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斑块耐药结核病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王鸿艳 江绍萍 胡雨蝶 《应用数学进展》 2024年第7期3502-3519,共18页
为了研究人口迁移对耐药结核病传播造成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含有迁移的耐药结核病双斑块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得到了基本再生数;其次,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并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地方病平衡点的... 为了研究人口迁移对耐药结核病传播造成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含有迁移的耐药结核病双斑块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得到了基本再生数;其次,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并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基本再生数的敏感性分析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迁移率和耐药性转化率的增大均会导致耐药结核病人数的增多,且迁移率相对于耐药性转化率来说对耐药结核病人数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在合理控制迁移率的基础上降低药物敏感结核病向耐药结核病的转化率,能更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模型 耐药结核病 李雅普诺夫函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预防意识的多斑块SEIQR传染病模型的阈值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沈鑫 刘子建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结合一般传染病病毒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一类具有预防意识和斑块间流动感染的SEIQR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根据下一代矩阵法算出了单斑块下疾病传播的阈值R_(a)和两斑块下疾病传播的阈值R_(a)^(φ),得到当R_(a)≤1时单斑块下无病平衡点全... 结合一般传染病病毒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一类具有预防意识和斑块间流动感染的SEIQR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根据下一代矩阵法算出了单斑块下疾病传播的阈值R_(a)和两斑块下疾病传播的阈值R_(a)^(φ),得到当R_(a)≤1时单斑块下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和R_(a)^(φ)≤1时两斑块下无病平衡点局部稳定的结论,数值模拟证实了理论结果.敏感性分析说明了参数对基本再生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人群预防意识能够抑制病毒在斑块间的传播,但群体在斑块间流动时发生感染会加剧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意识 斑块模型 无病平衡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建辉 李磊 +3 位作者 柳芳 史跃 马彦雷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模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斑块模型:围堵策略对重庆疫情控制的效果讨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兰 阮士贵 《应用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0-323,共14页
本文利用一个斑块模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地域扩散及控制,通过分析无病平衡点和计算基本再生数,探讨了控制疾病异地和局部扩散的措施.重庆与湖北相邻,人口流动频繁,疫情前期有不少从湖北输入的病例.我们将两个斑块模型用来刻画新型... 本文利用一个斑块模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地域扩散及控制,通过分析无病平衡点和计算基本再生数,探讨了控制疾病异地和局部扩散的措施.重庆与湖北相邻,人口流动频繁,疫情前期有不少从湖北输入的病例.我们将两个斑块模型用来刻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湖北向重庆的扩散,通过数值模拟和敏感分析,阐明将封城与其他围堵策略,包括提高病例发现与隔离效率,提高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效率,增加人际距离,个人预防措施及环境卫生措施等相结合得以消灭疫情.本文所用数据和信息都是国内外权威部门公布的公开数据和信息或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斑块模型 基本再生数 地理扩散 封城 湖北 重庆
原文传递
基于PLUS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多情景模拟——以三门峡市为例
5
作者 詹绍文 李青青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未来发展场景下三门峡市生态服务系统价值(ESV)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及不同ESV之间的差别和其中的衡量。采用单一动态土地利用度、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ESV的计算方法对三门峡市正常商业情景(BAU)、生... 本文探讨了不同未来发展场景下三门峡市生态服务系统价值(ESV)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及不同ESV之间的差别和其中的衡量。采用单一动态土地利用度、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ESV的计算方法对三门峡市正常商业情景(BAU)、生态保护情景(EC)、经济发展情景(ED)进行模拟,并采用敏感性检验来衡量生态服务系统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1)三门峡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生态环境优越。在2000-2020年间,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这些变化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2)使用PLUS模型对三门峡市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模型的精度达到了94.44%。使用Kappa系数来评估模型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为0.917,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3)三门峡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变化。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是三门峡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正常商业情景下,三门峡市的ESV值为136.325 1亿元,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值为137.896 3亿元,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值为136.228 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多尺度斑块模型以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宋鹏飞 楼元 +2 位作者 朱利平 李卫民 姜慧 《应用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99,共26页
