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史观 文明化进程 中原地区 太湖地区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原文传递
海岱地区古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德亮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共12页
本文主要利用考古资料就海岱地区的文明化进程进行探讨。着重就农业、家畜饲养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文字的使用、铜器的产生和城市的萌芽等文明诸要素作了详细分析,并与周围地区诸多古代文化的文明化进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龙山时... 本文主要利用考古资料就海岱地区的文明化进程进行探讨。着重就农业、家畜饲养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文字的使用、铜器的产生和城市的萌芽等文明诸要素作了详细分析,并与周围地区诸多古代文化的文明化进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龙山时代已经迈入早期文明社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岱地区 古代社会 文明化进程 中国 文物考古 生产水平
原文传递
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信仰的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峻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7-141,共5页
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苏皖南部与浙北地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良渚文化,经夏商时期点将台、湖熟、马桥文化,到周代吴、越国家社会,其文明化进程经历了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曲折过程。与此相对应,长江下游的宗教信仰也经历了从史... 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的苏皖南部与浙北地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良渚文化,经夏商时期点将台、湖熟、马桥文化,到周代吴、越国家社会,其文明化进程经历了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曲折过程。与此相对应,长江下游的宗教信仰也经历了从史前本地传统的发达与完善、到夏商外来占卜系统的传入与发生、再到周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丰富的不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上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功能都呈现出不同特点。总体来说,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神权从与世俗王权相结合的至上地位,发展为与王权分离的实用、功利地位,其与世俗王权的相互关系不断发生着改变,社会地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中宗教信仰的这一变化,事实上是华夏民族早期文明发展中的一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文明化进程 宗教信仰 变迁
原文传递
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水涛 《中原文物》 2001年第6期29-31,38,共4页
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化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 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化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即社会的观念形态和礼仪制度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体现在文化的表层层面,即物质文化产品的基本形态方面。文明中心的进一步强化,使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中国 文明化进程 表现形态 演进方式
原文传递
史前社会权力的起源——《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导读
20
作者 孙丹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248,共5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东山嘴遗址红山文化祭坛以及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发现,使辽西地区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李新伟先生的专著《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东山嘴遗址红山文化祭坛以及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发现,使辽西地区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李新伟先生的专著《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即着重讨论了史前时期辽西地区是否存在独特的发展道路,以及在相互作用圈的视角下辽西地区的发展道路如何变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化进程 史前考古学 红山文化 东山嘴遗址 史前社会 祭祀遗址 牛河梁 相互作用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