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考文言文试题的结构化设计
1
作者 诸定国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中考文言文试题难以实现结构化设计,与文言文的特殊性有关。一是文言文考查内容特别是语言点多,易导致试题设计碎片化;二是素材联结度不高,难以形成理想的试题结构。学习主题引领是结构化设计的重要途径,且需要进行多维度整合。要以文... 中考文言文试题难以实现结构化设计,与文言文的特殊性有关。一是文言文考查内容特别是语言点多,易导致试题设计碎片化;二是素材联结度不高,难以形成理想的试题结构。学习主题引领是结构化设计的重要途径,且需要进行多维度整合。要以文言文的学习主题统领教学、复习与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 文言文试题 结构化 学习主题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积累走向内化与创新——2011年全国中考文言文试题引发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1,共3页
文言文考查一直遵循传统,极少创新.已成为中考的一个“硬伤”。有人甚至说“文言文是第二外语”,可以和英语一样,进行“考级”。但是,英语除了词汇、基础、阅读等常规考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写作。可是新课标对文言文却没... 文言文考查一直遵循传统,极少创新.已成为中考的一个“硬伤”。有人甚至说“文言文是第二外语”,可以和英语一样,进行“考级”。但是,英语除了词汇、基础、阅读等常规考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写作。可是新课标对文言文却没有如是要求。今年中考文言文占试卷的比重如何?有何特点?有何变化?为此,笔者按地域分布,随机取样,共抽取19份中考试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全国中考 教学建议 创新 内化 中考试卷 第二外语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蔡伟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120,共5页
与最近几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相比,今年的文言文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可以说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这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与最近几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相比,今年的文言文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可以说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这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也是考试政策持续性的表现。但18套试卷也在这种大的趋势中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高考试题 述评 文本选择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 连续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杰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133,共3页
每年的全国高考备受大众关注,而其中语文试题更是大家谈论的对象。本期我们特邀部分专家、学者和一线名师谈谈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希望能引发广大同人对语文高考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全国高考 典章制度 国学大师 文化程度 语文考试 康有为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立新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4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试题特点 中考 古诗文 语文 命题预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中有“变” 凸显新意——2003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评析
6
作者 唐惠忠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03年第9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2003年 高考 文言文试题 试题评析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高考文言文试题的辨误
7
作者 孙富中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4年第6期72-73,共2页
高考题往往会作为经典试题,在复习资料以及网络上被反复引用,笔者近期因指导高考复习,发现2007年湖北卷高考文言文试题存在断句、翻译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高考题 辨误 2007年 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 湖北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广东高考文言文试题简析
8
作者 邵长思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3年第7期19-20,共2页
2013年广东高考文言文试题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趋稳。稳:2007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材料大部分来自二十五史;除2007年的《聊斋志异-郭生》为文言小说外,其余均为人物传记(2008年《晋书·周访传》,2009年《宋史·... 2013年广东高考文言文试题总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趋稳。稳:2007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材料大部分来自二十五史;除2007年的《聊斋志异-郭生》为文言小说外,其余均为人物传记(2008年《晋书·周访传》,2009年《宋史·李迪传》,2010年明朝谢黄《后鉴录》,2011年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2012年《清史稿·陶澍传》)。2013年的试题材料节选自《宋史·张咏传》。文章篇幅为600字左右,2013年588字,2012年676字,2011年562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试题简析 高考 广东 2007年 文言文阅读 2008年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盘点与2009年备考方略
9
作者 张志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8年第9期114-118,共5页
2008年高考文言文考查,严格遵守考试大纲,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等.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和鉴... 2008年高考文言文考查,严格遵守考试大纲,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等.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详加盘点2008年考情,有助于提2009年备考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设题特点 复习备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朝阳 《语文知识》 2002年第3期38-40,共3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高考 文言文试题 试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本的影子与考场的镜子——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试题解读及2017年备考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庆雷 朱学勇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6年第10期4-5,共2页
在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试中。文言文延续了“变中求稳”的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掌握它趋于稳固的特点,为新一年的高考备考服务。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高考备考 全国卷 新课标 解读 镜子 考场 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7-119,共3页
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分别... 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翻译和断句,分别测试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全国高考 文言文阅读 述评 语文试卷 考试大纲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高考文言文试题说起
