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IA的WebGIS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怒江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谈树成 金艳珠 +3 位作者 冯龙 虎雄岗 杨炀 李益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斜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无疑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及WebGIS系统开发现状,引入先进的RIA技术,构建RIA下的WebGIS体系结构;针对系统需求分析,进...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斜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无疑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及WebGIS系统开发现状,引入先进的RIA技术,构建RIA下的WebGIS体系结构;针对系统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且基于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技术设计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C#基于WebGIS平台开发出了具有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预报预警及动态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提高斜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能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因素(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系统各个功能进行了具体应用,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提供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信息系统 RIA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谈树成 金艳珠 +2 位作者 虎雄岗 蒋顺德 冯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2-818,共7页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统一、科学地管理。从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大方面介绍了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最后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该数据库进行实例验证,充分地论证了该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数据库 设计与建立 ARCSDE GEODATABASE SQL 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吉林永吉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飞 秦胜伍 +2 位作者 乔双双 窦强 扈秀宇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4期1166-1176,共11页
吉林省永吉县存在大量的斜坡地质灾害,为了给永吉县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和预警提供高效直观的分析模型,将吉林省永吉县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距断层距离、岩性、距河流距离、年均降雨量、地形湿度指数... 吉林省永吉县存在大量的斜坡地质灾害,为了给永吉县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和预警提供高效直观的分析模型,将吉林省永吉县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距断层距离、岩性、距河流距离、年均降雨量、地形湿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等11个评价因子,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区域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再选用频率比、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对比。利用ROC曲线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得出神经网络、频率比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成功率分别是91.3%、89.3%、90.2%,预测率分别是87.3%、84.3%、85.6%。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最高,更适用于永吉县斜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神经网络 频率比 支持向量机 永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系统框架设计 被引量:35
4
作者 胡新丽 唐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3,共5页
根据斜坡地质灾害研究特点和 GIS软件的特点 ,提出了 GIS支持下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技术路线 ,建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 4个子系统组成的基于 GIS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系统 ;提出了数据库信息的标准和斜坡地质灾害区域空间预测评价... 根据斜坡地质灾害研究特点和 GIS软件的特点 ,提出了 GIS支持下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技术路线 ,建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 4个子系统组成的基于 GIS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系统 ;提出了数据库信息的标准和斜坡地质灾害区域空间预测评价指标体系 ;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预测及动态监测预测的建模、空间尺度和方法 ;并利用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研制开发了该系统 ,开发了与 MAPGIS集成的常用的单体斜坡和区域斜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及斜坡地质灾害工程地质信息非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图形库。该系统将斜坡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与图形库、方法库紧密结合 ,将斜坡地质灾害区域预测与灾害点稳定性预测评价有机地联成一体。它既可以用作大范围的宏观决策 ,又可以为单体灾害防治提供必要资料 ;该系统具有可视性强、传输功能和复制功能强及信息可加工的特点 ,可达到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缩短模拟、评价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而且结果的可视化便于改善和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质量 ,为滑坡治理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快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区域预测 滑坡 稳定性评价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茂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宇恒 邓辉 熊倩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地面积约46.1 km^2,占10.0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岷江干流沿岸及其部分支流沿岸等;中易发区面积约149.59 km^2,占32.52%;低易发区面积约205.25 km^2,占44.62%;非易发区面积约59.06 km^2,占12.84%。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基本吻合,可为茂县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土体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四川茂县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素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益敏 谢亚亚 +1 位作者 蒋德明 段亚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0-305,共6页
