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清“文章体”小说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32-36,共5页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与"说书体"小说相颉颃,成为清代小说的重要一翼。"文章体"小说的产生印证了文体发展的规律:每种文体在低级发展阶段都会努力融合借鉴其他成熟文体;"文章体"的产生也表明通俗小说立场和核心价值的雅化转变,昭示着与传统"说书体"迥异的文章化小说美学范式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体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化与清代“文章体”小说的形成
2
作者 张永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86-91,共6页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其所熟悉的文章理念和写法融进小说,使通俗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在理论建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上都呈现浓厚的文章色彩,通俗小说出现文章化的发展态势。文章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文章体"...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其所熟悉的文章理念和写法融进小说,使通俗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在理论建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上都呈现浓厚的文章色彩,通俗小说出现文章化的发展态势。文章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文章体"小说的形成,具体而言,小说理论建构的文章化奠定了"文章体"小说的理论基础,小说创作方法的文章化塑造了"文章体"小说的样式,小说鉴赏方式的文章化促进了"文章体"小说的传播。"文章体"小说的形成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必然结果,代表了雅化小说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理论建构 创作方法 鉴赏方式 文章体 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体”小说与文章化小说美学风格的崛起
3
作者 张永葳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0期64-69,共6页
清代中期的冯镇峦提出"文章小说体"这一概念,集中代表了明末清初以来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发展潮流。文章化孕育出了一批在创作动机、结构设置、写法技巧、风格神理等方面都具有文章色彩,适合案头阅读,具有浓厚的类文章性的文人小... 清代中期的冯镇峦提出"文章小说体"这一概念,集中代表了明末清初以来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发展潮流。文章化孕育出了一批在创作动机、结构设置、写法技巧、风格神理等方面都具有文章色彩,适合案头阅读,具有浓厚的类文章性的文人小说,我们姑且就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清中后期"文章体"小说已经完全成熟,表现在文章化小说理论形态和文章化创作模式的成熟上。"文章体"小说的成熟标志着文章化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与传统说书化的小说美学风格并立,为小说美学史增添了新的小说类型,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体”小说 成熟 文章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观宋元文章体派论与文法论
4
作者 谢文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53-59,共7页
宋元文章创作的体制、立意、技法等理论始终围绕着文章语体的构成形式而展开,在体式上呈骈文、散文两大文类并峙的格局,而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同时受科举程文的直接影响,散文领域内部“古体”和“今体”画地分疆,即古文与时文相互联合... 宋元文章创作的体制、立意、技法等理论始终围绕着文章语体的构成形式而展开,在体式上呈骈文、散文两大文类并峙的格局,而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同时受科举程文的直接影响,散文领域内部“古体”和“今体”画地分疆,即古文与时文相互联合与对立,以不同文体擅场的诸多文派相继产生并兴盛,推动了宋元风格多样的体派类聚,主要呈现骈文体派、古文体派、时文体派三大体派,他们之间相互抗衡与融合,力倡各自的体派学说,文法观点异彩纷呈,基本奠定了宋元及以后文章的文类格局,造就了宋文特有的宗法渊源和独立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文章体 文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题创新与“因文立体”:论明代文学总集《文章辨体汇选》的辨体批评观
5
作者 肖锋 杜莹 《南都学坛》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辨体”是贯穿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的主要批评方法。他采取“省略”“改写”“补充”等方式,对“序题”进行经典化构建,形成新的序题模式。在选文编次上,不拘泥于辨析文体的体裁、形式等外在要素,而依次遵循“体—时—人”的层级结... “辨体”是贯穿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的主要批评方法。他采取“省略”“改写”“补充”等方式,对“序题”进行经典化构建,形成新的序题模式。在选文编次上,不拘泥于辨析文体的体裁、形式等外在要素,而依次遵循“体—时—人”的层级结构,既继承“原释选敷”的辨体法,又独创了“四部整合”“选己入集”“裁篇摘句”的辨体法,这充分体现了其对“因文立体”的灵活使用。