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深层走滑断裂分段性成因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建伟 郭宏辉 +3 位作者 汪如军 昌伦杰 王超 高翔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06-2519,共14页
塔北地区深层走滑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解析是研究断裂带控储控藏的关键问题,对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哈拉哈塘断裂带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相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精细刻画哈15走滑断裂带结构及构造样式,讨论塔北哈拉... 塔北地区深层走滑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解析是研究断裂带控储控藏的关键问题,对推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哈拉哈塘断裂带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相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精细刻画哈15走滑断裂带结构及构造样式,讨论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哈15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在明确了塔北地区断裂带走滑运动特征和应力状态的基础上,以库伦-安德森纯剪模型和里德尔单剪模型为框架,根据断裂带局部应力状态,结合格里菲斯和库伦-莫尔等岩石破裂准则合理解释了深层走滑断裂次级R’剪破裂和T张破裂有序发育的成因机理.最终根据哈15断裂带的构造解析,建立了被动走滑构造环境下的汇聚型走滑断层及派生构造发育典型模型.区域挤压应力衰减以及三向应力状态的转变是走滑断裂分段性的主要原因,沿挤压应力方向可划分为压扭区、扭动区和张扭区,可细分为线性紧闭断层组合带、直线型辫状构造带、对称羽状断层带、伸展/挤压叠覆带或斜向拉分地块以及马尾状断层组合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走滑断裂分段性 应力衰减 岩石破裂准则 地质力学.
原文传递
冀中坳陷马西断裂带分段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冬胜 刘池阳 +3 位作者 杨明慧 杜金虎 张以明 张锐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马西断裂是饶阳凹陷马西洼槽的边界断层 ,也是一条重要的控油断层。在大量地震剖面解释及构造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等 ,将马西断裂划分为 3段 :即北部显著走滑段、中部主升降段及南部帚状撒开段。马西断裂发育于... 马西断裂是饶阳凹陷马西洼槽的边界断层 ,也是一条重要的控油断层。在大量地震剖面解释及构造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等 ,将马西断裂划分为 3段 :即北部显著走滑段、中部主升降段及南部帚状撒开段。马西断裂发育于前古近纪阜平变质核杂岩侧向伸展的大型拆离滑覆构造前缘的逆冲断裂带 ,在古近纪区域右旋剪张应力作用下发生强烈的伸展裂陷 ,并于古近纪末及新近纪末分别发生了左行及右行走滑活动 ,北部显著走滑段是在古近纪末走滑活动中贯通并发生统一的运动。断层的多期走滑活动不仅有利于油气运移 ,同时也形成一系列圈闭构造。但同一断层的不同部位在同期的构造活动中形成不同类型的圈闭构造 ,并且后期的构造对前期构造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段性 伴生构造 油气 古新近纪 马西断裂 饶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九湾溪断裂带断层泥的特征及分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细光 姚运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5-371,共7页
在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和室内研究,从三峡九湾溪断裂带内各段断层泥的特征研究分析出发,探讨了九湾溪断裂带的分段性,结果发现:九湾溪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分段性,中段和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大,应变强度高,断层活... 在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和室内研究,从三峡九湾溪断裂带内各段断层泥的特征研究分析出发,探讨了九湾溪断裂带的分段性,结果发现:九湾溪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分段性,中段和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大,应变强度高,断层活动以粘滑为主,其分维值在2.2~2.6之间,石英碎砾表面发育各种撞击揳入现象、线状擦痕等显微构造;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较小,应变强度弱,断层活动以稳滑为主,兼具粘滑,其分维值在2.4~2.8之间,石英颗粒多为磨圆球砾,其刻蚀形貌以裂而不破现象为代表;中段是九湾溪断裂带最有可能发生诱发地震的地段和我们的重点监测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湾溪断裂 断层泥 断裂分段性 粘滑 稳滑 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S80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奥陶系储层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韩鹏远 丁文龙 +3 位作者 杨德彬 张娟 马海陇 王生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0-786,共17页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单井漏失段宽度和漏失量数据,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结合多层相干属性开展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S80走滑断裂带精细解析,厘定了其空间展布特征、活动强度特性及活动期次,探讨了S80走滑断裂对奥陶系储层的控...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单井漏失段宽度和漏失量数据,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结合多层相干属性开展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S80走滑断裂带精细解析,厘定了其空间展布特征、活动强度特性及活动期次,探讨了S80走滑断裂对奥陶系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S80走滑断裂带沿走向可分为西带、中带和东带,3个分带整体具有纵向上由寒武系至奥陶系叠接段数量显著增多、段长和段宽明显增加的特点,平面上由SW向NE张扭段规模减小、压扭段规模增强、平移段逐渐消失。具有“中带断裂活动强、两侧断裂活动弱”的特征。②S80走滑断裂带活动主要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4个阶段。加里东中期和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为主要活动期。为“前两期左行,后两期右行”的走滑性质。③围绕S80走滑断裂带发育洞穴型、复合型(裂缝-孔洞型、孔洞-裂缝型)以及裂缝型3类储层。溶蚀孔洞的发育与走滑断裂分段性活动密切相关,活动性强的压扭段、平移段及活动性弱的张扭段主干断裂周缘是溶蚀孔洞发育的有利部位。④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压扭段裂缝线密度高,中奥陶统一间房组至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纵向上裂缝线密度显著降低,溶蚀能力局限性大。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张扭段裂缝线密度适中,中奥陶统一间房组至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在纵向上裂缝均较发育,溶蚀孔洞数量和规模相对更大,为储层的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段性 断裂活动 断裂控储 S80走滑断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主干走滑断裂带差异活动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177