由于地质背景复杂、地理位置特殊以及气候特征独特,导致怒江州山地灾害频发,人居环境脆弱。选择海拔、坡度、河流、道路、地层岩性、断裂带、降雨量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 由于地质背景复杂、地理位置特殊以及气候特征独特,导致怒江州山地灾害频发,人居环境脆弱。选择海拔、坡度、河流、道路、地层岩性、断裂带、降雨量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确定性系数(CF)分析了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敏感性,并通过敏感性指数(E)分析了各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确定有利于斜坡地质灾发生的条件,绘制了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分区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极低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以及极高敏感区面积比例为19.95∶31.22∶23.84∶16.57∶8.2。采用国土部门提供的研究区历年发生的1 366个斜坡地质灾害点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99%的高、极高敏感区内,发生斜坡地质灾害1 171起,占总的斜坡地质灾害发生数的85.72%;斜坡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孕灾环境敏感性分区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同时采用2017年最新地质灾害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位于高、极高敏感区内的地质灾害数占总灾害数的90%,验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可为怒江州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孕灾环境 敏感性 怒江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中地势起伏度提取最佳尺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明媚 薛永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888,共8页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源,以ArcGIS为平台,以均值变点法对2×2,3×3,4×4,5×5,…,25×25共24个尺度开展了地势起伏度与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单元在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上表现不同,分别为9×9网格、12×12网格、12×12网格,综合考虑区域地貌演变和地质灾害演变因素,选择9×9网格作为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时的最佳地势起伏度提取单元,最佳统计面积为0.0729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敏感性评价 地势起伏度 地形因子 ASTER GDEM V2 均值变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国土空间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薛永安 王玉洁 +2 位作者 朱婧聪 李昊辰 张明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9-230,共12页
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对灾害预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县域国土空间面积较小,斜坡地质灾害发育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敏感性评价模型不同而预测结果差异较大,难以真正有效的服务防灾救灾工作。本文以山西省五寨县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坡向、... 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对灾害预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县域国土空间面积较小,斜坡地质灾害发育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敏感性评价模型不同而预测结果差异较大,难以真正有效的服务防灾救灾工作。本文以山西省五寨县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地质构造、地层岩组、道路工程扰动、河流水系和植被覆盖为敏感性评价因子,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确定性系数、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方法,将基于统计思想的确定性系数模型(CF)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模型(SVM)进行组合,构建CF-SVM组合模型,利用研究区93处斜坡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CF模型、SVM模型、随机森林模型(RF)和CF-SVM模型进行敏感性评价,并对4种模型的评价结果、模型精度、模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SVM模型精度最高(AUC=0.828),所划分极高敏感区分布较SVM模型更合理,以较小面积分布较多灾害点,而低敏感区分布较CF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以较大面积分布极少灾害点。其次是RF模型(AUC=0.823),再次是SVM模型(AUC=0.817),CF模型精度则相对较低(AUC=0.780)。CF-SVM模型融合了2种单模型的优势,消除了CF模型所划分低敏感区面积占比较小和SVM模型所划分极高敏感区面积占比过大的不合理性,是县域国土空间较CF模型、SVM模型和RF模型更具鲁棒性、精准性的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为县域国土空间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确定性系数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敏感性评价 国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与SVM的小样本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薛永安 王玉洁 +2 位作者 朱婧聪 李昊辰 张明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2-681,共10页
地质灾害点数量是影响敏感性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某一年份发育灾害点作为样本点时数量较少引起敏感性评价模型适用性不明的问题,以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人为动力因素和自然因素4个孕灾因素建... 地质灾害点数量是影响敏感性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某一年份发育灾害点作为样本点时数量较少引起敏感性评价模型适用性不明的问题,以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人为动力因素和自然因素4个孕灾因素建立评价因子集,选择确定性系数(CF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为单模型构建组合评价模型(CF-SVM模型),利用五寨县2017年53处斜坡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上述3种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同时采用信息量(I模型)和SVM模型构建的组合模型(I-SVM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CF模型、I模型、SVM模型、CF-SVM模型和I-SV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06、0.855、0.844、0.934和0.891,模型精度均较好。其中,CF-SVM模型分别较CF模型和SVM模型精度增益3.09%和10.66%,较I模型和I-SVM模型精度高9.24%和4.83%,是3种单模型和两种组合模型中评价精度最高和小样本情况下适用性更好的模型;2)CF-SVM模型评价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低敏感区(45.09%)、中敏感区(30.98%)、高敏感区(15.43%)和极高敏感区(8.50%)的面积分别为:627.205、430.873、214.652和118.270 km^(2),所分布灾害点分别占总灾害点3.77%、13.21%、26.42%和56.60%,频率比分别为0.08、0.43、1.71和6.66;3)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极高敏感区主要沿水系走向分布于西部黄土丘陵区和东南部土石山区,而低敏感区由高、中敏感区向外扩展呈全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特征 确定性系数 支持向量机 信息量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栗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毓 曹员兵 王盘喜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9期91-94,共4页