其“尊体”观集中表现在对“文章以体制为先”的继承与发扬上,其“破体”观则以变体为常态,以别体为创体,因此深化并完善了辨体批评的实践路径和目标,具有辨文体价值、析文体风格变化、见文体演变轨迹、示文体写作范例的重要意蕴,使《文章辨体汇选》成为明代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文体总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题 “因文立 贺复征 文章汇选》 批评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辨体类总集对《文章正宗》四部文体分类法的继承与创新——以《文章辨体》《文体明辩》《文章辨体汇选》三书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锋 费风铃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过去对《文章正宗》四部文体分类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储欣、姚鼐、吴曾祺、李兆洛、曾国藩等编选的以“归类”为旨归的总集上,以突出其在文体分类上执简驭繁的功效。《文章辨体》等辨体类总集尽管在传统的文体分类上采取的是“每体... 过去对《文章正宗》四部文体分类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储欣、姚鼐、吴曾祺、李兆洛、曾国藩等编选的以“归类”为旨归的总集上,以突出其在文体分类上执简驭繁的功效。《文章辨体》等辨体类总集尽管在传统的文体分类上采取的是“每体自为一类”的方式,然细考其文类编排仍可见真氏四部分类之流风。将明代辨体类总集与此四部分类法结合起来考察有助于识别文类内涵的变迁,对客观评估真氏四部分类法乃至建构古代文章学的分类方式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正宗》 四部分类 文章 《文明辩》 文章汇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复征与《文章辨体汇选》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承学 何诗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是继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两书之后著名的文体学著作。全书七百八十卷,在规模体制方面远超吴、徐二书,而在文体分类和蒐集材料上,也颇有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此书一直湮没无闻。本文对贺复... 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是继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两书之后著名的文体学著作。全书七百八十卷,在规模体制方面远超吴、徐二书,而在文体分类和蒐集材料上,也颇有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此书一直湮没无闻。本文对贺复征的生平略作考证,并初步阐述了《文章辨体汇选》产生的学术背景、编纂体例以及在文体学和明代文学研究上的史料价值,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该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复征 文章汇选 明代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辨体》与《文体明辨》的歌行与乐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树军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有一定规模的诗文选集,它们改变以往诗歌选本的作法,把歌行体从乐府诗中分离出来,并从题目、声调和语言等方面对它们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文章 明辨 歌行 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文体明辨》对《文章辨体》的发展——以诗歌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道伟 雷磊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重要文体论著作,后者以前者为借鉴和批评对象,在前者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收文体更加全面;辨析更加细致;论诗深受复古思潮影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关键词 文章 《文明辨》 复古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章辨体》到《文体明辨》——明代文体学的发展进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有影响的文章总集,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意义。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两者形制、观念之间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讨论其对中国文体学的贡献。事实上,《文章辨体》的辨体思想是理学层面的"正文体"与文...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有影响的文章总集,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意义。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两者形制、观念之间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讨论其对中国文体学的贡献。事实上,《文章辨体》的辨体思想是理学层面的"正文体"与文学层面的"先体制"两种不同思路的混合,是"谈理一派"文章总集的延续。《文体明辨》的辨体思想则体现了明代中后期"从理学到文学"的新潮流。两个总集之间的"断裂",既反映了明代文体学发展的转换消息和内在逻辑,也为研究文体学发展史与文学发展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绝佳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文明辨》 吴中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永明体”之为文章之体
11
作者 张炜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1,共6页