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本文建立一个含确定性扩散和随机性扩散的多阶段多尺度SEIR传染病斑块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欧拉扩散模式和拉格朗日扩散模式,参数与时间相关,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时效性,可以研究并预测突发疾病在不同阶段及不同空间... 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本文建立一个含确定性扩散和随机性扩散的多阶段多尺度SEIR传染病斑块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欧拉扩散模式和拉格朗日扩散模式,参数与时间相关,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时效性,可以研究并预测突发疾病在不同阶段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传播模式.我们利用所提出的多阶段多尺度SEIR传染病斑块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市和北京市的空间传播动力学并给出了部分定量的数值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北京市的基本再生数从1月30日之前的3.58逐渐降为2月3日之后的0.18;武汉市的基本再生数从1月30日之前的4.30降为2月6日之后的0.47.以1月23日为基准时间,如果武汉"封城"推迟推迟3天或6天实施,则武汉市在3月1日的累计病例数将分别是现在公布数据的2.14倍和3.16倍,北京市在3月1日的累计病例数将分别是现在公布数据的1.80倍或4.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疾病 多阶段 多尺度 地区异质性 斑块模型
原文传递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琴 张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20-822,共3页
对易损斑块形成和破裂机制的探讨是目前研究热点。临床及斑块治疗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的易损斑块和破裂动物模型。基因敲除技术和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为大体积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保证,但这些模型的临床和科研应用价值... 对易损斑块形成和破裂机制的探讨是目前研究热点。临床及斑块治疗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的易损斑块和破裂动物模型。基因敲除技术和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为大体积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保证,但这些模型的临床和科研应用价值尚存争议。本文就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动物学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 综述 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芍血脉平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家兔血脂的影响
8
作者 苏建春 于云华 +1 位作者 张莉 塔衣尔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47-3648,共2页
目的:观察荨芍血脉平胶囊对AS易损斑块模型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颈动脉球囊拉伤术损伤法建立AS易损斑块家兔模型,观察家兔血脂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荨芍血脉平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降低LDL-C、TC、... 目的:观察荨芍血脉平胶囊对AS易损斑块模型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颈动脉球囊拉伤术损伤法建立AS易损斑块家兔模型,观察家兔血脂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荨芍血脉平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降低LDL-C、TC、TG,升高HDL-C,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中剂量组明显;辛伐他汀组显著降低LDL-C、TC(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荨芍血脉平胶囊中剂量、低剂量组显著降低LDL-C;荨芍血脉平胶囊高、中剂量组显著升高HDL-C(P<0.05)。结论:荨芍血脉平胶囊对AS易损斑块模型家兔血脂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芍血脉平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 家兔 血脂
原文传递
基于斑块饱和模型利用地震波频散特征分析含气饱和度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钧 陈双全 +2 位作者 王磊 李向阳 邓彩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22,共8页
本文应用斑块饱和岩石物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固结程度岩石中含气饱和度对衰减介质垂直入射反射系数、速度和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含气储层在地震频带内会发生频散和振幅频变效应,地震反射系数频率梯度与频散具有一致性,两者均... 本文应用斑块饱和岩石物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固结程度岩石中含气饱和度对衰减介质垂直入射反射系数、速度和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含气储层在地震频带内会发生频散和振幅频变效应,地震反射系数频率梯度与频散具有一致性,两者均是对含气饱和度的敏感属性。通过含气饱和度—反射系数频率梯度—反射系数交会图,建立岩石物理量板,用于估计储层的含气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饱和模型 地震波频散 含气饱和度 交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及其在致密气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未晛 杨志芳 +3 位作者 晏信飞 卢明辉 李晓明 任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7-1234,I0005,共9页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 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的非均匀分布使地震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导致定量解释多解性增强。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复杂孔隙流体分布特点,改进了随机斑块饱和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更准确模拟岩石物性、孔隙流体等对地震波弹性参数的影响。基于改进型随机斑块饱和模型形成了多尺度岩石物理模板,经超声尺度、测井尺度和地震尺度地球物理数据标定后,应用于四川致密气层检测,预测的孔隙度、含气饱和度与试气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斑块饱和模型 多尺度岩石物理模板 孔隙度预测 气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治单种群n-斑块扩散模型的全局吸引性
11
作者 杨帆 谢忠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在保证单种群n-斑块扩散系统一致持续生存的条件下,给出了根据比较原理判别此系统全局渐近稳定的判断准则。
关键词 非自治单种群 n-斑块扩散模型 全局吸引性 持续生存 全局渐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块饱和模型井控属性融合法油气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波 夏同星 谭辉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8-294,共7页