5
作者 邓尚 李慧莉 +2 位作者 张仲培 吴鲜 张继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8-888,共11页
选取位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及其邻区的托普39断裂体系,顺北1与顺北5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裂活动特征和期次进行精细解剖,运用断裂力学对演化机制进行力学分析,并结合大量单井生产动态资料深入探讨了走滑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 选取位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及其邻区的托普39断裂体系,顺北1与顺北5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裂活动特征和期次进行精细解剖,运用断裂力学对演化机制进行力学分析,并结合大量单井生产动态资料深入探讨了走滑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托普39断裂体系与顺北1、顺北5断裂带在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方面存在根本差异。NNE向托普39断裂带早期在共轭走滑状态下左行活动,晚期受最大主应力方向变化的控制,反转为右行走滑,而同体系中的NNW向次级断裂晚期几乎未活动。顺北5断裂(NNW-NS向)带先于NE向顺北1断裂形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不同的应力环境和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托普39断裂带主活动期为喜马拉雅期,与油气成藏期匹配,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且叠接拉分段是更有利的富集部位。此外,基于对顺北1断裂带上多口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表明,油气在相对活动强的雁列正断层所对应的下伏走滑平移段和叠接拉分段富集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段性 雁列正断层 断裂活动 油气富集 走滑断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喇昆仑断裂南段晚第四纪分段活动特征与扎西岗地表破裂带研究
6
作者 韩帅 吴中海 +4 位作者 王世锋 高扬 张圣听 陆诗铭 张铭杲 《地质学报》 2025年第2期399-416,共18页
青藏高原近20~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些大震往往发生在规模巨大的断裂带上。这些断裂带不仅晚第四纪活动强烈,而且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喀喇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规模巨大的右旋... 青藏高原近20~30年间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些大震往往发生在规模巨大的断裂带上。这些断裂带不仅晚第四纪活动强烈,而且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喀喇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规模巨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其中龙木错断裂以南的部分是活动性更为明显的段落,并曾发生过1883年普兰M_(S)7.0大地震。查明断裂的分段活动特征和地表破裂,有助于理解断裂最新的变形行为并分析其发震习性。文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详细研究了喀喇昆仑断裂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分段性和扎西岗地表破裂带。结果表明,断裂带南段可分为拉达克—扎西岗段、昆莎—巴尔段和门士—公珠错段三个一级段落,分别表现为右旋走滑、右旋走滑拉分和右旋走滑兼马尾状正断。地震地表破裂带测得的最小水平位移为8~9 m,结合地表破裂约200 km的长度,推测此次地震震级可达~7.5级。喀喇昆仑断裂带在调节高原西部物质向东挤出的方式,由北西段的刚性块体运移方式,向东南段逐渐转化为较为分散的弧形正断和走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裂 断裂分段性 地表破裂 晚第四纪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玉中构造带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海陇 邓光校 +4 位作者 王震 文欢 张长建 丁立明 李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玉中构造带是西昆仑造山运动和阿尔金造山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于玉中构造带,前者研究较多,后者常被忽略。为了明确阿尔金造山运动对玉中断裂带的作用及石油地质意义,文中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玉中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形成... 玉中构造带是西昆仑造山运动和阿尔金造山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于玉中构造带,前者研究较多,后者常被忽略。为了明确阿尔金造山运动对玉中断裂带的作用及石油地质意义,文中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玉中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形成期次、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等,探讨了玉中构造带潜在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发现:玉中断裂带在平面上呈弱横向“Z”字形,以挤压变形为主,兼具右行左阶压扭性质;构造样式分为东、西部两大段,西部为直立走滑段,东部为逆冲滑脱段,东部又可细分为4段,即西叠接段、中断褶段、东叠接段、东断褶段。直立走滑段断裂样式、性质、形成期次、形成机制与逆冲滑脱段存在差异。直立走滑段在晚奥陶世末—泥盆纪主要受东南方向阿尔金造山带斜向挤压应力形成,而逆冲滑脱段在中奥陶世始—晚奥陶世末主要受西昆仑造山带南北向挤压应力形成。沿走滑断裂形成的缝网发生溶蚀作用后,更易形成优质储层,在接受北东向走滑断裂输导的油气后,存在形成断溶体油气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段性 构造演化 形成机制 玉中断裂 麦盖提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