学术界对"永明体"的理解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再思考,以廓清"永明体"这一命题的真正内涵。"永明体"指文章之体,并非仅指诗体,更不是仅指五言诗... 学术界对"永明体"的理解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再思考,以廓清"永明体"这一命题的真正内涵。"永明体"指文章之体,并非仅指诗体,更不是仅指五言诗。如此一来,势必打开以"永明体"为五言诗体的局限,而将眼光放至更加宽广的"文章"的范围去考察,则"永明体"对于文学史的意义便不仅仅局限于对五、七言近体诗律化所作的贡献,而对于后世四言诗以及赋、颂、赞、箴、铭,甚至章奏类文体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 四声 文章 南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辨体》的文体分类数目考
12
作者 仲晓婷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16,63,共4页
关于明代吴讷《文章辨体》的文体分类数目,历来说法多有抵牾。在当时,说法已不相同;到清代,《四库提要》中两次提及,说法不一;今人也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除去因不可抗拒的版本原因造成的分类数目的差异外,此书系统内部的不统一也是造... 关于明代吴讷《文章辨体》的文体分类数目,历来说法多有抵牾。在当时,说法已不相同;到清代,《四库提要》中两次提及,说法不一;今人也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除去因不可抗拒的版本原因造成的分类数目的差异外,此书系统内部的不统一也是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重要原因。因该书每种文体之前皆有“序说”,以此为显著标志,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考辨,可基本认定,《文章辨体》内集分体五十一,外集为九,计分文体六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吴讷 分类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师培论文章辨体
13
作者 董丽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0-76,共7页
"辨体"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其内涵较为复杂,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内容,其主要功用就在于辨别各种文体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刘师培对于文章辨... "辨体"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其内涵较为复杂,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内容,其主要功用就在于辨别各种文体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刘师培对于文章辨体的研讨颇深。他在古人"文笔"争辩的基础之上,对"文笔"划分的准绳做出了辨析,认为有藻采者始可称"文",反之为"笔"。除此之外他还对文章各体的发展流变作了考镜源流,辨析了文体发展演变过程中正体与变体的形貌,其中,对于赋体、诔碑的研讨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文章 文笔 诔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阙名”订误十一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曼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7-100,共4页
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是在吴讷《文章辨体》与徐师曾《文体明辨》两书之上进行扩展延续并集大成的文体学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但文渊阁本《文章辨体汇选》在选录部分作者文章之时,对方孝孺、王守仁、秦观、陈旅等作者真伪著述错... 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是在吴讷《文章辨体》与徐师曾《文体明辨》两书之上进行扩展延续并集大成的文体学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但文渊阁本《文章辨体汇选》在选录部分作者文章之时,对方孝孺、王守仁、秦观、陈旅等作者真伪著述错误,明确的作者信息却记载为“阙名”,存在些许疏漏讹误。本文以北京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结合《四库全书总目》与文人别集等资料,对其讹误进行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复征 文章汇选》 《四库全书总目》 订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俗之辨——以吴讷的《文章辨体》为例
15
作者 张首进 《职业时空》 200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雅俗问题一直是古今学者关注的焦点。吴讷《文章辨体》一书中的雅俗问题是他的文体批评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从思想上、文体上以及文辞等方面来讨论雅俗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古人惯有的崇雅鄙俗的观点,同时他又能注意到雅俗之... 雅俗问题一直是古今学者关注的焦点。吴讷《文章辨体》一书中的雅俗问题是他的文体批评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从思想上、文体上以及文辞等方面来讨论雅俗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古人惯有的崇雅鄙俗的观点,同时他又能注意到雅俗之间的转化,表现出了辩证、求实的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讷 文章 雅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辨體》的分類與選篇
16