当前储层流体识别主要依靠地震资料振幅异常和弹性参数差异,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地震振幅对油气层的反映不明显,弹性参数对油气层的区分性不强等问题,存在很强的多解性。针对该问题,根据斑块饱和模型分析对油气层敏感频率进行筛选,再利... 当前储层流体识别主要依靠地震资料振幅异常和弹性参数差异,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地震振幅对油气层的反映不明显,弹性参数对油气层的区分性不强等问题,存在很强的多解性。针对该问题,根据斑块饱和模型分析对油气层敏感频率进行筛选,再利用已钻井钻遇的油气层信息进行控制,将速度频散属性和能量衰减属性进行融合获得油气敏感因子,提出了速度频散和能量衰减井控属性融合油气检测方法。渤海A油田的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储层含油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饱和模型 速度频散 能量衰减 井控 属性融合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毛细管压力的纵波速度衰减特征分析——以球状斑块饱和模型为例
13
作者 何锋 张广智 +2 位作者 张佳佳 裴忠林 印兴耀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58-164,共7页
地震波在斑块饱和岩石中传播往往会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的斑块大小及分布引起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毛细管压力作为影响斑块物理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速度的频散与衰减的影响知之甚少。为了研究毛细管压力的影响,笔者... 地震波在斑块饱和岩石中传播往往会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的斑块大小及分布引起速度的频散与衰减不同。毛细管压力作为影响斑块物理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速度的频散与衰减的影响知之甚少。为了研究毛细管压力的影响,笔者利用斑块膜刚度来表示毛细管压力的宏观响应,通过改变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的边界条件将毛细管压力考虑到球状斑块饱和模型中,得到了一种新的改进球状斑块饱和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比了考虑毛细管压力前后的地震频段的速度频散与衰减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地震频段内,与原始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相比,新模型的速度较原始模型速度大,频散降低,衰减减小。除此之外,利用新模型解释了已发表的不同饱和度情况下速度和衰减系数的实验室测试结果。与原始球状斑块饱和模型相比,新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不同饱和度下速度与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对于斑块饱和岩石的速度饱和度,衰减系数饱和度关系解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频散 衰减 球状斑块饱和模型 毛细管压力 膜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城市体育景观建设的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栋梁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第4期33-37,共5页
根据斑块—廊道—基质模型,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阐释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与景观生态格局元素的关系,分析城市公共体育景观生态格局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以开封城墙体育景观为例,审视与反思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的“造景”模式... 根据斑块—廊道—基质模型,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阐释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与景观生态格局元素的关系,分析城市公共体育景观生态格局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以开封城墙体育景观为例,审视与反思开封市城墙体育景观的“造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共体育斑块数量增加,老旧空间得到活化与更新;廊道绿网系统逐渐完善,15 min健身圈已现雏形;自然基质与文化基质融合,城市特色得到充分展示。就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打造提出以下策略:以绿色空间为络,整合各类体育资源,构建与城市生态结构相融的体育格局;以城市绿道为脉,串联各类景观斑块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体育锻炼地带;以城市基质为底,融合城市文化与体育文化,营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体育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体育景观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 开封城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模型百年回溯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25-927,共3页
自从1908年俄国病理学家Ignatowski用蛋和奶喂饲家兔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今整整一百年。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研究有了巨大发展,不仅品种增多,而且在机制研究方面有根本性突破。然而,这与临床医学相关领域的突... 自从1908年俄国病理学家Ignatowski用蛋和奶喂饲家兔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今整整一百年。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研究有了巨大发展,不仅品种增多,而且在机制研究方面有根本性突破。然而,这与临床医学相关领域的突飞猛进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值此百年之际,特撰此文,对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和方向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研究模型 泡沫细胞 自然缺陷动物 基因工程动物 易损斑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饵庇护所对斑块环境下Leslie-Gower捕食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志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58-2964,共7页
