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侧方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前凸矫正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意磊 朱志海 +6 位作者 王玉康 范顺武 方向前 万双林 张建锋 赵兴 赵凤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1990-1995,共6页
目的比较斜侧方椎间融合术(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效果和术后矢状面前凸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收治的OLIF和TLIF病例共73... 目的比较斜侧方椎间融合术(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效果和术后矢状面前凸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收治的OLIF和TLIF病例共73例。其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36-88岁,平均65.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钙化9例,腰椎管狭窄症34例,退变性腰椎滑移症1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症12例,腰椎峡部裂性滑移症1例。按手术方式为分OLIF组(34例)和TLIF组(39例)。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是否输血,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并测量术前和术后腰椎前凸角(LL)和融合节段前凸角(FSL)。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OLIF组有10例(29.4%)使用后路固定,TLIF组全部39例(100%)均使用后路固定(X。=41.013,P〈0.05)。OLIF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TLIF组[(163±68)比(233±79)min、(116±148)比(434±201)ml,t=4.019、6.964,均P〈0.05]。OLIF!且和TLIF组在手术后VAS及ODI下降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16、0.522,均P〉0.05)。OLIF组LL恢复4.0°±10.0°,TLIF组为4.2°±6.1°;OLIF组FSL恢复4.1°±7.0°,TLIF组为5.2°±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9、0.805,均P〉0.05)。使用后路固定的OLIF组LL恢复显著大于TLIF组(9.9°±11.1°比4.2°±6.1°,t=2.180,P〈0.05)。结论OLIF和TLIF都能一定程度上恢复腰椎前凸,但OLIF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在加用后路固定的情况下,OLIF对前凸矫正的效果比TLIF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 斜侧方椎间融合术 融合术 前凸
原文传递
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明 李世渊 +6 位作者 杨林 张细顺 杨健齐 谭健韶 邝满源 李家颖 关宏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097,1106,共8页
目的:分析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我科在脊柱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OLIF治疗的MeyerdingⅠ级腰椎退行性滑脱症... 目的:分析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我科在脊柱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OLIF治疗的MeyerdingⅠ级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分为低骨量组(-2.5<T值<-1.0,n=30)和骨质疏松组(T值≤-2.5,n=2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滑脱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资料。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滑脱复位情况、术后1个月椎管横截面面积改善情况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X线片通过Brantigan评分评估两组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以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作为疗效判定改善情况。结果:低骨量组比骨质疏松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短及住院时间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术后1周完全复位29例(96.7%),骨质疏松组完全复位15例(68.2%),两组间完全复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硬膜囊横截面面积和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的椎间隙高度恢复比骨质疏松组好(12.79±0.99mm vs 11.25±0.98mm,P<0.05),两组间硬膜囊横截面面积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骨融合率低骨量组(93.3%)与骨质疏松组(77.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JOA评分与骨质疏松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治疗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滑脱症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低骨量的患者疗效优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滑脱症 骨密度 侧方入路融合术 融合 临床疗效 隙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阚瑞 陈和军 +1 位作者 王丽君 吴新江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4期1-4,共4页
探究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斜侧方入... 探究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前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3个月,2组患者3项评分与护理手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相似临床效果,但该治疗方案具有其明显优势,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且手术创伤更小,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入路融合术 管狭窄症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采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方内固定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秦世强 孙宇庆 +1 位作者 郎昭 倪文卓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9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方经肌肉间隙内固定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诊断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27例,根据手... 目的探讨采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方经肌肉间隙内固定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诊断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2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LIF手术组10例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组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下地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腰腿痛改善情况;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骶骨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水平评价脊柱-骨盆参数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骶骨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OLIF技术治疗腰5椎体滑脱症,与TLIF技术临床效果相似,围术期并发症少,还可改善脊柱-骨盆参数,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入路融合术 孔入路融合术 滑脱症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椎体间融合钉棒固定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马添乐 陈瑜恒 +3 位作者 顾宇彤 车武 张亮 王毅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1154,共12页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治疗的伴有神经症状的68例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治疗(PTES+OLIF,A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9.4±8.0岁;L3/44例,L4/529例);35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2±7.5岁;L3/44例,L4/5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手术节段前凸角(surgical segment lordosis angle,SLA)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Bridwell融合分级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局麻下PTES手术时间为49.5±7.6min,全麻下OLIF手术时间为75.3±13.1min;B组全麻下手术时间为103.9±17.6min。A组术中出血量30mL(15~110mL),B组80mL(50~310mL)。A组PTES切口长度8.0±1.2mm,OLIF切口长度39.0±3.3mm;B组切口长度41.5±2.8mm。A组PTES透视6次(5~8次),OLIF透视7次(5~10次);B组透视7次(6~11次)。A组住院时间4d(3~5d),B组7d(6~10d)。术后两组均随访2年。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点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即刻A组腰痛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0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即刻ISH及SLA均显著高于B组(P=0.018,P=0.002),术后2年随访时A组ISH显著性高于B组(P=0.004)。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LL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Ⅰ级融合25例(75.8%),Ⅱ级融合8例(24.2%);B组中Ⅰ级融合21例(60.0%),Ⅱ级融合14例(40.0%),两组间融合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126)。A组1例术后发生屈髋疼痛和无力,在术后3d时缓解。B组2例发生硬膜撕裂、脑脊液漏,不伴神经症状,术后7d伤口愈合后拔除引流管。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内置物松动以及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vs 5.7%,P=0.590)。结论: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相比,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全麻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腰痛缓解更快、ISH和SLA恢复更好,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是治疗需要直接减压腰椎不稳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 经皮孔镜 侧方融合术 融合术 钉棒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效果研究
6
作者 顾爱霞 黄梅英 周秀花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9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后患者效果.方法:通过对19例在本院采用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并对术后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下地时间等进行评估,并与传统腰椎后路手术...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后患者效果.方法:通过对19例在本院采用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并对术后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下地时间等进行评估,并与传统腰椎后路手术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腰椎手术相比,19例行OLIF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天数少,术后引流量少,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短,留置导尿管比例小,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但其护理有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动态观察,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 护理 退行性变 侧方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郭伟壮 杨欣建 +2 位作者 郑羽晨 颜滨 田长庆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9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经... 目的探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9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予以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法、OD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法、ODI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予以1年有效随访,研究组1级融合率为93.33%(42/45),与对照组[86.67%(39/4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但前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孔腰融合术 侧方入路融合术 效果
原文传递
OLIF与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8
8
作者 秦世强 孙宇庆 +2 位作者 倪文卓 宋爱国 行勇刚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7期628-632,共5页
目的比较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对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诊断明确的... 目的比较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对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诊断明确的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6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OLIF手术组和TLIF手术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症状缓解程度、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无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2例出现交感干的损伤,术后出现下肢痛温觉改变,术后3个月时恢复。TLIF组中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于术后6个月下肢肌力恢复;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1例,于术后7d拔除引流管。68例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随访(12.5±3.9)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而OLIF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I、VAS及JOA恢复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手术与TLIF手术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OLIF术有TLIF术不可替代的近期手术优势,即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快、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间接减压、不破坏后方稳定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结构、降低术中硬膜囊损伤及神经根性牵拉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及患者康复时间等优势,势必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入路融合术 孔腰融合术 滑脱 管狭窄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