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殊信仰”到“文殊智慧”——关于“文殊师利”的研究方法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景天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11,共5页
文殊师利身份重重,但一般从其作为菩萨的身份来称呼,对这种身份的辨析需借助于经典记载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文殊菩萨,有不同的学术概念"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文殊信仰"一词运用广泛,传统上也多... 文殊师利身份重重,但一般从其作为菩萨的身份来称呼,对这种身份的辨析需借助于经典记载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文殊菩萨,有不同的学术概念"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文殊信仰"一词运用广泛,传统上也多用文献学方法展开研究,但要回答"文殊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或研究"文殊信仰的民间化或社会化"课题时,宗教学方法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显得更加有力;而"文殊智慧"是因为肖黎民先生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即哲学诠释学而在近来才被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名词,思想史研究和哲学诠释学的方法主要用于总结研究文殊法门,系统梳理文殊智慧,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通过研究方法之反思,最后探讨"文殊信仰"和"文殊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文殊信仰 文殊智慧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殊智慧导言——不可言说的言说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文殊智慧是佛教圣地五台山最突出的佛教文化精华和最鲜明的人文标识.解读文殊智慧并对其实现创造性、现代性的传承转换,或可为现代文明的重构提供一种别样的价值参照.
关键词 五台山 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文明 神圣价值 人文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殊智慧中的和谐原理
3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8,27,共3页
文殊通过“六妙”智慧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从而大而化之、圆而通之、等而齐之、和而谐之,进而获得超越之意、和谐之理、圆融之境、自在之法和善转之力。这既是对文殊智慧本义的系统还原,也是... 文殊通过“六妙”智慧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从而大而化之、圆而通之、等而齐之、和而谐之,进而获得超越之意、和谐之理、圆融之境、自在之法和善转之力。这既是对文殊智慧本义的系统还原,也是对文殊智慧特色的哲学重构。文殊智慧中所蕴涵的有机整体观、辨证思维、超越精神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和谐圆融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多极化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智慧 六妙法门 和谐原理 佛教哲学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殊智慧之光
4
《佛学研究》 2004年第1期206-206,共1页
崔正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系2002年召开的“五台山佛教国际文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会议论文40余篇,分别以“智慧之光”、“佛学思想”、“佛教文化”几个主题,论述了五台山的历史与现状,文殊菩萨信仰和开发... 崔正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系2002年召开的“五台山佛教国际文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会议论文40余篇,分别以“智慧之光”、“佛学思想”、“佛教文化”几个主题,论述了五台山的历史与现状,文殊菩萨信仰和开发五台山的建议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智慧 五台山 宗教圣地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学:文殊智慧的反本开新与哲学转世
5
作者 肖黎民 《五台山》 2006年第12期54-56,共3页
中国传统学者最后总喜欢做的事情是;统之以宗,会之以元。
关键词 文殊智慧 转世 哲学 元学 中国传统
原文传递
文殊智慧中的“超绝”之境
6
作者 肖黎民 《五台山》 2006年第10期71-72,共2页
老子言: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如果我们还欲继续进行深度提炼或“损而又损”式的简化的话,那么。文殊智慧精神的特质还在其将终极关怀和超验之问推到了一种“超绝”之境。
关键词 文殊智慧 终极关怀 为学 老子 超验精神
原文传递
为往圣继绝学——《文殊智慧哲学精义》解读
7
作者 景天星 《五台山》 2006年第5期60-65,共6页
宋儒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学术之宗旨。何言“绝学”?“绝”,妙也,又独一无二也。“学”乃学术,此指精粹之学术。有科学家言“立于巨人之肩而视高远”,故“为往圣继绝学”可解为“览往... 宋儒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学术之宗旨。何言“绝学”?“绝”,妙也,又独一无二也。“学”乃学术,此指精粹之学术。有科学家言“立于巨人之肩而视高远”,故“为往圣继绝学”可解为“览往圣之学术而开新学术”。钩沉传统而注以现代之理念,以新掘旧.以旧开新。此为“绝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 “学” 科学家 文殊智慧哲学精义》 学科建设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遣除语言的遮蔽——文殊与“不二法门”
8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5,78,共6页
“不二法门”的发露及彰显与文殊有特殊的渊源关系。文殊的“说不可”与众菩萨的“说可说”以及维摩诘的索性“不说”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关键词 五台山 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不二法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在三昧:文殊禅法的特质
9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11,23,共3页
"自在三昧"是文殊禅法的特质,由文殊在所说中显示并由佛陀所揭示,彰显出"无心用道"的般若深智。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自在三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绝的终极之思——文殊“第一义谛”的现代启示
10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善说"第一义谛"是文殊助佛弘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异风格,其中所蕴含的极具东方智慧的终极之思可给现代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第一义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导读
1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文殊智慧 五台山 宗教圣地 导读 阅读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2006年总目录
12
《五台山》 2006年第12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五台山 文殊智慧 张玉良 广清凉传 叶文福 续清凉传 安建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