建立了一个显式含有空间庇护所的两斑块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系统。假设只有食饵种群在斑块间以常数迁移率迁移,且在每个斑块上食饵间的迁移比局部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发生的时间尺度要快。利用两个时间尺度,可以构建用来描述所有斑... 建立了一个显式含有空间庇护所的两斑块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系统。假设只有食饵种群在斑块间以常数迁移率迁移,且在每个斑块上食饵间的迁移比局部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发生的时间尺度要快。利用两个时间尺度,可以构建用来描述所有斑块总的食饵和捕食者密度的综合系统。数学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唯一的正平衡点,并且此平衡点全局稳定。进一步,捕食者的数量随着食饵庇护所数量增加而降低;在一定条件下,食饵的数量随着食饵庇护所数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足够强的庇护所强度下,两物种出现灭绝。对比以往研究,利用显式含有和隐含空间庇护所的数学模型所得结论不一致,这意味着在研究庇护所对捕食系统种群动态影响时,空间结构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庇护所 迁移 稳定性 李雅普诺夫函数 斑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hite模型的含气砂岩垂直入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世凯 文晓涛 +3 位作者 阮韵淇 李天 张瑞 张金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基于空间周期排列的球状斑块饱和模型(White模型)和动态体积模量理论,研究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对固结良好、中等固结和未固结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含气饱和度增大时,地震纵波相速度的衰减会更加明显,在地震频段内... 基于空间周期排列的球状斑块饱和模型(White模型)和动态体积模量理论,研究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对固结良好、中等固结和未固结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含气饱和度增大时,地震纵波相速度的衰减会更加明显,在地震频段内可达数百m/s,而渗透率增大对其造成的影响则相对较小;2高频情况下,含气饱和度越高,逆品质因子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3低频情况下,含气饱和度越高,逆品质因子越低,地震波衰减越弱。利用相移法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时间延迟,且在未固结和中等固结的砂岩储层中十分明显,地震波主频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2在含气饱和度较高的状态下,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增强,导致渗透率对地震波速度的衰减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饱和模型 含气砂岩 含气饱和度 波动方程正演 渗透率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数学模型的基本性质 被引量:11
18
作者 YANGKuang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种群数学模型的建立有赖于对生物背景的各种似是而非的假设,然而,在建模过程中,这些假定常常容易得到不当的结合和表达,常常些关于生物背景的清晰而明确的假设被不适当地处理或者甚至被抛开,事实上,即使是某些赫赫有名的种群数学... 种群数学模型的建立有赖于对生物背景的各种似是而非的假设,然而,在建模过程中,这些假定常常容易得到不当的结合和表达,常常些关于生物背景的清晰而明确的假设被不适当地处理或者甚至被抛开,事实上,即使是某些赫赫有名的种群数学模型也难以完全避免这种缺陷,这一点在我们本文中提及并讨论,要使得所建立的模型在逻辑上可信正确。我们必须确保关于其背景的各种假设得到的始终如一和恰如其分的协调组合。本本文中,我们测试了由Arditi和Michalski在1996年提出的几条建模标准,对于斑块模型,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模型。我们同时在单种群的其他特殊情形方面的建方面增列了一些重要的标准。按照Arditi和Mchalski的标准以及其他著名的生物建模假定,我们建立了一些有意义的三维捕食-食饵种群模型(比率依赖型),我们还讨论了种群各种振动现象的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数学模型 基本性质 比率依赖型捕食-食饵模型 LOGISTIC方程 时滞 斑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的流体机制模型及其频散机理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炳章 朱晔 王丹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6期405-413,共9页
当声波或弹性波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传播时,孔隙或裂缝受其影响发生闭合或张开,流体产生相对运动,致使多孔隙岩石的宏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改变、能量的耗散和振幅的衰减。基于双相介质理论提出的Gassmann方程... 当声波或弹性波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传播时,孔隙或裂缝受其影响发生闭合或张开,流体产生相对运动,致使多孔隙岩石的宏观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性波传播速度的改变、能量的耗散和振幅的衰减。基于双相介质理论提出的Gassmann方程、Biot理论、喷流机制、BISQ模型和斑块饱和模型等岩石物理机制模型,以不同的流体流动机制描述了多孔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动态耦合机理、耦合程度和耦合结果。许多岩石物理机制模型都试图模拟和解释岩石中速度频散和衰减的起因。根据现有各种机制模型的高限、低限频率和特征(弛豫)频率,可以粗略地计算出衰减和频散的影响。随着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人们对弹性波速度频散和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及本征条件之间关系的认识必将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MANN方程 BIOT理论 喷流机制 BISQ模型 斑块饱和模型 频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文强 张运 +4 位作者 季晓平 张梅 朱永锋 殷乐 姚桂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并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将 6 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三组 :球囊损伤 +高脂 (1%胆固醇 )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 ,喂养 3个月后分别给予鲁塞尔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以造成斑... 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并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将 6 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三组 :球囊损伤 +高脂 (1%胆固醇 )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 ,喂养 3个月后分别给予鲁塞尔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以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 +高脂组与高脂喂养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中球囊损伤 +高脂组所形成的粥样斑块为具有较大脂质核的软斑块 ;药物触发后球囊损伤 +高脂组存活的 18只中有 11只共 15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高脂喂养组中的 19只经药物触发后仅 5只共 7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普通饲料喂养组中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提示 ,在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基础上 ,应用药物触发后能够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兔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球囊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