13
作者 李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6,共3页
文言文是古人的留传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记录体。文言文是高考语文检测的重点,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复习时因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变得功利而乏味,师生苦不堪言,其结果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高考语文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 复习备考 文字记录 指挥棒 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安徽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简析
14
作者 刘兆龙 《学语文》 2011年第5期44-45,共2页
将2011年安徽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试题与近四年安徽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纵向对比.并与2011年全国其余十五套试卷文言文试题横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安徽卷稳中求变,力求创新的特点,这其中既有与全国保持一致的地方。也有力求改革创新的... 将2011年安徽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试题与近四年安徽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纵向对比.并与2011年全国其余十五套试卷文言文试题横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安徽卷稳中求变,力求创新的特点,这其中既有与全国保持一致的地方。也有力求改革创新的地方。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安徽文言文试题有以下的一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安徽卷 试题简析 考卷 语文 改革创新 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以2019年江苏省13市中考文言文试题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海丹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言文在初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分值逐年递增。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才能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教师需要分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从中考文言文命题的趋向和特点上发现规律,从而... 文言文在初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分值逐年递增。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才能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教师需要分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从中考文言文命题的趋向和特点上发现规律,从而据此开展有效的文言文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教学有效性 中考文言文试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试题评析及来年备考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寿固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4年第7期24-25,共2页
一、试题评析笔者对2014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有三点看法:1.选文平实浅易。今年文言文测试材料选自《宋史·刘敞传》,稍有删节,与去年一样循规蹈矩地出自正史的人物传记.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赞颂传主的博学、明智、光明磊落、勤政... 一、试题评析笔者对2014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有三点看法:1.选文平实浅易。今年文言文测试材料选自《宋史·刘敞传》,稍有删节,与去年一样循规蹈矩地出自正史的人物传记.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赞颂传主的博学、明智、光明磊落、勤政为民的美好品质.延续了选文注重史传类、弘扬真善美的高考传统,依然保持广东自己的独立、保守路线。就整体而言,选文是一篇平实浅易的文言文。趣味浓厚,故事性强。从文章运用的词语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和次常用的词,非常用词出现较少:从文章的语法来看,主要是采用了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被动句等常见的文言句式,这些语法现象与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差异:从文章的风格来看,没有出现生僻难解的词语,也较少涉及典物、典章等方面的术语,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由此看来。具有鲜明教化功能的浅易而典范的人物传记,最有希望成为2015年乃至未来几年广东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试题评析 广东卷 高考 备考策略 人物传记 语法现象 高中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考查:强调价值观背后的文化传承——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深度评析
17
作者 杨宏国 《语文知识》 2015年第9期88-92,共5页
2015年高考大幕落下,全国一共16套文言文试题,其中的文言文试题既有思想,又有文化。在呈现一次文化大餐的同时,又彰显了现代的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的彰显与传承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15年高考大幕落下,全国一共16套文言文试题,其中的文言文试题既有思想,又有文化。在呈现一次文化大餐的同时,又彰显了现代的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的彰显与传承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资源。2015年的高考文言文本的题材在“文化”层面比以往更加注重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价值观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言文试题 全国高考 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强调 多元文化背景 传统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失误辨证
18
作者 杨宝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69,共3页
暑期,得闲拜阅了今年高考全国与全国课标语文试卷,确实受益匪浅。然而,也同时发现了这两套试卷的文言文试题存在着较多的失误,直接妨害了试题的科学性与高考选拔的公正性。因此.很有必要将其提出加以探讨。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高考 全国卷 辨证 语文试卷 公正性 科学性 暑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高考卷文言文试题比较研究
19
作者 詹乃春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8期156-157,共2页
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同根同源,文化一脉相承,高考文言文试题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主要从分析2015年两地文言文试题的异同;总结各自可借鉴之处,为内地文言文试题提供建议两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为提升文言文试题命制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内地和台湾地区 201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五九年以来历届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与解析(六)
20
作者 白头翁 《中学语数外(高中版)》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白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选自《左传》)
关键词 文言文试题 高考 解析 来历 《左传》 宋人 诸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