作者 蹤凡 《岭南学报》 2017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明初吳訥所編之《文章辨體》55卷,既是一部著名的詩文總集,也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文章辨體學著作。至於該書的文體數量,諸家所言不一。今依照國家圖書館所藏明天順八年刻本《文章辨體》卷首詳目,並結合'序題'和正文,認定該書實際分... 明初吳訥所編之《文章辨體》55卷,既是一部著名的詩文總集,也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文章辨體學著作。至於該書的文體數量,諸家所言不一。今依照國家圖書館所藏明天順八年刻本《文章辨體》卷首詳目,並結合'序題'和正文,認定該書實際分爲58體。吳訥批判地繼承了前代詩文總集的編纂思想和分類方法,他將《文選》、《文苑英華》貫通古今的氣魄,《文章正宗》'明義理、切世用'的編纂思想和古今正變觀念,以及《唐文粹》、《宋文鑑》、《元文類》所展示的文體分類方法加以融會、提升,集其菁英,棄其未當,編成了一部思想正統、體制宏大、古今兼收、源流判然的詩文總集。將該書與《古賦辯體》等書比較,可知其選篇情況亦對前代總集多有繼承與發展。儘管《文章辨體》亦有瑕疵,但其對中國古代文體學發展的貢獻是十分突出的,許多真知灼見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辨體》 分體 序題 選篇 成就 影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辨体学视野下的骈文批评——以《文章辨体》与《文体明辨》为中心
17
作者 贺玉洁 《斯文》 2021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作为文学复古运动的题中之义,辨体之于明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在复古与辨体的互动阐释中,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汇录诸体,详加审辨,于众骈文体裁亦予以了细致而精微的阐述。通过对两书在辨体意识与骈文观念、骈文的... 作为文学复古运动的题中之义,辨体之于明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在复古与辨体的互动阐释中,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汇录诸体,详加审辨,于众骈文体裁亦予以了细致而精微的阐述。通过对两书在辨体意识与骈文观念、骈文的命名方式及骈文的体裁辨析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知自明初期至中晚期,骈文的创作及其地位产生了鲜明的时代变化。此中内蕴着骈文文体演变与政治风气、社会思潮、世风习尚的多重交融与互阐互释,若细加寻绎,不仅能为晚明骈文的全面复兴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亦有裨于把握明代骈文历史演进的真实律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文明辨》 骈文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古时期文体命名与文体释名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大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共9页
考察《尚书》"六体"等文体的命名方式,其"谟、训、诰、誓、命",本来都是行为动作的"做什么","做什么"产生文词,于是以行为动作本身来命名这些文体。这是早期文体命名的一般性方法。汉魏晋文论... 考察《尚书》"六体"等文体的命名方式,其"谟、训、诰、誓、命",本来都是行为动作的"做什么","做什么"产生文词,于是以行为动作本身来命名这些文体。这是早期文体命名的一般性方法。汉魏晋文论家蔡邕、曹丕、陆机的文章释体只讨论文体特征,一般不涉及文体命名;而名物、训诂学家刘熙《释名》中则有文体释名,涉及到文体的"怎么做"、"为什么做"之类,却不刻意讨论文体特征。到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以训诂文体命名的方法进入文体"怎么做"、"为什么做"的阐述。它以文体释名进入文章释体,"释名以章义"与文体特征的讨论二者有机的结合,显示出从文体内在逻辑出发以文章释体的特质。这是古代文体论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 释名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下语文学科的文章教学浅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道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30-132,共3页
语文学科的文章教学通常指普通文章教学、专业文章教学和变体文章教学的统称。它既是传统语文教育的"正轨",又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正宗",还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正课",可以说从古至今都是语文教育的主要部分... 语文学科的文章教学通常指普通文章教学、专业文章教学和变体文章教学的统称。它既是传统语文教育的"正轨",又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正宗",还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正课",可以说从古至今都是语文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它必须在学科本体的关怀下建构,要立足于智育的"求真"、德育的"向善"、美育的"崇美";必须在受教者本位的关注下建构,要致力于从"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野 语文学科 普通文章教学 专业文章教学 文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言何以相感:春秋赋诗的内在理路及辨体观念
20
作者 崔德全 任竞泽 《北方论丛》 2023年第6期122-130,共9页
春秋赋诗,是春秋时人在多种不同场合,主要是在外交宴享盟会上,以微言相感,借赋诗来表达志向、实现潜在目的的言语行为。“微言”,实际上包含委婉曲折的言辞、隐晦的言辞、精妙的言辞和简略中包蕴大意的言辞等多个方面的含义。春秋赋诗... 春秋赋诗,是春秋时人在多种不同场合,主要是在外交宴享盟会上,以微言相感,借赋诗来表达志向、实现潜在目的的言语行为。“微言”,实际上包含委婉曲折的言辞、隐晦的言辞、精妙的言辞和简略中包蕴大意的言辞等多个方面的含义。春秋赋诗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赋诗者的志向、目的间接实现的过程。他们在表面的酬酢、客套之下,掩藏着或求援、或结盟等的真实目的。赋诗者意图或目的的顺利实现,是在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比如得体的言说方式、对《诗》的熟知熟用和对语境的深切体察等。春秋赋诗是中国人言说方式的普遍象征,它对后世中国文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在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上,歌诗必类的赋诗原则也与后世文章辨体间存在着相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赋诗 微言相感 内在理路 歌诗必类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