在上栗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类型、自然坡度、年均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作为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计算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利用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密度和灾害体积密... 在上栗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类型、自然坡度、年均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作为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计算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利用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密度和灾害体积密度,计算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通过Map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计算,完成了上栗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可为上栗县今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空间分析 层次分析法 上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太原西山矿区斜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莉 《矿山测量》 2016年第2期38-40,44,共4页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这三种斜坡类地质灾害类型,以SPOT-5影像和30 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以三维可视化辅助解译加野外核查修正的方式获取到该区地质灾害点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斜坡类地质灾害...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这三种斜坡类地质灾害类型,以SPOT-5影像和30 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以三维可视化辅助解译加野外核查修正的方式获取到该区地质灾害点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斜坡类地质灾害点46处,其中崩塌9处,滑坡12处,不稳定斜坡25处,解译准确率75.44%。进而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于海拔1000-1500 m之间、5°-1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东向;灾害点对区内居民地与工矿用地影响较大,对道路和河流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斜坡地质灾害 特征分析 西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形梯度带斜坡地质灾害研究与治理工程设计
12
作者 晏鄂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0-400,共1页
川西地形梯度带 (东经 10 2°~ 10 4°)地质环境背景特征明显。地球物理场特征显示该地带为中国东、西部重力场分区性重力梯度带的中段 ,梯度幅度达 2 .3× 10 - 3m/ s2 ;地壳厚度等值线在该梯度带变化急剧 ;同时 ,也是四... 川西地形梯度带 (东经 10 2°~ 10 4°)地质环境背景特征明显。地球物理场特征显示该地带为中国东、西部重力场分区性重力梯度带的中段 ,梯度幅度达 2 .3× 10 - 3m/ s2 ;地壳厚度等值线在该梯度带变化急剧 ;同时 ,也是四川 (乃至中国 )大地构造、新构造运动差异的明显边界。这为该带中以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研究表明 ,该带中大型滑坡总是与地震 (尤其是强震 )有不同程度的成生关系 ,这也是本次研究中特别讨论了地震对斜坡 (滑坡 )演化的强烈扰动作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川西地形梯度带的地质环境特征入手 ,以康定城白土坎滑坡为例 ,分析了白土坎老滑坡的形成 ;根据现场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和监测成果 ,采用地质分析与二维动力有限元、离散元数值模拟和稳定性计算方法 ,全面深入地论证了白土坎滑坡复活变形的环境地质条件、基本特征、成因机制、稳定性状况 ;并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 ,确定了优化的治理方案 ;最后 ,参照规范要求 ,运用结构力学原理 ,完成了治理工程设计。地质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 ,白土坎老滑坡的形成是与区域高强度地震相关的 ,白土坎滑坡的变形复活是在老滑坡的基础上 ,受折多河冲刷 (因河道迁移 )、暴雨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带 斜坡地质灾害 成因机制 防治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覃乙根 杨根兰 +1 位作者 谢金 刘榜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0-198,共9页
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山地灾害频发,在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8个影响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进行... 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山地灾害频发,在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8个影响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进行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分析,并通过敏感性指数(E)分析各因子对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在高程515~993 m、坡度20°~50°、坡向为东南、西和西北向、软质岩组、顺向坡地区、距断层1 000 m以内、距河流800 m以内、NDVI值处于–0.098~0.181的区域,为开阳县地质灾害敏感区;坡度、岩性、坡向、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高程6个因子为开阳县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NDVI和斜坡结构具有较低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NDVI敏感程度很可能受高程1288~1664m区间和北向坡向限制;斜坡结构敏感性主要受坡向东、西2个方向限制。研究成果可为开阳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孕灾环境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系数模型 贵州开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君 赵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01-104,共4页
选取中越边境元江-红河地区作为研究区,在全面分析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因子及其权重,构建了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模型... 选取中越边境元江-红河地区作为研究区,在全面分析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因子及其权重,构建了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应用,按其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4个等级。野外查证表明,该模型构建能较好地刻画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模型构建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 层次分析法 中越边境元江-红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岳霖 张永鑫 李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1期46-49,82,共5页
近年来,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呈易发多发态势。通过收集以往地质灾害研究成果,整理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选取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地质灾害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易发程度指... 近年来,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呈易发多发态势。通过收集以往地质灾害研究成果,整理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选取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地质灾害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易发程度指数。最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成果,划分出斜坡地质灾害高、中和低易发区,为东莞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分析法 斜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的金川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腾跃 何政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以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高发的金川县为例,采用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获取灾害数据。选取地形起伏度、坡度、斜坡坡形、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以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高发的金川县为例,采用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获取灾害数据。选取地形起伏度、坡度、斜坡坡形、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分别基于区内斜坡地质灾害点和斜坡地质灾害面积采用信息量模型开展易发性评价。利用最新提出的历史地质灾害累计比例分段法进行易发性区划,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级易发区,利用ROC曲线进行结果评估,基于斜坡地质灾害点和斜坡地质灾害面积的信息量模型得出的易发性AUC值分别为0.81和0.768。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适用于金川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基于斜坡地质灾害点进行的评价效果更佳,可为金川县的易发性评价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 GIS 金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模型的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分析——以湖南省新宁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中楠 高银梅 +3 位作者 姜河 黄勇炜 丁华栋 颜智强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在不同的区域及地质背景下,斜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子及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分析孕灾因子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斜坡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高程、剖面曲率、地层、斜坡结构、断裂、河流和归... 在不同的区域及地质背景下,斜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子及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分析孕灾因子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斜坡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高程、剖面曲率、地层、斜坡结构、断裂、河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共8个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通过敏感性指数评价各因子的敏感性大小并划分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坡度≥40°、高程[600,700 m)、剖面曲率≥0.6、三叠系和二叠系、顺向坡、距断层距离[0,500) m、距河流距离[0,200) m以及NDVI为[0.233,0.595)最容易发生灾害,由高到底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敏感区,同时采用2020—2021年的灾害数据进行了验证,87.50%的灾害位于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内,证实了敏感性分析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为下一步风险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也可为湖南省其他县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孕灾因子 CF模型 敏感性分析 新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防治建议
18
作者 张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8期216-216,218,共2页
为了提升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水平,体现评价指标的侧重点和层次感,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选取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构建3个层次的评价模型,并计算权重值。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非易发区域占比较小,不足15%,存在10%左右高... 为了提升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水平,体现评价指标的侧重点和层次感,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选取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构建3个层次的评价模型,并计算权重值。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非易发区域占比较小,不足15%,存在10%左右高级易发区域,建议采取崩塌防治、滑坡防治、泥石流防治3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评价 斜坡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19
作者 冉涛 徐如阁 李奇 《自然灾害学报》 2024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识别出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变形体)992处,分析了灾害的数量、规模和破坏模式等发育特征,揭示了灾害的易发区间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程[2672,4500)m,坡度[20,35)°,坡向E、SE、S、SW、W是灾害易发的地形地貌区间;砂砾岩、泥页岩、灰岩岩组、砂板岩夹火山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砂板岩夹煤层岩组、大理岩、灰岩夹片岩岩组、片岩、硅质岩和砂板岩岩组是灾害易发的地层岩组;距断裂和距水系距离小于1 km均为灾害易发范围。其中,高程[2672,3000)m、坡度[25,35)°、坡向SW、碳酸盐岩岩组和砂板岩夹煤层岩组是灾害最易发生的因子范围。选取的6个影响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程、岩组、坡度、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和坡向,其中前5个因子是灾害的主控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川藏交通廊道 斜坡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破坏模式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评价模型在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对比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20
作者 谢扬龙 齐信 +1 位作者 高鹏 王英豪 《华南地质》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挑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斜坡地质灾害(崩塌和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工程地质岩组、植被覆盖率等9项...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挑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斜坡地质灾害(崩塌和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工程地质岩组、植被覆盖率等9项评价因子,分别使用信息量法(IV)、确定系数法(CF)及随机森林模型(RF)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然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异性曲线(ROC)检验评价模型精确度并对比三种模型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三种模型均能正确反映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高易发区与极高易发区集中在研究区北部、中西部的高山地区及经河流剥蚀夷平形成的剥蚀堆积丘陵区域,低易发区占绝大部分,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和湖泊周边的平原地带及绝大部分低山平原地区。(2)三种模型AUC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IV>CF>RF,其中IV和CF模型得到的区划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同时二者的极高易发区的灾害点密度均要高于RF模型。(3)坡度、高程、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类型是评价体系中重要性较高的因子,说明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因素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评价因子 信息量法 确定系数法 随机森林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